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知其然,制定透析室交叉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
    左力
    2017 (10):  649-65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1
    摘要 ( 359 )   PDF(258KB) ( 463 )  
    计量指标
    HI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王印,李在村,代丽丽
    2017 (10):  651-65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2
    摘要 ( 336 )   PDF(419KB) ( 582 )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慢性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传染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HIV感染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四个方面对HIV感染进行述评。
    计量指标
    结核病的活动性判断及防控要求
    陈雪林,马亮亮,崔嘉
    2017 (10):  654-65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3
    摘要 ( 464 )   PDF(366KB) ( 451 )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痰菌、血液化验、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判断结核病活动性;根据患者排菌量、病变与症状、排出飞沫大小、不同接触程度、环境因素等判断结核病传染性;尽快分离或隔离有传染性的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是结核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计量指标
    谁是丙型肝炎的传染源
    张海莹,饶慧瑛
    2017 (10):  657-66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4
    摘要 ( 302 )   PDF(405KB) ( 422 )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所致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HCV 感染的流行率在不断增加,HCV 感染没有有效的疫苗。抗-HCV 是HCV 初筛指标,但不是保护性抗体。HCV RNA 是HCV 感染的确诊指标,使用敏感性高的试剂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当HCV 治愈或病毒自发清除后,高敏试剂检测不到HCV RNA,不存在传染性,但是抗-HCV 可以终生阳性。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对HCV 治疗安全有效,包括肾功能损害患者。HCV 基因分型检测对指导个体化抗病毒方案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计量指标
    梅毒实验室检测及结果解读
    蔡胜男,伦文辉
    2017 (10):  661-66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5
    摘要 ( 363 )   PDF(298KB) ( 1065 )  
    近年来,国内梅毒发病率逐渐上升,梅毒的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梅毒的不同实验室检查方法以及结果解读等方面对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计量指标
    从检验指标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传染性
    杨甲,饶慧瑛
    2017 (10):  664-66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6
    摘要 ( 347 )   PDF(358KB) ( 411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公共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隐匿性,使感染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导致疾病的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指标能够间接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感染状态,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检验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以及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对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提示意义。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定量超声测定法对透析患者骨转运类型鉴别诊断的探讨
    苗原溢,刘莉,陈育青
    2017 (10):  667-67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7
    摘要 ( 293 )   PDF(1039KB) ( 432 )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测定法在透析患者的骨骼状态评估及骨转运类型鉴别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2 例透析患者和119 例健康对照,基于去年1 年平均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把透析患者分为高PTH 组和低PTH 组。以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足跟骨密度、声速、宽频超声衰减值和足跟T 值,以双能X 线测定髋骨密度、髋骨T 值、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骨T 值。结果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的足跟骨密度与双能X 线测定的髋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总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1(P<0.001),r=0.438(P<0.001),在高PTH 组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4(P=0.002),r=0.616(P=0.011),而在低PTH 组则没有相关性。声速在高PTH 和低PTH 组分别为(1521.345±24.004)m/s,(1539.168±26.267)m/s,2 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t=-2.270,P=0.029);宽频超声衰减值在2 组间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分别为(70.582±12.504)dB/MHz,(82.511±12.276) dB/MHz(t=-3.072,P=0.004)。而双能X 线的检测参数在2 组间没有发现差异。结论定量超声测定法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用于辅助鉴别透析患者的骨转运类型。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及其达标率关系探讨
    车伟伟,赵德龙
    2017 (10):  672-67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8
    摘要 ( 577 )   PDF(397KB) ( 444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及其达标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 年1 月~2016 年12 月本院MHD 患者的临床资料。规定血清铁蛋白>500μg/L 为铁蛋白过高,血清铁蛋白13~500μg/L 为铁蛋白正常,将MHD 患者分为铁蛋白正常组和铁蛋白过高组。HGB110g/L~130 为HGB 达标。比较2 组MHD 患者①人口统计学及一般资料;②HGB 水平;③HGB 达标率。结果本研究共入选MHD 患者110 例,铁蛋白正常组50 例,铁蛋白过高组60 例,男性64 例(58.181%),女性46 例(41.818%)。①铁蛋白过高组患者透析龄明显长于铁蛋白正常组(120.960±68.148 比73.920± 61.104,t=3.780,P<0.001),但年龄小于铁蛋白正常组(54.300±13.421 比62.180±12.110,t=3.204,P=0.002);②铁蛋白过高组患者HGB 高于铁蛋白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300±14.575 比107.060±18.323,t=1.033,P=0.304);铁蛋白过高组患者的HGB 达标率也高于铁蛋白正常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6.667%比70.000%,c2=0.624,P=0.429)。结论MHD 患者血清铁蛋白过高(>500μg/L)不能提高HGB 水平及达标率;应合理应用铁剂,避免铁蛋白过高。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预后及其透析前危险因素的研究
    姜俊,兰雷,周晓婉,彭丽,任伟
    2017 (10):  676-68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09
    摘要 ( 328 )   PDF(516KB) ( 396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终末期肾脏病PD 患者长期预后的透析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以PD 作为初始肾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3 年,记录3 年内患者的生存、转血液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 方法计算患者累积存活率及技术存活率,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PD 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的透析前危险因素,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100 例终末期肾脏病PD 患者1 年、2 年、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87.4%、76.7%,Cox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开始时年龄(RR 1.042,95% CI1.012~1.073,P=0.006)、低血清白蛋白(RR 0.872,95% CI 0.800~0.950,P=0.002)及慢性心功能不全(RR 3.545,95% CI 1.336~9.409,P=0.011)可能是影响PD 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D 患者1 年、2年、3 年累积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0.8%、82.5%、65.5%,Cox 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时低血清白蛋白(RR0.932,95% CI 0.870~0.998,P=0.042)是PD 患者掉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 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 患者生存率的透析前因素可能有年龄、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影响PD 患者技术存活率的透析前因素主要为低血清白蛋白血症。透析前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的PD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重视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计量指标
    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赵龙姝,辛婕琛,孙丽华,何东仪
    2017 (10):  681-68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0
    摘要 ( 702 )   PDF(442KB) ( 540 )  
    目的评价免疫吸附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0月~2016 年12 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120 例的床资料。结果120 例患者炎症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从治疗前(78.23±50.65)mm/h ,经过治疗后下降到(3.03±2.06)mm/h,随访3 个月后为(12.01±9.12)mm/h,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394,P=0.002);C 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从治疗前(58.93±45.21)mg/L 经过治疗后下降到(8.20±3.04)mg/L,随访3 个月后为(18.01±12.11)mg/L,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067,P=0.003);类风湿因子从治疗前(350.07±177.28)IU/ml经过治疗后下降到(103.22±82.06)IU/ml,随访3 个月后为(230.12±145.52)IU/ml,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033,P=0.048);120 例患者免疫吸附治疗2 周后,均达到ACR50 或ACR70。在这些患者中1 例出现胰腺炎,5 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 例出现白蛋白减少经治疗都得到改善,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治疗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性较好,为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计量指标
    讲座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便秘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门春翠,芦丽霞,乔婕,何玉婷,邵琳,武蓓,武向兰,赵慧萍,左力,王梅
    2017 (10):  684-68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1
    摘要 ( 551 )   PDF(466KB) ( 630 )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PD 患者便秘相关的预防治疗和教育,减少便秘所致PD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5 年6~12 月规律随访的PD 患者进行便秘问卷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143 例PD 患者入选,男性73 例(51.05%),平均年龄(59.15±13.04)岁,透析龄(37.14±27.79)月。②50 例患者存在便秘(35%),61 例患
    者服用或使用缓泻剂(42.65%),应用缓泻剂的种类为(1.69±0.92)种。③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的剂量(OR=1.807,95% CI:1.021~1.157,P= 0.009)、Karnofsky 评分(OR=1.606, 95%CI:1.704~2.401,P=0.021)以及年龄(OR=1.856,95% CI:1.088~3.168,P=0.023)是PD 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维持性PD 患者存在普遍且较高的便秘发生率,在老年、活动能力差以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大的患者更易发生。对于这些患者除日常基础的避免便秘重要性的教育,还应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及规范化治疗。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CVVH 与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赵晶伟,杜怡,周晓峰,季青,杨盼,李月霞,马亚丹,王亚迪,孙俊丽,潘英慧,刘一飞
    2017 (10):  688-69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2
    摘要 ( 348 )   PDF(352KB) ( 447 )  
    目的探讨并比较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CVVH 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2 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HLAPI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1 年5 月到2017 年5 月被收治入院的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30 例病例,随机分为2 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CVVH 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CVVH+PE 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同时予以血浆置换3 次。比较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VVH+PE 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CVVH 组53.33%,且2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CVVH+PE 组症状缓解时间(t=3.850,P<0.001)、禁食时间(t=5.290,P<0.001)与住院时间(t=4.890,P<0.001)均显著低于CVV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VVH+PE 组的白细胞(t=4.870,P<0.001)、C 反应蛋白(t=10.390,P<0.001)、三酰甘油(t=5.230,P<0.001)、总胆固醇(t=5.370,P<0.001)明显低于CVVH组,而2 组之间的淀粉酶(amylase AMY)、脂肪酶(lipase LPS)则无明显差异。
    计量指标
    透析心理学
    腹膜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汪海燕,王铁云,杜俊,赵丽芳,席惠君,郭志勇
    2017 (10):  692-69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2
    摘要 ( 195 )   PDF(397KB) ( 190 )  
    目的探讨并比较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CVVH 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2 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HLAPI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1 年5 月到2017 年5 月被收治入院的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30 例病例,随机分为2 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CVVH 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CVVH+PE 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同时予以血浆置换3 次。比较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VVH+PE 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CVVH 组53.33%,且2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CVVH+PE 组症状缓解时间(t=3.850,P<0.001)、禁食时间(t=5.290,P<0.001)与住院时间(t=4.890,P<0.001)均显著低于CVV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VVH+PE 组的白细胞(t=4.870,P<0.001)、C 反应蛋白(t=10.390,P<0.001)、三酰甘油(t=5.230,P<0.001)、总胆固醇(t=5.370,P<0.001)明显低于CVVH组,而2 组之间的淀粉酶(amylase AMY)、脂肪酶(lipase LPS)则无明显差异。
    计量指标
    综述
    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获益与研究进展
    熊瑞芳,路香雪,李寒,王世相
    2017 (10):  696-69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4
    摘要 ( 367 )   PDF(279KB) ( 416 )  
    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其结合了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的特点,通过在线生成超净置换液实现对体内毒素的清除,极大提高了对毒素的清除能力,有利于维持透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透析患者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本文主要就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获益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上海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杨淼淼,赵慧华,杨振华,杨雄豪,赵媛,陈蕾,方建,丁琳,杨仁梅
    2017 (10):  702-70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6
    摘要 ( 380 )   PDF(452KB) ( 550 )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掌握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以自行设计的人口学及血液透析患者AVF 相关知识问卷对上海市8 所三级甲等医院430 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描述一般人口学资料及AVF 相关知识得分与正确率。结果上海市超半数血液透析患者AVF相关知识处于低水平;且文化程度(β=1.758,P<0.001)、内瘘是否重建(β=1.289,P<0.001)、年龄(β=-0.494,P=0.005)、婚姻状况(β=-1.146,P=0.007)是AVF 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内瘘知识宣教/培训,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匹配患者需求,提高内瘘知识掌握程度。
    计量指标
    内瘘侧肢体行为规范的建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彭艳,王云燕,傅丽丽
    2017 (10):  706-71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7
    摘要 ( 262 )   PDF(498KB) ( 631 )  
    目的探讨肢体行为规范的建立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6~12 月我院新导入的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 例为对照组,选取2015 年1~6 月新导入且首次使用AVF 的维持性血透患者33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更为细致的肢体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 年后对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 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瘘血栓形成(χ2=4.399,P=0.036)、闭塞(χ2=4.373, P=0.037)、内瘘血流量降低(χ2=4.510, P =0.034)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内瘘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1, P=0.298)。结论建立肢体行为规范能够降低患者内瘘血栓形成、闭塞和内瘘血流量降低的发生率。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内瘘扣眼穿刺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赵敬娜,李华,苏香彪,柳竹青,张东亮
    2017 (10):  711-7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8
    摘要 ( 473 )   PDF(447KB) ( 638 )  
    目的对比钝针“扣眼”(buttonhole, BH)穿刺与锐针“绳梯”(rope ladder, RL)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MHD 治疗的患者2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BH 组11 例患者采用钝针BH 穿刺法,RL 组15 例患者采用锐针RL 穿刺法。对比随访13 个月期间2 组患者在发生感染、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平均有效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的情况。结果2 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部与系统性感染。BH 组共进行2073 例次钝针穿刺操作,RL 组2392 次锐针穿刺操作,BH 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9.5%显著高于RL 组的96.0%(χ2=57.591,P<0.001),穿刺点渗血率2.9%明显低于RL 组的4.1%(χ2=5.008,P=0.029),2 组间平均有效血流量(285.2±21.1ml/min 对300.2±24.6ml/min,t=-1.673,P=0.107)和Kt/V 差异无显著性(1.4±0.2对1.5±0.2,t=-0.256,P=0.800)。结论BH 钝针穿刺与RL 锐针穿刺相比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拔针后出血几率低的优势,而且并不增加感染的发生。
    计量指标
    护理研究
    品管圈对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训练参与率的影响
    陈辉,万正红,张磊,陈林
    2017 (10):  715-71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0.019
    摘要 ( 249 )   PDF(843KB) ( 376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运动训练参与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团队,运用品管圈的手法和步骤开展以“提高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运动训练的参与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品管圈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中青年血液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运动训练参与率由改善前的19.23%增长至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运动训练的参与率。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