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净化 ›› 2013, Vol. 12 ›› Issue (06): 330-332.

• 透析心理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血透用静脉导管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张晓娟   

  1. 南京解放军81医院血透室
  • 收稿日期:2012-11-12 修回日期:2012-12-26 出版日期:2013-06-12 发布日期:2013-07-01
  • 通讯作者: 张晓娟 E-mail:juan1209@sohu.com

  • Received:2012-11-12 Revised:2012-12-26 Online:2013-06-12 Published:2013-07-01

摘要: 摘要:目前国际肾脏病界已建议将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透患者的初始的、主要的、唯一的血管通路,同时逐步限制血透用静脉导管的使用。然而事实上,静脉导管的使用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本文描述了使用静脉导管的风险,探讨了它广泛应用的原因,同时列出了只要患者有条件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肾内科医师就仅能将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临时通路而非长期通路的伦理学根据。 该建议是依据透析临床实践指南及临床上对比动静脉内瘘和静脉导管在长期血透中应用的临床后果作出的。相较动静脉内瘘,静脉导管的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以下后果:2到3倍的死亡风险;5到10倍的感染风险;住院几率显著增加;透析充分性下降;重建血管通路频率增加。在患者选择血管通路时为了达到充分告知的目的,肾内科医师应详细向患者说明使用静脉导管的风险。而若在开始透析时必需应用导管,也应仅将其作为“临时性的”和“非长期应用的”。

关键词: 关键词: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