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0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1-07-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与讲座●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诊治进展
    朱新旺, 徐天华, 姚丽
    2021 (07):  433-43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1
    摘要 ( 490 )   PDF(391KB) ( 1026 )  
    【摘要】我国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数量逐年增多,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发且死亡率高。本文主要关注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及心力衰竭。透析患者CAD 诊治原则与非肾病患者相似,部分检查、治疗、用药的指征、效果和副作用具有透析患者的特异性。
    计量指标
    B 型利钠肽/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赵东方, 戎殳
    2021 (07):  437-4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2
    摘要 ( 473 )   PDF(389KB) ( 880 )  
    【摘要】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故在CKD 患者中早期识别并干预CVD 是至关重要的。B 型利钠肽(BNP)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心脏生物标志物,已被用来诊断心力衰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但对于CKD患者来说,CKD本身与透析治疗等因素往往会影响BNP、NTproBNP水平,使其在CKD 患者中诊断心力衰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方面面临挑战。本综述通过对BNP 和NTproBNP 概况回顾,分析了CKD 患者血清BNP 和NT-proBNP 的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对BNP 和NTproBNP在CKD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计量指标
    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叶楠, 程虹
    2021 (07):  441-4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3
    摘要 ( 322 )   PDF(384KB) ( 577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患者都在增加,以致心肾共病面临着更高的再住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很多针对HF 的临床试验皆排除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极少部分研究涉及ESRD 患者,本文重点阐述在HF 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有关ESRD患者的研究结果以及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计量指标
    Apelin/APJ 系统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
    张亚, 李英
    2021 (07):  445-44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4
    摘要 ( 342 )   PDF(311KB) ( 628 )  
    【摘要】血管钙化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患者中普遍存在,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Apelin 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包括心脏、肺、血管和肾脏,在多种CVD 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显示,Apelin 可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Apelin与CKD 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血液透析降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后30 天死亡率
    王国勤, 谢晓东, 程虹, 董然, 卞维静, 叶楠
    2021 (07):  449-45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5
    摘要 ( 529 )   PDF(458KB) ( 361 )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手术前规律血液透析与心脏外科手术后30 天内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 年1 月~2020 年10 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且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规律血液透析对手术后30 天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共272 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73.2%,平均年龄(61.4±9.5)岁,手术前进行规律透析的患者85 名(31.3%),手术后30 天总体死亡率为16.9%。COX 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HR:0.399, 95% CI:0.160~0.996, P=0.049)降低患者手术后30 天的死亡风险。手术后实施二次开胸手术(HR: 4.287, 95% CI:1.717~10.705, P=0.002)、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40%(HR:3.251, 95% CI:1.581~6.685, P=0.001)、手术中出血量大(HR:1.133, 95% CI:1.033~1.242, P=0.008)及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长(HR:1.457, 95% CI:1.230~0.909, P=0.024)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手术后30 天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男性患者(HR:0.457, 95% CI: 0.230~0.909, P=0.024)死亡风险低。结论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早期死亡风险较高,手术前进行充分的MHD可以降低手术后30 天死亡风险。
    计量指标
    亚洲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何莉, 陈林, 张颖君, 陈辉, 李超
    2021 (07):  455-45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6
    摘要 ( 373 )   PDF(582KB) ( 830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亚洲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 年10 月关于亚洲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使用Stata 15.1 软件进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0 篇文献,研究对象1830 例,文献质量为中高等。Meta 分析显示亚洲地区MHD 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为33%(95% CI:0.227~0.428),其中国内MHD 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为32%(95% CI:0.198~0.437)。年龄(OR=0.850,95% CI:0.630~1.070,P<0.001)、透析龄(OR= 0.396, 95% CI:0.090~0.701,P=0.011)、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OR=0.886,95% CI:0.694~1.077,P<0.001)、血清磷(OR=﹣0.613,95% CI:﹣0.877~﹣0.349,P<0.001)与肌少症独立相关。结论亚洲地区MHD 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高龄、长透析龄、营养不良及低血清磷水平是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及早进行干预。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
    马晓迎, 生玉平, 杨星梦, 王娜, 张浩然, 徐海平, 孙福云
    2021 (07):  460-46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7
    摘要 ( 588 )   PDF(437KB) ( 651 )  
    【摘要】目的评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orta abdominalis calcification, AAC)和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情况及影响因素差异。方法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ESRD 患者共277名,根据AAC积分、CVC情况分为AAC和非AAC组、CVC和非CVC组、AAC 及CVC组和非AAC及非CVC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AAC组较非AAC组患者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腹膜透析患者、CVC比例高,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χ2/Z 值分别8.234、30.017、9.742、11.802、4.147、18.647、- 2.807,P值分别<0.001、<0.001、0.002、0.001、0.042、<0.001、0.005);CVC 组老年、合并糖尿病和CHD、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小板、AAC 积分明显升高(χ2/t 值分别- 6.527、16.091、13.670、- 4.271、- 3.456、- 2.761、- 5.132,P 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01、0.006、<0.001);同时AAC、CVC 组老年、合并糖尿病和CHD、舒张压、血磷明显升高(χ2/t 值分别-7.406、16.817、16.260、-4.285、-3.178,P 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01)。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8, 95% CI:1.061~1.115,P<0.001)和透析(OR=0.564, 95% CI:0.298~1.066, P=0.078)是AAC 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84, 95% CI:1.034~1.137, P=0.001),白细胞(OR=1.211,95% CI:0.990~1.469, P=0.051),既往糖尿病(OR=2.773, 95% CI:0.941~8.157, P=0.060)和CHD(OR=2.958, 95% CI:0.942~9.356, P=0.073),AAC 积分(OR=1.173, 95% CI:1.037~1.334, P=0.012)是CVC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55,95% CI:1.071~1.263,P<0.001)和腹膜透析(OR= 31.102, 95% CI: 2.275~424.511, P=0.010)是同时AAC 和C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RD 患者AAC 和CVC 相互关联,但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不同,需在临床上重点防治、侧重管理。
    计量指标
    罗沙司他对合并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贫血患者铁代谢的影响研究
    刘加强, 周忠启
    2021 (07):  465-46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8
    摘要 ( 361 )   PDF(395KB) ( 446 )  
    【摘要】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合并微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5~10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 例合并微炎症状态的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罗沙司他组,每组各34 人。对照组血液透析后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研究组则使用罗沙司他进行治疗,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SF)和铁调素(hepcidin)水平。结果罗沙司他治疗后2 月、3 月,罗沙司他组患者Hb 水平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4.245、6.433,P 值分别为<0.001、<0.001)。治疗后,罗沙司他组患者SI(2 月:t=2.984,P<0.001;3 月:t=5.433,P<0.001)、转铁蛋白(2 月:t=3.254,P<0.001;3 月:t=4.329,P<0.001)和TIBC(2 月:t=3.854,P<0.001;3 月:t=5.322,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F(1 月:t=2.245,P=0.030;2月:t=3.851,P<0.001;3月:t=6.433,P<0.001)、TSAT(1月:t=2.268,P=0.032;2月:t=3.567,P<0.001;3 月:t=4.852,P<0.001)和hepcidin(2 月:t=3.445,P<0.001;3 月:t=7.343,P<0.00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与rhEPO 治疗比较,罗沙司他胶囊治疗可显著纠正合并微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纠正异常的铁代谢状态,增加机体对铁的利用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计量指标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隧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田秀娟, 许国双
    2021 (07):  469-47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9
    摘要 ( 472 )   PDF(403KB) ( 497 )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 ,TI)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20 年确诊的TI 合并/不合并出口部位感染、腹膜炎患者基线特征、致病微生物及药敏/耐药特点、治疗效果。结果3 6 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41 次TI ,男性2 8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 41.44±13.75)岁,发病率为1 次每278 患者月。14 例行超声检查,其中11 例在外cuff 周围有明确的透明带,透明带厚度平均为(2.89±1.97)mm。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68.3%(28/41),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75. 0 % )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60 . 7% )。入院后给予聚维酮碘清洁出口,经验性庆大霉素隧道口滴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治疗,后根据培养基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总治愈率为85 .4 % ,经验性治疗治愈率为63. 4 % ,4 例( 9 .8 % )因难治性TI 拔除腹膜透析导管,1 例( 2. 4 % )因导管相关性腹膜炎死亡。结论TI 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良好的培训计划、导管出口部位护理是预防TI 的关键措施。超声检查是诊断隧道感染的有效辅助工具,革兰氏阳性菌是隧道感染的主要病因。多数患者积极治疗可延长了导管存活时间。
    计量指标
    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肾脏预后分析
    姚宇璇, 汤臣, 王梓, 刘立军, 周福德
    2021 (07):  473-4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0
    摘要 ( 482 )   PDF(409KB) ( 410 )  
    【摘要】目的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后肾脏能否获益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的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 月~2021 年1 月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 例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经肾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为术后脱离透析、死亡、肾移植;次要终点为介入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肾动脉再狭窄、再次进入透析。结果53%(10/19)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脱离透析,70%(7/10)的患者至随访终止仍脱离透析。介入治疗前的血肌酐值(t=-4.294, P<0.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t=3.548, P=0.095)、肾脏长径(t=3.151, P=0.012)及介入前维持透析时间(t= 1.879, P=0.065)是介入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肾动脉介入治疗可能有助于患者脱离透析。尤其是对于术前血肌酐值较低、肾脏未完全萎缩及介入前维持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
    计量指标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疗效的Meta 分析
    杨璨粼, 谢筱彤, 邢婕, 仰欣, 张晓良
    2021 (07):  477-48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1
    摘要 ( 403 )   PDF(1314KB) ( 582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双膦酸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时间从建库到2020 年9 月,纳入了双膦酸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观察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运用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5 项RCT 和1 项队列研究,共222 名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组与对照组在缓解CKD 患者血管钙化(SMD=-0.28, 95% CI:-0.58~0.01, P=0.06)、主动脉钙化(SMD=-0.32, 95% CI:-0.70~0.05, P=0.09)和冠状动脉钙化(SMD=-0.22, 95% CI:-0.70~0.27, P=0.38)的程度差异上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替膦酸盐可显著降低CKD 患者的血管钙化(SMD=-0.46, 95% CI:- 0.86~- 0.05, P=0.03)。双膦酸盐的应用对患者血清钙(SMD =0.28, 95% CI:- 0.29~0.84, P=0.34)、磷(SMD =- 0.06, 95% CI:- 0.28~0.17, P=0.63)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SMD= 0.20, 95% CI:-0.84~1.24,P=0.70)水平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对CKD 患者血管钙化具有一定的疗效,依替膦酸盐是目前最具治疗潜力的一类双膦酸盐。
    计量指标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
    芦倩倩, 常沁涛, 方敬爱, 张晓东, 孙艳艳, 王蕊花, 刘文媛, 张紫媛
    2021 (07):  483-48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2
    摘要 ( 264 )   PDF(260KB) ( 1146 )  
    计量指标
    腹腔压力与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渗漏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思远, 尚玉, 孔凡武
    2021 (07):  486-48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4
    摘要 ( 186 )   PDF(317KB) ( 699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闫国胜, 张宏涛
    2021 (07):  490-49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5
    摘要 ( 240 )   PDF(240KB) ( 577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陕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现状及症状困扰的调查研究
    朱亚杰, 辛霞, 高菊林, 王宁宁, 王莉莹
    2021 (07):  493-49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07
    摘要 ( 126 )   PDF(413KB) ( 703 )  
    【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dialysis,MHD)患者的透析现状及症状困扰程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20 年10~12 月通过采取查阅病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MHD 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及透析相关资料,采用症状量表(dialysis symptom index,DSI)评定症状困扰程度。结果陕西省1012 例MHD 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占65.6%,40 岁以上患者占64.7%;透析患者原发病因前3 位分别为高血压肾损害(28.7%)、慢性肾小球肾炎(19.9%)和糖尿病肾病(18.7%);血管通路主要为自体动静脉内瘘(89.3%),透析龄<5 年占45.3%,透析次数5 次/2w 占42.2%;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三者的达标率分别为50.1%、45.8%和29.9%。MHD 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35.1%~81.1%,症状困扰总得分为(57.10±20.09)分;不同的居住地(H=25.041, P<0.001)、文化程度(H=9.414, P=0.024)、月收入水平(H=7.816, P= 0.021)、血钙(H=31.138, P<0.001)、磷(H=33.784, P<0.001)、PTH(H=45.365, P<0.001)的患者症状困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MHD 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血液透析患者前3 位原发病因依次为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比例较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控制不理想。MHD 患者普遍经历多种症状困扰,症状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
    影响。
    计量指标
    护理研究
    IV3000 敷料早期预防早期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效果的分析
    李君, 安原, 雷洁洁, 聂丽红, 谢小街
    2021 (07):  498-50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6
    摘要 ( 804 )   PDF(397KB) ( 401 )  
    【摘要】目的探讨IV3000 敷料早期预防早期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43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IV3000 敷料进行导管出口处护理,对照组使用3L 伤口敷料。比较2 组6周后导管出口处总评分、导管相关性感染、皮肤异常表现、敷料使用舒适度、敷料完整性、换药总次数及材料总费用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出口总评分(Z =-4.644, 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x2=8.419, P=0.016)及皮肤异常表现发生率(x2=23.872, P<0.001)低于对照组,敷料使用舒适度(x2=14.614, P<0.001)及完整性(x2=21.428, P<0.001)好于对照组,换药总次数较对照组少(t=-16.321,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换药材料费用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53, P=0.154)。结论在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早期护理中使用IV3000 敷料,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减少非计划性换药次数,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控制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
    王楠楠, 孙克冰, 吴虹, 肖跃飞
    2021 (07):  501-50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07.017
    摘要 ( 343 )   PDF(362KB) ( 500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控制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方法纳入航天中心医院2019 年60 岁以上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64 例,分析总结1 年内4 个季度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控制情况,并随访1 年,利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判断死亡风险。结果2019 全年4 个季度均达标的MHD 患者情况为血红蛋白16 例(25.0% )、血清白蛋白30 例(46.9% )、血钙45 例(70.3%)、血磷20 例(31.3%)、甲状旁腺激素29 例(45.3%)、Kt/V 26 例(40.6%)。血红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次数的增加可以降低死亡发生的风险,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05(95%CI:0.00~0.74,P=0.029)和0.03(95%CI:0.00~0.69,P=0.028),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达标率低,血红蛋白等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次数较高的患者1 年内死亡发生的风险也相对较低。加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医疗质量的管理,关注其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达标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