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净化 ›› 2015, Vol. 14 ›› Issue (08): 469-473.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8.007
邬碧波,张黎明,唐琦,贺云岚,俞勇,郝晓萍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采用磷结合剂治疗,探讨血磷达标状况对MHD 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①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 个月的MHD 患者80例,其中男44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57.1±13.8)岁,平均透析龄(38.7±14.8)月;透析前血磷>1.78mmol/L,饮食保持稳定且依从性好;病情稳定,预期生存期>2 年。②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降磷治疗,分别口服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共进行为期24 个月随访,期间根据血磷和血钙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③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 个月末检测患者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计算钙磷乘积和尿素清除指数(kt /V)。④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 个月末行颈动脉超声检测。⑤在随访结束24 个月末将资料完整的80 例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高血磷组(血磷≥1.78mmol/L)和正常血磷组(血磷<1.78 mmol/L),分析血磷达标状况对MHD 患者AS 的影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18、24 个月患者血磷、iPTH 及钙磷乘积均显著下降、血钙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Hb、Alb 及kt/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随访结束后分析发现,与高血磷组比较,正常血磷组血磷、iPTH 显著降低(P<0.05 或P<0.01),血钙、Hb、Alb 及kt /V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磷与iPTH 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P<0.05 或P<0.01)。④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iPTH 和年龄是MHD 患者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磷血症是MHD 患者并发AS 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磷达标状况与MHD 患者AS 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