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净化 ›› 2020, Vol. 19 ›› Issue (01): 3-6.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0.01.002
李雪洁1, 郑茜子1,于重燕1,金其庄1
Xue-Jie LI,Xi-zi ZHENG,Chong-yan YU,Qi-zhuang JIN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笔者中心实施延长间断肾脏替代治疗(prolonged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PIRRT)非计划性下机的相关因素,对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行PIRRT 治疗的住院患者及其治疗例次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 例患者接受的898 例次治疗最终纳入本研究,非计划性下机共259 例
次(28.8%)。管路及滤器凝血共212 例次,占非计划下机比例81.9%。与计划性下机组相比,非计划性下机组无肝素抗凝比例更高(34.7% 比13.3% ,χ2=71.941,P<0.001),股静脉导管使用率(68.3% 比59.8%,χ2=5.745,P=0.010)及最高滤过分数[(31.7 ± 5.3)% 比(31.0±4.6)%,t=-1.985,P=0.047]均更高。2 组间护士学历(62.9%比64.9% ,χ2=0.304,P=0.318)、护士工作年限[(3.3±2.0)比(3.6±2.1),t=-1.833,P=0.064]及患护比无显著差异[(1.8±0.7)比(1.9±0.8),t=-0.971,P=0.360]。结论抗凝方式选择不当、滤过分数设置过高及导管功能不良等导致循环管路及滤器凝血是笔者中心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原因。在经过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后,护士学历及工作年限对非计划性下机发生无显著影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