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Vol. 9 ›› Issue (9): 486-489.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0.09.003
齐华林 马 骏 王文艇
QI Hua-lin, MA Jun, WANG Wen-ting, ZHONG Ji-kang, XU Chen, YAN Hai-dong
摘要: 【摘要】目的 本研究初步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阻抗-频率曲线变化的规律,提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况的新参量。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对照组)与20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在100 Hz到50 kHz频率范围内对其全身阻抗进行扫频测量,描绘并比较两组的阻抗曲线。结果 阻抗曲线与ECFC模型相吻合,透析组透析前后阻抗曲线变化明显,透析后阻抗曲线更接近对照组阻抗曲线。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峰值阻抗分别为(415±106)Ω和(566±74)Ω,峰值频率分别为(5.16±1.49)kHz和(3.94±0.91)k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前峰值频率、峰值阻抗分别与对照组健康人的峰值频率[(4.03±0.50)kHz]、峰值阻抗[(502±38)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透析后峰值频率、阻抗与对照组峰值频率、阻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峰值阻抗差与体质量差呈显著相关(r =0.574,P<0.01);在控制变量年龄和身高体质量比进行偏相关分析后,透析前后的体质量差和峰值阻抗差仍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1)。结论 生物阻抗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状况;峰值阻抗可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况的新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