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1-02-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血管钙化关系的研究
    李开龙 陈 菁 詹 俊 王 燕 景 宇 何娅妮
    2011 (02):  59-6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2.00
    摘要 ( 592 )   HTML ( 0 )   PDF(204KB) ( 574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MHD患者22例(透析时间在3年以上),透析通路为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在动静脉内瘘重建过程中,取失功动静脉内瘘动脉段作为试验组标本,同龄人群(取材于尸体肾供者)腹主动脉作为对照组(10例)。以von Kossa染色法对血管钙化进行定性检测,甲酚酞络合酮化学法对血管钙化进行定量检测,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血管组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FGF-23水平;并对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钙含量和ALP活性与FGF-23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D患者VSMCs钙含量、ALP活性和外周血FGF-23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MHD组外周血FGF-23水平与VSMCs钙含量和ALP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MHD患者,血管钙化广泛存在,外周血FGF-23水平的显著升高,FGF-23与血管钙化显著正相关。FGF-23不仅参与了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而且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重要预警指标之一。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与美沙酮脱毒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周巧巧 孔耀中 肖观清 叶 燕 汪鸿声 邵咏红 李 导 黄雪芳 李 燕 林爱珍 吴碧红 谭家驹
    2011 (02):  62-6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492 )   HTML ( 1 )   PDF(255KB) ( 528 )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海洛因成瘾者短期脱毒的疗效。 方法 选取35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16例)和药物组(19例)。血液净化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3次,每天1次;药物组患者采用美沙酮10 d递减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5,7,10,14,21,30 d的戒断症状,用戒断症状评分量表(the short opiate withdrawal scale,SOWS)评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和尿中吗啡的浓度。 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中,血液净化组和药物组SOWS评分分别为(4.3±3.8)分和(10.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第2 d开始,血液净化组的戒断症状均轻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血吗啡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两组间同一天的血吗啡浓度值比较,从第3 d至第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尿吗啡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 d开始,血液净化组的尿吗啡平均浓度都低于药物组(均P<0.05)。 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毒方法,短期疗效优于美沙酮。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可行性的系统评价
    崔文鹏 杜 冰 周文华 徐 锋 许钟镐 苗里宁
    2011 (02):  67-7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840 )   HTML ( 0 )   PDF(220KB) ( 487 )  
    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的可行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并用RevMan 4.2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516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WMD=14.31,95%CI(8.67~19.96),Z=4.97,P<0.01],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9,95%CI(0.17~0.51),Z =4.41,P<0.01],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1,95%CI(0.10~0.45),Z=4.11,P<0.01];渗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32~2.01),Z=0.47,P=0.64]。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右对称,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纯肝素封管,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不增加出血风险。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赵静瑜 吴 际 王乃平
    2011 (02):  71-7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810 )   HTML ( 2 )   PDF(198KB) ( 402 )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常规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依随机样表随机分为3组:低通量血液透析(low flux hemodialysis,LF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dialysis and hemoperfusion,HD+HP)组,分别使用F6、F60透析器、F6透析器联合HA130血液灌流器,分别于入选时、治疗6个月后采集患者血尿标本,计算出RRF,观察其变化情况。并检测了入组时及 6个月后3组患者透析前胆固醇、甘油三酯、 2微球蛋白及血磷浓度,研究HFHD、HD+HP 和 LFHD 对血脂、 2微球蛋白及血磷的影响。 结果 入选时LFHD组、HFHD组和HD+HP组患者R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RRF均较入选时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HFHD组和HD+HP组较 LFHD 组患者R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和HD+H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3组患者透析前血脂、 2微球蛋白及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个月后 HFHD、HD+HP 组患者透析前血脂、 2微球蛋白及血磷明显低于L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和HD+H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RRF均有下降,但HFHD及HD+HP下降率明显低于LFHD,提示HFHD及HD+HP较LFHD能更好地保护RRF。HFHD及HD+HP均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脂、 2微球蛋白及血磷水平。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低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江 峡 傅建群
    2011 (02):  74-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463 )   HTML ( 0 )   PDF(187KB) ( 397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y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低血流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自体动静脉内瘘MHD患者159例,对其中21例因瘘管低血流量不能改善,导致透析不充分者,进行量化年龄、性别、原发病、内瘘成熟度、低血压、通路血管血栓、内瘘狭窄等指标,并与133例正常血流量组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59例中21例出现低血流量,发生率13.21%。与正常血流量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原发病、低血压、通路血管血栓、内瘘狭窄、内瘘成熟度和内瘘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通路血管血栓、内瘘使用时间是影响瘘管低血流量非常重要的因素。早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定期监测内瘘情况,可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
    计量指标
    复发性、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周 君
    2011 (02):  77-7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769 )   HTML ( 1 )   PDF(199KB) ( 440 )  
    目的 了解复发性、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索3种类型腹膜炎发生的致病菌、临床疗效及转归的异同点。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16例,分为复发组、再发组、重现组和单发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致病菌和临床疗效及转归。 结果 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明显较其他3组轻。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而再发性腹膜炎为革兰阴性菌为主。再发组患者分别与复发组、重现组和单发组比较,治疗的初次应答率(分别为66.67%、88.37%、80.65%和86.67%)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1.67%、62.79%、67.74%和73.33%)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死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6.67%、6.98%、9.68%和6.67%)。 结论 复发性、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和转归。再发性腹膜炎具有治疗初次应答率低、拔管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计量指标
    超滤速度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
    李锐钊 梁馨苓 陈源汉 刘双信 夏运风 李志莲 李 卓 史 伟
    2011 (02):  80-8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442 )   HTML ( 0 )   PDF(194KB) ( 340 )  
    目的 探讨超滤速度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3例,按病情需要非随机地选择不同的透析模式、透析器、血流量及超滤速度,比较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结果 个体化超滤速度≤10 ml/(kg•h)者与>10 ml/(kg•h)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9.8%和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6.590,P= 0.010);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个体化超滤速度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控制个体化超滤速度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普罗布考对脂多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和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程程 马健飞 彭 霞 樊 怡 兰海华
    2011 (02):  83-8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731 )   HTML ( 0 )   PDF(273KB) ( 169 )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RPMC,第3代腹膜间皮细胞达80%融合时进入试验。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 h使细胞同步化。随机分组:①正常对照组:只加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②LPS组:不同浓度LPS(1,10,100 mg/L)培养6 h;10 mg/L LPS分别作用于RPMC 0,3,6,12,24 h;③普罗布考组:20,40,80 μmol/L普罗布考预孵育1 h,加入10 mg/L LPS再作用11 h。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L-18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8的蛋白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MDA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刺激下RPMC IL-18和MD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呈递增趋势,IL-18于12 h达高峰(P<0.01)。与10 mg/L LPS组比较,普罗布考可抑制IL-18及MDA的表达(P<0.05),随普罗布考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 结论 LPS作用下RPMC促炎症因子IL-18及氧化应激产物MDA表达增加,普罗布考能抑制上述指标的表达,修复间皮细胞的损伤,改善腹膜炎症状态。
    计量指标
    尿毒症患者血清肽谱的差异性研究
    陈洁晶 张 岳 眭维国 莫秋菊 刘华英 戴 勇
    2011 (02):  87-9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779 )   HTML ( 0 )   PDF(449KB) ( 207 )  
    目的 比较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肽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血清肽谱。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30例尿毒症患者,包括10例未透析患者、10例腹膜透析患者和1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为13例健康志愿者。采用ClinProt磁珠浓缩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肽谱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未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分别筛选出7个、7个、9个显著表达的差异性多肽;比较未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未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分别筛选出2个、5个、1个显著表达的差异性多肽。采用遗传算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对区分未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与对照组的交叉验证能力分别为99.30%、95.12%和98.61%,而识别率均为100%;对区分未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未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的交叉验证能力分别为95.00%、90.59%和79.72%,识别率分别为96.88%、100%和100%。 结论 应用蛋白组学建立了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肽谱模型,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尿毒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计量指标
    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肝衰竭患者 短期预后影响及机制探讨
    邝永玲 袁伟杰 张 政 于 青 刘 军 陈 蕾
    2011 (02):  91-96. 
    摘要 ( 481 )   HTML ( 0 )   PDF(248KB) ( 256 )  
    目的 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肝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内毒素、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标志物等水平的变化,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54例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肝衰竭患者,其中23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组)在肝移植手术前给予人工肝治疗61次,另31例肝衰竭患者(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IL-10、IL-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和内毒素等水平的变化,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判其疗效,并探讨疾病转归与炎症因子和内毒素水平的关系。 结果 人工肝组短期有效率 65.22%,而常规组短期有效率为32.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人工肝组IL-4、IL-18、TNF-帷VCAM-1、SICAM-1、NO和内毒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IL-4、IL-18、TNF-帷VCAM-1、SICAM-1、NO和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人工肝有效组更显著;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8、TNF-帷VCAM-1、SICAM-1、NO和内毒素水平无变化。 结论 内毒素、炎症因子等对肝细胞有继发性损伤作用,肝功能、内皮功能等临床检验指标的改善及临床症状的缓解与血浆IL-4、IL-18、TNF和内毒素水平降低有关,人工肝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和内毒素水平,最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计量指标
    综述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研究进展
    朱志永 凌光辉 刘伏友
    2011 (02):  97-99. 
    摘要 ( 334 )   HTML ( 0 )   PDF(147KB) ( 751 )  
    计量指标
    炎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作用 及抗炎治疗
    李 聪 陈 楠
    2011 (02):  100-104. 
    摘要 ( 358 )   HTML ( 0 )   PDF(192KB) ( 654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 加前臂移植术后低钙血症的防治
    吴 限 汤 兵 孙成山
    2011 (02):  105-107. 
    摘要 ( 338 )   HTML ( 0 )   PDF(154KB) ( 634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田 露 崔文英 丁嘉祥 张 月 李 莉 张东亮 刘文虎
    2011 (02):  108-11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486 )   HTML ( 0 )   PDF(201KB) ( 298 )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血压达标率。 方法 对177 例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干预。 结果 合并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其中68例血压未达标(>140/90 mm Hg),44例血压达标(≤140/90 mm Hg)。血压未达标患者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占干体质量比例)较血压达标患者高,分别为(6.18±1.83)%和(5.1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进行医疗护理干预2个月后,血压未达标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较干预前减少,分别为(3.36±1.02)kg和(3.66±0.9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较干预前前下降,分别为(143.54±11.57)mm Hg和(148.59±19.18)mm Hg,舒张压下降,分别为(81.04±12.2) mm Hg 和( 84.01±11.14)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透析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有助于患者控制体质量增长,降低血压。
    计量指标
    再培训对患者腹膜透析操作技术的影响
    陈 元 孙玉梅 甘红兵 董 捷
    2011 (02):  111-11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 ( 731 )   HTML ( 0 )   PDF(163KB) ( 228 )  

    目的 研究再培训对患者腹膜透析操作技术的影响,为今后的门诊再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因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透析操作9个环节的考核,随即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再培训,6~12月后再进行第2次操作考核。比较2次透析操作考核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再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57.4±14.7)岁,男性27例,女性48例。经再培训后,操作考核评估显示达标率从13%上升到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错误项自(2.6±1.7)项减少到(1.8±1.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培训后操作技术改善组的年龄明显小于不变与变差组,分别为(48.2±16.3)岁和(57.4±10.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结论 再培训后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操作技术明显改善。年纪越大的患者再培训效果越差。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骨化三醇注射液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张建荣
    2011 (02):  114-115. 
    摘要 ( 337 )   HTML ( 0 )   PDF(121KB) ( 64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净化救治百草枯中毒的体会
    李 清
    2011 (02):  116-116. 
    摘要 ( 378 )   HTML ( 0 )   PDF(97KB) ( 194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