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2-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与讲座
    便携式人工肾设备的研究进展
    陈丽婷 宋明阳 赵建成 李雪梅
    2022 (06):  385-38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1
    摘要 ( 1214 )   PDF(1798KB) ( 599 )  
    性肾脏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国的透析患者数量在快速增加。血液透析是全球最普遍的肾脏替代疗法。由于血液透析存在间歇性、需要患者频繁去往医院等问题,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找到更适合患者的肾脏代替疗法,其中便携式人工肾设备是很有前景的一种办法。本综述旨在概述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便携式人工肾设备以及一些新型人工肾设备的研究进展。
    计量指标
    居家血液透析的优势与展望
    顾 雯 周懿君 倪兆慧
    2022 (06):  389-39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2
    摘要 ( 710 )   PDF(504KB) ( 589 )  
    居家血液透析(home hemodialysis,HH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是在家庭环境中自行或他人辅助下进行的血液透析。早在20世纪60年代,HHD就已经出现并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大量透析中心的建立、腹膜透析的出现以及报销政策的改变等因素,HHD占比一度大幅下降。近年来HHD因为独特的优势再次兴起。HHD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展了中国大陆第一例居家血液透析,弥补了国内HHD的空白。在未来,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规范的培训体系建立和经验的不断丰富,HHD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的临床研究
    项世龙 张晓辉 王耀敏 刘光军 谢锡绍 韩 飞 陈江华
    2022 (06):  393-39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3
    摘要 ( 409 )   PDF(428KB) ( 138 )  
    目的 探讨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 方法 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对76例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观察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改良重置术。初次置管至发生导管功能障碍时间为335.3±556.3天,导致功能障碍者中,漂管45例,网膜包裹10例,堵管7例,漂管及网膜包裹10例,漂管及堵管3例,其他1例;重置术手术时间74.44±25.93分,手术中出血量为21.17±2.94ml;截止2021年9月1日,随访时间38.68±26.76月,重置术后仅1例于发生腹膜炎后出现堵管,2例发生术后早期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漂管、网膜包裹、腹腔脏器损伤、胸腹瘘、切口感染、手术相关隧道感染等情况。导管失功率为2.6%,2例分别因渗漏及腹壁疝退出腹膜透析。 结论 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极大地减少了再次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河北省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周 薇 史宁宁 靳晶晶 程美娟 徐金升
    2022 (06):  398-40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4
    摘要 ( 232 )   PDF(681KB) ( 315 )  
    讨河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 方法 根据纳排标准,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中纳入20 035例研究对象,记录首次透析时间,对其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 结果 河北省一般人群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为247.9/10万人年。本研究共纳入20 035例MHD患者,其中新发恶性肿瘤113例,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278.8/10万人年。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Z =3.540,       P =0.0004)。非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标准累积发病率高于糖尿病患者(0.22%比0.16%,χ²=340.245,P<0.001),女性高于男性(0.22%比0.17%,χ²=215.845,P<0.001)。结论 河北省MHD患者新发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最高,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计量指标
    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王志娟 李 欢 刘桂凌
    2022 (06):  403-40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5
    摘要 ( 355 )   PDF(497KB) ( 210 )  
    目的  探讨透析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乘积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CAC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患者CAC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和钙化组。比较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透析患者CAC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286例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19例,腹膜透析67例),钙化组157例,无钙化组129例。与非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透析龄、CRP、TyG指数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7.642,-5.226,   -5.152,-3.460,-1.98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4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C与年龄、透析龄、CRP、iPTH及TyG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3,0.310,0.305,0.118,0.326;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47,<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 CI 1.060~1.111,P<0.001)、透析龄(OR=1.010,95%CI 1.004~1.017,P<0.001)、CRP(OR=1.060,95% CI:1.021~1.102,P=0.003)、TyG指数(OR=2.309,95%CI 1.370~3.892,P =0.002)为CAC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年龄联合指标对透析患者CAC的发生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56~0.857,P<0.001)。 结论  年龄、透析龄、CRP、TyG指数是透析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yG指数与年龄的联合指标对透析患者CAC的发生有着较好的预测价值。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郭雪梅 朱朕男 罗佳懿 张和平 敬剑英
    2022 (06):  408-41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6
    摘要 ( 438 )   PDF(511KB) ( 629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2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参照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IDH定义,将建模组分为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采用单因素分析IDH发生的危险因素,将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验证组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0.09%,其中,透析前收缩压(OR =0.959,95% CI:0.932~0.988,P =0.005)、血红蛋白(OR=0.962,95% CI:0.929~0.996,    P=0.030)、血镁(OR =79.558,95% CI:2.644~2393.594,P =0.012)、合并糖尿病(OR=16.066,95% CI:4.914~52.530,P<0.001)、合并高血压(OR =5.221,95% CI:1.661~16.409,P=0.005)是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P =0.71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最佳临界值为0.436,灵敏度为0.83,特异度为0.887,约登指数为0.71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83.15%。 结论 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提供参考。
    计量指标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br#
    任思芳 柳 莹 王 芸
    2022 (06):  413-41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7
    摘要 ( 216 )   PDF(577KB) ( 605 )  
    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时长的影响因素,并构建AKI患者CRRT治疗时长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CRRT治疗的102例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RRT中位持续时间[6.0(2.3,10.4)d]分为<6d组和≥6d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KI患者CRRT治疗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 结果 在收集的102例患者中,<6d组53例,≥6d组4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RT持续时间<6d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低于≥6d组(t=2.009、2.402、2.395、2.030,P=0.047、0.018、0.019、0.045),平均动脉压和尿量高于≥6d组(t=2.425、2.058,P=0.017、0.0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量(OR=1.131,95% CI:1.017~1.024)、NGAL(OR=0.987,95% CI:0.982~0.993)、α1-MG(OR=0.860,95%  CI:0.767~0.976)、 β2-MG(OR=0.755, 95% CI: 0.572~0.996)是AKI患者CRRT治疗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94(95% CI: 0.723~0.896),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可能性平均绝对误差为0.029,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结论  基于尿量、NGAL、肾小管标志物α1-MG、β2-MG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能够用于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时长的预测,可为AKI患者CRRT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计量指标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的年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br#
    黄佩佩 张 静 胡旦翔 黄蔷薇
    2022 (06):  418-42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8
    摘要 ( 180 )   PDF(615KB) ( 213 )  
    评价老年营养风险指数(the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的年度变化(ΔGNR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398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数据,计算患者基线期和1年后GNRI的变化差值(ΔGNRI)。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G1),GNRI ≥91.2且ΔGNRI≥0%;G2组:GNRI≥91.2且ΔGNRI<0%;G3组:GNRI<91.2和ΔGNRI≥0%;G4组:GNRI<91.2且ΔGNRI<0%。考察ΔGNRI和基线GNR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组间差异。多元COX回归模型计算各组死亡率的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HR)和95% CI。结果 ΔGNRI中位数为0.16(0.07,0.46)。ΔGNRI与基线GNRI呈负相关(ρ=0.199,       P =0.005)。中位随访3.7(1.9,6.9)年,期间共有108例患者死亡。基线GNRI<91.2[aHR(95% CI):2.59(1.54~4.33),P<0.001]和ΔGNRI<0%[aHR(95% CI):2.33(1.32~4.32),P=0.003]是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G1、G2、G3和G4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8%、43.2%、39.9%和19.2%(Log rank检验:     χ2=18.654,P<0.001)。以G1组为参照,G4组全因死亡率的aHR(95% CI)为3.88(1.62~9.48),       P=0.003。 结论  GNRI的年度变化与基线GNRI呈负相关,能较为准确预测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计量指标
    腹腔压力与早期腹膜透析渗漏的相关性研究
    刘思远 尚 玉 纪天蓉 张 威 李 岩 杨笑筠 孔凡武
    2022 (06):  423-42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9
    摘要 ( 218 )   PDF(474KB) ( 229 )  
    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腔压力(intraperitoneal pressure,IPP)与早期PD渗漏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择并记录2020年10月~2021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首次行早期PD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000ml进液量时的IPP值及是否发生渗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指标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不同腹压组间体质量(F=6.205,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16.008,P<0.001)、腹围(F=9.561,     P<0.001)、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F=4.048,P=0.011)、血肌酐(K=8.266,P=0.041)、血嗜酸性粒细胞值(K=9.855,P=0.020)、渗漏发生(χ2=17.304,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渗漏组腹腔内容量(intraperitoneal volume,IPV)分别为500ml(Z=-2.599,P=0.009)、1000ml(t=4.216,P<0.001)、2000ml(Z=-3.025,P=0.002)的腹压值及女性所占比例(χ2=5.875,P=0.015)高于非渗漏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值(Z=-2.377,P=0.017)在渗漏组较低。②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PP与体质量(r=0.479,      P<0.001)、BMI(r=0.665,P<0.001)、BSA(r=0.383,P=0.002)、腹围(r=0.569,P<0.001)、IPV(r=0.537,P<0.001)、IPV/BMI(r=0.354,P<0.001)、IPV/BSA(r=0.436,P<0.001)、渗漏(r=0.370,P=0.004)呈正相关,与血嗜酸性粒细胞(r=-0.304,P=0.018)呈负相关;与血肌酐无相关性(r=0.082,P=0.539)。渗漏发生与IPV分别为500ml(r=0.338,P=0.008)、1000ml(r=0.394,P=0.002)、2000ml(r=0.394,P=0.002)的腹压值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呈负相关(r=-0.309,P=0.016)。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   (OR=2.570,95% CI:1.448~4.561,P=0.001)、BMI(OR=2.115,95% CI:1.415~3.159,P<0.001)、腹围  (OR=1.205,95% CI:1.073~1.353,P=0.002)、BSA(OR=1.046,95% CI:1.010~1.083,P=0.012)是IPP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9.739,95% CI:1.134~83.674,P=0.038)及IPV分别为500ml(OR=1.535,95% CI:1.120~2.104,P=0.008)、1000ml(OR=1.606,95% CI:1.173~2.198,P=0.003)、2000ml(OR=1.564,95% CI:1.164~2.102,P=0.003)的腹压值是渗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体质量、BMI、腹围、BSA可作为预估早期PD患者IPP的临床指标。本研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早期渗漏,IPP与早期渗漏发生有密切联系,IPP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早期渗漏的发生。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严重出血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许水英 邵莉萍
    2022 (06):  428-43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0
    摘要 ( 267 )   PDF(472KB) ( 218 )  
    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严重出血事件风险。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2018年7月在平湖市中医院开始透析治疗的1745例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依据患者透析方式分为HD组(n=1211,69.4%)和PD组(n=534,30.6%)。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出血事件定义为在随访3年内出现导致住院或死亡的出血事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Log-rank法比较3年的随访中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的组间差异。采用含时间依存性自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模型计算调整协变量后的HD组与PD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HR和95%CI。 结果  3年随访期间,共183例患者在开始透析后中位随访2.2(1.0,3.0)年出现首次出血事件。其中144例患者在基线期时接受HD,39例接受PD治疗。HD组患者累计出血发生率为15.5%,PD组为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2,P =0.013)。含时间依存性自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PD患者相比,HD患者出血风险调整HR为1.6(95% CI:1.2~2.5),P=0.014。以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PD患者为参照,服用抗血栓药物的HD患者出血风险调整HR为2.0(95% CI:1.3~3.8),P =0.002;以无心血管并发症的PD患者为参照,有心血管并发症的HD患者调整HR为1.9(95% CI:1.3~3.1),P =0.022;以无既往出血史的PD患者为参照,既往有出血史的HD患者调整HR为3.2(95% CI:2.0~5.8),P<0.001。 结论  HD患者出血风险是PD患者的1.6倍。接受抗栓治疗、合并心血管疾病、既往有出血病史的HD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增加。
    计量指标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与病原菌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吴 波 张琼芳 王 芳 葛一漫 刘 茜 许安春
    2022 (06):  432-43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1
    摘要 ( 343 )   PDF(504KB) ( 216 )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原菌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经血培养确诊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46例)、革兰氏阳性菌组(28例);根据住院第28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死亡组(19例)。对比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和脓毒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3.79±0.57)ng/ml、(0.60±0.13)ng/L、(36.35±4.59)mg/L]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1.72±0.46)ng/ml、(0.18±0.04)ng/L、(18.42±3.14)mg/L]患者(t=16.251、16.585、18.215,P均<0.001),预后差于革兰氏阳性菌组患者(死亡率:34.78%比10.71%,χ2=5.284,P=0.022)。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3.41±0.74)ng/ml、(0.55±0.12)ng/L、(35.76±7.21)mg/L]明显高于生存组[(2.34±0.59)ng/ml、(0.38±0.11)ng/L、(27.41±5.08)mg/L]患者(t=6.374、5.674、5.517,P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均与病原菌类型呈负相关(r=-0.785、-0.793、-0.822,P均<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62、0.831、0.827,  P均<0.001),且3项联合(AUC=0.911,P<0.001)预测价值较高。  结论  PCT、内毒素、CRP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辅助手段。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研究#br#
    刘慢慢 徐丽云 王莎莎 陈伟珍
    2022 (06):  436-4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2
    摘要 ( 207 )   PDF(847KB) ( 373 )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1月因AVF血栓形成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PTA组)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随访12月,观察第3、6、9、12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25例AVF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PTA组共46例,开放性手术组共79例,手术前2组间血栓形成时间(t=0.315,P =0.753)、麻醉方式(χ2=2.896,P =0.102)、手术时间(t=0.183,P =0.885)、AVF手术成功率(χ2<0.001,P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A组治疗费用高于开放性手术组(t=8.660,P<0.001)。术后随访,PTA组和开放性手术组第3月、6月初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6、0.352,P=0.156、0.553);PTA组第9月、12月初级通畅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χ2=5.787、7.224,P =0.016、0.007);PTA组较开放性手术组手术后12个月次级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86,P =0.667)。 结论  对AVF血栓形成患者,超声引导下PTA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性强,能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是治疗AVF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计量指标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早期筛查及评估方式的研究进展#br#
    崔红琴 武嫣斐 方敬爱 孙艳艳 刘文媛 张晓东 常沁涛 王蕊花
    2022 (06):  441-4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3
    摘要 ( 339 )   PDF(401KB) ( 282 )  
    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很常见,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生存质量。PEW主要表现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降低,以及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减少等。因此,早期识别与诊断PEW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龙飞 杜 路 邓喜文 胡爽爽 郭明好
    2022 (06):  445-448,460.  doi: doi: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4
    摘要 ( 169 )   PDF(447KB) ( 333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te renal disease,ESRD)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并发症,其中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被认为是导致PD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促进P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其造福更多临床患者,众多学者对PF的发生机制展开了研究,现将近年来的发现作一综述。
    计量指标
    水通道蛋白-1与腹膜透析超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周胜男 田 娜
    2022 (06):  449-45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5
    摘要 ( 184 )   PDF(397KB) ( 247 )  
    研究证实腹膜组织上有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AQP1是腹膜超小孔的分子对应物,在腹膜跨细胞水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或功能受损及在细胞内分布的改变可能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的发生,是引起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AQP1编码基因的一种常见变异与超滤(ultrafiltration,UF)减少和患者预后、技术生存率下降显著相关,证实腹膜UF功能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调控AQP1表达的因素包括渗透性调控、药物调控、pH调控,AQP1通道活性调控等。近年来发现,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PMCs)也表达AQP1,且与UF存在相关性,在PD过程中AQP1可能具有更多重要功能,譬如AQP1对PMCs、腹膜纤维化改变具有保护作用,以AQP1作为调控靶点在改善PD超滤功能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在AQP1基因水平、通道活性选择性药理学调节方面。本文将对AQP1与PD超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计量指标
    护理研究
    决策辅助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王晓星 张晓雅 苗金红 王看看 雷雨田 岳晓红 王 沛
    2022 (06):  456-46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7
    摘要 ( 179 )   PDF(437KB) ( 197 )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入院拟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于肾内科一病区入院的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于肾内科五病区入院的48名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的干预。 结果  干预组实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高于对照组(t=16.007,P<0.001);干预组决策准备度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69,P<0.001);干预组决策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13,P<0.001)。 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实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提高患者决策准备度和满意度。
    计量指标
    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br#
    鲁树超 吕 珊 于晓丽 阳 晓 林建雄
    2022 (06):  461-46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8
    摘要 ( 176 )   PDF(406KB) ( 171 )  
    探讨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 21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13.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30例次出口处感染,出口处感染率为80.9患者月(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操作者评估结果显示:平均年龄(52.7±14.6)岁,男性占41.8%;患者自行出口处护理者占27.2%,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占15.0%,未经培训者占1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HR=2.989,95% CI:1.089~8.206,  P =0.034)、出口处护理者未经过培训(HR=3.829,95% CI:1.630~8.994,P=0.002)、患者门诊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HR=0.389,95% CI:0.179~0.845,P=0.017)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为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者固定、护理者经规范培训、患者门诊随访间隔≤3个月可能会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腹膜透析; 出口处感染; 老年患者; 出口处护理者
    计量指标
    在线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束时的应用
    周诗雯 何清时 柴冬雪 李 萍
    2022 (06):  525-5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16
    摘要 ( 193 )   PDF(375KB) ( 212 )  
    观察在线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束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0年8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43例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式回血、密闭式双向回血、在线密闭式双向回血3种回血方法,每人进行8次回血,比较3种方法的回血时间。 结果  在线密闭式双向回血时间最短(197.19±3.55)s,开放式回血时间次之(198.85±4.41)s,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回血时间最长(213.74±7.99)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8,P=0.009)。 结论  在线密闭式双向回血法操作简单,能缩短回血时间;置换液作为完成回血的主要液体可减少经济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