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变迁
兰 雷 汪 鹏 刁秀竹 任 伟
2012 (05):
280-28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将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回顾性调查分析于1991年6月至2011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1991年6月至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两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变迁。 结果 ① 原发病构成比中糖尿病肾病由10年前的15.7%增加到近10年的24.5% (x2=4.85,P<0.05),高血压肾病由10年前的11.9%增加到近10年的17.9%(x2=3.97,P<0.05)。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由10年前的44.0%下降到近10年的38.4%(x2=5.67,P<0.05),慢性间质性肾炎由10年前的18.2%下降到近10年的13.1%(x2=6.89,P<0.05)。 ②透析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由10年前的47.1±14.4岁增加到近10年的55.6±17.1岁,(F =14.97,P<0.05);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40.8%增加到近10年的49.1% (x2= 7.21,P<0.05) 3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19.3%下降到近10年的15.6% (x2=3.87,P<0.05)。③平均透龄由10年前的39.7±13.4个月延长到48.6±15.1个月(F=61.93,P<0.05),透龄大于60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1%增加到近10年的38.9% (x2=18.71,P<0.05),小于12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5%减少到近10年的13.2%(x2=3.63,P<0.05)。④近10年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改变,仍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同时有较多患者使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人工血管移植内瘘。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由10年前12.5%提高到近10年的23.2%(x2=7.371,P<0.05)。⑤ 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53.5%上升到近10年的78.2%(x2=29.576,P<0.05)。,感染引起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37.1%下降到近10年的16.6% (x2=23.70,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已发生明显变化,①原发病变迁: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向继发性肾脏疾病转变。②发病年龄的变迁:发病年龄由青年向老年转变。③透龄的变迁:患者平均透龄增大,生存期延长。④血管通路变迁: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增加。⑤死亡原因变迁:导致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构成比中,心脑血管事件增多,感染减少。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