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2-05-12 上一期    下一期
    管理
    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
    张伟明 钱家麒
    2012 (05):  233-23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498 )   HTML ( 4 )   PDF(193KB) ( 1155 )  
    【摘要】目的   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 方法 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 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血液透析共60所医院63家血透室,开展腹膜透析共38家医院),对所登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新增透析患者1621例(每百万人口发病率114.8pmp),较上一年度增加9.2%;其中血透占75.8%,腹透占24.2%。2010年12月31日年末透析患者10508例(每百万人口点治疗率744.0pmp),较上一年度增加14.6%;其中血液透析占80.6%,腹膜透析占19.4%。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病因仍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6.2%),新增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第2位(19.5%)。全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22.4%)、感染(19.6%)和心血管事件(15.2%);年末透析患者中透析龄5年以上的占30.8%。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治疗状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不断改善和提高。 结论     上海市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主要原发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新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仍是目前上海市ESRD患者主要透析治疗模式。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燕筠 左 力 甘红兵 董 捷
    2012 (05):  237-2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338 )   HTML ( 0 )   PDF(220KB) ( 185 )  
    【摘要】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此现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稳定透析的病例41例。随访期间每1~2月测定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血白蛋白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饮食蛋白质摄入及透析液和尿液中的总蛋白质丢失等。以上指标均按春、夏、秋、冬取季节平均值。结果患者年龄59.69±14.23岁,中位透析龄35.85月(6~104月)。经年龄、性别、透析龄、饮食蛋白质摄入及总蛋白质丢失校正后,患者血白蛋白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分别为35.45±0.38g/L和37.19±0.39g/L(P<0.001)。但是,患者的饮食蛋白质摄入及总蛋白质丢失未呈现季节性变化。将患者按年龄中位数分为2组,其中低龄组(年龄≤62岁)较高龄组(年龄>62岁)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血白蛋白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分别为2.35g/L和1.20g/L。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不能用饮食蛋白质摄入及蛋白质丢失的变化来解释。年龄小于62岁的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这些现象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计量指标
    不同超滤功能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评估
    者星炜 罗 洁 刘振华 白云凯 熊丽炎 单亦升 程 磊 田信奎 汪 涛
    2012 (05):  241-244. 
    摘要 ( 263 )   HTML ( 0 )   PDF(314KB) ( 209 )  
    摘要目的 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 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计量指标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陈凤锟 李冀军 陈 璞 赵长征 龚红英 姚冬芳
    2012 (05):  245-24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65 )   HTML ( 0 )   PDF(221KB) ( 444 )  
    摘要目的 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分钟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 我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管。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分钟、透析后(封管前),封管后30分钟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 结果 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管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分钟、封管后30分钟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管后较封管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 结论 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管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管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计量指标
    长时程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代文迪 张东亮 刘文虎
    2012 (05):  249-25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87 )   HTML ( 0 )   PDF(181KB) ( 210 )  
    【摘要】目的 调查长时间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应用AIS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量表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睡眠质量情况将患者配对分组为普通透析组(Hemodialysis HD)20人和长程透析组)6个月的临床试验。 结果   LSHD组患者KT/V明显高于HD组患者,P 值<0.05,2组患者在PSQI量表、ESS量表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 LSHD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HD组,P 值<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多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增加透析剂量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计量指标
    高通量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血脂的影响
    王 蓓 王 铠
    2012 (05):  252-25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53 )   HTML ( 0 )   PDF(225KB) ( 182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通量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名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low flux hemodialysis,LFHD)组,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和血脂的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HFHD组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分、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三酰甘油(TG)及载脂蛋白CIII较LFHD组均有下降(均P<0.05),白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P<0.05)。 结论 高通量透析能改善MHD患者的营养及血脂状况。
    计量指标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 勇 孟 熙 和卫梅 曹礼应 余月明
    2012 (05):  256-25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68 )   HTML ( 0 )   PDF(193KB) ( 565 )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 方法 选择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静脉内瘘(AVF)(53例)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21例)两种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两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经AVF透析的患者53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21例。AVF患者年龄、感染等并发症较CTC组低(P<0.05);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CTC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2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频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陈晓婉 沈 阳 李 智
    2012 (05):  259-26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70 )   HTML ( 0 )   PDF(203KB) ( 185 )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 比 6.19±2.56 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35.11±21.98 比105.29±20.78 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 67.66±16.87 P0.01, 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 比 108.32±21.20 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SDSD)77.38±17.78 比 68.29±18.48 P0.05];Q3d:SDNN 128.65±23.79 比 101.32±19.88 P0.01,RMSSD 74.69±16.56 比 65.36±15.19 P0.05,SDANN 116.33±21.01 比105.54±21.07 P0.05,SDSD 73.19±17.33 比 65.17±16.08 P0.05;Q4d:SDNN 107.16±20.04 比 90.86±19.54 P0.05,RMSSD 66.74±17.82 比 58.63±15.88 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   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 结论 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硫代硫酸钠对高磷诱导的残肾大鼠血管钙化早期干预作用的观察
    余 毅 黄 恬
    2012 (05):  263-26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46 )   HTML ( 0 )   PDF(347KB) ( 352 )  
    【摘要】目的 探讨硫代硫酸钠对高磷诱导的残肾大鼠血管钙化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5/6肾切除大鼠,术后给予高磷或正常磷饮食16周,以高磷饮食制作血管钙化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正常磷组(SNP,n=7),假手术+高磷组(SHP,n=7),残肾+正常磷组(NNP,n=7),残肾+高磷组(NHP,n=7),残肾+高磷+硫代硫酸钠治疗组(THP,n=7),治疗组以硫代硫酸钠腹腔注射16周。收集尿量检测24h尿蛋白,取血检测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取胸主动脉,HE和von 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免疫组化分析大鼠胸主动脉III型钠磷转运体亚型(Pit-1)、核心结合因子(Cbfα1)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和血磷浓度均有明显差别(F值分别为19.057、43,527、26.688、40.324和7.676,P值均<0.01),NHP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5)。HE和von kossa染色显示,NHP组大鼠主动脉呈现明显钙化,SNP、SHP和NNP3组未见明显钙化。免疫组化显示,主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各组有明显差异(F值为8.259和5.91,P<0.01),其中NHP组表达明显增高(P< 0.01),Pit-1和Cbfα1阳性面积比与血磷相关性分析显示分别为:r=0.344,P<0.05和r=0.376,P<0.05,Pit-1、Cbfα1表达与血磷呈正相关。THP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和尿蛋白均较NHP组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主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明显减少(P<0.05),主动脉钙化部分减轻。结论 高磷饮食喂食残肾大鼠,可成功制作血管钙化模型,硫代硫酸钠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降低血磷,下调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减轻血管钙化。
    计量指标
    综述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诊治
    李卫卫 刘 虹
    2012 (05):  269-273. 
    摘要 ( 240 )   HTML ( 0 )   PDF(209KB) ( 832 )  
    计量指标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在肾脏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胡海燕 谌 卫 郭志勇
    2012 (05):  274-276. 
    摘要 ( 206 )   HTML ( 1 )   PDF(144KB) ( 220 )  
    计量指标
    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
    葛丽娜 方 炜
    2012 (05):  277-27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4.00
    摘要 ( 228 )   HTML ( 0 )   PDF(139KB) ( 167 )  
    【摘要】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1类具有高增殖潜能的前体细胞,代表1类多起源和表型不同的可分化成内皮细胞的非均质细胞群。自1997年Asahara首次发现外周血中存在着能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内皮祖细胞后,有关EPCs修复损伤内皮以及其他临床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以便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变迁
    兰 雷 汪 鹏 刁秀竹 任 伟
    2012 (05):  280-28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
    摘要 ( 291 )   HTML ( 1 )   PDF(192KB) ( 234 )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将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回顾性调查分析于1991年6月至2011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1991年6月至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两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变迁。 结果 ① 原发病构成比中糖尿病肾病由10年前的15.7%增加到近10年的24.5% (x2=4.85,P<0.05),高血压肾病由10年前的11.9%增加到近10年的17.9%(x2=3.97,P<0.05)。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由10年前的44.0%下降到近10年的38.4%(x2=5.67,P<0.05),慢性间质性肾炎由10年前的18.2%下降到近10年的13.1%(x2=6.89,P<0.05)。 ②透析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由10年前的47.1±14.4岁增加到近10年的55.6±17.1岁,(F =14.97,P<0.05);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40.8%增加到近10年的49.1% (x2= 7.21,P<0.05) 3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19.3%下降到近10年的15.6% (x2=3.87,P<0.05)。③平均透龄由10年前的39.7±13.4个月延长到48.6±15.1个月(F=61.93,P<0.05),透龄大于60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1%增加到近10年的38.9% (x2=18.71,P<0.05),小于12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5%减少到近10年的13.2%(x2=3.63,P<0.05)。④近10年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改变,仍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同时有较多患者使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人工血管移植内瘘。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由10年前12.5%提高到近10年的23.2%(x2=7.371,P<0.05)。⑤ 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53.5%上升到近10年的78.2%(x2=29.576,P<0.05)。,感染引起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37.1%下降到近10年的16.6% (x2=23.70,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已发生明显变化,①原发病变迁: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向继发性肾脏疾病转变。②发病年龄的变迁:发病年龄由青年向老年转变。③透龄的变迁:患者平均透龄增大,生存期延长。④血管通路变迁: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增加。⑤死亡原因变迁:导致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构成比中,心脑血管事件增多,感染减少。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血液透析非常规内瘘的穿刺应用及护理
    王 颖 费利燕 朱慧萍
    2012 (05):  284-284. 
    摘要 ( 229 )   HTML ( 0 )   PDF(97KB) ( 154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2次感染出血热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吴小平 王 萍 李炳泉 张良绘 王 倩
    2012 (05):  285-285. 
    摘要 ( 202 )   HTML ( 0 )   PDF(106KB) ( 152 )  
    计量指标
    多模式血液净化联合抢救大剂量硝苯地平中毒患者1例
    燕朋波 李志静 全金梅 李国强
    2012 (05):  286-286. 
    摘要 ( 241 )   HTML ( 0 )   PDF(107KB) ( 164 )  
    计量指标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1例
    郑俊永 郭义娟 李爱东 胡素芹
    2012 (05):  287-287. 
    摘要 ( 204 )   HTML ( 0 )   PDF(103KB) ( 148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