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KCNMB1 Glu65lys在社区人群男性中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韩 佳 刘 颖 王 芳 张路霞 陈育青
    2012 (06):  235-238. 
    摘要 ( 312 )   HTML ( 0 )   PDF(216KB) ( 191 )  
    计量指标
    述评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贾 强
    2012 (06):  291-292. 
    摘要 ( 356 )   HTML ( 0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强化超滤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邓英辉 王君梅 林 娜 贾 强
    2012 (06):  293-29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411 )   HTML ( 0 )   PDF(208KB) ( 555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过强化超滤以进一步降低干体重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结果 基点处两2组患者干体重体质量基本相同[(64.81±13.26)Kg和(64.49±13.83)Kg,t=0.508,P=0.618],透析前收缩压[(155.12±13.77)mmHg和(155.47±9.92)mmHg,t=0.086,P= 0.932](1 mmHg=0.133Kpa)及舒张压[(78.59±11.41)mmHg和(78.71±10.96)mmHg,t=0.031,P= 0.976]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第28周时,对照2组患者干体重体质量分别为(65.56±13.75)Kg和(62.22±13.34)Kg,较前下降(0.36±1.12)Kg和(2.27±1.03)Kg,超滤组干体质量低于对照组(t=3.785,P=0.002)。保持稳定,透析前收缩压为(155.29±12.73)mmHg和(139.82±4.14)mmHg,分别和较前下降(0.53±4.57)mmHg和(14.29±10.55)mmHg,超滤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t=4.767,P =0.000)透析前舒张压分别为(79.12±9.84)mmHg和(68.24±3.57)mmHg,分别较前下降(0.53±4.57)mmHg和(9.00±9.46)mmHg,超滤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t=4.298,P=0.000)。 结论 通过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有利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计量指标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分析
    吕文律 滕 杰 邹建洲 钟一红 丁小强
    2012 (06):  298-30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595 )   HTML ( 4 )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年龄≥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13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14~41)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48(37.72~58.28)月。主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透始年龄、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Charison 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5比例、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比例、透析原因为心力衰竭比例、透始eGFR均显著高于非死亡患者,而CCI=3~4比例、透始尿量、血肌酐、血白蛋白均显著低于非死亡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74.6%、63.2%、48.0%、33.9%。Cox回归分析显示透始年龄(HR=1.070, 95%CI 1.015~1.127,P<0.05)、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HR=2.052, 95%CI 1.035~4.068,P<0.05)、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HR=1.888, 95%CI 1.029~3.463,P<0.05)、CCI ≥5(HR=2.675, 95%CI 1.323~5.411,P<0.05)、透始血白蛋白(HR=0.949, 95%CI 0.901~0.999,P<0.05)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透始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状况可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田 军 路建饶 易 扬 于秀峙 顾 波
    2012 (06):  303-30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87 )   HTML ( 1 )   PDF(222KB) ( 207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患者28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血色素(H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等,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尿素氮浓度,记录超滤量、透析后体重和透析时间,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占同期血液透析人口的51.4%。老年组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高血压,占35.4%,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分别占21.1%和19.7%。非老年组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3.2%,其次为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分别占23.7%和12.2%。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透析龄更短,干体重更轻,使用维生素D和/或钙剂的患者数更少,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血清BUN、Scr、P、iPTH、Alb、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PNA)浓度更低,Hs-CRP更高,低iPTH血症(<150pg/L)的发生率更高(分别达55.8%和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的Hb、AC-Ca和Kt/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血磷、白蛋白和nPNA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多数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现象,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计量指标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事件的原因分析
    杨继红 吴 华 张燕京 王松岚 孙 颖 李 湛 李天慧
    2012 (06):  307-31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82 )   HTML ( 0 )   PDF(201KB) ( 373 )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死亡原因。 方法 回顾性的检出维持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的死亡患者共 83 例,计算本中心从2005年起每年维持透析患者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将死亡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60岁以下中年组,60~79岁老年组和80岁以上高龄组,分析3组的人口学资料、有无糖尿病、透析龄和死亡原因等。 结果 从2005年起,北京医院每年维持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依次为11.00%。10.90%,8.30%。8.10%,10.10%,8.70%和6.34%;83例死亡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71.812.0岁(42岁~94)岁,中年组(小于60岁)14例,老年组(60~79)岁46例,高龄组(大于80)岁23例;3组患者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透析龄在中年组最长,平均77.2±73.0月,高龄组为44.0±35.5月,老年组透析龄最短,平均为33.2±28.1月;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居多;死亡原因在各组有明显的差别,中年组50%死于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居多;高龄组56.50%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老年组死亡原因较复杂,死亡率超过10%的依次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肿瘤、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 MIA syndrome)和猝死。结论 北京医院单中心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年龄不是决定透析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组患者死亡原因不同,中年患者脑血管疾病多见,高龄患者感染中毒性休克常见,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多样化,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感染、肿瘤和MIA综合征。
    计量指标
    时间平均的焦虑积分独立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风险
    陈勇军 王 欢 许 莹 许 戎 董 捷
    2012 (06):  311-3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11 )   HTML ( 1 )   PDF(219KB) ( 230 )  
    【摘要】目的 探讨透析开始时,以及长期随访中的焦虑抑郁状态是否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以及其预测性是否受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合并症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新增腹膜透析患者240名,随访观察2011年6月,将第一次腹膜炎发生作为终点事件,死亡、转血液透析和移植记为删失。收集患者透析开始时的人口学资料,生化参数和残余肾功能作为基线值。分别于透析开始,透析后1,2,3年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出基线和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 结果 患者年龄59.2±14.2岁,40%为男性。平均随访时间51±25月,随访结束时110名(45.8%)患者死亡。从透析开始到首次腹膜炎的随访时间是31(18~61)月。COX回归分析提示,时间平均的焦虑积分,经多变量校正(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和合并症指数),仍为腹膜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57(1.022~1.094)](P=0.001)。而基线时的焦虑抑郁积分均不能预测腹膜炎。 结论 时间平均的焦虑积分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在长期随访中密切关注腹透患者的焦虑状态,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计量指标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侯国存 孙秀丽 李 静 吴红梅 韩晓文 刘爱英 叶甫丽
    2012 (06):  315-31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52 )   HTML ( 3 )   PDF(189KB) ( 445 )  
    【摘要】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P300变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筛查中的应用。 方法 对20例MCI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P300检查,应用MoCA评定受试者的知能状态。结果 MoCA 中除命名及定向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外(t=-1.18,P=0.246;t=-0.38, P=0.70),其它亚项评分在MCI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相比,MHD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367.25±34.14比304.30±18.82)、波幅降低(7.85±2.56比11.1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22, -4.40,P均<0.01);MCI组P300潜伏期延长,与MoCA总分及亚项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831、-0.802、-0.856(P<0.01);其波幅下降与之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0.896、0.864、0.881(P<0.01)。 结论  P300、MoCA检测对MHD患者认知功能障评估较为全面,有助于发现亚临床损害。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郭美华 皮小陵 徐琴芳 傅立倩
    2012 (06):  318-32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13 )   HTML ( 0 )   PDF(200KB) ( 234 )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55例MHD患者。采用高分辨B型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其双侧颈动脉解剖,按斑块有无分为斑块阳性组和斑块阴性组。对2组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斑块产生的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例MHD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69.09%。与斑块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内皮厚度(即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明显增加(P=0.001)。2组患者在年龄(P<0.00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P =0.01)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P=0.002)上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β=1.102,P =0.014)、高CRP水平(β=0.138,P =0.026)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具有较高的CAS发生率,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高CRP水平。
    计量指标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李钦君 张长岭 张曙光 王 玲
    2012 (06):  321-3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6.00
    摘要 ( 399 )   HTML ( 0 )   PDF(214KB) ( 280 )  
    【摘要】 目的  探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病状况,了解影响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腹透患者焦虑和抑郁与Engle系数,依从性,合并症,营养状态等的关系,旨在提高PD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调查75例CAPD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原发病因;采用Engle系数评估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应用Hamilton焦虑、抑郁等级量表评估CA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状况;采用MDRD方程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估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同时结合血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用Charlson指数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采用ECOG和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结果 75例CAPD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总体发生率为37.33%。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与疾病状况及经济状况有关(P<0.05)。腹膜透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活动能力差、依从性差、合并症多;SGA评估及生化指标显示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精神症状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Kt/V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与营养状态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精神症状对营养状态有显著影响(OR=3.610,P=0.025)。 结论 抑郁焦虑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症多、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有相关性,重视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
    计量指标
    综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挤压综合征救治的研究进展
    张朝阳 周春华
    2012 (06):  329-331. 
    摘要 ( 322 )   HTML ( 0 )   PDF(156KB) ( 224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的保护作用
    赵琳琳 解汝娟
    2012 (06):  332-335. 
    摘要 ( 257 )   HTML ( 0 )   PDF(144KB) ( 251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
    陈 丁 孙 岩 孙 波 闫国强
    2012 (06):  336-339. 
    摘要 ( 326 )   HTML ( 0 )   PDF(153KB) ( 672 )  
    计量指标
    透析查房
    血液透析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降低干体质量后有效控制
    刘中华 丁小强
    2012 (06):  340-341. 
    摘要 ( 290 )   HTML ( 0 )   PDF(159KB) ( 280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陈 丽
    2012 (06):  342-343. 
    摘要 ( 275 )   HTML ( 0 )   PDF(138KB) ( 574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影响
    王 琴 寿玉立 蒲林娟 邹 倩
    2012 (06):  344-345. 
    摘要 ( 323 )   HTML ( 1 )   PDF(121KB) ( 398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致腹壁血肿1例
    徐延琴 佟艳春 侯杏娜 段秀芬
    2012 (06):  346-346. 
    摘要 ( 294 )   HTML ( 0 )   PDF(107KB) ( 186 )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成功抢救超大剂量卡马西平片中毒1例
    梁亚林 张靖华 朱丽萍 王长安 王建华
    2012 (06):  346-346. 
    摘要 ( 177 )   HTML ( 0 )   PDF(107KB) ( 270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