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述评
    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临床应用及新理论
    龚德华 季大玺
    2011 (4):  175-177. 
    摘要 ( 595 )   HTML ( 1 )   PDF(144KB) ( 470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宋 洁 李 辉 张晓东 石理华 李 瑛
    2011 (4):  178-18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810 )   HTML ( 2 )   PDF(201KB) ( 748 )  
    【摘要】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在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椎鞍 (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浓度。 结果 病例组血清IL-6、IL-8、TNF-α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血清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微炎症状态的存在。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IL-6、IL-8和TNF-嵊階lb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TC和LDL-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MHD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其与营养不良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计量指标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
    张剑彬 甘 华 闵小英 周 颖 罗香凤 徐 乐 蒋志敏 郭志勇 刘飞燕
    2011 (4):  181-18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494 )   HTML ( 0 )   PDF(317KB) ( 301 )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 以26例行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的早期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CVVH 24 h,以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水平以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作为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12和24 h时采集静脉血。同时培养人Caco-2细胞,建立单层肠黏膜上皮细胞模型并与SAP患者CVVH各时间点的血清混合培养,电阻仪测定跨细胞电阻以反映其通透性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骨架蛋白(纤维状肌动蛋白)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CVVH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显著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SAP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及通透性明显增高(P<0.01),骨架蛋白模糊,部分断裂,细胞间连接松散。CVVH治疗后SAP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和骨架蛋白解聚得以减轻。 结论 SAP患者早期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CBP不仅改善全身机能状况而且对SAP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清除炎症因子并改善上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排有关。
    计量指标
    2008年度北京地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调查分析
    陈凤锟 李冀军
    2011 (4):  185-18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775 )   HTML ( 0 )   PDF(208KB) ( 309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109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登记的2008年度与透析龄相关的数据,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依据该年度该地区各血液透析单位登记了透析龄的7040例病例,按照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首次透析年龄、原发病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秩和检验提示透析龄长短的顺序为:女性患者长于男性;年龄方面0~40岁长于41~60岁,又长于>60岁的患者;首次透析年龄与之不同,是41~60岁长于0~40岁,>60岁的患者最短;对比2007年度间的调查结果,透析龄长短排序在年龄分层中变化显著,在首次透析年龄分层中则不很明显;样本较大的几种原发病方面以糖尿病的最短。 结论 性别、年龄、首次透析年龄和原发病对透析龄均有一定的影响,男性、首次透析年龄偏高或偏低和糖尿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进入偏多或退出偏快。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获得性免疫缺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王海云 陈丽萌 李雪梅 邱志峰 陶建瓴 邱 玲 徐 红 周紫鹃 李太生 李学旺
    2011 (4):  189-19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493 )   HTML ( 0 )   PDF(241KB) ( 491 )  
    目的 淋巴细胞功能改变与尿毒症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B和T细胞亚群分型,评价T细胞功能与血浆PTH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257例ESRD患者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根据患者是否血液透析和血PTH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20例),PTH≥300 pg/ml的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12例)和PTH<300 pg/ml的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11例)。同时用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B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值,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TH水平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非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尽管257例患者中仅3.9%的患者观察到白细胞降低,但47.5%(122/257)的ESRD患者有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与非透析的CKD患者相比,淋巴细胞数降低,分别为(1367.4±650.4)和(1942.3±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19+)淋巴细胞数降低,分别为(114.0±88.2)和(229.3±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淋巴细胞(CD3+)数降低,分别为(1035.9±497.4)和(1483.4±6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T辅助(CD4+)细胞还是T抑制、细胞毒(CD8+)细胞中,CD28+细胞比例和绝对值均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低PTH组B细胞(CD19+)比例[(4.9±2.0) vs (9.8±4.5%), P =0.014]和绝对值[(68.5±41.4) vs (156.6±96.3), P =0.036]更低。 结论 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存在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PTH的浓度差异可能和B细胞功能相关。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李开龙 陈 菁 张 莹 王 燕 李开斌 何娅妮
    2011 (4):  194-19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576 )   HTML ( 0 )   PDF(207KB) ( 447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08年10至2010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155例,研究周期6个月,按6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成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对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KD基础病、血压控制、血红蛋白水平、营养状况、透析模式和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可比性分析。同时检测2组患者研究前后血清磷、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FGF-23和血浆1,25(OH)2D3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外周血FGF-23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FGF-23水平(P<0.001);相关分析发现,MHD患者外周血FGF-23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性正相关(r =0.77,P<0.001);非心血管事件组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时间显著多于心血管事件组(P<0.001),非心血管事件组研究结束和研究开始时比较,血磷、iPTH和FGF-23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01)。研究结束后,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血磷、iPTH和FGF-23也显著降低(P<0.001)。 结论 CKD5期MHD患者外周血FGF-23水平可望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警指标之一;HF对血磷、iPTH和FGF-23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血液透析联合HF治疗可以有效减少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计量指标
    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郭相江 赵意平 施娅雪 叶 猛 孙敏莉 张 皓 张纪蔚
    2011 (4):  198-20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551 )   HTML ( 0 )   PDF(203KB) ( 1041 )  
    目的 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 方法 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结果 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 h~6 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 结论 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计量指标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清除炎症介质临床研究
    黄洁平 邓行江 何建发 李 莉  何 敏 张魁正 李洁珍
    2011 (4):  201-20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520 )   HTML ( 0 )   PDF(209KB) ( 302 )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技术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方法 1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单腔导管,行CVVH模式治疗。于CVVH治疗前后,检测血液电解质和肾功能,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 h抽取静脉血液检测炎症介质,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有关炎症介质因子。观察心功能指标和临床转归。 结果 19例患者CVVH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K+均下降(P<0.05);肿瘤坏死因子帷紫赴樗 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13例,Ⅲ级4例;显效15例(78.8%),有效4例(21.2 %),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 CVVH能清除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多种炎症介质因子,并可降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K+水平,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肾组织中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
    穆素红 嵇 颖 赵石磊 马 静 隋满姝 解汝娟
    2011 (4):  204-20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560 )   HTML ( 1 )   PDF(424KB) ( 370 )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 结果 CD80和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和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6,P<0.001),并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和CD86的表达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 结论 T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损伤。
    计量指标
    综述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许钟烨 丁 峰
    2011 (4):  208-211. 
    摘要 ( 413 )   HTML ( 0 )   PDF(154KB) ( 865 )  
    计量指标
    单纯性肥胖导致肾脏组织持续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
    卢 娟 袁伟杰
    2011 (4):  212-215. 
    摘要 ( 414 )   HTML ( 0 )   PDF(162KB) ( 420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武向兰 檀 敏 赵慧萍 雷 娟 王 颖 杨洪杰
    2011 (4):  216-218. 
    摘要 ( 835 )   HTML ( 0 )   PDF(209KB) ( 342 )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现状, 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 方法 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观察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洗手和戴手套的过程,了解护士为患者连续上机时的手卫生现状。通过手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的方法监测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效果。 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15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3人,护士7人。共观察护理人员洗手次数426次,其中按照规定洗手合格率95.42%,进入工作区前洗手合格率为77.33%,每次更换手套之间洗手率98.91%,上机结束后洗手合格率为100%。洗手液用量合格率为73.00%,洗手部位是否正确的合格率为77.46%,搓洗时间>15 s的合格率为84.27%,手干燥方法正确的合格率为88.97%。为不同患者上机须更换手套的达标率98.91%,手套完好率85.22%。90.67%的护理人员手培养细菌总数<10 cfu/cm2,符合2001年版《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规范》标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洗手液用量和手干燥方法是手卫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有洗手意识,能够认真洗手,并能按照要求更换手套,手卫生效果监测的合格率较高。但日常手卫生执行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手卫生规范性的宣传教育,配备干手设施,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质量。
    计量指标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杨荆远 马春玲 朱高峰 姚 红
    2011 (4):  219-22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461 )   HTML ( 0 )   PDF(182KB) ( 409 )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11例采用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11例(对照组)。 结果 对11例采用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11例(对照组)。 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解决了实际问题,使未行循证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
    计量指标
    密闭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邓东亲 葛文娥 蒋瑞芬 魏晓霞 李晓凤
    2011 (4):  221-22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1028 )   HTML ( 2 )   PDF(187KB) ( 692 )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 方法 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比密闭式回血法在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过程中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的组间差异。对比接受无肝素透析与有肝素透析患者在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 结果 无肝素透析患者密闭式回血法的完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肝素组密闭式回血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有肝素透析明显增高(P<0.05);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当透析器凝血呈0级或1级时,可以考虑应用密闭式回血法,回血过程中仍应注意观察凝血的发生。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对一次性使用透析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邓 洁
    2011 (4):  224-22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4.00
    摘要 ( 503 )   HTML ( 0 )   PDF(215KB) ( 291 )  
    本文阐述了一次性使用透析器临床前研究中透析膜的综合评价标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物相容性研究、产品工艺控制及残留溶剂评价研究等。分析了一次性使用透析器临床研究中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要求,并结合透析器产品论述了透析器临床试验设计要点,以及对一次性使用透析器安全有效性评价重点。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目前注册审评中面临的几个现实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拔除股静脉置管导致患者置管处淋巴漏1例
    樊 华 李法鹏 王银鼎
    2011 (4):  228-228. 
    摘要 ( 424 )   HTML ( 0 )   PDF(92KB) ( 249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分析
    张天大 徐剑晶 乐道平
    2011 (4):  229-229. 
    摘要 ( 409 )   HTML ( 0 )   PDF(98KB) ( 203 )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成功抢救超大剂量复方苯硝那敏片中毒1例
    李军辉 盛晓华 汪年松
    2011 (4):  230-230. 
    摘要 ( 407 )   HTML ( 0 )   PDF(109KB) ( 214 )  
    计量指标
    自体动静脉内瘘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例
    张丽红 杨 涛 刘 音 刘瑞林 王玉柱
    2011 (4):  231-232. 
    摘要 ( 422 )   HTML ( 0 )   PDF(265KB) ( 714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