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ARDS合并AKI的诊治进展
    张 凌 付 平
    2010 (3):  117-119. 
    摘要 ( 573 )   HTML ( 0 )   PDF(260KB) ( 186 )  
    计量指标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诊治
    祝伊琳 陈江华
    2010 (3):  120-122. 
    摘要 ( 481 )   HTML ( 0 )   PDF(201KB) ( 163 )  
    计量指标
    老年人急性肾损伤特点
    孙雪峰
    2010 (3):  123-125. 
    摘要 ( 492 )   HTML ( 0 )   PDF(182KB) ( 194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CAPD腹膜炎时白细胞、T细胞亚群及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罗 琼 熊祖应 聂李平 邵 进 熊子波 候 霜 郑 磊 张 帆 梁 伟 高 敏
    2010 (3):  126-128. 
    摘要 ( 1064 )   HTML ( 0 )   PDF(205KB) ( 248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血和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蛋白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62.6岁)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 d的血和腹膜透析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膜透析液白细胞总数、分类、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蛋白。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60.2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APD相关性急性腹膜炎不同时间点血CD3CD8(+)%明显降低,血CD4/CD8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与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血CD4/CD8与腹膜透析液CD4/CD8、腹膜透析液白细胞和腹膜透析液白蛋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976,0.434,均P<0.01)。22例患者中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17例(77.3%),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9例(52.9%),革兰氏阳性球菌7例(41.2%),霉菌1例(5.9%)。结论 CAPD相关性急性腹膜炎时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白分比升高与经腹腔白蛋白丢失增加呈正相关;腹膜炎时血CD4/CD8比值增高,提示患者细胞免疫被激活;革兰氏阴性杆菌已成为我院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计量指标
    肾损伤分子1在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何 楠 周巧玲 洪学敏 敖 翔 彭卫生 毛立新 唐 荣
    2010 (3):  129-132. 
    摘要 ( 981 )   HTML ( 0 )   PDF(205KB) ( 196 )  
    【摘要】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尿液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及ICU住院的AKI患者、5·12汶川地震伤员、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尿液及临床表现等资料。按照RIFLE标准,将住院治疗患者分为轻度AKI组20例、中重度AKI组25例;另外,地震外伤组25例、ESRD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KIM-1,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NAG),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对尿KIM-1与尿NAG、血清SOD及MD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尿KIM-1在AKI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及ESRD组比较,轻度AKI组和中重度AKI组,尿KIM-1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中、重度AKI组较轻度AKI组尿KIM-1升高更明显(P<0.05);尿KIM-1与NAG酶、血清SOD及MDA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尿KIM-1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P<0.01)。ESRD组尿KIM-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震外伤组尿KIM-1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 结论 AKI发生时,检测尿中KIM-1有助于AKI的早期临床诊断。AKI患者尿中KIM-1升高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僵硬度特点的研究
    袁 静 王 芳 窦艳娜 左 力
    2010 (3):  133-137. 
    摘要 ( 603 )   HTML ( 0 )   PDF(305KB) ( 200 )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CAP)特点及大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 对40名因终末期肾脏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MHD治疗的患者进行肱动脉血压、CAP和增益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的测量,并与4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非慢性肾脏病患者群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无论在非肾脏病患者还是MHD患者,肱动脉收缩压与CAP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和0.926,均P<0.01),但两者差值的平均值为8.9 mm Hg(1 mm Hg=0.133 kPa),变异大(95%可信区间达28.6 mm Hg)。年龄<50岁和年龄≥50岁的MHD患者CAP分别为(125±21)mm Hg和(138±15)mm Hg,均低于相应肱动脉收缩压,但高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CAP (均P<0.05)。两年龄组MHD患者AI分别为86%±19%和85%±12%,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岁以下MHD患者AI升高比例高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82% vs 35%,P=0.008)。MHD患者AI与CAP相关(r=0.523,P=0.001),与年龄、肱动脉收缩压无相关性。透析后CAP和肱动脉收缩压均降低,而AI不变(90%±19% vs 86%±16%,P>0.05)。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患者AI高于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者(91%±15% vs 76%±10%, P=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AP高于同年龄的非肾脏病患者群,中青年MHD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比例明显增高。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动脉僵硬度高于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者。降低MHD患者CAP和改善大动脉弹性的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计量指标
    含糖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压的影响
    李 侠 赵新菊 曹立云 左 力
    2010 (3):  138-142. 
    摘要 ( 648 )   HTML ( 0 )   PDF(316KB) ( 242 )  
    【摘要】 目的 评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含糖透析液和无糖透析液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纳入10名稳定的非糖尿病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每个患者进行2次无糖透析液透析,2次含糖透析液透析,每次透析4 h,形成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每次透析过程中均对患者进行HRV连续监测,在透析0,1,2,3,4 h进行血压、血糖的监测。观察含糖透析液对HRV指标和血压、血糖的影响。统计方法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透析时的心率和血压的基线值可比。在透析过程中,无糖透析液组的收缩压较含糖透析液组时明显升高,第4 h的平均收缩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718.10,P<0.05=。无糖透析液组发生3人次低血糖,含糖透析液组没有出现低血糖。无糖透析液组标准化低频功率较含糖透析液组显著升高(t=4.31,P<0.05),而标准化高频功率较含糖透析液组显著降低(t=-3.71,P<0.05)。无糖透析液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较含糖透析液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结论 透析过程中使用无糖透析液可能引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继而引起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可能有益。
    计量指标
    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静脉给药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王 磊 杜慧明 孙 悦 郝丽丽 王晶晶 陈 楠 樊晓智 王 梅
    2010 (3):  143-146. 
    摘要 ( 632 )   HTML ( 0 )   PDF(249KB) ( 194 )  
    【摘要】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静脉给药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重症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行CRRT治疗应用法安明抗凝的患者,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间断静脉给药)和B组(持续静脉给药0,进行自身交叉对照,A组:首次剂量30~40 IU/kg,每4 h给药一次,每次剂量依次递减10%。B组:首次剂量15~25 IU/kg, 维持量5~10 IU/(kg·h);治疗结束前1 h停药;生色底物法测定抗Xa因子活性,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17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患者入选,A组和B组的法安明总剂量分别为(8117.65±788.38)IU和(7976.47±898.28)I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97,P>0.05),实际治疗时间分别为(11.72±0.53)h和(11.82±0.5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9,P>0.05)。两组各有1例临床显性出血,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抗Xa因子活性均在CVVH治疗2 h达到高峰,其中A组抗Xa因子水平显著高于B组[(0.65±0.17)IU/ml vs (0.51±0.15)IU/ml,t =3.730,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A组:(38.79±6.26) vs (33.54±9.12),t=2.270,P<0.05;B组:(36.24±5.21) vs (32.36±6.22),t = 2.370,P<0.05]。结论 法安明无论采用间断静脉给药还是采用持续静脉给药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VVH治疗,持续静脉给药方式能够保持抗Xa因子水平相对稳定,间断静脉给药方式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较大波动。
    计量指标
    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临床表型相关
    崔 昭 贾晓玉 刘 畅;赵 娟 杨 瑞 曲 贞 郑 欣 刘章锁 赵明辉
    2010 (3):  147-151. 
    摘要 ( 613 )   HTML ( 0 )   PDF(329KB) ( 208 )  
    【摘要】目的 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以重组人1、2、3、4和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3(IV)NC1,56.7%患者同时识别1(IV)NC1,43.3%患者识别2(IV)NC1,53.6%患者识别4(IV)NC1,85.6%患者识别5(IV)NC1。抗3(IV)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5(IV)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 vs 30.0%,P=0.026),且抗5(IV)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1(IV)NC1(7.3% vs 26.2%,P =0.011)和4(IV)NC1(7.7% vs 24.4%,P =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 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3(IV)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5(IV)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计量指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和残余肾功能的作用
    孙 晶 张 虹 于克洲 王 群 王 荣
    2010 (3):  152-155. 
    摘要 ( 580 )   HTML ( 0 )   PDF(255KB) ( 227 )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腹膜透析中心68例新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ACE/ARB组39例,对照组为未使用ACE/ARB药物,共29例。观察期12个月,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均行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s,PET)。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PET前过夜腹透液中的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T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1,AQP1)。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参数没有明显差别。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ACE/ARB组和对照组的残余肾功能[(4.7±1.9)ml/min和(4.6±2.0)ml/min]在起始时没有明显差别,12个月后两组的残余肾功能分别降低为(3.17±1.35)ml/min和(2.78±1.41)ml/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的透析液葡萄糖浓度(4 h)比值(D4/D0)都表现为轻微的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E/ARB组比较,12个月后对照组的透析液/血清肌酐(4 h)比值(D/Pcr)升高的速度明显增加,?D/Pcr分别为(0.08±0.031)和(0.15±0.033),超滤量也显著性降低,?超滤量分别为(-87.5±42.6)ml/4h和(-161.8±61.4)ml/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夜腹透液中除AQP1外,TGF-1,FN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ACE/ARB组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降低超滤量和残余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抗腹膜生硬化和保护腹膜功能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凋亡和TNF- α表达的影响
    杨丽娜 马健飞 樊 怡 王力宁
    2010 (3):  156-159. 
    摘要 ( 572 )   HTML ( 0 )   PDF(255KB) ( 189 )  
    【摘要】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细胞增殖、凋亡及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原代培养RPMC;并用MTT,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来分析吡格列酮对LPS影响下RPMC增殖、凋亡及其分泌TNF-α的影响。 结果 LPS能显著抑制RPMC的增殖(P<0.01),促进RPMC的凋亡(P<0.01),而5~20靘ol/L的吡格列酮能部分逆转LPS对RPMC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抑制LPS所致的RPMC的凋亡(P<0.01);LPS能显著增加RPMC表达TNF-α,而5~20靘ol/L的吡格列酮能减弱LPS上调RPMC表达TNF-α的作用(P<0.01)。 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逆转LPS对RPMC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LPS所致的RPMC的凋亡,减弱 LPS上调RPMC表达炎症因子TNF-α的作用,进而促进RPMC的增殖修复,控制腹膜炎症,为改善间皮细胞损伤和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提供实验依据。
    计量指标
    综述
    Transwell模拟腹膜透析屏障及相关研究进展
    周云飞 范晓艳 张 莉 张东亮 刘文虎
    2010 (3):  160-162. 
    摘要 ( 469 )   HTML ( 0 )   PDF(203KB) ( 187 )  
    计量指标
    腹膜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舒占钧 凌光辉 刘伏友 彭佑铭
    2010 (3):  163-166. 
    摘要 ( 480 )   HTML ( 0 )   PDF(291KB) ( 210 )  
    计量指标
    透析心理学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 刚 王力宁 刘晓丹 刘琳琳 姚 丽 栗霄立 冯江敏 马建飞
    2010 (3):  167-170. 
    摘要 ( 646 )   HTML ( 0 )   PDF(246KB) ( 194 )  
    【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MHD三个月以上并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0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MHD患者焦虑情绪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透析时间、月透析次数及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焦虑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60.78%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性别、职业对焦虑情绪有显著影响(P<0.05);HAMA得分与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呈正相关(r=0.384,P<0.01);焦虑情绪对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 ,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躯体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精神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MHD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高;女性、无业、血iPTH高的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高;焦虑情绪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护理干预对降低肾穿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的影响
    樊晓智 李永辉 乔 婕
    2010 (3):  171-172. 
    摘要 ( 983 )   HTML ( 0 )   PDF(133KB) ( 216 )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完善术前护理宣教模式)对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的作用。方法 通过采取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肾穿刺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并与护理干预之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对481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干预组为2008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45例,采用改善后的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为2007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36例,采用以往的口头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肾穿刺活检术后24 h内床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为5.51%(13/236);干预组的发生率为2.45%(6/245),两组间排尿障碍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67,P<0.05)。结论 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准确、规范和具体的护理宣教,并认真检查患者的实施,能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24 h内床上排尿障碍发生率。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