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座
    中心动脉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介绍
    王 芳 左 力
    2010 (4):  175-177. 
    摘要 ( 361 )   HTML ( 0 )   PDF(215KB) ( 176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 京 戴晓霞 张宜默 左 力 金其庄
    2010 (4):  178-181. 
    摘要 ( 578 )   HTML ( 0 )   PDF(276KB) ( 181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初级通畅率(从置管到第一次干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实施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导管30例,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计算出3月内初级通畅率;并将其分成通畅组和非通畅组;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atelet,Plt)、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达到干体重并行规律透析后分别记录3次透析时血流量、超滤量、管路静脉压、透析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取其平均值;通畅组与非通畅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导管初级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选患者30例,3个月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7例,出现时间从17 d至89 d;其余23例3个月内均血流通畅,导管3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为76.7%;30例患者中通畅组与非通畅组的年龄、男女比、糖尿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8,2=0.142,2=0.419,P>0.05);通畅组比非通畅组具有较低的Hb和Hct,具有较高的APTT和透析前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血压、平均超滤量、透析中血流量、平均管路静脉压、透析后平均CVP以及PT、Plt、TC、TG、LDL-C、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3个月内的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过高的Hb、Hct,过低的APTT,以及过低的透析前CVP。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导管置换可有效终止复发性腹膜炎的反复发作--附6例病例分析
    崔立文 甘红兵 王 鑫 左 力
    2010 (4):  182-185. 
    摘要 ( 864 )   HTML ( 0 )   PDF(273KB) ( 176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 复发性腹膜炎是指距上次抗生素治疗完成4周内的相同致病菌感染,或培养阴性的感染。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复发性腹膜炎病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腹膜炎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共6例复发性腹膜炎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60±13)岁,首次腹膜炎发生时透析龄1~88个月,中位数为17.5个月。每例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2~6次,共20例次。临床特点:症状轻,首次发作时腹膜炎严重程度评分(disease severity score,DSS)5例为1分,1例为0分;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以表皮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菌素治疗可以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治疗3 d后DSS均为0分。然而一旦停药腹膜炎仍复发,平均发作间期2.4周(4 d~4周),后续发作特点同首次;6例均实施了腹膜透析管更换术,其中5例拔除旧管与插新管同时进行,1例2周后插入新管。术后至观察结束至少8个月腹膜炎均未再复发。结论 尽早识别复发性腹膜炎,并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基础上更换腹膜透析管是阻断腹膜炎复发的关键。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异丙嗪及地西泮中毒1例
    张万春 苏 文 张金凤 曹 丹
    2010 (4):  185-185. 
    摘要 ( 374 )   HTML ( 0 )   PDF(66KB) ( 156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头孢他啶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刘双信 史 伟 何思敏 陈铁锋 梁馨苓 劳海燕 叶智明 章 斌 何朝生 梁永正 夏运风 马建超 徐丽霞 陶一鸣
    2010 (4):  186-189. 
    摘要 ( 922 )   HTML ( 0 )   PDF(271KB) ( 206 )  
    【摘要】目的 了解头孢他啶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对其影响。方法 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8年维持性透析使用头孢他啶、且伴有精神症状的病例,收集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检测头孢他啶的血药浓度,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其浓度及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 广东省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8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出现头孢他啶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21例,平均(69.1±6.4)岁,以老年患者为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认知和定向力障碍、抽搐、谵妄及精神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认知和定向力障碍17例(81%)、抽搐13例(62%)、精神异常11例(52%)。13例患者检测血液净化前后血液头孢他啶浓度,其中血液透析组有5例,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组有8例,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比血液透析清除头孢他啶效率更高,这与临床表现一致。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在使用头孢他啶时应调整剂量,以免出现神经毒性,一旦出现神经毒性后,需及时停药,并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处理。
    计量指标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巨球蛋白血症近期疗效观察
    王 军 陈 颖 范秋灵 王力宁 刘林林 冯茂玲
    2010 (4):  190-192. 
    摘要 ( 557 )   HTML ( 0 )   PDF(169KB) ( 223 )  
    【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FPP组(8例)与常规化疗组(8例),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DFPP组比常规化疗组患者IgM显著下降(t=4.192,P<0.01)。疗效评价:DFPP组8例中,7例DFPP同时联合化疗,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因肝功能严重异常未联合化疗,未缓解;常规化疗组8例患者仅予MPT方案化疗,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结论 DFPP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安全、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之一。DFPP联合化疗可以迅速缓解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血生化指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鞠小妍 刘丽秋 徐 岩
    2010 (4):  193-197. 
    摘要 ( 506 )   HTML ( 0 )   PDF(328KB) ( 231 )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的113例患者肾性骨病指标进行调查,并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慢性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指南(简称“指南”)进行比较,以观测其达标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尿素清除指数(Kt/V)、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透析时间、肾功能、血压、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结果 113例患者中,有61例(54.0%)血清钙浓度、45例(39.8%)磷浓度、72例(63.7%)钙磷乘积、35例(31.0%)全段甲状旁腺素达到指南所要求的目标;但所有指标均达到要求目标仅有20例(17.7%)。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年龄、性别、hs-CRP、Kt/V、透析时间不相关;血肌酐、血红蛋白、BMI、高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血肌酐、血红蛋白、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不佳,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目标。其发生与肌酐、血红蛋白、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计量指标
    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郑珍香 叶光福 吴志雄 杨亚东 林仰东 杨 博 罗正超
    2010 (4):  198-201. 
    摘要 ( 529 )   HTML ( 0 )   PDF(262KB) ( 169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6例确诊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加用CVV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变化、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的变化,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经CVVH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逐渐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上升,血压逐渐下降,中心静脉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BNP下降,患者左心室EF增加、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VVH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计量指标
    866例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回顾分析
    张 凡 王 涛 郭东阳 郑 宇 张光明 程 悦
    2010 (4):  202-204. 
    摘要 ( 522 )   HTML ( 0 )   PDF(173KB) ( 200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及减少近期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肾内科近9年的中心静脉置管术,统计使用盲穿、B超定位、B超引导三种方法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的例数、一次成功率和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866例中颈内静脉置管术617例,股静脉置管术245例,颈外静脉置管术4例;常规盲穿512例,其中一次成功421例(82.2%),发生局部血肿10例(1.9%),误穿动脉33例(6.4%),伤及神经4例(0.8%),皮下气肿 1例(0.2%);B超定位257例,其中一次成功238例(92.6%),发生血肿1例(0.4%),误穿动脉2例(0.8%),未发生其他并发症;B超引导97例,一次成功92例(94.8%),未发生并发症;与常规盲穿比较,超声定位和引导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01,P=0.002),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有创性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采用超声辅助穿刺能有效降低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计量指标
    综述
    CKD对CV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陈 曦 倪兆慧
    2010 (4):  205-208. 
    摘要 ( 636 )   HTML ( 0 )   PDF(252KB) ( 178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技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宋秋荷 张 英 周金枝 高新庐
    2010 (4):  209-211. 
    摘要 ( 401 )   HTML ( 0 )   PDF(205KB) ( 188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进展
    杨淡昳 凌光辉 彭佑铭 刘伏友
    2010 (4):  212-214. 
    摘要 ( 405 )   HTML ( 0 )   PDF(211KB) ( 170 )  
    计量指标
    每日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尹道馨 张东亮 刘文虎
    2010 (4):  215-219. 
    摘要 ( 398 )   HTML ( 0 )   PDF(344KB) ( 172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45例 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郭美华 皮小陵
    2010 (4):  220-221. 
    摘要 ( 387 )   HTML ( 0 )   PDF(128KB) ( 188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盐酸金霉素眼膏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换药中的应用
    杨柳芬 刘海梅 余志华 黄锦云 余 坤
    2010 (4):  222-222. 
    摘要 ( 397 )   HTML ( 0 )   PDF(68KB) ( 166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高 爽 周 伟
    2010 (4):  223-225. 
    摘要 ( 532 )   HTML ( 0 )   PDF(195KB) ( 215 )  
    计量指标
    不用撕脱鞘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体会
    王谦受 潘 锐 王 岩
    2010 (4):  226-226. 
    摘要 ( 404 )   HTML ( 0 )   PDF(60KB) ( 182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李明旭 陈 洪 周春华
    2010 (4):  227-229. 
    摘要 ( 470 )   HTML ( 1 )   PDF(202KB) ( 214 )  
    【摘要】 目的 统计并分析2007年北京地区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方法 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Beijing Hemodialysis Quality Control & Improvement Center,BJHDQCIC)收集北京地区各血液透析中心2007年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大多数血液透析中心使用北京市汇百通公司“血液透析管理软件”,部分使用access数据库上报。BJHDQCIC将access数据库和汇百通数据库合并形成包含所有上报信息的数据库。结果 2007年在透患者共7795例,92.4%性别资料完整,(男性51.9%,女性48.1%)。2007年在透患者致病原因前四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0.8%),糖尿病肾病(21.0%),高血压(14.7%),慢性间质性肾炎(10.7%),是北京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共77.2%)。41~70岁是在透患者主要年龄段,共占63.6%。在透患者首次透析时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43.5%;心肌梗死患病率为13.8%;心律失常患病率为30.5%。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48.4%,高血压患病率为87.7%。脑血管病患病率为19.6%。外周血管病患病率为12.9%。 结论 提示在透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CVA)的患病率较高;要充分认识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CVD、CVA的危险性,积极预防和控制CVD、CVA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浆置换成功抢救河豚中毒1例
    李 艳 任红旗 李 玲 蔡 青 吕梅月 韩淑静
    2010 (4):  230-230. 
    摘要 ( 426 )   HTML ( 0 )   PDF(68KB) ( 203 )  
    计量指标
    论文
    Blood Purification 2010年第29卷第1期(英文目录)
    2010 (4):  231-231. 
    摘要 ( 343 )   HTML ( 0 )  
    计量指标
    Blood Purification 2010年第29卷第1期(中文目录)
    2010 (4):  232-232. 
    摘要 ( 368 )   HTML ( 0 )   PDF(22KB) ( 70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