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的选择
    王 梅
    2006 (2):  59-60. 
    摘要 ( 272 )   HTML ( 0 )   PDF(256KB) ( 512 )  
    计量指标
    论著
    血浆净化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傅芳婷 张 凌 卞维静 焦劲松
    2006 (2):  61-64. 
    摘要 ( 935 )   HTML ( 0 )   PDF(317KB) ( 529 )  

    目的 观察血浆净化(plasmapheresis,PP)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不同净化方法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1998~2004年6年间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GBS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GBS诊断标准。PP治疗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5~76岁,平均(39.95±16.66)岁;非PP治疗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4.07±14.70)岁。两组患者按Hughes分类进行分级。每次处理血浆量为1~2个血浆容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力的改善程度,减少1个Hughes等级为GBS临床改善。结果 疗效及转归:PP组患者进步1级的日数平均为(10.83±9.38)天,而非PP组为(32.13±11.30)天,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者,PP组持续7天,而非PP组则持续18天。PP组死亡1例,非PP组无死亡。PP组23例中,单重血浆置换(PE)16例,双重血浆置换(DFPP)4例, 血浆吸附(PA)3例;16例PE者进步1级的平均日数为11.44天;4例 DFPP者进步1级的平均日数为7.25天;3例PA者进步1级的平均日数为12.33天。并发症:PP治疗84例次,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发生率15.5%。PE治疗57例次,9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周及四肢麻木、荨麻疹、寒战、发热和低血压等;DFPP治疗16例次,4例次发生血压下降;PA治疗11例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P治疗能够迅速缓解GBS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显著缩短病程以及使用人工呼吸的间期,改善患者预后。不同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不同,PE治疗并发症较多,DFPP和PA治疗并发症少。治疗方法上尽量寻求效果相当、并发症少而且费用较低者。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贾 玫 张 正 李 兵 张大伟 谭一意 王 磊
    2006 (2):  65-68. 
    摘要 ( 596 )   HTML ( 0 )   PDF(411KB) ( 211 )  
    目的 为了研究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 APN)与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APN在上述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例健康对照者和80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APN、生化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9.356±19.690)mg/L,(9.330 ±3.825)mg/L,P<0.001],并且在血液透析后,血浆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蛋白(ALB)、钙(Ca)水平反而增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血液透析组,血APN 与BUN、甘油三酯(TG)、ALB、Hs-CRP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A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血浆APN 水平与血液透析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冠心病风险因素呈负相关。
    计量指标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刘长文 陆 骏 郑永科 朱克毅 胡 炜
    2006 (2):  69-71. 
    摘要 ( 564 )   HTML ( 0 )   PDF(329KB) ( 241 )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各种病因导致的ARDS 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给予72h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流速6L/h),通过Swan-Ganz导管获得心输出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动脉血氧含量(Ca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消耗(VO 2)和氧摄取率(O2ER)。利用美国BioZ LISA方法检测CHVHF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 IL-10的变化。结果 CHVHF72h后,TNFα、IL-1、IL-6和IL-8较CHVHF前明显下降(P<0.05),CHVHF72h后PAP和PVR明显下降(P<0.05)。在CHVHF后72h DO2、O2ER和VO2逐渐稳定,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气道峰压(Ppeak)的改善(P<0.05)。结论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代谢。
    计量指标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病例分析
    张涤华 郑智华 许元文 李广然 郑勋华 黄锋先 吴培根 沈清瑞 余学清
    2006 (2):  72-74. 
    摘要 ( 630 )   HTML ( 1 )   PDF(299KB) ( 495 )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病例223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93例(右181例,左1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9例(右8例,左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8例(3.6%),皮下血肿10例(4.5%),穿刺部位渗血3例(1.3%)。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导管栓塞9例(4.0%),导管意外脱落5例(2.2%),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9.0%)。带管时间3~155天。结论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 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郭东花 刘文虎 张 庆
    2006 (2):  75-78. 
    摘要 ( 551 )   HTML ( 0 )   PDF(280KB) ( 235 )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透析中心42例MHD患者(男19例,女23例)和41例健康对照者(男20例,女21例)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血清白蛋白(ALB)、血钙(Ca)、血磷(P)、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iPTH)、血沉(ESR)、血压、Kt/V等指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结构。结果 HD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 (0.67±0.13)mm和(0.43±0.05)mm,患者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01),HD患者和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是48%和13%,HD患者斑块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39,P<0.001),Hct(r=-0.32,P<0.05),血浆CRP (r=0.52,P<0.001),ESR(r=0.46,P<0.01),ALB(r=-0.37, P<0.05)。 结论 尿毒症HD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也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朱 丹 宁 宁 高登峰 周 琳 安雪芬 桂保松
    2006 (2):  79-81. 
    摘要 ( 532 )   HTML ( 0 )   PDF(392KB) ( 241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UUO组(B组)、UUO+苯那普利组(C组)、UUO+维甲酸小剂量组(D组)、UUO+维甲酸大剂量组(E组)。于造模前1d分别给C、D、E组苯那普利10mg/(kg·d)、全反式维甲酸10mg/(kg·d)和20mg/(kg·d)。A、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d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Ⅲ型胶原(col Ⅲ)的表达。结果 各造模组CTGF、TGF-β1、α-SMA 及colⅢ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或苯那普利均能明显抑制此变化。结论 维甲酸及苯那普利可能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计量指标
    人工肝
    应用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技术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探讨
    赵继红 王冰月 田 洁 袁 萍 杜 智
    2006 (2):  82-84. 
    摘要 ( 558 )   HTML ( 0 )   PDF(383KB) ( 411 )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灌流吸附加血液滤过疗法(PPA+HF)(Plasmaperfusion Adsorption+Hemofiltration)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重症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肾病中心15例不同病因重症肝炎患者应用PPA+HF人工肝技术进行38例次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氨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意识障碍、黄疸、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分别较前下降了32.4%、46.1%、63.8%。血浆白蛋白﹑转氨酶﹑肾功能较前好转,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20.61±12.26)%上升为 (31.18±9.06)%上升了47.65%, 出血倾向得到纠正。血白细胞、血小板及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并发症,患者耐受好。 结论 (PPA+HF)人工肝技术可显著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支持治疗、外科手术和肝移植的术前过渡治疗手段。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湘蓉 朱传武 常建国 钱 峰 李 明 叶建忠 施明慧 李素凤
    2006 (2):  85-86. 
    摘要 ( 837 )   HTML ( 0 )   PDF(256KB) ( 241 )  
    目的 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80例重型肝炎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8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1.3%。该方法对晚期重型肝炎疗效差,存活率只有9.5%。临床好转组与死亡组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369.9+113.1)μmol/L、(429.9+95.9)μmol/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清除率分别为51.5%、42.6%(P>0.05),治疗2~4天后胆红素的反弹率死亡组49.2%、临床好转组30.5%( 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PTA均明显低于临床好转组 (P<0.001)。合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者存活率分别为23.5%、25%。结论 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可以提高存活率,但重型肝炎的预后仍然取决于患者病情特点和整体性、个体化治疗。
    计量指标
    综述
    血液净化方法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张春华 综述 王世相 审校
    2006 (2):  87-90. 
    摘要 ( 376 )   HTML ( 0 )   PDF(286KB) ( 908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衰竭的抗氧化治疗
    朱冬菊 综述 张 玲 审校
    2006 (2):  91-94. 
    摘要 ( 396 )   HTML ( 0 )   PDF(238KB) ( 654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张 兰 陆娟丽 徐赛亚 丁献凡
    2006 (2):  99-100. 
    摘要 ( 396 )   HTML ( 0 )   PDF(231KB) ( 510 )  
    计量指标
    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李富岐 霍静琪 王长江 房淑清 赵 岩 张忠静 宋艳荣 解汝娟
    2006 (2):  101-103. 
    摘要 ( 398 )   HTML ( 0 )   PDF(266KB) ( 593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低钙透析液临床应用观察
    田 洁 袁 萍 赵继红
    2006 (2):  104-105. 
    摘要 ( 380 )   HTML ( 0 )   PDF(221KB) ( 229 )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透析对肾衰竭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伍巧源 周红卫 廖蕴华 廖 松 王成玉
    2006 (2):  106-107. 
    摘要 ( 771 )   HTML ( 0 )   PDF(248KB) ( 423 )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李 铭
    2006 (2):  108-109. 
    摘要 ( 372 )   HTML ( 0 )   PDF(230KB) ( 316 )  
    计量指标
    透析查房
    难治性高血压1例
    甘良英 张大伟 谈一意 王 梅
    2006 (2):  110-111. 
    摘要 ( 383 )   HTML ( 0 )   PDF(247KB) ( 22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急诊血液净化抢救危重疾病临床分析
    刘培英 赵永东
    2006 (2):  112-113. 
    摘要 ( 392 )   HTML ( 0 )   PDF(221KB) ( 19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闫双燕 孙延兵
    2006 (2):  114-115. 
    摘要 ( 421 )   HTML ( 0 )   PDF(237KB) ( 25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铬酸盐中毒致急性肾衰竭1例
    张素霞 梁建民 崔 利
    2006 (2):  116-116. 
    摘要 ( 389 )   HTML ( 0 )   PDF(181KB) ( 442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