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20例临床分析
陈 林 郭群英 阳 晓 姜宗培 陈 崴 毛海萍 余学清
2006 (10):
710-71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的易感因素、诊治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APD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病源菌、治疗、转归,并与同期收治的革兰氏阳性(G+)球菌、革兰氏阴性(G-)杆菌腹膜炎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05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20例(9.76%);真菌性腹膜炎组、G+球菌组、G-杆菌组3组间的发病年龄、性别、血白细胞计数、透出液细胞计数、开始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腹膜炎组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17例(85%)患者1月内有腹腔/全身系统使用抗生素史;真菌性腹膜炎组6例(30%)死亡,其余14例转血液透析,死亡率及腹膜透析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 结论 腹腔/全身使用抗生素是腹膜透析相关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真菌性腹膜炎临床症状较重,预后不良,确诊后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死亡率。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