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1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4-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长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肖成根 徐丽霞 陶一鸣 黎思嘉 李志莲 李锐钊 刘双信 梁馨苓 史伟
    2014 (01):  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1
    摘要 ( 344 )   HTML ( 0 )   PDF(449KB) ( 688 )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美信罗与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β罗可曼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贫血的疗效,同期评估和比较两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入选2008年02月到2010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给药方法为美信罗注射液,起始剂量0.4μg/kg,静脉注射,每2周1次;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给药方法为罗可曼注射液,40IU/kg,静脉注射,每周3 次。研究时间共55周,其中筛选期2周,纠正期16 周,评估期8周,延长期28周,在第53 周时做最后一次随访,第24周评估期2组血红蛋白变化的差异性,同期评估Hb的反应率及较基线值的变化,记录并评估不良事件, 在第53周时评估2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共22例患者入选,每组11例,第24周时两组的反应率均为82%(9/11), 24周内2组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第53周最后评估2组的反应率,2组总血红蛋白的反应率81%(19/22),其中长效组72%(8/11),短效组100%(11/1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红蛋白的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当。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亦无差异。结论 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相当,各组血红蛋白稳步上升,安全及耐受性好,临床可个体化选择不同的剂型。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徐丽霞 梁馨苓 李志莲 李锐钊 陶一鸣 黎思嘉 刘双信 史伟
    2014 (01):  5-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2
    摘要 ( 346 )   HTML ( 1 )   PDF(324KB) ( 259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态,分析贫血相关因素,并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贫血控制达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384例患者,其中男性194例, 女性190例,平均透析龄42. 22 ±38.26月。其中Hb未达到KIDGO指南建议的110g/L者247例。Hb未达标者与Hb达标患者相比,URR,Kt/V,血压、血钾、血钙、血磷、LDL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血浆白蛋白、血清铁、铁蛋白、尿酸、肌酐、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与贫血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血清铁升高有利于贫血的纠正,而血清铁蛋白增高、甲状旁腺素增高、碱性磷酸酶升高患者贫血更难纠正。结论:在保证足够的铁储备情况下,增加铁利用,控制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轻患者高动力骨病的发生,对控制患者的贫血有意义。而不同性别的患者贫血治疗是否应该在同一目标仍需其他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计量指标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殷培,李冀军,宋岩,王建红,陈凤锟,赵长征
    2014 (01):  8-1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3
    摘要 ( 306 )   HTML ( 0 )   PDF(333KB) ( 545 )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后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 例,高通量透析治疗12 月。分别于0 月、2 月、6 月、12月采血,检测血清Hepcidin、铁代谢相关指标、贫血指标及炎症指标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Pearson 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铁调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透析后各时间点血清Hepcidin 水平均显著高于0 月(P<0.01)。铁蛋白、hs- CRP 与Hepcidin 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符。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Hepcidin 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铁蛋白、hs-CRP 和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164、P<0.05,r=0.168、P<0.05,r=0.173、P<0.05,r=0.204、P<0.01,r=0.692、P<0.01)。多元回归显示,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hs-CRP、血红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Hepcidin水平密切相关。结论Hepcidin 水平可以反映机体铁储备的状况,微炎症状态是影响Hepcidin 表达的关键因素。高通量透析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态,患者的炎症状态变化是其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异性和死亡相关
    蔡宏,张伟明,严玉澄,陆任华,庞慧华,林星辉,朱铭力,倪兆慧,钱家麒
    2014 (01):  12-1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 2014.01.004
    摘要 ( 276 )   HTML ( 2 )   PDF(521KB) ( 220 )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中登记的364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HD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血红蛋白的变异性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364例患者平均年龄63.07±13.93岁,平均透析龄76.0(42.25,134.0)月,死亡患者85例占23.4%。MHD死亡患者平均血红蛋白SD和CV较高[分别为19.19±6.31 vs 13.74±5.89和0.172±0.07 vs 0.126±0.056,P均<0.001],与存活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SD大于P75(上四分位数)组,其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显著高于SD小于P25(上四分位数)组患者[OR=5.964,95%CI(2.663~13.357),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生化指标后,两者结果相同[OR=4.961,95%CI(1.959~11.238),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红蛋白SD和CV小于 P25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P75组患者(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血红蛋白SD、CV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677g/l和0.721(当截断点为10.647和0.1086时,其敏感性为89.4%和85.1%,特异性为67.7%和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CV升高、年龄增加和CRP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较大患者具有较高死亡危险度,血红蛋白的变异性可能有助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klotho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孙颖,陈爱群,王川予,李超群,毛永辉,吴华
    2014 (01):  17-2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5
    摘要 ( 259 )   HTML ( 2 )   PDF(410KB) ( 230 )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该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成纤维细胞因子23(FGF23)及Klotho蛋白水平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共8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FGF23和Klotho蛋白。对CIMT增厚可能的危险因素:年龄、透析龄、性别、糖尿病、合并用药、FGF23、Klotho蛋白、HsCRP、血脂等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CIMT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88例MHD患者中CIMT增厚患者共53例,占60.2%,CIMT正常患者共35例,占39.8%,两组CIMT中位数分别为1.5mm和1.0mm,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CIMT增厚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92.5% vs.65.7%,P=0.001)。单因素分析中,CIMT增厚组平均年龄为66.64±10.61岁,CIMT正常组平均年龄为58.63±11.78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20,P=0.001);CIMT增厚组糖尿病患病率为37.7%,CIMT正常组糖尿病患病率为17.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294,P=0.038); CIMT增厚组与正常组FGF23中位数分别为127.82 ng/L和86.74 ng/L,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713,P=0.000);两组HsCRP中位数分别为5.34mg/L和2.19mg/L,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547,P=0.000)。CIMT增厚组与CIMT正常组Klotho蛋白中位数分别为42.48 U/L和41.21 U/L,两组无显著差别(Z=-0.085,P=0.93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GF23和Hs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1(1.007,1.118)、1.016(1.003,1.028)和1.344(1.115,1.621)。结论 MHD患者伴CIMT增厚者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HsCRP、FGF23和年龄是MHD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伦立德,刘东,高卓,李新伦,魏学明,胡瑞海,缪静
    2014 (01):  23-2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6
    摘要 ( 303 )   HTML ( 0 )   PDF(325KB) ( 486 )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测定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计算钙磷乘积,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KDQOL-SFTM量表评价生存质量。结果:与手术前比较,甲状旁腺切除1年后,患者血iPTH、血磷、钙磷乘积、血钙水平均明显下降(t = -9.563、-5.994、-7.197、-4.928,均P=0.000);SF-36总分(61.3±19.6 VS 51.2±24.5,t=2.456,P=0.021)、躯体健康(PF,56.5±27.0 VS 51.8±32.1, P<0.05)、躯体角色功能(RP, 48.2±41.9VS 28.5±40.1,P<0.05)、躯体疼痛(BP, 66.1±26.7 VS 53.6±27.9,P<0.05)、总体健康(GH,50.4±22.1VS 40.6±23.6, P<0.05)评分均明显提高;肾病相关生存质量总体健康评估(OHR,73.8±11.1VS 65.8±15.2, t=2.699,P=0.012)、症状与不适(SP,85.8±10.5 VS 73.8±11.1, P<0.05)、肾病对生活的影响(EKD,77.1 ± 16.6 VS 65.3±20.7,P<0.01)、睡眠(Sleep, 75.1±23.0 VS 58.9±24.5,P<0.01)评分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计量指标
    指南解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KIDGO指南解读
    徐丽霞,梁馨苓,史伟
    2014 (01):  27-3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07
    摘要 ( 256 )   HTML ( 0 )   PDF(272KB) ( 445 )  
    计量指标
    综述
    非抗生素封管技术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菌血症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胡兆雄 肖厚勤
    2014 (01):  31-3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8
    摘要 ( 191 )   HTML ( 0 )   PDF(263KB) ( 315 )  
    【摘要】本文综述了非抗生素封管技术对于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菌血症的方法与疗效。
    计量指标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周乐天 刘虹 刘伏友
    2014 (01):  34-3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09
    摘要 ( 193 )   HTML ( 0 )   PDF(276KB) ( 461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高通量透析联合低钙透析液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分析
    蔡晓萍,杨珉,尤宇望,张志坚,孙铸兴
    2014 (01):  38-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10
    摘要 ( 217 )   HTML ( 0 )   PDF(276KB) ( 314 )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经皮下隧道留置的带涤纶套血透用长期导管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晓娟,郭华,张沙丽
    2014 (01):  41-4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11
    摘要 ( 524 )   HTML ( 2 )   PDF(513KB) ( 368 )  
    目的:前瞻性分析了既往5年内我院32例次经皮下隧道留置的带涤纶套血透用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情况。有两种不同设计的导管参与了研究: HemoSplit (Bard), Permcath (Quinton)。方法:我们使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来比较不同因素对导管寿命的影响,利用Cox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我们发现在导管的使用寿命方面,首次置管优于重复置管;置管途径中以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最佳;非糖尿病患者导管使用时限较糖尿病患者长;HemoSplit 导管优于Permcath导管。患者的年龄、性别对导管使用影响不大。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导管的留置位置和设计似乎是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最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在操作前应准确掌握可能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因素并充分考虑到导管的设计方法和置入途径。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韩琳 周蓉 张芸 冯雪芳 陈闽东 沈杰
    2014 (01):  46-4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12
    摘要 ( 262 )   HTML ( 0 )   PDF(306KB) ( 374 )  
    目的 探讨血透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肾内科临时血透置管患者82例,根据置管部位、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年龄、eGFR数值等因素分组研究导管感染率的发生。结果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影响血透患者导管感染率(P<0.05)。导管感染与患者年龄、eGFR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等有关,预防导管感染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减少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发生。
    计量指标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初步研究
    蒋先洪 文津 刘新宇 汤曦 张任重 程媛 付平 崔天蕾
    2014 (01):  49-51. 
    摘要 ( 221 )   HTML ( 0 )   PDF(276KB) ( 398 )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疗效。 结果 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4±10.14岁。经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CDU)、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现15例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于病变部位行BAP治疗,其中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的中心静脉导致BAP未能完成。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平均2天症状明显缓解。13例BAP治疗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持续缓解,内瘘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于17个月后出现再狭窄。结论 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安全且有效,对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计量指标
    讲座
    上海市透析登记回顾与思考:透析登记应用与价值
    张伟明 钱家麒
    2014 (01):  52-5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014
    摘要 ( 193 )   HTML ( 0 )   PDF(226KB) ( 207 )  
    计量指标
    应用透析登记系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终前终止透析治疗的现况调查
    车妙琳,朱铭力,周懿君,方燕,陆任华,黄琼,黄颖,王咏梅,严玉澄,张伟明,倪兆慧,钱家麒
    2014 (01):  55-5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15
    摘要 ( 237 )   HTML ( 0 )   PDF(226KB) ( 444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终前是否终止透析治疗及原因,与相应支持治疗情况。方法 应用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及原始存档病历收集1998.1.1至2012.12.31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西血液透析中心所有死亡血透患者。比较提前终止透析与未终止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死亡原因等情况,并对提前终止血透患者的终止原因及支持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115例,年龄64.6±14.2岁,中位透析龄5.4(0.3-21)年,其中男性69例,占60%。原发病前三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7.8%)、高血压肾硬化(23.5%)、糖尿病肾病(12.2%)。死亡原因以脑血管意外(39.1%)、感染(15.7%)、心血管事件(10.4%)、猝死(8.7%)和晚期肿瘤(8.7%)为主。共9例(8%)提前终止透析患者,其中男性7例(77.8%),女性2例(22.2%),终止透析后中位存活天数为8.1天。终止透析原因: 4例因晚期肿瘤恶液质终止透析,1例为严重感染,1例为脑血管意外,1例为技术原因无法继续给予肾替代治疗,另2例因经济因素患者本人要求终止透析。9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结论 透析登记系统是了解临终期血透患者终止透析治疗的有效工具。我中心数据显示8%的临终患者选择了终止透析,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前终止透析组以晚期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
    计量指标
    北京市密云地区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况调查
    申玉兰 杨清华
    2014 (01):  59-6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1.016
    摘要 ( 195 )   HTML ( 0 )   PDF(218KB) ( 529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扶他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动静脉内瘘早期狭窄的效果观察
    韩昕彤,马鸿雁,何英,周莉
    2014 (01):  62-6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17
    摘要 ( 212 )   HTML ( 0 )   PDF(252KB) ( 510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维持性透析治疗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诊治经验
    李蕾,夏京华,马杰,李雪梅
    2014 (01):  64-6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1.18
    摘要 ( 223 )   HTML ( 0 )   PDF(190KB) ( 408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