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5-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期刊动态
    利用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发挥编委的作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韦洮 赵青艺 王洋 王梅
    2015 (01):  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1
    摘要 ( 258 )   HTML ( 0 )   PDF(293KB) ( 258 )  
    目的利用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分析《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出版内容、稿件质量、作者分析的情况,从而发挥编委的作用、提高编委对本期刊的贡献度,促进期刊的学术质量。方法通过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对2007~2011 年5 年期间《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出版内容、稿件质量、作者分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2011 年发表文章在各学科分布情况涉及10 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所占比重最大,5 年共计发表论文679 篇,本刊比重51.63% ,总被引频次和总下载频次在各学科中均是最高的,其次为泌尿科学。②2007~2011 年本刊共计发表论文1355 篇,其中基金论文202 篇,占14.9%,国家级基金47 篇,其中临床医学所占比重最大,5 年共计发表论文679 篇,发表基金论文84 篇,基金论文比为12.08%。其次为泌尿科学,基金论文比最高的为生物医学工程36.84%。③2007~2011 年在本刊发表论文数量前20 名作者中18 名为本刊编委,其中在本刊发文最多的39 篇,占本作者5年来总发文量的57.35%,基金论文占个人发文的14.71%。5 年来总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共计发表论文135篇,在本刊发表论文11 篇,占0.81%,本刊编委中5 年来发表论文最多的论文数为121 篇,其中发表在本刊11 篇占9.09%。结论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优秀的稿源是学术质量的保障,鼓励和支持编委多给本刊投稿,根据编委的专业研究方向个体化约稿、组稿,争取他们的优秀论文能在本刊发表,充分发挥编委在组稿中的作用,以提升杂志的核心竞争力。
    计量指标
    争鸣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常用封管液及封管方法
    崔琳琳 叶朝阳
    2015 (01):  5-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2
    摘要 ( 785 )   HTML ( 17 )   PDF(343KB) ( 1966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肝素封管液出血风险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李冀军 陈凤锟
    2015 (01):  10-1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3
    摘要 ( 275 )   HTML ( 0 )   PDF(249KB) ( 471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如何合理抗凝
    孙雪峰
    2015 (01):  13-1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4
    摘要 ( 245 )   HTML ( 1 )   PDF(285KB) ( 471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与肘部传统内瘘手术的评价研究
    孙海棚 杨敏 高鑫 叶朝阳
    2015 (01):  18-2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
    摘要 ( 295 )   HTML ( 1 )   PDF(742KB) ( 331 )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与传统肘部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84 例行肘部改良内瘘术患者及79 例传统内瘘术患者进行4 年的随访研究。比较各组透析期间血管直径、可用血管长度、平均血流量及内瘘通畅率情况。并统计2 组患者血栓、动脉瘤、前臂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来判定2 种术式的优缺点; 结果2 组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术后3 月传统内瘘术组内瘘平均血流量高于改良内瘘术组(1101.66± 189.66ml/min 比1199.46±197.23ml/min,P =0.002),改良内瘘术组可用血管长度明显高于传统内瘘术组(15.24±1.17cm 比20.59±1.63cm, P<0.001),2 组术式血管直径无显著差异(6.30±0.59mm 比6.20±0.62mm, P =0.284)。2 组前2 年内瘘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3 年改良内瘘术组内瘘通畅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P =0.045)。在并发症方面传统内瘘术组血栓发生率高于改良内瘘术组(P =0.047),改良内瘘术组前臂水肿发生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P =0.037),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2 组动静脉内瘘术式血流量均较好且通畅率高,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较传统肘部动静脉内瘘术可显著延长穿刺用血管长度,但前臂水肿发生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有待于进一步对术式进行改良。
    计量指标
    远红外线治疗仪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弹性和内径的临床观察
    贺欣 汤锋 吴红艳 黄国荣
    2015 (01):  22-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
    摘要 ( 321 )   HTML ( 2 )   PDF(313KB) ( 506 )  
    目的对比分析并观察慢性肾衰竭(CRF)行血液透析(HD)患者使用FIR 改善血管弹性和内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条件欠佳难建立或AVF 失败患者47 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远红外线治疗仪(FIR)组27 例和非远红外线治疗仪(非FIR)组20 例,对比分析2 组治疗前及治疗3 周后血管内径及血管阻尼指数的变化,比较2 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后2 组患者血管内径及血管阻尼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2 组3 周后均行手术建立AVF,FIR 组成功25 例,失败2 例;非FIR 组成功13 例,失败7 例,2 组建立AVF 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条件欠佳的CRF 患者使用FIR 治疗后,血管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相较非FIR组提高了手术建立AVF 的成功率。
    计量指标
    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初步体会
    赵意平 郭相江 施娅雪 梁卫 陈佳佺 张皓 张纪蔚 张柏根
    2015 (01):  25-2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7
    摘要 ( 397 )   HTML ( 1 )   PDF(651KB) ( 874 )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 年3 月至2013 年11 月共计治疗24 例病例,男7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65.9±14.6 岁。病变部位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狭窄占60%,人工血管内狭窄占33.4%。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扩张压力10~18atm,无出血等并发症。6 个月血透通路初级通畅率75%。术后6 个月狭窄部位初级通畅率为69.8%±9.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5.9%。结论高压球囊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的保障,尤其是人工血管内的狭窄。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对中老年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研究
    肖胜 胡诗德 简讯 曾蜀春 杨乔岚 马懿
    2015 (01):  29-3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8
    摘要 ( 303 )   HTML ( 0 )   PDF(377KB) ( 508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中老年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其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9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 例。治疗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对照组未服该类药物。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处血管内径、内瘘口大小、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及内瘘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高密度脂蛋白(HDL- C)值比较,P<0.05(分别为0.027、0.014、0.032、0.01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内瘘口大小比较,P<0.05,(依次为0.003、0.012、0.039、0.007),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2 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55.6%) 比较,P =0.002,治疗组与对照组内瘘功能良好与内瘘失功比例分别为(97.8%,2.2%;71.1%,26.7%),经比较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中老年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延长其寿命。
    计量指标
    终末期慢性肾脏病儿童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回顾性研究
    梁颖 孙宁 王辉 沈颖
    2015 (01):  33-3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09
    摘要 ( 268 )   HTML ( 3 )   PDF(358KB) ( 558 )  
    目的总结目前儿童维持性透析用动静脉内瘘临床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2007 年6 月~2014 年4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科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62 例,回顾性采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41 例,女性21 例,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13 岁5 月18 天(年龄区间为5 岁8 月~16 岁2 月),5~9 岁为9 例(14.52%),10~13 岁为33 例(53.23%),14~17 岁为20 例(32.25%)。籍贯南方为4.8%,北方为95.2%。原发病构成比前两位:慢性肾小球肾炎占29.03%,肾脏畸形及发育不良占27.4%。②从患儿确诊慢性肾脏病到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平均时间为30.8 天。③麻醉方式:全麻42 例(67.7%),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17例(27.4%),余不详。④侧别选择:左侧为58 例(93.55%),选择右侧为4 例(6.45%)。手术均为前臂动静脉端侧吻合,选用经典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者55 例(88.7%),桡动脉-非头静脉吻合者7 例(11.3%)。⑤术中吻合口内径:2mm 者为22 例(35.5%),2.5mm 者为3 例(4.8%),3mm 者为31 例(50%),4mm 者为3 例(4.8%),不详者为3 例(4.8%)。⑥以术后1 周可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处触及血管震颤、闻及血管杂音作为内瘘成形手术成功的判断指标,首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成功者为50 例(80.65%),失败者为12 例(19.35%),其中2mm 组手术成功18 例/22 例(81.8%),>2mm 组成功32 例/37 例(86.5%),2 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 次手术成功率为87.5%。⑦术后可触及明显震颤者为52 例(83.9%),轻微者为3 例(4.8%),未触及者为7 例(11.3%);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者为53 例(85.5%),轻微者为2 例(3.2%),未闻及者为7 例(11.3%)。⑧术后急性并发症:血栓为6 例(9.7%),渗血为5 例(8.0%), 肿胀、疼痛4 例(6.5%),血肿1 例 (1.6)%,手指麻木1 例(1.6%)。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为1.6%(1 例)。结论从确诊慢性肾脏病到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间过短,低于指南提出的6~12 个月,准备和教育时间不足。手术优先选择左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成功率达80.65%,吻合口内径2mm 组和>2 mm 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渗血和血栓。
    计量指标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2015 (01):  37-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0
    摘要 ( 273 )   HTML ( 0 )   PDF(398KB) ( 625 )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 年1 月~2013 年12 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样扩张直径大于2cm,除外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了解真性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是否继发血栓,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处理方法。结果真性动脉瘤接受治疗者52 例,占同期因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2.44%(52/2131),出现时间平均在内瘘建立后24±20 个月,动脉瘤平均直径3.12±1.24cm,合并瘤内血栓者18 例(34.61%);其中发生在穿刺部位者23 例(44.23%),全程瘤样扩张15 例(28.85%),吻合口部位14 例(26.92%);7 例(14.46%)患者因影响美观住院,45 例(86.54%)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变薄存在破裂风险最常见占25.0%(13/52),其次分别为静脉高压11.54%(6/5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1.54%(6/52)、血流量不足11.54%(6/52)、缺血症状9.62%(5/52)、穿刺部位受限7.69%(4/52)、继发感染5.77%(3/52)、破裂出血3.85%(2/52)。合并穿刺区域静脉狭窄者10 例,非穿刺部位静脉流出道狭窄/闭塞2 例,中心静脉狭窄/闭塞4 例。5 例患者予结扎内瘘并切除动脉瘤,30 例患者行同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内瘘重建或加切除动脉瘤,9 例患者存在瘘体部位狭窄、3 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予血管成形,5 例患者存在内瘘血流量过高予环阻法限流。手术即刻成功率98.08%,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真性动脉瘤是相对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发生部位结合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采取个体化治疗。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尿调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用于诊断家族性间质性肾病的研究
    夏敏 刘茂静 王雅琴 刘颖 王素霞 陈育青
    2015 (01):  41-4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1
    摘要 ( 408 )   HTML ( 0 )   PDF(713KB) ( 276 )  
    目的探讨尿调蛋白(又称Tamm Horsfall 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在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小管间质肾病的20 例患者,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并进行尿调蛋白基因突变筛查。同时收集肾脏病理活检活检诊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且家族史阴性的患者30 例,整理临床资料。结果20 例患者中发现5 例患者存在尿调蛋白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5%,其中2 例已报道,3 例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突变中2 个为错义突变(c.1153C/T,p.Arg385Trp;c.197T/C,p.Leu66Pro),分别位于3 号和5 号外显子上;另一个为3 号外显子上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提前的单碱基缺失(272del C)。将以上20 例患者分成尿调蛋白突变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30 例家族史阴性的慢性小管间质肾病组相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的两组患者其年龄均显著低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1),而血尿酸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 =0.030),但以上指标在家族史阳性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尿调蛋白突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进行尿调蛋白的基因突变检测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对于尿调蛋白突变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筛查其他基因。在中国人群发现了3 个新的尿调蛋白基因致病突变,扩展了尿调蛋白相关肾病的基因突变谱。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郑寅,丁峰
    2015 (01):  47-5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2
    摘要 ( 324 )   HTML ( 6 )   PDF(288KB) ( 2172 )  
    计量指标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通路的现状与思考
    于澈 王荣
    2015 (01):  51-5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3
    摘要 ( 230 )   HTML ( 1 )   PDF(257KB) ( 849 )  
    计量指标
    重视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的病史询问与物理检查
    卢方平
    2015 (01):  54-5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4
    摘要 ( 196 )   HTML ( 0 )   PDF(257KB) ( 629 )  
    计量指标
    覆膜支架在血透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
    许焱 史振伟
    2015 (01):  57-5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5
    摘要 ( 156 )   HTML ( 0 )   PDF(254KB) ( 260 )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抗凝剂: 选择普通肝素还是低分子肝素
    黄琪 孙雪峰
    2015 (01):  60-6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1.016
    摘要 ( 267 )   HTML ( 3 )   PDF(429KB) ( 681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