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5-10-12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座与综述
    血液净化蛋白质能量代谢特点及评价方法
    李海龙,陈伟
    2015 (10):  576-57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1
    摘要 ( 265 )   HTML ( 0 )   PDF(317KB) ( 341 )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策略
    罗洋
    2015 (10):  580-58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2
    摘要 ( 228 )   HTML ( 0 )   PDF(243KB) ( 328 )  
    计量指标
    巴拉刈中毒及治療
    蒋文芳,詹正雄, 陈金顺
    2015 (10):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3
    摘要 ( 465 )   HTML ( 1 )   PDF(393KB) ( 289 )  
    【摘要】巴拉刈(paraquat)中毒在台湾的发生率不明,但它是一种在临床上不算少见的农药中毒。其致死率很高,主要是因为其剧毒性、致死剂量低,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人体对巴拉刈的吸收非常迅速但不完全,大部分在12~24h 内以原型由尿液排出。巴拉刈进入细胞之后,借助生成活性氧化物并进一步通过脂质过氧化、启动NF-κB 通路、引起线粒体损伤和凋亡,导致许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取决于服入的剂量。巴拉刈血中浓度、尿液和血液连二亚硫酸钠测试结果以及临床表现是良好的预后判断指标。治疗方式包括基本的支持治疗,和使用活性炭等来吸附胃肠道中的巴拉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等可以促进巴拉刈从体内移除,但除非尽早使用,否则不太可能改变临床预后。许多治疗方式不断被提出,如口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剂。另外,抗氧化剂如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以及水杨酸(salicylic acid)等借助自由基的清除、消炎作用和抑制NF-κB 活性达到疗效。本文除介绍巴拉刈中毒之机转、症状及诊断,更针对治疗方式作一回顾,提供临床治疗之参考。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复方α酮酸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代谢的影响
    李海龙,康军仁,朱赛楠, 陈伟
    2015 (10):  587-59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4
    摘要 ( 392 )   HTML ( 2 )   PDF(443KB) ( 351 )  
    【摘要】目的采用微营养评定简表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探讨复方α酮酸对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方法调查在150 家医院的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HD)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共2252 例,透析时间均在3 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口服开同6 个月,以服用开同前营养状况作为对照。营养监测采用MNA-SF 方法结合客观指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MC)、血清白蛋白(ALB),统计采用Frideman 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的方法。结果服用复方α酮酸制剂6 个月后,MNA-SF 评分由11.13±2.35 升至12.44±1.58,有显著差异;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例数分别由181 例(8.04%)和952 例(42.27%)降至33 例(1.48%)和474 例(21.24%)。体质指数从(21.86±3.38)kg/m2升至(22.18±3.32)kg/m2,血清白蛋白由(35.93±5.31)g/L 升至(38.27±5.04)g/L,有显著差异。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亦有明显上升。结论复方α酮酸制剂能够提高透析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和体质指数,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计量指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赵明 李向东 李毅 沈海燕 郭博慧 翟英
    2015 (10):  591-59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5
    摘要 ( 323 )   HTML ( 0 )   PDF(431KB) ( 423 )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 例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根据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DPMAs+CVVH)组(21 例)、血液灌流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组(20 例)、血浆置换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PE+CVVH)组(17 例)。观察3 组治疗前、治疗3 天后血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r)、降钙素原(PCT)等水平变化,记录3 组相应APACHⅡ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 组患者在治疗3 天后的血肌红蛋白(Mb)下降明显(P<0.01),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r)、APACHEII 评分和降钙素原(PCT)指标下降明显(P<0.05)。与HP+CVVH 组、PE+CVVH 组比较DPMAS+CVVH 组治疗3 天后的血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r)、APACHEII 评分和降钙素原(PCT)下降更为明显[Mb(F=15.277,P=0.015);CK(F=5.560,P=0.027);AST(F=4.011,P=0.025);TBIL(F=5.529,P=0.007);Scr(F=5.201,P=0.018); APACHEII 评分(F=8.821,P=0.001);PCT(F=19.351,P=0.003)]。DPMAs+CVVH 组患者持续无尿或少尿时间较其他2 组明显减少(F=8.141,P=0.001),患者酱油色尿消失例数多于其他2 组(χ2=11.043,P=0.004),该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总有效率优于其他2 组[治愈率(χ2=6.115,P=0.047);死亡率(P=0.000);总有效率(χ2=12.429,P=0.02)]。结论 DPMAS 可高效清除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下的毒性物质,阻断其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救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有改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甘良英,杨冰,赵新菊,王梅
    2015 (10):  596-59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6
    摘要 ( 340 )   HTML ( 0 )   PDF(377KB) ( 437 )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MHD 患者腰椎(L1-L4)、股骨颈和非内瘘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其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C 反应蛋白(CRP)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侧位腹平片方法检测患者有无腹主动脉钙化。分析MHD 患者骨密度相关因素,及腹主动脉钙化对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结果62 例MHD 患者(男性30 例,女性32 例),平均年龄61.04±13.28 岁,平均透析时程27.7±29.78 月。腰椎、股骨颈和桡骨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14.5%、16.1%和38.7%,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35.5%、35.5%和19.4%。腰椎、股骨颈和桡骨的T 值分别是-0.80 ± 1.65、-1.12±1.15 及-1.80±2.06,其中桡骨T 值与腰椎比下降明显(P =0.011),桡骨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腰椎(P=0.004)和股骨(P =0.008)。本组患者中腰椎T 值女性患者明显低于男性(P =0.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间T 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β=-0.407,P<0.01)、体质量指数(β=0.243, P<0.05)是腰椎T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β=-0.240,P<0.05)、年龄(β=-0.265, P<0.01)、体质量指数(β=0.562,P<0.01)是股骨颈T-值的独立影响因素;ALP 是桡骨T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29,P<0.05)。腹主动脉钙化组不同部位T 值间相关性较无腹主动脉钙化组和全部MHD 患者弱,其中,腹主动脉钙化组腰椎T 值与桡骨T 值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2,P>0.05)。结论MHD 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其中,桡骨T 值明显降低。MHD 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ALP 等。MHD 患者桡骨与其它部位骨密度的差异是否提示了桡骨骨密度检测在这些患者中的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计量指标
    血清N端脑钠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关系
    郭学娜,任建伟,康志敏
    2015 (10):  600-60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
    摘要 ( 352 )   HTML ( 0 )   PDF(396KB) ( 400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功能与N 末端B 型脑钠肽(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取41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前NT-proBNP 水平分成2 组,即低NT-proBNP 组和高NT-proBNP 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临床及生物学指标、超声心动、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平均值。结果NT-proBNP 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前后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收缩压平均值、心功能NYHA 分级成正相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 0.430,P=0.005;左室前后径r=0.400,P=0.001;左室后壁厚度r=0.508,P= 0.001;左室间隔厚度r = 0.412,P=0.007;左室重量指数r = 0.503,P = 0.001;收缩压平均值r = 0.462,P = 0.002;心功能NYHA 分级 r = 0.432,P = 0.005),与射血分数成负相关(r = -0.386,P=0.013)。高NT-proBNP组患者中左室前后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脉压差,收缩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低NT-proBNP 组[左室前后径,(t = -3.631,P = 0.001);左室后壁厚度,(t = -3.665,P = 0.001);左室间隔厚度,(t = -3.396,P=0.002);左室重量指数,(t = -3.396,P = 0.002);脉压差(t=-2.048,P=0.021);收缩压平均值(t=-2.199,P=0.035)]。NT-proBNP 7000 pg/ml 作为界值诊断左室肥厚的灵敏度82.4%,特异度为91.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P<0.05)。结论NT-proBNP 水平是诊断MHD 患者合并左室肥厚、评估左室功能及左室重构的重要生物学指标。NT-proBNP>7000pg/L 的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左室重构均普遍存在。N T -proBNP 升高的幅度和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计量指标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血清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任真真 李新伦 李红霞 伦立德 窦桂芳
    2015 (10):  604-60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
    摘要 ( 185 )   HTML ( 0 )   PDF(520KB) ( 203 )  
    目的 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 5-propyl-2-furan-propionic acid,CMPF)4 种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了解游离浓度、蛋白结合率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 例CKD 患者依据肾功能分为CKD3 期组、CKD4 期组、CKD5 期组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组,另外选取1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滤法分离血清游离HA、IS、PCS 及CMPF,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a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S-MS/MS)技术测定CKD 患者血清HA、IS、PCS、CMPF 的游离浓度,计算以上4 种物质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各组HA、IS、PCS 及CMPF 的游离浓度分别为:健康对照组(μg/ml) 2.13(1.36~3.53)、0.11(0.07~017)、0.43(0.14~0.59)、0.26(0.24~0.28);CKD3 期(μg/ml) 2.88(1.76~5.63)、0.23(0.05~0.48)、0.96(0.56~2.08)、0.30(0.25~0.31);CKD4 期(μg/ml) 8.78(3.32~17.88)、0.55(0.26~0.91)、1.21(0.53~4.33)、0.32(0.29~0.50);CKD5 期(μg/ml) 24.05(3.56~62.55)、3.16(0.96~8.10)、5.42(0.62~12.83)、0.28(0.25~0.35);MHD 组(μg/ml) 101.95(23.23~125.25)、6.29 (2.06~12.98)、7.53(2.66~12.98)、0.30(0.28~0.33)。HA 的蛋白结合率大于60%,IS、PCS 及CMPF 的蛋白结合率均大于90%。结论HA、IS 及PCS 的游离浓度在CKD 后期出现升高,同时其蛋白结合率出现降低,CMPF 的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无明显变化。HA、IS、PCS 及CMPF 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计量指标
    盐酸司维拉姆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
    周宏久 冯永民 贾晓燕 莫湛宇 刘华锋
    2015 (10):  608-61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
    摘要 ( 550 )   HTML ( 0 )   PDF(363KB) ( 538 )  
    目的评价盐酸司维拉姆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盐酸司维拉姆片,对照组应用碳酸钙咀嚼片,疗程12周。观察2 组患者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并对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监测,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2 组24 例患者中共有23 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试验。在盐酸司维拉姆治疗4 周、8 周及12 周后,患者血磷、钙磷乘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磷:治疗组F=6.222,P=0.001;对照组F=3.821,P=0.016。钙磷乘积:治疗组F=6.222,P=0.001;对照组F=2.944,P=0.043);血钙水平,治疗组无明显变化(F=1.074,P=0.370),对照组治疗8 周、12 周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0,P=0.008);2 组患者iPTH 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F=0.578,P=0.633,对照组F=0.538,P=0.659)。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征、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治疗组F=0.108,P=0.955,对照组F=0.771,P=0.517;SCr:治疗组F=0.105,P=0.957,对照组F=1.111,P=0.356;BUN:治疗组F=0.123,P=0.946,对照组F=2.409,P=0.073;HGB:治疗组F=0.591,P=0.624,对照组F=0.518,P=0.672)。盐酸司维拉姆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便秘、腹胀、恶心。结论盐酸司维拉姆可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诱变乳酸杆菌对肾衰竭大鼠血肌酐、尿素浓度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王芳 蒋云生
    2015 (10):  612-61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
    摘要 ( 209 )   HTML ( 0 )   PDF(1068KB) ( 317 )  
    目的利用大鼠5/6 肾切除模型,探讨诱变乳酸杆菌经胃肠道清除肌酐(Cr)、尿素氮(UN)的能力及其对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和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雄性6 周龄SD 大鼠60 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原始乳酸杆菌治疗组,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给药8 周后,收集24h 尿液,留取血标本,处死大鼠,收集消化液及残肾组织,测定尿、血及消化液中Cr、UN 浓度。HE 和Masson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GF-β1 及FN 的表达。结果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与模型组及原始乳酸杆菌治疗组比较,尿Cr、UN 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血和消化液Cr、UN 水平明显下降(P<0.01),肾小管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TGF-β1 和FN 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诱变乳酸杆菌可能通过降解胃肠道小分子物质,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血Cr、UN 水平,降低TGF-β1 及FN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间质损伤及纤维化。
    计量指标
    硫化氢通过抑制自噬保护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
    王清华 陈晶晶 吴银锋
    2015 (10):  617-621. 
    摘要 ( 237 )   HTML ( 0 )   PDF(589KB) ( 366 )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4.25% D-葡萄糖(高糖)和10-3 mol/L 的外源性H2S 供体硫化氢钠(NaHS)处理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 细胞24 h,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Westernblot 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LC3)、Beclin-1 和p62/SQSTM1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MrSV5 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4.85,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 水平的显著增加(t=3.49, P<0.05)。与高糖组比较,NaHS(10-3 mol/L)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3.42,P<0.05)和培养液中LDH 水平显著降低(t=4.02,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MrSV5 细胞中Beclin-1( t =4.95,P<0.05)和LC3-Ⅱ( t= 5.21, P<0.05)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的比值(t=5.72,P<0.05)均显著增加,而p62 的表达显著降低(t=4.67,P<0.05)。与高糖组比较,NaHS(10- 3mol/L)组Beclin-1(t=4.36, P<0.05)和LC3-Ⅱ(t=4.19, P<0.05)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的比值(t=4.83, P<0.05)显著性降低,而p62 的表达显著增加(t=4.78, P<0.05)。结论H2S 保护了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2S 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计量指标
    透析心理学
    女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王云燕 封蕾 毛静 黄龙 汪静美 李云姝 黄群
    2015 (10):  622-62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0
    摘要 ( 233 )   HTML ( 0 )   PDF(385KB) ( 428 )  
    目的探讨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有效防治焦虑和抑郁奠定基础。方法对134 例女性MHD 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对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34 例女性MHD 患者的SAS 和SDS 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3.45±9.23 和48.34±11.65,焦虑发生率为13.43%,抑郁症发生率为23.88%,在透析3~5 年中发生率最高。焦虑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显著低于非焦虑女性患者[躯体功能(PF),P=0.006;由躯体问题所造成的角色限制(RP),P<0.001; 躯体不适(BP)P=0.001;健康总体自评(GHP),P=0.009;活力(VT),P=0.001;情感角色(REP),P=0.008;心理健康(MH),P<0.001]。抑郁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抑郁女性患者[躯体功能(PF),P=0.012; 躯体不适(BP)P=
    0.041;健康总体自评(GHP),P=0.001;社会能力(SF)P=0.006;情感角色(REP),P=0.022;心理健康(MH),P=0.018]。结论女性MHD 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透析时间较长的患者更为明显。焦虑、抑郁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严重不良事件,因此,防治MHD 患者的焦虑、抑郁非常必要。
    计量指标
    中管理与技术
    海南省2010-2014年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安娜 李洪
    2015 (10):  626-6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13
    摘要 ( 317 )   HTML ( 0 )   PDF(742KB) ( 506 )  
    】目的分析海南省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人口统计
    学与病因构成及其变化。方法对2010 年1 月~2014 年12 月海南省所有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
    机构网上直报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
    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5 年间新增MHD 患者共2607 例,其中男性1720 例,女性887 例,男:女为1.9:
    1;2010~2014 年血液透析年度发病率分别为每百万人口44.2 人、59.7 人、61.7 人、64.7 人、63.4 人;新
    增MHD 患者的前5 位原发病依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糖尿病、高血
    压、梗阻性肾病及多囊肾;新增MHD 患者平均年龄缓慢增长,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是新增MHD 患者的主体
    (72.5%);新增MHD 患者的前3 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感染。结论海南省新增
    MHD 患者逐年增多,男性多于女性。新增患者年龄呈缓慢增长趋势,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新进入MHD
    患者的主体。新增MHD患者前3 位原发病因依次为CGN、糖尿病、高血压,但糖尿病有增长趋势。
    计量指标
    日机装系列血液透析机柠檬酸与热力联合杀菌作用原理
    董斌 师维超 吴丹
    2015 (10):  630-63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14
    摘要 ( 290 )   HTML ( 0 )   PDF(281KB) ( 583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封管周期与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
    杨雪群 梁业梅 钟秋 邓兆燕 王薇
    2015 (10):  633-63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15
    摘要 ( 304 )   HTML ( 0 )   PDF(317KB) ( 390 )  
    目的对采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调查,以了解不同封管周期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探讨合理的封管周期。方法将65 例血管通路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封管周期分为A 组(3 次/周)23 例、B 组(2 次/周)28 例、C组(1 次/周)14 例。3 组患者每次透析结束时予纯肝素钠按管腔容量正压封管,持续观察12 个月,比较3组患者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血栓的形状、颜色。结果3 组患者带涤纶套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χ2= 1.288,P =0.525)、血栓的形状比较(χ2 = 8.171,P =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患者血栓的颜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95,P = 0.000);3 组患者的血栓以条状、暗红色为主。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以条状、暗红色为主,不同封管周期(每周1 次、2 次、3 次封管)对管腔内血栓形成无显著影响。
    计量指标
    分层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中的运用
    黎渐英,邹冬梅,林建雄,易春燕,陶黎阳,成守珍,阳晓
    2015 (10):  636-63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6
    摘要 ( 197 )   HTML ( 2 )   PDF(595KB) ( 197 )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腹膜透析患者分层次管理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方法运用分层分级管理方法(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pproach,HMA),结合腹膜透析随访的工作特点及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在患者管理中对腹透患者进行分层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实现各层患者的有效管理,在随访患者总数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使整体随访患者的退出率下降(P =0.023),使用泊松分布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2012 年随访腹膜透析患者分层管理实施前后腹膜炎发生率(P>0.05),使用泼松分布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把HMA 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随访管理,提高各层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整体随访患者的退出率下降,有效控制腹膜透析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持续不断地提高随访质量。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智霞,李慧君,王景梅,王泽香,秦俊红
    2015 (10):  639-63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10.017
    摘要 ( 257 )   HTML ( 0 )   PDF(190KB) ( 211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