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4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5-09-12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座与综述
    腹膜透析腹膜失功能的防治
    陈续红,刘虹
    2015 (09):  512-5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1
    摘要 ( 206 )   HTML ( 0 )   PDF(241KB) ( 206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金海姣 倪兆慧
    2015 (09):  515-51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2
    摘要 ( 209 )   HTML ( 0 )   PDF(238KB) ( 216 )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铁剂在贫血治疗中的争议
    张周沧 王梅
    2015 (09):  518-52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3
    摘要 ( 215 )   HTML ( 0 )   PDF(232KB) ( 310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自动化腹膜透析在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透析中的应用
    金海姣,方炜,卞正乾,严豪,俞赞喆,黄佳颖,顾爱萍,倪兆慧
    2015 (09):  521-5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4
    摘要 ( 241 )   HTML ( 0 )   PDF(391KB) ( 300 )  
    【摘要】目的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在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6 年6 月~2013 年1 月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采用APD 作为透析方式的患者,观察APD 的疗效、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2006 年6 月~2013 年1 月本中心长期腹膜透析患者511 例,因腹壁疝行腹壁疝修补术后采用APD 作为过渡期透析方式患者20 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5 例,脐疝3 例,切口疝2 例。术后1 月内无人出现腹壁疝复发、切口相关并发症、渗漏、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6 月内仅1 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术后12 月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4 例次,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无人终止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结论APD 作为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式具有应用前景。
    计量指标
    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与腹膜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及腹主动脉钙化相关性的研究
    仲思 范秋灵 卢新星 苏彦 张东成 王力宁
    2015 (09):  525-5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5
    摘要 ( 207 )   HTML ( 0 )   PDF(772KB) ( 607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Klotho 蛋白(sKL)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矿物质骨代谢指标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58 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3 个月以上且临床病情稳定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维生素D 等生化指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Klotho 蛋白(sKL)、人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人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浓度。应用腹部侧位片评价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程度,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A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sKL 与AAC 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用logistic 回归的方法分析CAPD 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KL 诊断腹主动脉钙化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58 例腹膜透析患者中50 发生腹主动脉钙化,钙化发生率为86.2%,血清sKL 的浓度157.87± 33.49 pg/mL。sKL 浓度与AAC 积分、血磷、FGF23 呈负相关(r 分别为-0.73、-0.26、-0.33,三者均P<0.05),与25-羟维生素D 呈正相关(r=0.48,P<0.05),与BAP、PTH、血矫正钙无相关性(r 分别为-0.17、-0.23、-0.04,P分别为0.21、0.09、0.7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KL 降低(β=0.038,OR= 0.96,P<0.05)和FGF23(β=0.08,OR=1.09,P<0.05)是CAPD 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下面积(AUC)示sKL 诊断腹主动脉钙化的AUC= 0.81(截点为153.78 pg/mL,准确性为87.5%,特异性58.0%)。结论血清可溶性Klotho 蛋白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相关,随着血清可溶性Klotho 蛋白浓度的下降,腹主动脉钙化的风险升高,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可以作为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宋海英 何永成 万启军 栾韶东
    2015 (09):  530-53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6
    摘要 ( 272 )   HTML ( 0 )   PDF(398KB) ( 546 )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2013 年8 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 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150pg/ml(A 组,n=36),iPTH 为150~300 pg/ml(B 组,n=36),iPTH>300pg/ml(C 组,n=50)。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统计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iPTH 与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C 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腹膜透析氮质清除指数(腹膜透析Kt/V)、腹膜透析龄等指标对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结果本组122 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74 例,发生率为60.7%,其中男性41 例(55.4%),女性33 例(44.6%)。60 岁以上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38 例(51.4%),60 岁以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36 例(48.6%),左心室肥厚组患者平均年龄56.20±14.57 岁,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平均年龄54.17±15.21 岁,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2.452;P=0.230)。iPTH 与EF 呈负相关(P=0.004),与IVST、LVMI 呈正相关(P 分别为0.001 和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13),糖尿病(P=0.015),iPTH(P=0.035)均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结论 本组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60.7%。iPTH 升高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收缩功能改变显著相关。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与肌肉力量的相关性
    田雪,陈元,杨志凯,董捷
    2015 (09):  535-53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7
    摘要 ( 415 )   HTML ( 0 )   PDF(432KB) ( 294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肌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06 例。血25(OH)D 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肌力用握力计测量优势手握力。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和其他临床变量。结果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6.3±12.5 岁,中位透析龄为33.17(9~52.3)。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46.1%。血25(OH)D 的中位数是17.2(12.8~23.9)nmol/L。无论是单变量还是多变量分析(经人口学变量,合并症和疾病相关变量校正后)显示,血25(OH)D 和握力呈正相关。血25(OH)D 高水平组和中等水平组均预测较高的握力。结论在腹膜透析人群中血25(OH)D 水平和肌力正相关。
    计量指标
    帕立骨化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对照研究
    郝娟,程叙扬,左力, 陈育青,燕宇,刘莉, 武蓓, 鲍云非,甘良英,王梅
    2015 (09):  540-5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8
    摘要 ( 410 )   HTML ( 2 )   PDF(733KB) ( 640 )  
    【摘要】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CT)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SHPT 患者32 例随机分为US 组(美国批准的方案:起始剂量按0.04ug/kg 给药)和EU 组(欧洲批准方案:起始剂量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pg/mL)/80ug 给药),经2~4 周洗脱开始给PCT,US 组15 例,PCT 起始剂量:0.04 ug/kg,每周3 次;EU 组17 例,PCT 起始剂量: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pg/mL)/80ug,每周3 次,共治疗12 周,两组均根据血iPTH 或钙、磷水平每两周调整剂量,停药后观察4 周。比较2 组患者iPTH 达标率(连续2 次测定iPTH 较基线下降>30%)的差异,评估有效性,观察2 组并发不良事件(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高钙磷乘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暂时停药)的差异,评估安全性。结果EU 组和US 组达标率相似(88.2% vs.73.3%,P>0.05),起始剂量较大的EU 组,治疗期间帕立骨化醇的剂量呈递减趋势,治疗前期(前6 周)因并发不良事件而暂时停药的风险也相应升高(高磷血症47.1% vs.42.2%,P<0.05,高钙磷乘积58.8% vs.37.8%,P<0.05),而起始剂量较小的US 组,治疗期间帕立骨化醇的剂量呈递增趋势,治疗后期(后6 周)更易因并发不良事件而暂时停药(高磷血症44.4% vs.27.5%,P<0.05;高钙磷乘积60.0% vs.3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立骨化醇可明显降低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患者的iPTH 水平,但剂量较高时仍有并发高钙、高磷血症的风险而需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及个体化剂量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计量指标
    探讨不同部位X线平片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意义
    赵伟 高秀 王田力 王悦
    2015 (09):  545-54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09
    摘要 ( 404 )   HTML ( 0 )   PDF(334KB) ( 196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X 线平片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意义。方法选取82 例稳定血液透析的患者,行前后位胸片、骨盆平片及双手平片的检查,评估大动脉(主动脉)、中动脉(髂、股动脉)和小动脉(桡及指间动脉)钙化的发生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血钙、血磷、血iPTH、血脂及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心血管合并症资料,分别比较各类型动脉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上述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各类型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不同血管钙化对总钙化的评估意义及对心血管合并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大、中、小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为64.6%(53/82)、48.8%(40/82)、26.8%(22/82),年龄是大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透析龄及糖尿病史是中、小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中、小动脉钙化是心血管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大、中、小动脉钙化组的总钙化积分中位数分别是4 分、6 分和8 分,3 组差异显著(P=0.006),小动脉钙化患者的总钙化程度重,ROC 曲线分析提示中动脉钙化积分对诊断心血管合并症有意义(AUC=0.720, P=0.006)。结论大动脉钙化发生率最高,存在小动脉钙化者提示总钙化程度重,透析龄是中、小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动脉钙化积分对心血管合并症具有诊断意义。
    计量指标
    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影响
    谭荣韶,古琳琳,钟小仕,覃丹平,何育勤,曾彤梅,何惠君,刘岩
    2015 (09):  550-55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0
    摘要 ( 327 )   HTML ( 0 )   PDF(382KB) ( 418 )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方法采取7 分主观整体评估(SGA)方法对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92 人进行PEW 患病率调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PEW 患者62 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口服营养补充组(ONS),每组各31 人,观察其干预前后SGA 评分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EW 的患病率为39.1%(75/192)。与对照组比较,ONS 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37.19±1.54 比35.18±5.11)g/L、前白蛋白(305.74±43.20 比275.68±65.23)mg/L、转铁蛋白(1.43±0.25 比1.28±0.25)g/L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S 可增加SGA 评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并降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患病率高,口服营养补充可改善血液透析PEW 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有可能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PEW状况。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邵秋媛 朱微 张庆燕 孙琤 蒋春明 张苗
    2015 (09):  554-55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1
    摘要 ( 255 )   HTML ( 0 )   PDF(403KB) ( 219 )  
    【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腹膜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透析开始后的腹膜转运特性分为低转运组(21 例)、低平均转运组(55 例)、高平均转运组(93 例)、高转运组(25 例)4 组,比较患者人口学资料、透析前生化指标以及RAGE 基因型;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 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心血管并发症、C 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RAGE 基因多态性除-374T/A 位点外,其余位点多态性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C 反应蛋白、心血管并发症以及RAGE 基因-374T/A 多态性是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C 反应蛋白、心血管并发症史以及RAGE 基因-374T/A 多态性可能与国人腹膜高转运有关,他们可为临床提前预判患者的腹膜转运状态提供参考。
    计量指标
    人工肝
    重症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
    涂昆桦,郑昌锜,陈永昌
    2015 (09):  558-56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2
    摘要 ( 292 )   HTML ( 0 )   PDF(477KB) ( 221 )  
    【摘要】肝硬化的患者因重症住入监护病房,其预后是相当不良的。由于肝硬化的疾病特性,往往容易造成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包括肝脑病变、肝肾症候群、肝胸症候群等等;若住入监护病房的重症肝硬化患者发生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或衰竭,其预后更差。其中,肾功能不全是最被广泛探讨的部分。肾功能不全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统计,若重症肝硬化患者住进监护病房,则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0 至60%。肝硬化患者若发生急性肾损伤,往往代表患者的不良预后,存活率大幅下降;因此甚至可用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作为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封管液的研究进展
    杨画 李月红
    2015 (09):  562-56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3
    摘要 ( 285 )   HTML ( 0 )   PDF(261KB) ( 1770 )  
    计量指标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监测
    王婷立 付平
    2015 (09):  566-56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4
    摘要 ( 270 )   HTML ( 1 )   PDF(381KB) ( 1498 )  
    计量指标
    中心管理与技术
    常规内毒素检测对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的临床价值
    祝荣文 杨亦彬 刘永 尚会强 李列宽
    2015 (09):  569-57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5
    摘要 ( 504 )   HTML ( 0 )   PDF(355KB) ( 256 )  
    【摘要】目的建立血液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探讨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 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方法,即ATI 动态试管仪定量法测定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含量。结果参照ISO 标准,共检测15 家医院的透析室,其中14 家反渗水内毒素﹤0.25EU/ml,合格率为93.3%。8 家透析液内毒素﹤0.50EU/ml,合格率为53.3%。整改后反渗水及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持续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2种压迫止血方法在MHD患者内瘘穿刺后的止血效果观察
    卢丹 吴亿 王殿珍
    2015 (09):  572-57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9.016
    摘要 ( 333 )   HTML ( 0 )   PDF(219KB) ( 809 )  
    【摘要】目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结束时,观察应用压力止血贴的局部压迫法和应用弹力绷带的环形压迫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后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名MH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局部压迫法,具体使用压力止血贴止血,对照组采用环形压迫法,具体采用传统弹力绷带加纱布块方法止血,每名患者分别统计25 次止血结果,共2000 例次,最后对患者进行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血时间分别为(4.0±1.34)min 比(50.25±17.21)min,T 检验t 值为-16.948,P 值为0.000,2 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的皮下渗血发生率分别为0.4%(4/1000)和1.6%(16/1000),Fisher 精确检验P 值为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1%(1/1000)和1.1%(11/1000),Fisher 精确检验P 值为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2.5%(1/40)和17.5%(7/40),Fisher 精确检验P 值为0.057,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舒适度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60.5 和20.5,P 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力止血贴的局部压迫法较采用弹力绷带的环形压迫法,在止血时间、舒适度和减少内瘘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