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更多...
2024年, 第2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2 上一期   
指南与共识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规范化操作流程专家共识(第1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
2024 (12):  881-89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1
摘要 ( 371 )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果欠理想,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此同时,尚有很多医院有开展此技术的需求。鉴于此,本专家共识由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组成编写委员会,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希望在本共识指导下,我国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进一步普及、规范并提高,造福广大血液透析患者。
YY 0793.2-202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液体的制备和质量管理 第2部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标准解读
徐苏华 刘国光 黄麒谕 许朝生 陈华燕 黄敏菊
2024 (12):  891-89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2
摘要 ( 136 )  
YY 0793.2-202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液体的制备和质量管理 第2部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于2023年11月22日发布,将于202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将YY 0793.2-2023与YY 0572-2015、ISO 23500-3:2019进行对比,并对部分重要条款的差异进行解读,包括标准适用范围、质量要求、微生物要求和检测方法、化学污染物要求和检测方法,最终帮助相关企业理解运用该标准。
临床研究
新一代静脉拟钙剂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的Meta分析
张菊红 李 莹
2024 (12):  896-90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3
摘要 ( 103 )  
目的 评价新一代静脉拟钙剂伊特卡塞肽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24年5月前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上关于伊特卡塞肽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5项试验,总样本量9628例。伊特卡塞肽治疗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30%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RR=8.440,95% CI:6.515~10.935,    P<0.001;西那卡塞组:RR=1.131,95% CI:1.040~1.229,P=0.004;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组:RR=4.272,95% CI:2.259~8.081,P<0.001)。伊特卡塞肽治疗组能提高血磷达标率(RR=1.122,95% CI:1.049~1.205,P=0.001)、降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治疗时间<1年:MD=-0.563,95% CI:-0.713~-0.413,P<0.001;治疗时间≥1年:MD=-2.108,95% CI:-2.405~-1.812,P<0.001);在血钙达标率(RR=0.910,95% CI:0.778~1.064,P=0.240)、药物持续性(RR=1.439,95% CI:0.903~2.292,P=0.12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方面:伊特卡塞肽治疗组的症状性低血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90,95% CI:1.915~4.361,P<0.001);恶心事件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组(RR=1.747,95% CI:RR=1.150~2.652,    P=0.009),低于口服用药组(RR=0.769,95% CI:0.611~0.969,P=0.030)。 结论  新一代静脉拟钙剂剂伊特卡塞肽能更好的降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高磷血症、减少恶心症状及降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而引起的低血钙不良反应升高。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的预后因素分析
梁如练 温跃强 汪年松 吴险峰
2024 (12):  901-905,91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4
摘要 ( 78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的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青藤肾脏病联盟(evergreen tree nephrology association,ETNA)腹膜透析数据库2005年11月─2020年5月诊治的571例成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技术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长透析龄组(≥60月),短透析龄组(<60月),分析2组患者预后及影响透析龄的危险因素。 结果 571例PD患者1、2、3、5、10年累积生存率为94%、88.8%、80.9%、70.3%、49.8%,累积技术生存率分别为94%、88.8%、80.8%、69.3%、3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史(HR=3.339,95% CI:1.054~10.576,P=0.040)、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1.222,95% CI:1.032~1.447,P=0.020)、肺部感染(HR=1.568,95% CI:1.252~1.965,P<0.001)是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349,95% CI:0.139~0.873,P=0.024)、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升高(OR=0.999,95% CI:0.998~1.000,P=0.048)、尿量少(OR=1.001,95% CI:1.000~1.001,P<0.001)是影响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吸烟、iPTH升高、尿量少是影响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合理降低iPTH、保护残余肾功能可延长患者透析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及全因死亡的关系
苏凯杰 曹倩颖 李忠心
2024 (12):  906-909,93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5
摘要 ( 84 )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及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基本信息、规律透析治疗3个月后的生化指标、腹主动脉钙化及全因死亡情况。分析CAR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AR对腹主动脉钙化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R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腹主动脉钙化患者155例(75.98%),死亡患者11例(5.39%)。腹主动脉钙化组患者CAR高于非钙化组(Z=3.105,P=0.00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R与腹主动脉钙化呈正相关(r=0.218,P=0.002)。CAR诊断腹主动脉钙化的cutoff值为0.02 mg/g,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36.7%,曲线下面积为0.647(95% CI:0.554~0.74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HbAlc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4、1.015、1.881,95%CI:1.040~1.110、1.007~1.024、1.188~2.978,P<0.001、    <0.001、0.001),CAR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93,95% CI:1.089~26.699,P=0.039)。 结论 CAR与腹主动脉钙化呈正相关,CAR有助于腹主动脉钙化的诊断,且CAR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累积液体平衡与预后的关系
陈永康 戴晓荣 闫坤锋 陈 磊
2024 (12):  910-9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6
摘要 ( 66 )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后累积液体平衡(cumulative fluid balance,CFB)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SAP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65)和验证集(n=83)。依据训练集患者CRRT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113)和死亡组(n=52)。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后7天内的CFB。分析SAP患者CRRT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CFB3与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之间的剂量关系。 结果 治疗后7天,死亡组患者CFB3(t=126.906,P=0.263)、CFB4(t=149.141,P=0.409)、CFB5(t=163.673,P<0.001)、CFB6(t=158.426,P<0.001)、CFB7(t=373.539,P<0.001)均高于生存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CRRT总时长(HR=2.864,95% CI:1.042~4.057,P=0.034)、降钙素原(PCT)(HR=3.628,95% CI:2.605~5.231,P=0.016)和CFB3(HR =2.743,95% CI:1.536~3.967,P=0.008)是SAP患者CRRT治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ALB)(HR =0.726,95% CI:0.532~0.965,P=0.024)为保护因素。对SAP患者预后影响排名前4的因素为CFB3、住院期间 CRRT总时长、ALB、PCT。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CFB3与SAP患者CRRT治疗后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均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SAP患者行CRRT后CFB过量可增加死亡风险,CFB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白细胞介素-22、肝素结合蛋白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杨 梅 郭宗琳 任婷婷
2024 (12):  915-91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7
摘要 ( 48 )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白细胞介素(IL)-22、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CRF患者113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根据透析6个月内是否并发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无感染组(87例)。比较2组血清CRP/ALB、IL-22、HBP水平,分析血清CRP/ALB、IL-22、HBP水平对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  感染组血清CRP、CRP/ALB、IL-22、HBP水平高于无感染组(t=3.880、5.228、5.454、5.246,均P<0.001),ALB水平低于无感染组(t=5.291,P<0.001);血清CRP/ALB、IL-22、HBP与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呈正相关(r=0.811、0.791、0.826,均P<0.001);血清CRP/ALB、IL-22、HBP预测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95% CI:0.662~0.828)、0.811(95% CI:0.727~0.879)、0.800(95% CI:0.714~0.869);血清CRP/ALB、IL-22、HBP阳性表达的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风险分别是阴性表达患者的4.232倍(95% CI:2.158~8.299,P<0.001)、5.854倍(95% CI:2.558~13.395,P<0.001)、6.049倍(95% CI:2.803~13.056,P<0.001);血清CRP/ALB、IL-22、HBP联合预测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AUC为0.927(95% CI:0.863~0.968),大于CRP/ALB、IL-22、HBP单独预测(Z=2.565、2.435、2.079,P =0.010、0.015、0.038),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80.46%。 结论  血清CRP/ALB、IL-22、HBP与CRF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可能性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感染风险,且联合预测价值较为可靠。
基础研究
SOCS1基因在高糖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韩小丽 王加伟 卫志锋 王琳琳 郭宝珠 曹艳春 金玉杰 刘圣君
2024 (12):  920-92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8
摘要 ( 53 )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基因在高糖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培养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并分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处理,1.5%组、2.5%组、4.25%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D-葡萄糖;2.5%+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质粒组2.5%+SOCS1质粒组在含有2.5% D-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分别转染NC质粒和SOCS1质粒。处理24小时后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数目,SOCS1、E-钙粘蛋白(cadherin)、N-钙粘蛋白(N-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mRNA表达水平,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1/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1、JAK2/STAT3通路。 结果  4.25%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增殖水平低于对照组(t=5.051、P=0.002);1.5%组、2.5%组、4.25%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中E-cadherin、SOCS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2.774、7.310、9.7813,P=0.032、<0.001;   t=2.544、6.996、10.733,P=0.044、<0.001),N-cadherin(t=2.825、5.121、7.207,P=0.030、<0.001)、 α-SMA(t=2.527、4.807、6.950,P=0.045、0.003、<0.00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5%+SOCS1质粒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中JAK1/STAT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受抑制,SOCS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2.5%组(t=9.435、9.761、7.690,均P<0.001)、2.5%+NC质粒组     (t=9.737、9.138、7.132,均P<0.001),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N-cadherin、α-SMA的mRNA表达水平水平低于2.5%组、2.5%+NC质粒组(t=7.350、8.456,P<0.001;t=8.562、7.697,P<0.001;t=4.574、4.865,  P=0.004、0.003;t=3.467、3.036,P=0.013、0.023)。 结论  过表达SOCS1基因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腹膜间皮细胞EMT,这一作用与抑制JAK1/STAT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综述
透析用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柳竹青
2024 (12):  926-9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09
摘要 ( 75 )  
透析用水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消耗性用水,其质量控质要求严格,对设备的功能、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总结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最新进展,对预处理、反渗透系统、运输系统技术更新和发展进行描述,对水处理系统不擅长的医护工作人员和新入职的技术工程人员有较明显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抗磷脂抗体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李 甜 伍 杨 王学良 苑书婷 何喜梅 万立平 席春生
2024 (12):  930-93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0
摘要 ( 80 )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危重患者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之一,但不可避免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相关并发症是HD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HD患者中普遍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持续阳性,似乎aPL阳性与AVF相关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因此为了改善HD患者预后,减少AVF相关并发症发生,本文拟通过总结当前aPL在HD患者AVF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HD患者预防和治疗AVF相关并发症提供依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再狭窄的因素分析
史 珂 贾 宁
2024 (12):  934-93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1
摘要 ( 82 )  
心血管系统疾病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有相当比例的透析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越来越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被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本文就该类特殊群体独有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证据总结
刘旺兴 申 微 罗 逊 施文剑 彭雪玲 谢 萍 刘东玲 胡正中 李 鑫
2024 (12):  938-94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2
摘要 ( 66 )  
目的 检索并评价整合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按照“6S”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临床决策系统、指南数据库、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关于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6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对各类文献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提取与汇总。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从手术后评估与监测、手术后用药、AVF穿刺与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和患者教育5个方面总结了25条证据。 结论 本研究总结、形成了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对科学护理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的AVF具有指导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张 炎 高志伟 廉秀花 王尊松
2024 (12):  943-94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3
摘要 ( 63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学科行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置入手术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共纳入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住院患者62例,其中血培养有明确病原菌患者48例,分析其感染发生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性。 结果  导管血流感染在春夏季高于秋冬季(χ2=6.323,P =0.012)。导管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2.9%,革兰氏阴性菌占45.1%,革兰氏阳性菌一半以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63.0%),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22.2%);革兰氏阴性菌种类较多,感染比例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21.7%)。对革兰氏阳性菌较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较敏感的抗生素有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头孢唑啉。 结论  导管血流感染在春、夏季发病率较高。导管血流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绝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受到限制时,可考虑莫西沙星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CRBSI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选择。
人工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赵玉杰 李 婷 关林萌 姜丹丹 王 辉 杨 军
2024 (12):  947-95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4
摘要 ( 65 )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果 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 -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χ2=4.209,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PMAS+半量PE治疗(HR=0.832,95% 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 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 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 CI:1.352~7.529, 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Nomogram模型构建与验证
吴海芳 徐政全 沈 波
2024 (12):  952-95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5
摘要 ( 64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Nomogram模型并验证。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收集建模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分为凝血组和非凝血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危险因素,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建模组200例、验证组86例。建模组中凝血组38例、非凝血组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发生率为19%。凝血组及非凝血组在是否合并低血压(χ2=4.630,P=0.031)、凝血酶原时间(t=2.392,P=0.018)、血小板计数(t=3.090,P=0.002)、是否首次接受血液透析(χ2=4.935,P=0.026)、抗凝方式(χ2=8.546,P=0.014)、治疗时间(χ2=9.497,P=0.009)、血流速度(χ2=5.194,P=0.023)、是否透析前健康教育(χ2=6.991,P=0.008)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低血压(OR=3.160,95% CI:1.182~8.447,P=0.022)、血小板计数(OR=1.081,95% CI:1.049~1.115,P<0.001)、是否首次接受血液透析(OR=3.354,95% CI:1.202~9.359,P=0.021)、抗凝方式为无抗凝(OR=5.845,95% CI:1.697~20.132,P=0.005)、未接受健康教育(OR=6.524,95% CI:2.322~18.330,P<0.001)是发生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长(OR=0.378,95% CI:0.261~0.547,P<0.001)、血流速度≥200 ml/min(OR=0.226,95% CI:0.081~0.625,P=0.004)是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保护因素。对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 CI:0.835~0.947),区分度良好,最大约登值为0.641,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52。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风险列线图Nomogram模型效果较好,为临床提供参考。
肌内效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疗效分析
沈洋洋 李 颖 高艳均 王 艺 王晓飞 张利平 张东亮
2024 (12):  957-96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4.12.016
摘要 ( 77 )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34例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多磺酸粘多糖软膏涂抹联合热敷或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比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血肿硬度、皮肤瘀斑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指标。 结果 治疗3天、6天、9天后,2组VAS均逐步降低,且治疗3天后(t=3.084,P =0.004)与治疗6天后(Z=-3.536,P<0.001)试验组VAS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6天、9天后,两组血肿硬度均逐步改善,且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血肿硬度低于对照组(χ2=6.769,P=0.035)。试验组的皮肤瘀斑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t=8.161,P<0.001)。治疗3天,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100%(16/16例),优于对照组的72.22%(13/18例,χ2=5.211,P=0.046)。 结论 肌内效贴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治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血肿硬度,缩短皮肤瘀斑消退时间,促进血肿消退,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