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静息能量代谢评价公式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能量消耗的效能评估
    蒋 莹 李就鸿 祝胜郎 张 军 陈 路 常巨平
    2011 (8):  404-41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6.00
    摘要 ( 413 )   HTML ( 0 )   PDF(289KB) ( 199 )  
    目的 通过Bland-Altman分析法证实8个静息能量代谢评价公式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使用的准确性。 方法 研究入选53个行MHD的ESRD患者,采用呼吸间接测热法测量患者实际的静息能量代谢(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值,同时使用8个国内外常用的REE评价公式计算该患者的REE值,使用Spearman相关、配对t检验、Bland-Altman分析法以及吻合比例分析两种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实测REE值是(1460±398)kcal/d。8个评价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呈正相关,其中Mifflin公式、Liu公式、贾虹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贾虹公式的偏倚最大(240±321)kcal/d。而Schofield公式、FAO/WHO/UNU公式、Owen公式、Harris-Benedict公式、Cunningham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ofield公式偏倚最小(6±293)kcal/d。然而,使用Bland-Altman分析法计算95%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时,即使是偏倚最小的Schofield公式,其一致性界限也相当大,低限为-(580±137)kcal/d,高限为(592±137)kcal/d,且吻合比例仅41.5%。 结论 在评估ESRD的MHD患者的能量代谢时,评价公式预测法并不可靠,建议直接使用呼吸间接测热法进行实测。如无相关条件而必须使用公式预测时,推荐选择Schofield公式,因该公式相较其他公式将更可靠。
    计量指标
    容量超负荷对心脏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儿预后的影响
    郑俊波 叶 明 于凯江 王洪亮 姜雪松 周 晶
    2011 (8):  412-41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6.00
    摘要 ( 329 )   HTML ( 0 )   PDF(204KB) ( 209 )  
    目的 探讨容量超负荷对心脏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心脏术后应用CRRT的48例患儿进行分析。患儿从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开始到CRRT前的容量超负荷情况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总液体入量(L)-总液体出量(L)]/[患儿入ICU时体质量(kg)]×100%。根据容量超负荷程度分为<10%组和≥10%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8例患儿中有26例(54.2%)容量超负荷<10%,22例(45.8%)≥10%。CRRT开始时容量超负荷≥10%的患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容量超负荷<10%的患儿,分别为63.6%(14/22)和34.6%(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容量超负荷程度是心脏术后应用CRRT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5,95%CI=1.02~1.08,P<0.05)。 结论 心脏术后应用CRRT患儿的容量超负荷严重程度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可影响患儿预后,故加强CRRT开始前容量负荷的管理可能对改善预后起到一定的作用。
    计量指标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中对比剂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暴 婧 吴巍珍 杜湘柯 王 梅
    2011 (8):  416-42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6.00
    摘要 ( 320 )   HTML ( 0 )   PDF(228KB) ( 228 )  
    目的 调查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中对比剂肾病发生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对比剂行CT检查的住院患者资料,调查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61例应用对比剂行CT检查的患者中对比剂肾病发生率7.7%;与未发生对比剂肾病组比较,对比剂肾病组患者低血压、肝硬化的罹患率显著升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住院患者应用对比剂的CT检查中,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7.7%,在规避了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剂量、种类等主要危险因素后,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张燕京 吴 华 陈献广 柴 毅
    2011 (8):  420-42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720 )   HTML ( 0 )   PDF(259KB) ( 516 )  
    目的 分析和探讨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总结本院2008年93例在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CRP水平,将93例患者按照CRP与白蛋白水平分组,截至2010年底,统计各组患者的死亡率,记录死亡原因,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2008年本院在透患者总体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改善,年初和年末平均值分别为(38.42±2.81)g/L和(39.41±2.7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男性各时点血清白蛋白平均值均优于女性,年末时男女分别为(39.56±3.26)g/L和(39.24±2.12)g/L;年末总达标率为91.0%;<60岁组患者白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60岁组患者(χ2=6.746,P=0.014)。在透患者总体CRP水平逐渐下降,年初和年末分别为(0.53±0.46)mg/dl和(0.38±0.20)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P<0.05);CRP与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38,P<0.01)。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心脑血管疾病(82.3%)。生存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CRP均异常的患者死亡率最高,为66.7%,白蛋白异常组患者死亡率高于CRP异常组,分别为50.0%和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3,P<0.01)。 结论 2008年本院在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年末较年初有较大改善。男性各时点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女性。<60岁组患者白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60岁组。CRP与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低白蛋白血症和较高CRP水平更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计量指标
    替米沙坦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姚 丽 魏丹丹 葛丹梅 魏 敏 耿 野 冯茂玲 王力宁
    2011 (8):  426-42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513 )   HTML ( 0 )   PDF(207KB) ( 451 )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 60例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T组,30例)和非替米沙坦治疗组(NT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白蛋白(albumin,Alb)的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升高,分别为(8.1±2.6)mg/L和(1.5±0.7)mg/L,IL-6升高,分别为(349.0±52.4)ng/L和(53.6±15.0)ng/L,TNF-嵘撸直鹞(8.1±2.2)ng/L和(2.1±0.8)ng/L,MDA升高,分别为(7.3±3.2)祄ol/L和(3.5±0.9)祄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降低,分别为(20.6±7.3)mg/dl和(28.4±4.0)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2 ,P<0.05)。治疗前T组与NT组hs-CRP、IL-6、TNF-帷DA、PA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治疗24周时,与NT组相比,T组血清hs-CRP降低,分别为(5.6±1.8)mg/L和(8.2±2.8)mg/L,IL-6降低,分别为(218.6±45.9)ng/L和(363.0±67.4)ng/L,TNF-峤档停直鹞(5.3±1.7)ng/L和(8.7±2.3)ng/L,MDA降低,分别为(4.6±2.2) 祄ol/L和(7.5±3.7)祄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升高,分别为(25.3±6.7)mg/dl和(20.0±7.7)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 ,P<0.05)。 结论 替米沙坦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氧化应激及营养不良状态。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张小丽 朱 蓓 喻荣彬 赵卫红
    2011 (8):  429-43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397 )   HTML ( 0 )   PDF(208KB) ( 168 )  
    目的 探讨多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集多中心MHD患者病史、输血史、肾移植史等临床资料,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抗HCV抗体及HCV-RNA。 结果 796例透析患者抗HCV抗体阳性176例(22.1%),其中HCV-RNA阳性142例(80.7%)。单因素分析表明,MHD患者的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率、透析器复用率及肾移植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时间(OR=1.38,95%CI=1.24~1.53,P<0.01)和透析器复用史(OR=10.91,95%CI=5.52~21.55,P<0.01)是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CV感染组和HCV未感染组的ALT水平分别为(25±30)U/L和(12±13)U/L,AST水平分别为(24±20)U/L和(16±1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CV感染组和HCV未感染组的AL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17.0%(30/176)和2.4%(15/620),AS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10.5%(18/171)和4.8%(29/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抗HCV抗体阳性的透析患者可进一步检测HCV-RNA以判断其活动性;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虽不宜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但可作为了解肝损害的指标;针对MHD患者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HCV的传播,降低感染率。
    计量指标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余永武 李明旭 周春华 张志勇 马军红 余君蓉
    2011 (8):  433-43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472 )   HTML ( 0 )   PDF(221KB) ( 505 )  
    目的 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建立导管组透析患者39例,新建立内瘘组透析患者40例,血管通路均使用3个月以上,随访36~48个月,观察2组透析患者入组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一月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透析前实验室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导管使用时间(21.5±7.7)月,内瘘使用时间(29.8±10.3)月,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瘘组透析患者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URR、EF均显著高于导管组(均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内瘘组(均P<0.05)。 结论 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当,均可达到充分透析,尽管导管组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仍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计量指标
    不同评估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的比较
    张 渊 张亚玲 洪大情 王 莉
    2011 (8):  437-43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440 )   HTML ( 1 )   PDF(240KB) ( 502 )  
    目的 研究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3种方法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评估的差异。 方法 MHD患者12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分别计算SGA、MIS和MNA-SF营养评分,进行营养评分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并根据SGA<25分为营养不良标准,对MIS、MNA-SF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结果 相关性分析发现SGA、MIS和MNSA-S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MNA-S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42,MIS的ROC曲线下面积0.689,当MIS为6.5分时,敏感性(70.00%)、特异性(61.70%)最高。 结论 MIS用于MHD患者的营养评估效果与SGA相似,MNA-SF不适用于MHD患者,同样不适用于老年(年龄≥60岁)MHD患者。
    计量指标
    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研究
    顾 波 路建饶 易 扬 王汉青 宣 怡
    2011 (8):  440-44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8.00
    摘要 ( 418 )   HTML ( 0 )   PDF(203KB) ( 211 )  
    目的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治疗年限骨代谢和钙磷代谢变化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 方法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随机观察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1年、3年、>5年4组,抽取外周血,进行骨钙素、饨涸鞍住⑷渭鬃磁韵偌に亍⒀甯啤⒘滓约案屏壮嘶墓鄄臁 结果 与血液透析前组相比,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钙素、饨涸鞍住⑷渭鬃磁韵偌に卦谘和肝1年、3年、>5年组中皆降低,且以血液透析1年组最低(P<0.05);血钙在血液透析1年、3年、>5年组中皆升高(P<0.01);血磷在血液透析1年组中皆下降,在3年组中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磷仍下降,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却升高。与老年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比较,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1年和3年组中骨钙素、饨涸鞍住⑷渭鬃磁韵偌に亍⒀捉越系停匝和肝銮昂脱和肝3年组差异明显(P<0.05);血钙2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年限变化,对骨代谢、钙磷代谢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应区别对待。
    计量指标
    综述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认知受损的现状、风险因素、评估及改善措施
    高小玲 周玉福
    2011 (8):  444-446. 
    摘要 ( 348 )   HTML ( 0 )   PDF(162KB) ( 209 )  
    与健康群体比较,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群体由于其高血管风险因素、透析相关生理风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发认知损害的可能性很高,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本文主要介绍了ESRD患者认知损害现状、影响认知损害发生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和改善措施,以期促进ESRD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
    计量指标
    尿毒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
    侯国存 李 静 孙秀丽
    2011 (8):  447-449. 
    摘要 ( 307 )   HTML ( 0 )   PDF(149KB) ( 200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训之我见
    檀 敏 翟 薇 孟宪华
    2011 (8):  450-450. 
    摘要 ( 290 )   HTML ( 0 )   PDF(96KB) ( 191 )  
    计量指标
    他人操作的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训体会
    周雪丽 董 捷
    2011 (8):  451-452. 
    摘要 ( 299 )   HTML ( 0 )   PDF(139KB) ( 190 )  
    计量指标
    改进腹膜透析换液程序的必要性探讨
    骆素平 苏 琦 王 兰 董 捷
    2011 (8):  453-454. 
    摘要 ( 268 )   HTML ( 0 )   PDF(131KB) ( 308 )  
    计量指标
    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352例次临床观察
    陶惠琴  陈剑敏  刘 俊
    2011 (8):  455-457. 
    摘要 ( 504 )   HTML ( 0 )   PDF(199KB) ( 431 )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3)接受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抗凝,干体质量小于40 kg者于治疗开始时一次性静注0.4 ml;干体质量4060 kg者于治疗开始时一次性静注0.4 ml,治疗1 h后追加肝素8 mg;干体质量大于60 kg者于治疗开始时一次性静注0.4 ml,治疗1 h后追加肝素12 mg 结果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352例次,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0.28%,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3.69%。动静脉内瘘患者共治疗260例次,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3.08%;中心静脉插管患者共治疗92例次,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5.43%。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为(11±5)min,无一例患者治疗后诱发出血。 结论 本文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并对抗凝剂的具体用量进行了量化分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上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时抗凝剂的用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对人工肝安全有效性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邓 洁
    2011 (8):  458-460. 
    摘要 ( 294 )   HTML ( 0 )   PDF(158KB) ( 25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重度乳酸酸中毒3例抢救体会
    周 华 隋利军 俞志清
    2011 (8):  461-462. 
    摘要 ( 276 )   HTML ( 0 )   PDF(131KB) ( 236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