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5-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对肾性骨病的治疗会加剧血管钙化吗?
    张 凌
    2010 (5):  233-235. 
    摘要 ( 468 )   HTML ( 0 )   PDF(204KB) ( 243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
    芮宏亮 张 凌
    2010 (5):  233-238. 
    摘要 ( 392 )   HTML ( 1 )   PDF(201KB) ( 193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治疗
    黄 雯 陈 燊
    2010 (5):  239-241. 
    摘要 ( 430 )   HTML ( 1 )   PDF(197KB) ( 200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骨和 矿物质代谢紊乱
    孙雪峰
    2010 (5):  242-244. 
    摘要 ( 437 )   HTML ( 0 )   PDF(190KB) ( 199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检测方法
    甘良英 王 梅
    2010 (5):  245-246. 
    摘要 ( 474 )   HTML ( 0 )   PDF(195KB) ( 223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
    李文歌 卞维静 张 凌 傅芳婷 吕 滨
    2010 (5):  247-250. 
    摘要 ( 615 )   HTML ( 0 )   PDF(227KB) ( 204 )  
    【摘要】 目的 长期随访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追踪随访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测定CACS的MHD患者22例,在2002年至2009年期间CVD的发生及其死亡情况,分析CACS与CVD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CACS≥100分组和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率。结果 在2002年,22例患者中的21例(95.5%)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CACS>0分),CACS平均为1935.54分(0~9833分)。随访至2009年12月31日,17例发生过CVD(81.0%);14例死亡(66.7%),全部死于CVD相关疾病。在CACS≥100分组,15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CVD(93.3%),12例死亡(80.0%);其显著高于CACS<100分组的CVD发生率(50.0%,3/6)和死亡率(33.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100分组与<100分组比较,hs-CRP分别为(0.006±0.005)g/L和(0.002±0.002)g/L,Alb分别为(38.00±1.56)g/L和(42.00±3.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时间111.3个月,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时间222.7个月,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42)。 结论 CACS与MHD患者CVD的发生和死亡相关,微炎症和营养不良可能是重要的风险因素,CACS〈100分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CACS≥100分组。
    计量指标
    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影响
    罗福漳 邓洁尧 洪国保 陈健智 李璇 曹修怀
    2010 (5):  251-254. 
    摘要 ( 605 )   HTML ( 0 )   PDF(280KB) ( 188 )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3期开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对CKD患者桡动脉血管钙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入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CKD 3、4和5期非透析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钙磷代谢达标治疗。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作动静脉内瘘术并取部分桡动脉观察血管钙化程度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崞交〖《鞍(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结果 49例进入终末期肾病患者茜素红染色提示干预组血管钙化病例减少且程度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提示钙化病例较未钙化病例OPN表达增多、-SMA表达减少,干预组较对照组OPN表达相对减少、-SMA表达相对增多。结论 从 CKD 3和4期开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能有效减轻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钙化。OPN、-SMA的表达变化先于明确钙化表现,OPN表达量与钙化正相关,-SMA表达量与钙化负相关。
    计量指标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李全瑞 张 沛 贾 强
    2010 (5):  255-257. 
    摘要 ( 558 )   HTML ( 0 )   PDF(174KB) ( 202 )  
    【摘要】目的 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骨密度情况进行测定研究,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5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试验组,52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43例老年终末期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骨折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样本的腰椎(L1~L4)及股骨骨密度等指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总患病率、股骨骨质疏松患病率老年透析组分别高于老年非透析组和中青年透析组(P<0.05);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老年透析组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老年MHD患者与其他人群相比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为明显,骨质疏松患病率高,患病情况更严重且更易发生骨折,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计量指标
    维生素C透析液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
    谢红昌 赵显国 王欣芳
    2010 (5):  258-260. 
    摘要 ( 979 )   HTML ( 0 )   PDF(201KB) ( 241 )  
    【摘要】目的 了解维生素C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常规透析液(A组40例)和含维生素C透析液(B组42例)进行血液透析,周期为3个月,试验开始前及3个月后分别于透析前抽血化验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维生素C水平。结果 A组试验3个月后血清iPTH、ALP轻度升高,钙、磷、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 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B组试验3个月后血清iPTH、AL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维生素C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05)。结论 常规透析使大量维生素C丢失;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清iPTH、ALP,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两种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疗效分析
    苏 伟 张焕巧 尚有全 张岩郅
    2010 (5):  261-264. 
    摘要 ( 1140 )   HTML ( 0 )   PDF(250KB) ( 347 )  
    【摘要】目的 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这种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极大的益处,然而大部分HD患者对乙肝疫苗的血清转换率低下。本研究探讨了对HD患者应用两种接种方法的免疫效果。方法 50例具备正常转氨酶水平、HBsAg(-)、anti-HBc(-)及anti-HBs(-)的慢性HD患者分为两组,A组:维持性HD患者32例,进行长疗程(O月、l月、6月、9月)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每次注射剂量为20 靏;B组:维持性HD 患者18例,进行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总共6次,间隔时间为2周,每次皮内注射剂量5 靏。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l0 mIU/ml为产生保护性血清转换。注射结束后l~3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分析两组之间保护性血清转换率及抗体滴度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有25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78.12%,B组患者有16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88.8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04,P>0.05);A组的抗体滴度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P>0.05)。两组患者抗体滴度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肌酐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长疗程肌肉注射以及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传统方法的乙肝疫苗注射相比,均可较高比率的产生保护性抗体,多次小剂量皮内接种乙肝疫苗阳性率更高一些,但长疗程肌肉注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本实验的样本量较小,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计量指标
    尿激酶24小时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薛志强 曾石养
    2010 (5):  265-268. 
    摘要 ( 649 )   HTML ( 0 )   PDF(275KB) ( 206 )  
    【摘要】 目的 比较使用20 000 U/ml尿激酶注射液24 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溶栓治疗方案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88例于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因慢性肾衰竭使用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导管内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使用20 000 U/ml尿激酶溶液24 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推荐方案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 结果 治疗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1.3%,静脉端成功率100%,总成功率88.2%;对照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7.5%,静脉端成功率94.7%,总成功率90.2%;两种溶栓疗法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成功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复发率11.1%,对照组复发率15.2%,两组患者再次发生血栓形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导管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20 000 U/ml尿激酶溶液停留封管24 h,可以有效治疗颈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并恢复导管功能。与K/DOQI指南推荐溶栓方法比较,其治疗成功率相似,但操作更为简便,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计量指标
    讲座
    重新认识血液透析急性合并症及其处理原则
    孟建中 李丹丹 郭爱华
    2010 (5):  269-271. 
    摘要 ( 506 )   HTML ( 0 )   PDF(210KB) ( 199 )  
    计量指标
    综述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慢性肾脏病及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颜佳毅 倪兆慧
    2010 (5):  272-275. 
    摘要 ( 483 )   HTML ( 0 )   PDF(237KB) ( 185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肾脏磷代谢研究新进展
    殷 莺 陈 靖
    2010 (5):  276-280. 
    摘要 ( 472 )   HTML ( 0 )   PDF(334KB) ( 178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1057例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王 萌
    2010 (5):  281-282. 
    摘要 ( 451 )   HTML ( 0 )   PDF(112KB) ( 188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
    唐銮玲 卢喜娥 周顺妹
    2010 (5):  283-284. 
    摘要 ( 437 )   HTML ( 0 )   PDF(131KB) ( 205 )  
    计量指标
    论文
    2007年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分析
    黄 雯 陈 燊 张国娟
    2010 (5):  285-287. 
    摘要 ( 424 )   HTML ( 0 )   PDF(189KB) ( 216 )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7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原发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Beijing Hemodialysis Quality Control & Improvement Center,BJHDQCIC)提供的数据,阐述2007年在北京市血液透析中心新增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的关系。 结果 北京市2007年新增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总达标率不足50%。性别差异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的因素之一,而年龄因素不是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独立因素。新增血液透析患者中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不同的原发病中,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低于总体达标率,而溶血尿毒症综合症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总体达标率,但二者病例数均少。结论 北京市2007年新增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总达标率明显低于国外水平。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性别差异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的因素之一。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软组织及动脉血管严重转移性钙化1例
    卞维静 王文博 张 凌 李文歌
    2010 (5):  288-289. 
    摘要 ( 428 )   HTML ( 0 )   PDF(151KB) ( 233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鱼胆中毒1例
    郑红霞
    2010 (5):  290-290. 
    摘要 ( 473 )   HTML ( 0 )   PDF(68KB) ( 182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