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再论血液透析充分性
    王质刚
    2008 (6):  291-292. 
    摘要 ( 476 )   HTML ( 0 )   PDF(485KB) ( 593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刘伏友
    2008 (6):  293-295. 
    摘要 ( 480 )   HTML ( 0 )   PDF(464KB) ( 404 )  
    计量指标
    论著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李 垟 隋小妮 于龙丽 高爱芹 邹作君
    2008 (6):  296-299. 
    摘要 ( 1190 )   HTML ( 1 )   PDF(568KB) ( 431 )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及影响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125例患者退出治疗,退出率53.19%,其中以死亡、肾移植和因经济原因退出为主,分别占38.40%、21.60%、20.80%。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病为主(31.25%),其原发病高血压肾病占80.0%;其次为心血管病占25.00%,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主占75.0%。组间比较死亡组平均年龄较大,因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死亡者更明显(P<0.01)。因心血管病、严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死亡者平均透析龄较短(P<0.05和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和经济条件制约,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发生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选择透析方式和处方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甘良英 王 梅 杨镜华 檀 敏 谈一意 张大伟
    2008 (6):  300-302. 
    摘要 ( 1107 )   HTML ( 0 )   PDF(597KB) ( 304 )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脉压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90例MHD患者采用WelchAllyn血压计测定非内瘘侧上肢肱动脉血压并记录。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SBP+2DBP)/3计算得出。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其单次透析前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对MHD患者PP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对糖尿病透析患者和非糖尿病透析患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3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MHD患者PP(59.8±16.8)mmHg(1mmHg=0.133 kpa),SBP(140.9±20.4)mmHg,MAP (101.1±14.7)mmHg,CFPWV(13.22±3.23)m/s,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MHD患者PP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SBP、PP及CFPWV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DBP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明显增加,SBP增高是其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计量指标
    持续非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腹膜炎
    周福德 廖永贤 李超亮 张 健 郭婉仪 王海燕
    2008 (6):  302-306. 
    摘要 ( 1067 )   HTML ( 0 )   PDF(620KB) ( 495 )  
    【摘要】目的 了解持续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此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在2003年1月~2003年4月期间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肾科收治的3例CAPD患者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8例CAPD相关性腹膜炎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CAPD时间和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例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75.3±5.5)岁,既往无腹膜炎史。在入院时,所有患者均被误诊为CAPD相关性腹膜炎。对两例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分别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和小肠梗阻征象。治疗延误3~28天,最后诊断分别为回肠穿孔、乙状结肠缺血性坏死和绞窄性切口疝。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血白细胞(WBC)、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入院时腹膜透析液WBC计数(D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性腹膜炎和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不同点表现在:①CAPD时间明显长[(24.6±7.5)月 vs (10.5 ± 8.2)月,P = 0.035];②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见粉红色腹膜透出液;③对抗炎治疗效果差(P<0.05);④病死率高 (67% vs 0)。结论 CAPD患者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APD相关性腹膜炎有所不同,其临床误诊率和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计量指标
    运用主观评估法评价α酮酸对老年透析患者营养的改善作用
    唐知还 郝 静 虞 茜 袁伟杰
    2008 (6):  307-310. 
    摘要 ( 953 )   HTML ( 0 )   PDF(632KB) ( 309 )  
    【摘要】目的 本研究采用主观评估(微型营养评估法与主观全面评估法)与客观指标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初步探讨复方α酮酸制剂对于透析患者蛋白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老年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24例,透析时间均大于一年,其中,血液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各设对照组12例。除对照组外,所有患者均服用开同6个月。营养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法,即客观营养指标结合主观营养评估。客观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和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与蛋白质摄入(DEI、DPI)。主观评估采用了两种评分方法:即通用的主观全面评估法(Subject Global Assessment, SGA)与专门用于老年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同时测定了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与能量摄入情况。结果 ①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普遍存在SGA与MNA评分偏低,提示主客观的评估一致性较好;②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酮酸制剂治疗的透析患者3个月后,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明显上升,虽体重指数改变不明显,但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以后,SGA评分、MNA 评分明显上升;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进一步改善,而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未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C反应蛋白(CRP)、血脂改变仍不明显。结论 复方酮酸制剂能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微型营养评估法更适合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
    计量指标
    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刘智辉 包瑾芳 刘 军 郝 静 唐知还 袁伟杰
    2008 (6):  311-313. 
    摘要 ( 652 )   HTML ( 0 )   PDF(566KB) ( 378 )  
    【摘要】目的 观察低钙透析液对CAPD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6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标准钙(PD2)透析液,透析过程平稳。入组后换用百特PD4透析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案不变。在改用透析液前与改用后6月行血生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15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患者改用PD4后血钙水平和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改用前,血PTH水平较换用前显著升高 (P<0.05),其余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PD4前后心电图中的QTd、QTcd的变化无显著性。改用PD4后的IRT水平显著低于改用前,E/Amax水平显著高于改用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钙变化与IRT变化呈正相关(r=0.36,P<0.05),与E/Amax的变化呈负相关(r=-0.27,P<0.05),血钙磷乘积的变化与IRT变化呈正相关(r=0.29,P<0.05),与E/Amax的变化呈负相关(r=-0.22,P<0.05),PTH的变化与IRT、E/Amax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低钙透析液对患者心脏结构无明显影响,但有调节患者异常钙、磷代谢的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此作用可能与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有关。
    计量指标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及分析
    郝丽杰 陈秉良
    2008 (6):  314-316. 
    摘要 ( 709 )   HTML ( 1 )   PDF(564KB) ( 308 )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时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白蛋白(Alb)、血脂、肾功能、瘦素(Leptin)浓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3例老年CRF患者及28例正常老年对照组的空腹血糖(Glu)、胰岛素、瘦素、血脂、白蛋白、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分析ISI与其它参数的关系。 结果 老年CRF组ISI显著低于正常老年对照组[(-4.24±0.78)对(-3.81±0.47),取自然对数值,P<0.05];老年CRF组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CRF组ISI的自然对数值与血肌酐(Scr)、瘦素、脂肪容量和BMI呈显著负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CRF时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肾功能减退、瘦素抵抗、肥胖和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代偿能力下降有关。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高磷对大鼠甲状旁腺组织及原代培养细胞的刺激作用
    杨 冰 王 梅
    2008 (6):  317-320. 
    摘要 ( 996 )   HTML ( 0 )   PDF(618KB) ( 298 )  
    【摘要】目的 观察高磷刺激下,离体的大鼠甲状旁腺(PTG)组织和培养的原代甲状旁腺细胞的PTH分泌变化规律。方法 解剖显微镜下切取28只Wistar雌性大鼠的两侧甲状旁腺,分别行组织和原代细胞培养。应用组织学形态学、PTH检测对甲状旁腺组织及原代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PTH的分泌规律。甲状旁腺组织及原代培养细胞组各分为正常磷、正常钙组(TN,CN,Pi1.0mml/l,Ca 1.25mmol/L),高磷、正常钙组(TH,CH,Pi3.5mmol/L,Ca 1.25mmol/L)。隔天换液,分别于培养0h、4h、12h、24h、48h、72h、5d、7d、9d留取培养上清液,检测iPTH。结果 本实验切取的大鼠甲状旁腺组织和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经组织形态学及iPTH检测证实。在正常磷、正常钙的培养液中,甲状旁腺组织和培养的原代甲状旁腺细胞PTH分泌曲线相似,均在48h达到分泌高峰。在高磷、正常钙的培养液中甲状旁腺细胞PTH分泌与正常磷、正常钙组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的甲状旁腺组织在高磷刺激下,PTH水平明显升高,最高达基础值的10倍以上(48h),除H0外,高磷、正常钙组(TH组)PTH与正常磷、正常钙组(TN组)同一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体外研究显示:高磷可以刺激甲状旁腺组织PTH分泌增加,而对分散的细胞无作用。进行高磷对甲状旁腺功能调节的体外研究,以选择甲状旁腺组织为宜,且时间选择在48h内。
    计量指标
    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UPP组分表达变化
    冯 兵 杨 旭 张耀全 叶自林 袁发焕 杨惠标
    2008 (6):  321-324. 
    摘要 ( 686 )   HTML ( 0 )   PDF(611KB) ( 238 )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蛋白酶体组分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单肾切除、对侧肾动脉部分结扎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RT-PCR检测Ub、E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b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泛素化蛋白含量,并用图像分析定量。 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术后4个月和6个月时主动脉Ub mRNA(灰度值)分别为(1.436±0.142)、(1.480±0.124),E2 mRNA(灰度值)分别为(2.253±0.689)、(2.002±0.383),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大鼠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Ub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在4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 (8.20± 1.15)、(9.48±2.80),也显著升高(P<0.01)。而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化蛋白含量在术后4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积分光密度)(1.46±0.26)、(2.32±0.83),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1)。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明显抑制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Ub和E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泛素化蛋白积聚增多。结论 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蛋白酶体信号通路显著活化。
    计量指标
    去甲斑蝥素对白蛋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上调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叶 琨 刘伏友 李 瑛 彭佑铭 段绍斌 刘 虹
    2008 (6):  325-328. 
    摘要 ( 692 )   HTML ( 0 )   PDF(636KB) ( 238 )  
    【摘要】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白蛋白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上调F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CTD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体外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筛选出对HK-2细胞无明显损伤的NCTD适合浓度。将HK-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640培基组),白蛋白组(1640+白蛋白5g/L),各浓度NCTD组(1640+白蛋白5g/L+NCTD 0.5,1,2.5mg/L)。在各组HK-2细胞中加入相应干预液孵育24h后,采用细胞增殖法(MTT法)检测NCTD对白蛋白刺激HK-2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FN的蛋白含量;RT-PCR法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FN mRNA的表达。 结果 ①比较对照组及NCTD (0.5,1.0,2.5 mg/L) 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白蛋白组MTT值(0.438±0.0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30±0.060)(P<0.05),而NCTD(2.5 mg/L) 组MTT值(0.327±0.080) 较白蛋白组降低 (P<0.05);③与白蛋白组比较,NCTD (2.5mg/L)组HK-2细胞上清中FN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CTD(1mg/L和2.5mg/L)组细胞上清中FN mRNA的表达较白蛋白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白蛋白(5g/L)诱导HK-2细胞增殖及FN过表达,一定浓度去甲斑蝥素可抑制白蛋白对HK-2细胞的活化作用。
    计量指标
    综述
    尿毒症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高翔 梅长林
    2008 (6):  329-331. 
    摘要 ( 467 )   HTML ( 0 )   PDF(467KB) ( 472 )  
    计量指标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道静 苗 华
    2008 (6):  332-334. 
    摘要 ( 455 )   HTML ( 0 )   PDF(464KB) ( 845 )  
    计量指标
    讲座
    如何选择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方案
    孙雪峰
    2008 (6):  335-337. 
    摘要 ( 470 )   HTML ( 0 )   PDF(523KB) ( 1061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视黄醇结合蛋白清除的比较
    于 媛 张东亮 刘文虎
    2008 (6):  338-339. 
    摘要 ( 442 )   HTML ( 0 )   PDF(522KB) ( 248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不同敷料对长期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影响的临床分析
    倪华芳 周 琳 周 娟 尹卓文
    2008 (6):  344-344. 
    摘要 ( 437 )   HTML ( 0 )   PDF(521KB) ( 206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与患者依从性相关性探讨
    赵青艺 杨红杰 王 颖 武向兰 檀 敏
    2008 (6):  345-346. 
    摘要 ( 419 )   HTML ( 1 )   PDF(456KB) ( 445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灌流成功救治脑清片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1例
    西桂杰
    2008 (6):  347-347. 
    摘要 ( 435 )   HTML ( 0 )   PDF(453KB) ( 203 )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治疗甲状腺危象合并阿托品、安眠药、酒精中毒 成功1例
    雒云祥 周 领 李建一 李 菲 孙莉姬 李洪艳
    2008 (6):  348-348. 
    摘要 ( 456 )   HTML ( 0 )   PDF(453KB) ( 227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