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8-07-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透析患者的不遵医行为与教育对策
    贾 强
    2008 (7):  349-350. 
    摘要 ( 418 )   HTML ( 0 )   PDF(481KB) ( 355 )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朱 彬 刘子栋
    2008 (7):  351-353. 
    摘要 ( 480 )   HTML ( 0 )   PDF(486KB) ( 408 )  
    计量指标
    论著
    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
    喻 磊 潘晓雪 谷天祥 师恩祎 范秋灵 王 波
    2008 (7):  354-356. 
    摘要 ( 709 )   HTML ( 0 )   PDF(588KB) ( 402 )  
    【摘要】 目的 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升压药物剂量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均进行日间CVVHDF,每次透析持续8~12小时, 第一次透析6小时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及多巴胺用量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10例患者中有3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6.90±29.0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日间CVVHDF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计量指标
    尿毒症脑病的心理因素分析
    邓英辉 贾 强
    2008 (7):  357-360. 
    摘要 ( 1154 )   HTML ( 2 )   PDF(598KB) ( 385 )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在尿毒症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其后发生尿毒症脑病者23名为病例组,未发生尿毒症脑病者23名为对照组。比较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表现在两组间的差异,探讨负性情绪在尿毒症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分,SDS和SAS标准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病例组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项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SDS评分阳性率和SAS评分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OR值3.56~7.39。结论 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是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调查分析
    王 凯 赵显国 李素珍 闫国胜 王欣芳 张宏涛 张倍豪
    2008 (7):  361-362. 
    摘要 ( 715 )   HTML ( 0 )   PDF(642KB) ( 405 )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河南省17个地市MHD患者共3278例,调查分析以下参数:①一般资料和血液透析参数;②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病情况;③ 相关因素调查:主要统计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发生率。结果 ①心血管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占58.49%,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39.82%,充血性心力衰竭为29.61%,心律失常22.58%,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8.43%,心包积液17.54%;②相关因素分析: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无贫血、血压正常及透析充分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较高,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是影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是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计量指标
    高频彩超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应用
    李 晨 张 红 杨德民 王 勇 杨玉辉 苏 荣
    2008 (7):  363-365. 
    摘要 ( 755 )   HTML ( 0 )   PDF(618KB) ( 460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的筛选、定位的意义。方法 对68例须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应用高频彩超对A组患者分别于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进行了检测筛选,根据筛选、定位的目标血管进行手术,B组按照传统方法选择目标血管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末应用高频彩超对A、B两组内瘘通道功能、成熟的进行评价。结果 在A组36例待透析患者中非惯用手臂头静脉和桡动脉可用为目标配对血管30例,占83.3%。不可用目标配对血管数6例,占16.7%。A组较B组平均手术切口减小,P<0.05;时间缩短,P<0.05;一月末内瘘成熟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血栓形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 应用无创性的高频彩超技术是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目标血管的一种良好方法。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乔 婕 卢丽霞 来小彬 李月红 赵慧萍
    2008 (7):  366-369. 
    摘要 ( 748 )   HTML ( 1 )   PDF(621KB) ( 292 )  
    【摘要】目的 回顾性调查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透析前透析方式的选择情况,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患者透析前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规律透析治疗6~18月的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共60例,用自设问卷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透析前的原发病及就诊情况、有无急诊透析及其透析原因、最终透析方式、透析方式决定者、透析知识了解情况等。结果 ①40例(66.7%)患者曾进行过急诊透析,而未进行过急诊透析患者的透析知识总分显著高于急诊透析组。②最终选择血透的患者中,急诊透析发生率显著高于最终选择腹透的患者。③43.3%患者参与决定最终的透析方式,36.7%患者由医生决定透析方式,20.0%患者由家人和医生决定透析方式。本人参与决定透析方式的患者其信息获取主动性评分、透析知识总分和腹膜透析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医生决定组。结论 患者透析前对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及是否有过急诊透析经历是影响患者选择最终透析方式的主要因素。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通过活性氧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的表达
    陈吉林 史全明 赵久阳 张怡玲 张丽华 徐茂兰
    2008 (7):  370-374. 
    摘要 ( 764 )   HTML ( 0 )   PDF(714KB) ( 232 )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活性氧(ROS)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方法 体外制备AOPP-HSA模型,原代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水平,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HPMCs中TGF-β1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 结果 AOPP-HSA能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同时增加细胞内ROS的生成,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P<0.01),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预处理细胞,可明显地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同时显著地抑制AOPP-HSA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 (P<0.01),其中维生素E (50μmol/L) 组和NAC (10mmol/L) 组抑制更加显著。结论 体外制备的AOPP可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部分可能通过内源性RO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此过程,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可显著降低细胞ROS的生成量和显著抑制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此研究揭示抗氧化剂在防治腹膜纤维化发生过程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计量指标
    护骨素基因T149C、T950C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隋满姝 那士平 解汝娟 王明奡 穆素红
    2008 (7):  375-379. 
    摘要 ( 695 )   HTML ( 0 )   PDF(645KB) ( 256 )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基因启动子T149C、T950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和272例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Ⅱ组)护骨素基因启动子T149C、T950C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启动子T149C、T950C均发现TT、TC、CC三种基因型, 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T149C各基因型之间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为:TT(0.91 0.06)g/cm2,TC+CC(0.87 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Ⅱ组T950C各部位骨密度呈现CC>TC>TT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Ⅰ组的各部位骨密度和Ⅱ组的其他部委骨密度在T149C、T950C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 P>0.05)。结论 OPG基因T149C、T950C基因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它们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OPG基因T149C多态性与应用激素患者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T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骨量丢失有关;OPG基因T950C多态性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骨量丢失无关。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吸附剂对百草枯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秀敏 黄立纲 国建琴 孙晓鹏 苏晓辉
    2008 (7):  380-382. 
    摘要 ( 713 )   HTML ( 0 )   PDF(624KB) ( 382 )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吸附剂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 方法 采用0.5%百草枯溶液200ml、100ml、50ml及0.01%百草枯溶液200ml进行体外循环吸附2小时,观察百草枯浓度的变化,以计算活性炭及大孔吸附树脂对百草枯的吸附率。结果 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200ml,百草枯含量为100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46%、35%;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100ml,百草枯含量为50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65%、47%;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50ml,百草枯含量为25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88%、57%;百草枯的浓度为0.01%,循环容积为200ml,百草枯含量为2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95%、87%。结论 在百草枯浓度较低0.01%、较低含量20 mg时和百草枯浓度较高0.5%、较高含量时,活性炭清除百草枯的作用优于大孔吸附树脂,但无统计学差异,临床上清除百草枯可以选用炭肾或树脂吸附柱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计量指标
    综述
    免疫吸附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万 柯 温黎青
    2008 (7):  383-385. 
    摘要 ( 509 )   HTML ( 0 )   PDF(513KB) ( 293 )  
    计量指标
    人工肝
    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曾维琼 罗 玲 张大志 石小砜 何 华 袁春兰
    2008 (7):  386-388. 
    摘要 ( 620 )   HTML ( 2 )   PDF(584KB) ( 252 )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了HA中性大孔树脂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40例应用HA中性大孔树脂(HA330-Ⅱ)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并对再次灌流以后的肝、肾功能以及各类炎性介质做了检测和分析比较。 结果 ①灌流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多有不同改善;②灌流后,ALT、TBL、DBIL等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升高(P<0.01);③灌流以后,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④灌流后患者IL-6、TNF-α明显下降(P<0.01)。 结论 HA树脂血液灌流治疗能较全面清除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衰竭毒素,并对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
    计量指标
    贫血治疗-济脉欣
    近期欧美肾性贫血诊疗指南的解读与思考
    谌贻璞
    2008 (7):  389-392. 
    摘要 ( 516 )   HTML ( 0 )   PDF(494KB) ( 374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钙磷代谢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许会兰 张亚容 泮 昕
    2008 (7):  396-398. 
    摘要 ( 518 )   HTML ( 0 )   PDF(548KB) ( 497 )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崔文英
    2008 (7):  399-402. 
    摘要 ( 550 )   HTML ( 1 )   PDF(487KB) ( 2382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液透析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与思考
    张伟明 钱家麒
    2008 (7):  403-405. 
    摘要 ( 465 )   HTML ( 0 )   PDF(483KB) ( 1110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危重型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
    叶正华 文朝晖 吴嘉枫
    2008 (7):  406-406. 
    摘要 ( 515 )   HTML ( 0 )   PDF(515KB) ( 197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