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述评
    单病种吸附柱(罐)的研究进展
    王质刚
    2004 (5):  233-235. 
    摘要 ( 334 )   HTML ( 0 )   PDF(3004KB) ( 211 )  
    计量指标
    免疫吸附的临床应用评价
    刘惠兰
    2004 (5):  236-239. 
    摘要 ( 347 )   HTML ( 0 )   PDF(3748KB) ( 248 )  
    计量指标
    论著
    葡萄球菌蛋白A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孟建中 彭侃夫 李香铁 于 颖 夏列波
    2004 (5):  240-242. 
    摘要 ( 851 )   HTML ( 0 )   PDF(3632KB) ( 205 )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蛋白A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 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SPA吸附系统对32例等待肾移植的致敏受者进行体外吸附实验、体内吸附实验和临床移植观察。结果 ①单次SPA吸附治疗可处理循环血浆450~600 ml;其饱和吸附的IgG量为(3.98±0.51)g;实验终点饱和吸附的IgG量(M1)为(19.54±3.13)g/L,吸附后血浆IgG(M2)水平降低51.2%;②本组体内吸附实验前,PRA 为98%~51%者5例,PRA为50%~40%者15例, PRA为39%~25%者12例。每次SPA吸附治疗的循环血浆量为 7 000~9 000ml。 本组经 (6.70±3.11) 次SPA吸附治疗后, 29例 (占 90.62%)PRA降至<12%;③27例(83.37%)顺利地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未发生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均得以恢复。结论 SPA吸附治疗可降低致敏患者体内预存的PRA水平。SPA吸附治疗辅以配型良好的肾脏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计量指标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探讨
    陈孟华 甘红兵 董 捷 汪 涛
    2004 (5):  243-246. 
    摘要 ( 908 )   HTML ( 0 )   PDF(3580KB) ( 174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 CAPD)患者合理的胰岛素应用方法。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所有接受CAPD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并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CAPD患者透析前、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剂量调整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间共25例2型糖尿病CAPD患者,其中腹腔内注射胰岛素(IP)6人,皮下注射胰岛素(SC)9人,腹腔和皮下联合应用(IP+SC)7人。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透析液糖总负荷量、透析液平均糖浓度、透析剂量在IP、SC、IP+SC三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 P >0.05);②与 IP及IP+ SC组相比,SC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P<0.05);③腹膜炎的总发生率为1次/每15患者月,明显高于同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1次/每48患者月),(P < 0.01);④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 CAPD患者,胰岛素剂量较透析前平均增加了(0.33±0.23)倍。透析后调整的胰岛素实际增加量与理论预测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平均为 (5.81±1.22) mmol/L。结论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有效控制糖尿病CAPD患者血糖水平的适当途径。腹膜透析后,可在原有皮下应用胰岛素方案的基础上,参照糖吸收量计算需增加的胰岛素用量适当增减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
    计量指标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王 璞 王小平 朱 斌 任万军 刘子栋
    2004 (5):  247-250. 
    摘要 ( 843 )   HTML ( 0 )   PDF(3486KB) ( 169 )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超滤量的指导意义。方法 从本中心自1996年至2003年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血液净化患者中选出22人, 定为A组,回顾性的观察其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下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血压、心率和血液净化间期血压、心功能的状态及身体状况。选取同期未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身体和病情相似的患者31人,为B组。A组和B组分别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同时A组在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与临床估算超滤量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的超滤量和临床估算的超滤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压监测便于观察血液净化患者循环血量的动态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调整超滤量有指导意义,并对危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计量指标
    阿魏酸哌嗪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孙延兵 贾 强 陈秉良
    2004 (5):  251-253. 
    摘要 ( 638 )   HTML ( 0 )   PDF(3281KB) ( 172 )  

    目的 探讨中药阿魏酸哌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 法 32例MH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阿魏酸哌嗪,每次5片(每片含阿魏酸哌嗪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24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状况、血压(BP)、体重(BW)、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指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6、12、24个月的RRF及尿量。结果 与对照相比,治疗组治疗后RRF下降的速度明显减慢( P<0.05),尿量减少的幅度明显降低(P<0.01), Hb、BW、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 BP较对照组控制的更满意(P<0.05)。对照组治疗后 Alb、PA数值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异。结论 阿魏酸哌嗪能延缓MHD的尿毒症患者RRF丢失及尿量减少的速度,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计量指标
    静脉应用蔗糖铁纠正功能性缺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作用
    袁群生 郑法雷
    2004 (5):  254-260. 
    摘要 ( 618 )   HTML ( 0 )   PDF(5226KB) ( 207 )  

    目的 通过比较静脉铁剂蔗糖铁注射液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伴有功能性缺铁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对功能性缺铁的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25例维持血液透析、存在功能性缺铁和贫血的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①静脉组 13例,100mg蔗糖铁注射液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透析中静脉滴注,每周一次,共10次,总补铁量1 000mg;②口服组12例,琥珀酸亚铁200mg 每日3次,共10周。两组患者均联合EPO治疗,剂量为100~180 U/kg/week,均皮下注射。每2周检测1次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 (Ret);每4周查1次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 CHr)、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hypochromic red blood cells, %HRC)、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tin saturation, TS);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取血查叶酸、VitaminB12、CRP、ALT、AST、Tbil、Alb、BUN和Cr等。结果 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之间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和接受治疗前维持透析时间及Hb、Hct、Ret、CHr、%HRC、SF和TS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别。静脉组Hb、Hct、CHr、SF和TS于治疗4周后均明显升高,%HRC明显降低;口服组Hb和Hct于治疗6周后明显升高。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由治疗前的(78.5±5.9)g/L升至(104.4±8.1)g/L( P<0.001),Hct由23.6%±1.7%升至31.4%±2.5% (P<0.001),CHr由(27.1±1.2)pg升至 (29.9±1.5) pg ( P<0.001),SF由 (211±71) μg/L升至 (283±62) μg/L (P<0.01); TS由13.3%±3.4%升至20.0%±2.9%(P<0.01),HRC从5.7%±3.1%降至2.6%±1.2% (P<0.001);口服组 Hb由 (79.2±6.0) 升至 (96.3±5.5) g/L(P<0.001);Hct由23.7%±1.8%升至29.1%±1.6% (P<0.001)。治疗结束时,静脉组 Hb、Hct、CHr、SF和TS均明显高于口服组[Hb:(104.4±8.1)g/L vs (96.3±5.5)g/L, (P<0.01); Hct:31.4%±2.5% vs 29.1%±1.6%,(P<0.05);CHr:(29.9±1.5)pg vs (27.7 ± 1.6)pg, (P<0.01); SF: (283±62)μg/L vs(221±57)μg/L,(P<0.05);TS:20.0% ± 2.9% vs 14.4% ± 3.5%, P<0.01];% HRC明显低于口服组2.6%±1.2% vs 4.4%±1.6%, (P<0.01)。两组平均 EPO剂量无显著性差异[静脉组:(141±11)U/kg/week vs 口服组:(136±16)U/kg/week,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BUN、Cr、ALT、AST、Tbil、Alb、CRP、叶酸和VitaminB12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即使铁储备正常,若存在功能性缺铁,仍需静脉补铁。与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比较,蔗糖铁注射液可更好地纠正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改善EPO的疗效。

    计量指标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与预后分析
    周 蓉 张 芸 沈 杰
    2004 (5):  261-263. 
    摘要 ( 942 )   HTML ( 0 )   PDF(2559KB) ( 176 )  

    目的 探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 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诊断的ARF 共1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对照组(<6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转归。分析老年人ARF的病因特殊性、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ARF患者71例,占同期ARF患者总数61.2%。老年人ARF最常见病因为感染(32.3%)、药物(18.3%)、血容量不足(14.0%)、心血管疾病(12.7%)。老年人ARF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与对照组。老年人ARF死亡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结论 老年人ARF发生率高于年轻者。感染、肾毒性药物、血容量不足及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ARF的常见原因。加强原发病的整体治疗,尽早发现并治疗ARF,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助于改善预后。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
    孙晓莉 宗敏茹 李红艳
    2004 (5):  264-266. 
    摘要 ( 362 )   HTML ( 0 )   PDF(2652KB) ( 159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肺部并发症16例临床报道
    张淑娟 徐茂波
    2004 (5):  266-266. 
    摘要 ( 338 )   HTML ( 0 )   PDF(918KB) ( 163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出现的大量顽固性腹水
    路建饶 田 军 陆 石 张金元 顾 波 武立群
    2004 (5):  267-268. 
    摘要 ( 365 )   HTML ( 0 )   PDF(2720KB) ( 154 )  
    计量指标
    隧道颈内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翟林云
    2004 (5):  269-371. 
    摘要 ( 354 )   HTML ( 0 )   PDF(2465KB) ( 204 )  
    计量指标
    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梁兰青 王秀玲 列才华 冯 维 刘 阳 阿孜古丽
    2004 (5):  272-273. 
    摘要 ( 356 )   HTML ( 0 )   PDF(2077KB) ( 190 )  
    计量指标
    原发性小血管炎5例临床分析
    赵砚池 刘惠兰 姚 英
    2004 (5):  274-275. 
    摘要 ( 340 )   HTML ( 0 )   PDF(1949KB) ( 169 )  
    计量指标
    综述
    BNP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中心功能的诊断价值
    王 凉 孙铸兴
    2004 (5):  276-278. 
    摘要 ( 367 )   HTML ( 0 )   PDF(2898KB) ( 20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应用与退出情况分析
    关玉珍
    2004 (5):  285-285. 
    摘要 ( 345 )   HTML ( 0 )   PDF(1168KB) ( 162 )  
    计量指标
    床边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药物毒物中毒的护理
    林丽华 黄英伟 肖观清
    2004 (5):  286-287. 
    摘要 ( 341 )   HTML ( 0 )   PDF(1874KB) ( 164 )  
    计量指标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
    何志芳 滕晓艳 李 玲
    2004 (5):  288-289. 
    摘要 ( 389 )   HTML ( 0 )   PDF(1719KB) ( 14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误穿刺肱动脉致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
    邹春毅 孙志红 姚春英
    2004 (5):  290-290. 
    摘要 ( 361 )   HTML ( 0 )   PDF(995KB) ( 158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