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II
    高小夏
    2012 (11):  0-0. 
    摘要 ( 287 )   HTML ( 3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贫血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健康对照者、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并根据CAPD患者CRP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CRP<10mg/L),异常组(CRP>10mg/L)。结果 尿毒症非透析组和CAPD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CAPD组CRP水平高于尿毒症非透析组(P<0.01)。CAPD患者CRP水平与Alb,Hb成负相关(P<0.01),CAPD患者CRP水平升高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P< 0.05)。结论 CAPD患者存在CRP水平升高的炎症反应,且高于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而炎症反应在CAPD患者营养不良和贫血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CAP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炎症状态相关。
    计量指标
    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比较
    齐尔 李慧凛
    2012 (11):  0-0. 
    摘要 ( 117 )   HTML ( 0 )  
    计量指标
    专题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抢救成功1例
    邹晓荣 徐丽娟 李照辉 罗会文 叶季鲜 谢学建
    2012 (11):  584-584. 
    摘要 ( 290 )   HTML ( 0 )   PDF(110KB) ( 189 )  
    报道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病情非常复杂,确属少见,经过积极及时的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以后尿毒症患者危重症的抢救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计量指标
    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频率与生存率关系的研究
    杨桂鲜 韩庆烽 周晓玲 孙庆华 聂建东 孙玲华 史均宝 何培丽
    2012 (11):  596-599. 
    摘要 ( 215 )   HTML ( 0 )   PDF(217KB) ( 214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频率与生存率之间的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新进入腹膜透析患者202例,按其门诊随访频率分为1月随访组和1月以上随访组,调查病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营养状态、合并症发生情况,以及至2011年9月为止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开始腹膜透析时,除居住地为非城市者比例(p=0.005)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终点,与1月随访组病人相比,1月以上随访组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p=0.000),血白蛋白水平较低(p=0.028),血磷水平较高(p=0.001),以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p=0.0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月随访组的病人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明显高于1月以上随访组(p=0.001,p=0.002)。结论每月1次的门诊随访频率可以使腹膜透析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关键词】腹膜透析;门诊;随访;生存率
    计量指标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Sagliker综合征一例
    周乐天 陈国纯 刘映红 刘伏友
    2012 (11):  605-605. 
    摘要 ( 190 )   HTML ( 0 )   PDF(108KB) ( 189 )  
    计量指标
    专题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张琳 方炜 刘曜蓉
    2012 (11):  606-610. 
    摘要 ( 228 )   HTML ( 0 )   PDF(223KB) ( 187 )  
    【摘要】 目的 本文探讨了糖尿病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糖尿病腹透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入选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开始腹透治疗的所有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59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130例(21.7%)。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较大(63.7±13.3 vs 52.9±17.0,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比例更高(31.0% vs 13.6%,P<0.001),血清白蛋白(32.4±5.7 vs 35.1±5.3,P<0.001)和蛋白质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较低(0.87±0.26 vs 0.96±0.22,P<0.001)。糖尿病腹透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6.1%、73.5%、58.2%和50.9%,低于非糖尿病腹透患者(Log rank 25.40,P<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Log rank 13.36,P<0.001);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透患者的生存率相似(Log rank 0.723,P=0.395)。糖尿病腹透患者的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均与非糖尿病腹透患者相似(P>0.05)。老龄(HR 1.05 95%CI 1.00-1.08,P=0.019),低血清白蛋白(HR 0.91 95%CI 0.83-1.00,P=0.041)和CVD合并症(HR 4.49 95%CI 1.94-10.41,P<0.001)是影响糖尿病腹透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腹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技术生存率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提示腹透是糖尿病ESRD患者适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老龄、低血清白蛋白和CVD合并症是影响糖尿病腹透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综述
    自动腹膜透析与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陈林 李剑文 刘日光 梁鸣 陈浩雄 秦曙光 傅君舟
    2012 (11):  611-615. 
    摘要 ( 238 )   HTML ( 0 )   PDF(219KB) ( 354 )  
    【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床边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APD)及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技术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救治的临床疗效,探讨APD抢救MODS患者并AKI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月~2011年3月期间使用APD与CVVH治疗AKI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0 年1月~2011年3月,我院使用肾替代治疗AKI并MODS 患者共33例,其中APD组治疗14例,CVVH组治疗19例。所有患者至少合并2个器官功能障碍,符合MODS的诊断及AKI RIFLE 标准 F期,全部患者均需呼吸机辅助通气。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APACHEII 评分、透前血清Scr、BUN、ECO2、K+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cr、BUN逐渐下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均得以纠正,单次治疗平均超滤量APD组与CVVH组无统计学差异(2496±1018 vs 3134±1267ml, P =0.15);两组(APD vs CVVH)患者30天死亡率、肾功能恢复率无统计学差异(75.0% vs 78.9%,P=0.68;0% vs 5.9%,P=1.0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VVH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PD组(15.8%vs0%,P=0.27);APD组单次治疗费用明显低于CVVH(612 vs 4230元)。结论 APD能有效清除MODS并AKI患者血清BUN、Cr,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MODS并AKI患者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计量指标
    专题
    腹膜透析合并腹壁疝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徐天 谢静远 张春燕 黄晓敏 任红 陈楠
    2012 (11):  615-620. 
    摘要 ( 300 )   HTML ( 1 )   PDF(254KB) ( 249 )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合并腹壁疝人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2006至2011年PD治疗的436例患者。收集基线情况、手术史、置管方式、实验室检查、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参数等。记录腹壁疝发生时间、部位、类型和治疗方案。根据有无腹壁疝分为A(对照组)、B(腹壁疝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合并疝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6.2%)累计发生疝30例次,疝发生率0.054次/病人年,首次疝发生时间为开始PD治疗后(21.86±27.58)周。腹股沟疝22例(81.48%)(双侧4例、右侧12例、左侧6例);切口疝2例(7.4%);脐疝2例(7.4%);多重疝1例(3.7%)。A(n=409)、B(n=27)两组糖尿病(27.62% vs 22.22%)、多囊肾(1.5% vs 0)、腹腔镜置管比例(8.31% vs 18.51%)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平均年龄(59.33±17.73 vs 65.07±13.27);男性比例(54.27% vs 85.16%)和既往盆腹腔手术率(19.32% vs 37.04%)均高于A组(P<0.05)。B组平均体重指数(BMI)则明显低于A组(22.53± 3.52 vs 20.96±2.38 P<0.05)。两组基线时各项化验检查和初次透后评估结果,如:血糖、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铁蛋白、PTH、胆固醇、KT/V、Ccr、透析剂量、APD使用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血肌酐(697.00±370.50 vs 545.50±338.75 P<0.05)和甘油三酯水平(1.56±1.24 vs 0.98±0.92 P<0.05)均明显低于A组。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肌酐(OR=0.993,95%CI:0.987-0.99,P=0.040)和甘油三酯水平(OR=0.084,95%CI:0.008-0.893,P=0.041)与腹壁疝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B组患者接受补片修补术7例,复发2例;术后继续PD 5例(APD 2例),转HD 2例。非手术治疗20例,疝加重1例;继续维持PD 17例,肾移植2例,转HD 1例。结论:腹股沟疝是PD最常见的腹壁疝类型。盆腹腔手术史、体型瘦小、老年男性、营养状况差是PD合并疝的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综述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运动康复
    程文荣 马迎春
    2012 (11):  636-638. 
    摘要 ( 187 )   HTML ( 2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