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2-12-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导读
    王质刚
    2012 (12):  0-0. 
    摘要 ( 337 )   HTML ( 1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中的应用
    范晶娴,王应灯
    2012 (12):  0-0. 
    摘要 ( 174 )   HTML ( 0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 ASE )是临床上的急症,死亡率及截肢率高。一旦发现,应立即手术,开通动脉,挽救患者生命。但血管在开通的同时,由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的存在,患者不仅得不到有效的血流灌注,反而加重原发缺血部位的损害,甚至出现远端非缺血脏器的损伤。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及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已成为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其在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应用作一综述。
    计量指标
    专题
    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母艳蕾,张华
    2012 (12):  642-64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2
    摘要 ( 186 )   PDF(216KB) ( 348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资料,了解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78 例应用PE 换治疗过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73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 GBS),1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和1 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PE头3 次为隔日1 次,之后为隔周1 次,偶有1周2次。应用临床评分观察疗效,根据临床记录了解有关副反应。结果 73例MG患者PE后第3d、第14d和第30d临床绝对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对3例GBS和1例CIDP患者疗效肯定,1例MS患者行双重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therapy, DFPP)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以上患者在PE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E在多数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如MG、GBS和CID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例如MS等)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计量指标
    血浆净化治疗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刘新宇,王晓红,李宾
    2012 (12):  646-64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3
    摘要 ( 349 )   HTML ( 1 )   PDF(227KB) ( 481 )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净化技术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浆净化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63 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技术(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或血浆吸附技术(plasma absorption,PA)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
    反应。结果 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血浆净化治疗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抗ds-DNA 抗体、IgG、C3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净化治疗后ESR、IgG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8 例(80%)患者晨僵时间缩短,乏力症状改善。7 例(70%)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7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效率1 0 0 %。在功能改善方面,有2 例患者改善2 个等级,4 例患者改善1 个等级,1 例患者无改善,有效率8 6%;5 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明显改善。单次DFPP 治疗后IgA、IgG、IgM、C3、C4 的下降率与单次PA 治疗后IgA、IgG、IgM、C3、C4 的下降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净化技术可有效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广泛开展。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的单中心分析
    刘映红,龙露平 陈国纯 李军,成梅初,张宏青,刘伏友
    2012 (12):  650-65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1.004
    摘要 ( 170 )   PDF(202KB) ( 170 )  
    【摘要】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简称腹透)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近5 年来腹透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一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疗效及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46例次病原菌培养阳性24例次(52.2%) ,其中G+菌9例次(37.5%),G-菌8例次(33.3%),真菌7例次(29.2%)。② G+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的耐药率低。G-菌对替卡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泰能等耐药率低。③ G+菌、G-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8.9%、75%、73%;真菌性腹膜炎患者均拔管。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已发生很大变化,需努力提高腹透液培养阳性率及腹膜炎的治愈率。
    计量指标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内瘘成形术血管的病理学变化
    王金玲,刘晓霞,郭民,高学建,肖青,孙永红,李凯,郭振涛
    2012 (12):  653-65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5
    摘要 ( 267 )   HTML ( 0 )   PDF(278KB) ( 300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 例年龄匹配的上肢截肢患者的手腕部相当于内瘘位置血管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32例CKD5期患者桡动脉4例纤维组织增生,11 例斑块形成,7 例钙化灶形成,CKD 组桡动脉(22/32)及头静脉(20/32)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仅有1/10例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2 组比较χ2=8.376和χ2=9.557,P=0.003和P=0.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5 期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动脉以钙化为主,而静脉以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为主,提早进行内瘘手术可能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计量指标
    可调钠联合不同超滤模式在预防透析中低血压中的应用
    李丽娜,张玉保,徐岩
    2012 (12):  656-66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6
    摘要 ( 299 )   HTML ( 1 )   PDF(243KB) ( 363 )  
    【摘要】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6 种不同透析方案下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预防IDH的透析方案。方法 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研究前1 个月筛选期将干体质量、透析参数等调整稳定。选取线性钠模式(Na-1)及梯度钠模式(Na-2)联合线性超滤模式(UF-1)、间歇性超滤模式(UF-2)及梯度超滤模式(UF-3)组成6种透析方案,各患者依次进行标准透析模式(对照组)及6 种透析方案各2 周,比较分析各方案下透析中血压变化、IDH发生率及干体质量未达标率的情况。结果 ①6 种透析方案患者透析3 h、4 h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对照组(q =4.15~7.20,P<0.05),其中方案2(Na-2+UF-1)和方案4(Na-2+ UF-2)明显高于其余方案(q=3.90~5.87,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6 种透析方案IDH 发生率均降低(c2=5.26~12.90,P<0.05),且方案2和方案4明显低于其余方案(c2=4.07~6.36,P<0.05);③透析方案3(Na-1+ UF-2)、方案4(Na-2+UF-2)患者干体质量未达标率较其余各方案显著降低(c2=7.95~19.80,P<0.05)。结论 梯度钠模式(Na-2)与间歇性超滤模式(UF-2)相结合的透析方案在显著降低IDH发生率的基础上干体质量达标率较高,可作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有效方法。
    计量指标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陈学勋,陈宏书,杨帅帅,武文斌
    2012 (12):  661-66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7
    摘要 ( 303 )   HTML ( 0 )   PDF(185KB) ( 355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将38 例ESRD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液透析灌流(hemodialysis + hemoperfusion ,HD+HP)、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3 组,分别于血液净化前、血液净化4 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经平均Ridit 分析,HD、HD+HP、PD 均能有效改善ESRD 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平均R 值分别:R1=0.48,R2=0.41,R3=0.40,总R=0.50,95% CI 分别:0.42~0.63,0.26~0.57,0.24~0.57,χ2=7.359,P=0.025),两两比较发现PD 组、HD+HP组均明显优于HD组(U=2.490,P=0.010;U=2.470,P=0.010),HD+HP组与P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U=0.070,P=0.94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经过4 个月的治疗, HD 组正中、胫前、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净化前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500,t=0.700,t=0.700,P>0.050);HD+HP组、PD组3 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t=3.020,t=3.130,t=2.920;t=3.390,t=3.550,t=4.010,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HD 组(t= 5.560, t=5.230,t=4.580;t=5.030,t=4.610,t=5.570,P<0.01);PD组较HD+HP组3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虽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1.530,t=1.140, t=0.980,P>0.05)。结论 在改善ESRD 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上PD和HD+HP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HD;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的潴留有关。
    计量指标
    左心室重量指数和主动脉弓钙化评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莎,郭王,张东亮,崔文英,刘文虎
    2012 (12):  664-66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8
    摘要 ( 313 )   HTML ( 0 )   PDF(248KB) ( 367 )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血管(cardiovascular, CV)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CV events, CVE)的预测因素,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 HDF)对相关因素以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组333名MHD 患者,随访50 ±15 月,观察全因死亡,CV 死亡和CVE 发生。在入组基线时,记录人口学资料,测量临床指标。根据入组后的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HD 组(n=268)和HDF组(n=65)。在第6个月末, 测量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使用COX模型分析基线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CVE的预测因素。分别使用t检验和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第6个月末相关因素以及长期预后差异。结果 年龄(RR=1.041, P<0.001)、女性(RR=0.615, P=0.020)、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RR=1.011, P=0.006)、主动脉弓钙化评分(aorticarch calcification score, AoACS) (RR=1.277, P<0.001),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100g/L (RR= 2.609, P<0.001),铁蛋白>500ng/ml(RR=1.637, P=0.037)是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RR=1.093,P<0.001)、LVMI(RR= 1.030, P<0.001)、AoACS (RR= 1.652,P<0.001)和Hb<100g/L(RR=2.144, P=0.016)是发生CV死亡的预测因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病史(RR=3.408, P<0.001),LVMI (RR=1.028, P<0.001)和AoACS(RR=1.329, P=0.003)是发生非致死性CVE的预测因素。第6个月末,HDF组患者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t=-2.494,P=0.013)、体质量(t=-2.252,P=0.023)、总胆固醇(t=-1.992,P=0.047)和Hb (t=-2.175,P=0.030)水平较高,CRP(t=6.432, P<0.001)、LVMI(t=2.420,P= 0.017)和AoACS(t=2.337,P=0.020)水平较低。HDF组患者全因死亡(x2=9.610,P=0.002)、CV死亡(x2=4.533, P=0.033)和CVE(x2=4.598, P =0.032)等长期预后更好。结论 年龄、性别、LVMI、AoACS、Hb和铁蛋白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CRP、LVMI、AoACS和Hb是CV
    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CVD病史、AoACS 和LVMI 是非致死性CVE的预测因素。HDF能改善MHD患者BMI、体质量、总胆固醇、Hb、CRP、LVMI、AoACS,以及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CVE等长期预后。
    计量指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射血分数的影响
    宋艳东,李志忠,张京梅
    2012 (12):  670-67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9
    摘要 ( 250 )   HTML ( 0 )   PDF(230KB) ( 406 )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 年10 月~2011年10 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1例,其中82例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出现急性左心衰,在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后,50例患者因心功能无好转而行CRRT治疗。CRRT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CRRT 后12 h、24 h、48 h血清及超滤液BNP、C反应蛋白,CRRT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1周后再次测量LVEF的变化。结果 50例行CRRT患者中,2例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而中止CRRT,1例因收缩压低于90 mmHg且有脏器灌注不足临床表现,末梢循环差,肢端皮肤湿冷,少尿,终止透析。47 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CRRT治疗后血电解质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NP、CRP明显降低(P<0.05),LVEF有所改善(P<0.05),超滤液BNP水平极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例患者于住院1~2月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余44例,均在住院20~59天后出院,随访1年,心功能无恶化,无需长期透析。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RT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内环境、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并可显著降低患者BNP、CRP 水平,改善LVEF,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炎症因子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肺损伤中的表达
    朱铭力,王丽峰,严玉澄
    2012 (12):  674-67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10
    摘要 ( 279 )   HTML ( 0 )   PDF(334KB) ( 229 )  
    【摘要】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全身和肺组织局部表达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 组n=10)和双肾切除组(BNx 组n=10)。分别于术后6、24h留取小鼠肾和肺组织及血浆标本,观察肾和肺组织学改变,计算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称肺湿干重,计算肺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冲洗液中的IL-6、IL-1β、TNF-α的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肺组织IL-6、IL-1β、TNF-α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和BNx组小鼠术后24h时的 BUN和Scr均显著高于Sham组(P 均<0.05),I/R组和BNx组小鼠术后24h出现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出血和肺间质水肿,两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6h时I/R组和BNx组小鼠血清IL-6、IL-1β和TNF-α浓度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606.32±59.07 和300.22± 169.73 vs 121.52±9.12 pg/ml;443.93±91.98和959.47±184.46 vs21.71±2.47 pg/ml,119.67±21.66和132.33±62.64 vs 30.21±2.46 pg/ml,P均<0.05);I/R组和BNx组小鼠肺组织冲洗液中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与Sham组比较显著升高(109.74±15.91和70.00±2.42 vs 37.69±7.96 pg/mg,117.02±27.46和215.35± 18.49 vs 42.10±5.20 pg/mg,512.31±71.95和988.25±133.55 vs 52.76±12.82 pg/mg,P<0.05);术后6h肺组织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较Sham组显著升高(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介导急性肺损伤,全身和肺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肺损伤。
    计量指标
    综述
    白细胞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
    史振伟 许焱
    2012 (12):  679-68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11
    摘要 ( 226 )   HTML ( 0 )   PDF(149KB) ( 575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毛雨河,熊祖应
    2012 (12):  682-68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12
    摘要 ( 271 )   HTML ( 0 )   PDF(148KB) ( 352 )  
    计量指标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
    齐尔,李慧凛,蒋更如
    2012 (12):  685-68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13
    摘要 ( 116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纤维鞘形成患者异位穿刺再次置管的方法探讨
    杨涛,张丽红,崔锐,詹申,刘音,王玉柱
    2012 (12):  689-69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14
    摘要 ( 240 )   HTML ( 1 )   PDF(188KB) ( 390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多功能内瘘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马志芳,吴明歌,张榕之,崔立芹
    2012 (12):  692-69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12.00
    摘要 ( 289 )   HTML ( 1 )   PDF(270KB) ( 421 )  
    【摘要】目的 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巾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血肿/ 渗血 / 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
    P =0.000);2 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 <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