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1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4-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贫血治疗的相关问题
    倪兆慧 陈雅
    2014 (06):  421-42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1
    摘要 ( 169 )   HTML ( 0 )   PDF(238KB) ( 233 )  
    计量指标
    红细胞生成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凯 张承英
    2014 (06):  424-42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2
    摘要 ( 144 )   HTML ( 0 )   PDF(272KB) ( 403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
    陈雅 倪兆慧 顾乐怡 方炜 曹励欧 钱家麒
    2014 (06):  428-43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3
    摘要 ( 351 )   HTML ( 0 )   PDF(471KB) ( 338 )  
    目的:了解腹透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透3个月或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及促红素反应性对腹透患者血红蛋白波动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8名患者中,最终333名纳入分析。透析开始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10g/l新患CVD人数的百分比(27.2%vs12.2%,P<0.05)及CVD事件人时发病率显著高于≥10g/l一组(1/76.2 vs 1/120.1次/病人月)。在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分组中,透析3个月血红蛋白始终较高的患者组(即H-H组)既往患有CVD疾病再发CVD事件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在促红素反应性对腹透患者生存的影响中,促红素反应性<0.01g/l/100u的患者CVD事件人时发病率(1 /59.2次/病人月)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腹透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影响其心血管预后。研究提示对于既往无CVD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而对于既往有CV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宜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在临床中需密切注意促红素低反应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CVD事件。此结论推广还需进一步证实。
    计量指标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徐鹏 陈卫东
    2014 (06):  437-4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5
    摘要 ( 257 )   HTML ( 0 )   PDF(348KB) ( 562 )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体内炎性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PTH)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18人,每4周测一次血常规,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随访3月,检测受试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PT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以r-HuEPO的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的比值(EPO/Hct)作为r-HuEPO抵抗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对比,HDF组和HD+HP组患者CRP、IL-6、PTH、EPO/Hct有所下降(P<0.05),HD组各监测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HDF组及HD+HP组rHuEPO用量、EPO/Hct、CRP、IL-6、PTH均低于HD组(P<0.05),其中HD+HP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EPO/Hct与CRP、IL-6、PTH呈正相关。结论:HDF及HD+HP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患者EPO疗效并能减少EPO用量,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了该人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微炎症状态有关。
    计量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心脏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李江涛 刘熹 张昆 吴毅泰 崔春黎 蒋晓峰 余晨
    2014 (06):  441-4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6
    摘要 ( 230 )   HTML ( 0 )   PDF(485KB) ( 363 )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心脏手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因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接受CVVHDF治疗的成年患者(既往无慢性肾衰病史),以28天为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并分析心脏手术前及接受CRRT治疗首日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15%或<15%为界进一步分组,探讨RDW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力和累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例心脏术后AKI并接受CVVHDF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组RDW和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48,0.014)。RDW和SOFA评分预测28天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848(P=0.024,0.000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RDW≥15%患者28天死亡率显著高于RDW<15%患者(P=0.038)。结论 RDW可能是心脏术后AKI接受CRRT治疗患者的死亡预测因子。
    计量指标
    B型脑钠肽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临床研究
    郑洁 李秀季 丁宁 黄雯
    2014 (06):  445-44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7
    摘要 ( 258 )   HTML ( 0 )   PDF(424KB) ( 321 )  
    【摘要】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容量负荷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87例,根据BNP水平从低到高低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BNP水平变化与容量负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BNP最低组,3个月后透析后体重、BNP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BNP较高组,患者透析后体重、BNP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之间患者透析后体重变化、BNP变化有显著差别(p<0.001)。MHD患者基础BNP水平越高,透析后体重下降越明显,BNP水平与透析后体重下降呈正相关(R=0.763,p<0.001)。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化、透析后体重变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MHD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相关(R=0.740,R2=0.507)。BNP评估MHD患者透析后体重变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p<0.001)。结论:BNP可作为临床上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增加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计量指标
    动态血压监测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
    王松 庄震 何莲 王悦 范敏华
    2014 (06):  450-45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8
    摘要 ( 190 )   HTML ( 0 )   PDF(366KB) ( 301 )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7月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45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2013年12月31日,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后死亡9例,其中7例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动脉压、夜间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及非杓型血压与年龄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1.248,1.577,2.101,0.000,1.461,P<0.05)。结论:动态血压检测所得平均动脉压、夜间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血压节律可能对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计量指标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IgA肾病患者新月体形成相关性分析
    郑亦沐 郑丹侠 王松 阿拉塔 王悦
    2014 (06):  454-45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09
    摘要 ( 225 )   HTML ( 0 )   PDF(370KB) ( 229 )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GT)与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关系。方法 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经肾脏活检病理检测证实的IgAN患者45例,ELISA检测尿AGT水平,计算新月体指数,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IgAN患者尿AG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12.3±276.1 vs. 6.6 ± 4.9 μg/g, p<0.05),有新月体患者显著高于无新月体患者(272.3±329.7 vs.143.6±187.2μg/g, p<0.05),新月体指数≥10%的患者显著高于新月体指数<10%的患者(375.8±391.9 vs. 201.3±186.3 μg/g, p<0.05),尿AGT与新月体指数(r=0.483,p=0.001)、24小时尿蛋白(r=0.618, p=0.000)水平正相关,与血白蛋白(r=-0.535, p=0.000)水平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尿液AGT水平可能反映肾组织新月体形成。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治疗中铁调素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刘玉夏 朱丽芹 刘娜 方路 李晓珺 严海东 庄守纲
    2014 (06):  458-46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0
    摘要 ( 239 )   HTML ( 0 )   PDF(311KB) ( 236 )  
    【摘要】 目的 探讨铁调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 MHD)患者贫血治疗中对铁稳态的调节作用,及与铁剂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的相互影响,探求恢复机体铁稳态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32例MHD患者,HD时间6月以上,血红蛋白低于110g/L,给予常规补铁及EPO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分析其与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以及红细胞生成、铁剂补充和EPO应用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 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4±124.2 vs 72.4±12.3,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铁调素与血清铁、SF及TSAT正相关(r分别为0.68,0.62,0.7,p值分别为0.005,0.004,0.001),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p=0.015)。常规血透可有效清除铁调素,但于2周后血透前血清铁调素水平几乎可恢复至原水平。在贫血治疗中,EPO应用而非静脉补铁可显著降低铁调素水平,改善贫血的同时促进了铁的利用。结论 MHD患者铁调素显著升高,参与了铁代谢紊乱的发病和红细胞生成的调控;及时有效的清除铁调素和足量EPO应用可改善红细胞生成及铁的循环利用,恢复机体铁稳态,防止铁超载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切除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刘东 魏学明 高卓 李新伦 胡瑞海 李红霞 缪静 伦立德
    2014 (06):  462-46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1
    摘要 ( 239 )   HTML ( 0 )   PDF(371KB) ( 281 )  
    【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21例SHPT患者,分为手术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手术组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分别化验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手术1年后,手术组患者血清Ca、P、Ca×P、iPT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t= -3.823、-3.873、-4.531、-10.545,均P <0.01),LVMI由153.7±56.7g/m2下降到119.5±29.4 g/m2,手术治疗对LVMI、IVST、LVPW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4.174、5.959,P=0.048、0.048、0.019),对LVED、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2.662、1.010, P=0.111、0.377)。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计量指标
    综述
    透析液钠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小琪 沈洋 周亦伦 刘文虎
    2014 (06):  466-46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2
    摘要 ( 206 )   HTML ( 0 )   PDF(243KB) ( 489 )  
    计量指标
    司维拉姆与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患者的临床预后
    郭维康 刘文虎
    2014 (06):  469-47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3
    摘要 ( 190 )   HTML ( 0 )   PDF(240KB) ( 549 )  
    计量指标
    蛋白结合性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慧贤 丁峰
    2014 (06):  472-474.  doi: 10.3969/j.issn.1671-4901.2014.06.014
    摘要 ( 430 )   HTML ( 0 )   PDF(245KB) ( 353 )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桡侧返动脉内瘘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王章华 芮海荣
    2014 (06):  475-4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5
    摘要 ( 191 )   HTML ( 0 )   PDF(282KB) ( 233 )  
    【摘要】 目的 探讨桡侧返动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桡侧返动脉内瘘术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自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利用桡侧返动脉与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建立内瘘病例共66例,男性35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1±7.8)岁,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无感染、血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2月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术后1年、2年通畅率分别为91.1%及87.5%。无明显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 桡侧返动脉内瘘具有手术创伤小,血液透析径路长,手术成功率、通畅率高,可以代替肘窝高位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手术的第2选择。
    计量指标
    介入治疗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叶红 曹红娣 宋宗纬 卞雪芹 仲华 杨俊伟
    2014 (06):  477-47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6
    摘要 ( 191 )   HTML ( 0 )   PDF(215KB) ( 325 )  
    计量指标
    套管式内瘘留置针在血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支剑青 周建芳 叶晓敏 常立阳 张红梅
    2014 (06):  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7
    摘要 ( 313 )   HTML ( 5 )   PDF(237KB) ( 754 )  
    目的观察套管式内瘘留置针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78 例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内瘘留置针与传统金属针的临床应用效果,主要评价指标为:动静脉压力、止血时间、疼痛度、舒适度、肘部活动度及穿刺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同一血流量时,内瘘留置针在透析过程中各个时段(0h、1h、2h、3h)的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金属内瘘针(P<0.05);透析中的舒适度内瘘留置针优于传统金属内瘘针[1(0,8)分VS 2(0,6)分、z 值-8.762,P<0.05];穿刺时疼痛度评分多数属于轻度疼痛,但留置针疼痛更为明显[2(0,9)分比2(0,7)分,z 值-10.004,P<0.05];拔针后止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11.76±5.43 分钟比11.61±5.19 分钟,t 值-0.876,P>0.05),拔针后肘部活动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 分比3(0,3) 分,z 值-0.096,P >0.05]。结论套管式内瘘留置针在透析中能保持血流的稳定和充足的血流量、透析中舒适,护士对留置针的使用满意度较高,但是套管式内瘘留置针的操作熟练度还有待提高。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1例
    杨冰 甘良英 燕宇 王梅
    2014 (06):  482-48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4.06.018
    摘要 ( 177 )   HTML ( 0 )   PDF(376KB) ( 309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