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5-03-12 上一期    下一期
    短篇报道
    阿昔洛韦致重度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一例报道
    张威 包瑾芳 袁伟杰
    2015 (03):  0-0. 
    摘要 ( 274 )   HTML ( 7 )  
    阿昔洛韦致重度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一例报道
    计量指标
    述评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使用
    左力
    2015 (03):  129-129. 
    摘要 ( 155 )   HTML ( 0 )   PDF(282KB) ( 268 )  
    计量指标
    专题讲座
    从指南更新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使用
    王伊娜,左力
    2015 (03):  130-133. 
    摘要 ( 157 )   HTML ( 4 )  
    计量指标
    从红细胞寿命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使用
    程艳娇,左力
    2015 (03):  134-137. 
    摘要 ( 167 )   HTML ( 1 )   PDF(450KB) ( 529 )  
    计量指标
    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合理使用与患者预后
    赵慧,左力
    2015 (03):  138-140. 
    摘要 ( 160 )   HTML ( 0 )   PDF(225KB) ( 339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合适的转铁蛋白饱和度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持续达标
    庞欣欣, 张丽洁,张枫,朱宁,崔专,杨文领,毕淑红,张爱华,范敏华
    2015 (03):  141-1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400 )   HTML ( 3 )   PDF(361KB) ( 614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持续不达标的原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在北医三院肾内科血透室透析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半年血红蛋白及生化检验指标至2011年7月,男性62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3±13岁,每月检测血常规,每3月检测一次血清铁,总铁综合力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目标值范围定为:110~125 g/l。根据随访开始半年期间血红蛋白检测的每一个Hb值分为2组:持续达标组:观察期Hb检测值均在目标范围,非持续达标组。结果:在随访半年期间持续Hb达标组19例,各种非持续达标组94例。持续达标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性(每个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数的标准差)明显低于其他非持续达标组(3.9±1.4 vs. 6.7±3.8,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非持续达标组(32.8±15.8% vs. 24.4±7.9%,t=-2.209,P=0.035)。 结论 合理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值32.8%)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维持血红蛋白持续达标。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张欢,吴灏,张优,吴海洋,丁家荣, 郭志勇
    2015 (03):  145-14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59 )   HTML ( 0 )   PDF(337KB) ( 346 )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群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贫血的相关性。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实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6例,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为重度缺乏组(<5ng/ml,32例)、轻度缺乏组(5~15ng/ml,52例)及非缺乏组(16~30ng/ml,32例)。观察不同水平25羟基维生素D 3组间的Hb、CRP的水平及与其相关性。 结果 入组患者Hb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1),CRP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3.123,P<0.01), 以血25羟基维生素D为因变量,以Hb、Hct、CR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25羟基维生素D的主要因素有Hb、Hct,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相关。
    计量指标
    血红蛋白检测频率对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及与血透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李萍,陈孜瑾,蒋钻红,马晓波,俞海瑾,陈晓农
    2015 (03):  148-15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76 )   HTML ( 0 )   PDF(355KB) ( 327 )  
    【摘要】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检测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以及血红蛋白变异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随访201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比较不同血红蛋白检测频率:每2月检测1次Hb(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与每月检测1次Hb(2013年1月~2014年7月)对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观察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情况,研究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分析血红蛋白变异与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 每2月检测1次,其血红蛋白变异均较每月检测1次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变异度分组类型均主要是围绕目标范围下限波动(LAL),每2月检测1次占56.7%,每月检测1次占68.7%;血红蛋白变异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学效应较大,剔除年龄影响后,与高波动(HA)比较,LAL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OR值6.186, 95% CI(1.277~29.956), P=0.024]。 结论 增加血红蛋白检测频率可以减少血红蛋白变异。高血红蛋白变异与死亡率并无显著相关性。但血红蛋白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增高相关。
    计量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蒋飞,蔡美顺,王梅,左力,甘良英,杨冰,赵新菊,王磊,燕宇,王宓,韦洮,隋准
    2015 (03):  152-15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32 )   HTML ( 1 )   PDF(571KB) ( 399 )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MHD)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的作用及方法。 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数据完整的患者共299例,以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指南(NKF-K/DOQI及KDIGO指南)中关于肾性贫血的处理指南为原则,应用CQI的PDCA四步法,对患者的Hb进行质量管理,观察比较每年所有MHD患者平均Hb水平、Hb达标率及达标次数比率情况变化。 结果 2006年96人平均Hb水平为(105.0±18.6)g/L,Hb达标率为37.5%;204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为41.7%。通过CQI,2011年109人平均Hb水平达(111.1±10.3)g/L (P=0.000);2011年1147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达59.9% (P=0.000);2013年152人Hb达标率达61.8% (P=0.000)。 结论 采用CQI方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管理有较重要意义。
    计量指标
    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陈彩妹,王凉,薛婧,陈静瑜,孙铸兴
    2015 (03):  155-15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234 )   HTML ( 0 )   PDF(358KB) ( 248 )  
    【摘要】目的 观察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探讨肺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在原无锡第五人民医院及现无锡人民医院接受肺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AK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移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有53.4%(47/88)患者发生AKI,其中AKI-1期占30.7%,AKI 2期占 12.5%,AKI3期占10.2%;另其中3例接受肾脏替代治疗(3/47,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OR=1.238)、术中平均动脉压差(△MAP)(OR=3.221)是肺移植术后发生1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蛋白尿(OR =3.185)、术中红细胞(RBC)输注量(OR=1.653)、术前高血压史(OR =2.285)是肺移植术后发生2~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ECOM支持(OR=0.113)是术后发生2~3期AKI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肺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率高,AKI患者预后较差。关注AK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肺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陈鹭,张桂菊,刘小荣
    2015 (03):  159-16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40 )   HTML ( 1 )   PDF(347KB) ( 226 )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儿童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浆置换的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 结果 27例血浆置换治疗患儿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7例,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8例(抗NMDA受体脑炎7例,桥本氏脑病1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4例,重症肌无力3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5例(多发性硬化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进行血浆置换2~4次/例,共计63例次。19例患儿明确治疗有效(19/27,70.37%),AIDP、CIDP、重症肌无力、其他免疫介导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例(7/7,100%)、4例(4/4,100%)、2例(2/3,66.67%)、4例(4/8,50.0%)和2例(2/5,40.0%)。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7例次(12.70%),以过敏反应和低血压为主。 结论 血浆置换对儿童AIDP、CIDP诱导期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疗效肯定,患儿耐受性好,是儿童危重、难治性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全切+前臂移植术后复发性及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观察
    王凯,刘章锁,王沛,武静
    2015 (03):  163-16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92 )   HTML ( 0 )   PDF(611KB) ( 232 )  
    【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再次手术、传统药物治疗与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及磷结合剂3种方案对甲状旁腺全切+前臂移植(total PTX+forearm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术后复发性及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 方法 调查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16例尿毒症患者行tPTX+AT术后出现复发性(13例)及持续性(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情况,治疗方案包括再次手术切除颈部残留的甲状旁腺或前臂移植物5例(方案i)、传统内科药物治疗6例(方案ii)、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及磷结合剂治疗5例(方案iii),对三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 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iPTH均有明显下降(P<0.05),ii组下降速度与幅度低于iii组患者(P<0.05),i组2名前臂移植物复发的患者因“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物切除”失败在术后iPTH无明显变化;i组患者手术后血钙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2周血磷水平下降明显(P<0.05),后逐渐上升,至34周血磷与手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ii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上升明显(P<0.05),iii组患者治疗后血钙轻度升高,但是仍处于正常范围内,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ii组患者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分值明显高于i组和ii组患者(均P<0.05)。 结论 方案iii在降低iPTH水平、减少高钙血症与高磷血症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可能优于方案i与ii。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EB病毒转化细胞模型在IgA肾病研究中的适应性探讨
    朱厉,翟亚玲,张宏
    2015 (03):  173-1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3.00
    摘要 ( 145 )   HTML ( 0 )   PDF(608KB) ( 228 )  
    【摘要】目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gA分子异常是IgA肾病发病始动因素。外周血B淋巴细胞是产生IgA分子的主要细胞。因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B淋巴细胞数量有限,限制了体外细胞学进一步机制研究的开展。近期有学者发现EB病毒转化可使B淋巴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增殖,同时保持IgA1分子糖基化水平不受影响,因此可作为开展糖基化异常IgA1分子产生机制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近期IgA肾病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提示增生诱导配体(APRIL)是IgA肾病的发病易感基因。本文旨在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模型是否可用于探讨APRIL参与IgA肾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方法 本研究选取3例个体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进行EB病毒转化,获得永生化B淋巴细胞后,经APRIL处理后检测培养上清中IgA的浓度。同时,从1例健康对照中分离获得原代B淋巴细胞,给予APRIL处理并检测其产生IgA的水平。 结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APRIL可显著上调原代B淋巴细胞产生IgA的水平(294.3±35.7ng/ml vs. 368.2±36.2ng/ml,P=0.043),但对于EB病毒转化后获得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产生的IgA水平无影响(各剂量浓度1.56~200ng/ml下,P值均大于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EBV病毒转化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在APRIL对其影响IgA产生方面,具有与原代B淋巴细胞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当开展APRIL在IgA肾病发病中的机制探讨时,EB病毒转化后的B淋巴细胞不是合适的体外细胞学模型。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血液透析中心乙肝、丙肝的控制
    李荣山,周芸
    2015 (03):  177-179. 
    摘要 ( 132 )   HTML ( 0 )   PDF(293KB) ( 345 )  
    计量指标
    连续性血液滤过不同稀释模式和稀释比例对溶质清除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伟,史振伟
    2015 (03):  180-182. 
    摘要 ( 148 )   HTML ( 1 )   PDF(231KB) ( 275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
    上海市36家医院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水平的调查研究
    陈晓泓,沈波,邹建洲,刘中华,曹学森,吕文律,聂宇昕,柯晓洁,任豫申,丁小强
    2015 (03):  183-185. 
    摘要 ( 215 )   HTML ( 1 )   PDF(419KB) ( 266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的内毒素(ET)污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上海市36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对各中心在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所送检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标本的ET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① 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36家透析中心共送检标本4438份;其中3790份标本(85.40%)的ET含量<0.1EU/ml,482份标本(10.86%)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其余166份标本(3.74%)的ET含量>0.5EU/ml。② 透析中心水处理系统使用双级反渗的有14家,单级反渗的有22家;2042份单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送检标本中,76.93%的ET含量<0.1EU/ml,15.48%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前者低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90.32%),后者则高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6.93%),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 对不同采集月份送检标本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8月份的ET含量与全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水处理设备及季节因素对内毒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品管圈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
    高菊林,于学文,韦巧宁
    2015 (03):  189-191. 
    摘要 ( 189 )   HTML ( 0 )   PDF(521KB) ( 350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儿童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分析
    王卫凯,刘萍,朱生东,魏林,杨兰
    2015 (03):  192-192. 
    摘要 ( 164 )   HTML ( 0 )   PDF(192KB) ( 250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