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1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12 上一期    下一期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中国腹膜透析发展70年
    倪兆慧, 金海姣
    2019 (10):  661-66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1
    摘要 ( 1023 )   PDF(391KB) ( 2398 )  
    【摘要】我国尿毒症患者约100~200 万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负担。腹膜透析具有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尿毒症患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从1999年的全国腹膜透析患者4380 例,至2018 年底登记存活腹膜透析患者86 264 例,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人数增长近20 倍。随着透析登记系统的完善、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的推广、腹膜透析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推进,腹膜透析质量不断改善,中国的腹膜透析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和管理经验,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钙磷代谢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研究
    乔诚, 程东生, 吴险峰, 赵晋媛, 汪年松, 许涛
    2019 (10):  664-66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2
    摘要 ( 296 )   PDF(415KB) ( 766 )  
    【摘要】目的探讨钙磷代谢相关指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影响以及风险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4 年01 月~2018 年10 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集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ysis,MPD)的患者322 例。通过空腹血清磷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磷组143 例(血磷≥1.6 mmol/L),低磷组21 例(血磷≤0.8 mmol/L),正常组磷158 例(0.8mmol/L<血磷<1.6mmol/L),随访大于3 个月,记录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首先,分析组间一般情况、透析指标、理化结果和心脏彩超参数的差异;其次,我们分析心力衰竭患病与钙磷代谢及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最后,我们采用Kaplan-Meier 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生存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估心力衰竭患病风险。所有统计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P<0.05 表示差异显著。结果①在随访期间[(25.46±16.98)月]共发生心力衰竭事件179 例。高磷组心力衰竭患病率(69.2%)高于低磷组(4.8%)和正常磷组(50.0%),F=17.386,P=0.016。②高磷组、低磷组、正常组3 组在透析龄(F= 202.706, P=0.009)、白蛋白水平(F=84.193,P=0.020)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应用Kaplan-Meier 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的生存分析,发现在MPD 人群中,低钙高磷高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P=0.002)。④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磷、高iPTH 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的高危因素,风险OR、95% CI分别为1.231(1.023~4.634,P=0.004)、1.003(1.000~1.006,P=0.030)。结论高磷、高iPTH 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钙高磷高iPTH 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因此,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频透析相关低血压与透析后乳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祖源, 喻倩, 李寒, 王世相
    2019 (10):  669-67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3
    摘要 ( 324 )   PDF(405KB) ( 863 )  
    【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频透析相关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与透析后乳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 年1~12 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科115 例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高频IDH(3 个月透析中IDH 发生频率≥30%)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取独立样本t 检验探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气分析和透析前血常规、肾功能、离子、尿酸、血糖、C 反应蛋白等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高频IDH 的重要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透析后乳酸对高频IDH 的诊断价值。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频IDH 的患者占23.48%(27/115)。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对照组低[(321.670 ± 10.144)g/L 比(328.659±10.974)g/L, t=-2.944, P=0.004], 红细胞分布宽度- CV 升高(14.496%±1.535% 比13.686%±0.945%, t=2.594, P=0.014), 透析后血气分析乳酸升高[(1.881±0.627)mmol/L 比(1.437±0.700)mmol/L, t=2.949, 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CV升高和透析后乳酸升高是透析高频IHD 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30, 95% CI 1.046~2.539, P=0.031;OR=2.364, 95% CI1.237~4.517, P=0.009)。ROC 曲线显示,透析后乳酸曲线下面积AUC=0.721, 95% CI 0.605~0.837, P=0.001。结论透析后乳酸升高是高频IDH 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计量指标
    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对透析患者5 年生存率的影响
    宋利, 符霞, 全梓林, 赵立艳, 彭银燕, 崔冬梅, 钟咪, 陈诚, 冯仲林, 叶智明
    2019 (10):  673-6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4
    摘要 ( 281 )   PDF(419KB) ( 898 )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能否改善透析患者5 年生存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 年1 月1 日~2018 年8 月31 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首次透析血管类型及中心静脉置管是否转换为内瘘组分为3 组:动静脉内瘘组、中心静脉置管转内瘘组和长期/临时置管组。主要观察指标为3 组患者5 年死亡率。结果共入组360 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6.0)岁,糖尿病肾病患者113 例(37.2%),男性197 例(54.7%),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中自体动静脉内瘘129 例(35.8%),移植物动静脉内瘘9 例(2.5%),长期置管16 例(4.4%)和临时置管206 例(57.2%)。3 组患者5 年死亡率分别为:10/138(7.2%)比9/138(6.5%)比12/84(14.3%),χ2=80.966,P=0.116。中心静脉置管组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7.00(11.00,86.00)天。首次透析采用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 年累积生存率(Z=2.625,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临时置管组患者5 年死亡率升高[HR(95% CI)=4.992(1.224~14.840),P=0.025]。结论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 年生存率。透析中心应该积极增加内瘘比例,减少导管使用率,缩短建立内瘘的时间间隔,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计量指标
    Irisin 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王亚美, 刘风勋, 邢利, 程艳, 张靖华, 梁献慧, 王沛, 刘章锁
    2019 (10):  677-68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5
    摘要 ( 278 )   PDF(495KB) ( 710 )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Irisin 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及Irisin 对成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为Irisin 治疗肌肉减少症提供证据。方法纳入180 例MHD 患者,根据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 working groups for sarcopenia, AWGS)制定的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共识,分为肌肉减少症组与非肌肉减少症组,用ELISA 法检测MHD 患者血清中Irisin 的浓度,分析Irisin 水平与MHD 患者生存率的关系;Western Blot 检测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成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Irisin 对成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在MHD 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组血清Irisin 水平明显低于非肌肉减少症组(t=-4.802,P<0.001),经过3 年的随访,低Irisin 水平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高Irisin 水平组患者。自噬蛋白Atg-3,Atg-12 和Beclin-1 在IS 组表达增加,随着Irisin 的浓度的增加抑制了Atg-3,Atg-12 和Beclin-1 的表达。结论低Irisin 水平的MHD 患者死亡率高;Irisin 改善IS 诱导的成肌细胞自噬。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早期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昌瑶, 林建雄, 易春燕, 陈晶晶, 阳晓, 毛海萍
    2019 (10):  681-68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6
    摘要 ( 752 )   PDF(438KB) ( 896 )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 年1~12 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8 例腹膜透析患者。90 例(76.3%)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组年龄较小(F=5.602,P=0.005)、疼痛持续时间较长(c2=24.613,P<0.001)、术后活动引起的疼痛比例高(c2=11.080,P=0.004);重度疼痛组术中大网膜活跃比例较高(c2=5.943,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小的年龄(OR=0.96,95% CI 0.93~0.99,P=0.011)、导管出口处疼痛(OR=3.08,95%CI1.14~8.36,P=0.027)、术后活动引起疼痛(OR=3.04,95%CI1.12~8.24,P=0.029)是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76.3%。分析患者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措施,缓解疼痛。
    计量指标
    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徐乐, 陈隽, 王家东
    2019 (10):  685-68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7
    摘要 ( 265 )   PDF(428KB) ( 976 )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前臂自体移植及甲状旁腺次全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8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头颈外科行手术的284 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统计其术前、术后第1 日、术后6 个月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2 组患者术后血钙(t1=11.340,P1<0.001;t2=8.209,P2<0.001)及PTH(t1=69.968,P1<0.001;t2=67.973,P2<0.001)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2 组之间术后血钙指标(t=0.491,P=0.636)无明显差异,2 组之间术后6 个月PTH 指标(t=2.412,P=0.023)存在差异。次全切组复发率27.3%,全切+移植组复发率9.92%(χ2=6.110,P=0.013)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治疗对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短期疗效显著,严重并发症少见,全切+前臂移植较次全切更有利于降低术后PTH值,且复发率更低。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的研究#br#
    张雪琴, 姜鸿, 张长荣, 陆晨
    2019 (10):  689-69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8
    摘要 ( 247 )   PDF(436KB) ( 650 )  
    【摘要】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疗效预测价值。观察FGF-23对分别使用帕立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治疗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累计入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 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177 例MHD 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以高FGF-23 水平作为暴露因素,将PTH 较基线水平下降40%作为主要终点事件,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的发生作为次要终点事件,中位随访7.8 月,观察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FGF-23 组较低FGF-23 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概率低(HR=0.74;95% CI 0.31~0.98;P<0.001),高FGF-23 组较低FGF-23 组更易发生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HR 值分别为0.74,2.64;95%CI 分别为2.65~3.77,2.19~2.86;P 值分别为0.005,0.025)。使用帕立骨化醇患者中,低FGF-23 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概率低于高FGF-23组(HR=1.89;95% CI 1.32~1.98;P<0.001)。骨化三醇组的患者中,得出相同结论(HR=1.15;95% CI 1.03~1.29; P=0.039)。结论低FGF-23 水平的患者较高水平的患者疗效显著,发生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的概率也低。但使用骨化三醇的患者中FGF-23水平对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的概率无影响。

    计量指标
    透析心理学
    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和抑郁障碍的评估及分析
    张奕琳, 刘东伟, 乔颖进, 郭佳, 潘少康, 刘章锁
    2019 (10):  693-69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09
    摘要 ( 324 )   PDF(452KB) ( 713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和抑郁障碍的情况,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受试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将179 例受试者分成健康对照组:eGFR>90 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组:30<eGFR<60 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组:eGFR<30 ml/(min·1.73m2)组。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和抑郁情况,对比分析其颅脑MRI 显影,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发生率。结果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组和重度下降组的MMSE 量表评分分别为26.53±0.41(c2=3.046,P=0.003)、23.47±0.94(c2=6.000,P<0.001)和SDS 量表评分分别为39.18±1.55(c2=2.098,P=0.033)、45.6±1.93(c2=9.183,P=0.002),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组及重度下降组伴认知或抑郁障碍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的发生率分别为42.5%
    (c2=4.482,P=0.034)、52.5% (c2=10.474,P=0.001)、50.0% (c2=4.842,P=0.028)、65.0% (c2=6.983,P=0.013),与无认知和抑郁障碍的患者相比发生率较高。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认知和抑郁障碍的风险较高,可能与患者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有关。
    计量指标
    血管通路
    负压条件下不同血液透析管路的流速比较
    马颖慧 王艳, 尹佳宁, 刘静
    2019 (10):  697-70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0
    摘要 ( 475 )   PDF(433KB) ( 892 )  
    【摘要】目的   比较泵前存在负压的条件下不同血液透析管路的实际流速。方法   选取4种不同品牌的管路A、B、C、D,分别以200ml/min和300ml/min的设定流速运转5min,测量不同泵前负压条件下各管路的实际流速。结果①血泵设定流速相同时,泵前负压越大实际流速越低;②设定转速为200ml/min 时,- 120mmHg(1mmHg=0.133kpa)条件下不同品牌管路的实际流速无统计学差异(F =2.095,P =0.120),-100mmHg 和-200mmHg 条件下不同品牌管路的实际流速存在统计学差异(F =4.157, 11.128,P=0.014, <0.001);③设定转速为300ml/min 时, -100mmHg 和-200mmHg 条件下不同品牌管路的实际流速存在统计学差异(F=6.861, 18.748, P=0.001,<0.001)。结论泵前负压影响体外循环的实际流速,且不同品牌的管路在相同负压条件下实际流速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研究该差异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计量指标
    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观察#br#
    张丽红, 詹申, 肖光辉, 王玉柱
    2019 (10):  701-70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1
    摘要 ( 327 )   PDF(463KB) ( 783 )  
    【摘要】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 年10 月1 日~2017 年12 月31 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观察组)及肝素涂层组(对照组),比较2 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通畅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120 例,其中观察组45 例,对照组75 例,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t=0.682, P<0.001);6 个月、12 个月原发通畅率低(c2值分别为6.645, 8.632;P 值分别为0.018,0.004);6 个月、12 个月原发辅助通畅率低(c2值分别为14.665,10.371;P 值分别为<0.001,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6 个月,12 个月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11%,88.89%和100%, 94.67%,,12 个月累积通畅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c2=1.354 P=0.293)。2 组间感染、通路相关缺血、假性动脉瘤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 例有人造血管分层
    现象。结论即穿型人造血管允许早期穿刺,但其原发通畅及原发辅助通畅较肝素涂层人造血管低,在临床应用需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危险因素的Meta 分析
    郑雯雯, 鲁春红, 戴小梅, 黄丽璇, 吕桂兰
    2019 (10):  705-70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2
    摘要 ( 367 )   PDF(1251KB) ( 1479 )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的危险因素,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VIP,搜集建库至2019 年2 月关于MHD 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20 篇文献,累计2873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AVF 失功的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 值或MD 值(95% CI,P) 分别为:年龄4.39(1.43~7.34,P=0.004)、合并糖尿病2.53(1.89~3.39,P<0.001)、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2.26(1.69~3.04,P<0.001)、发生低血压2.90(1.17~7.16, P=0.020)、C 反应蛋白15.75(14.51~16.99,P<0.001)、血磷0.27 (0.22~0.32,P<0.001)、甲状旁腺激素93.95(92.21~95.68,P<0.001)、血红蛋白- 2.5(- 3.70~- 1.31,P<0.001)、白细胞1 (0.08~1.93,P=0.030)、血小板23.55(1.10~45.99,P=0.040)。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低血压的发生、C 反应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其保护因素,应针对血液透析人群中存在的AVF 失功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计量指标
    读者●编者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解析
    李超, 韦洮, 王洋, 赵青艺, 苏华, 张琦, 王梅
    2019 (10):  710-71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3
    摘要 ( 274 )   PDF(352KB) ( 930 )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辑加工阶段的常见退修原因,旨在和作者共同提高论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作者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获益、确保期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在线采编系统查阅2018 年1~6 月期间已审稿通过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论文的退修意见,对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05 篇论文进入编辑加工环节,共退修100 次,记录退修意见216条。编辑加工阶段退修原因前3 位依次为图表设计不合理、可读性差,数字应用不规范(24.54%)、统计学缺漏或错误(21.76% )、医学用语不符合规范(20.37% );其他退修原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16.20%)、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通讯作者信息缺失(10.19%)、文章布局不合理,文章冗长,重点不突出(6.94%)等。结论论文在编辑加工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现象,编辑加工环节退修原因主要集中在图表设计、统计学描述、用词用语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作者在投稿时应尽量规避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论文书写能力。编辑在编辑加工中要警惕这些问题,指出来稿的不规范现象,确保期刊质量。
    计量指标
    综述
    血液透析通路头静脉弓狭窄的诊治现状
    王世超, 施娅雪
    2019 (10):  713-715.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4
    摘要 ( 217 )   PDF(276KB) ( 946 )  
    计量指标
    高龄患者血管通路选择
    李钰, 刘一人, 罗涛
    2019 (10):  716-71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5
    摘要 ( 243 )   PDF(245KB) ( 833 )  
    计量指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开始时机的研究进展
    倪梅, 蔡艳
    2019 (10):  719-72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6
    摘要 ( 386 )   PDF(246KB) ( 1023 )  
    【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的常见的危重病症。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0 余万的AKI 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相较普通血液透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在各种病因所致的AKI 救治与器官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CRRT 治疗的开始时机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急性肾损伤进行CRRT 开始治疗的时机进行综述。
    计量指标
    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瑶, 程叙扬, 郑茜子, 段秀芳, 刘晓辉, 韩东升, 陶珍晖, 陈育青, 王志稳
    2019 (10):  722-7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7
    摘要 ( 218 )   PDF(254KB) ( 1357 )  
    计量指标
    中心管理与技术
    日机装系列血液透析机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应用#br#
    董斌, 吴丹, 张飞鸿
    2019 (10):  725-72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8
    摘要 ( 293 )   PDF(253KB) ( 954 )  
    计量指标
    护理研究
    混合稀释法在高原地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苟晶绮
    2019 (10):  728-73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19
    摘要 ( 257 )   PDF(412KB) ( 837 )  
    【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稀释法在高原地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择76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其中实验组39 人采用混合稀释法,对照组37 人采用后稀释法,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毒素清除效果,透析器凝血、肝素用量、报警频率情况,以及患者主观舒适度改善的护理观察效果等内容。结果取透析前后血样本,进行肾功能检查,相比于后稀释法和混合稀释法使患者的肌酐清除下降率、尿素氮清除下降率和β2微球蛋白清除下降率升高(t 值分别为9.706, 5.571,7.669;P 值分别为0.024,0.047,0.038);观察透析器凝血分级和患者的肝素用量,结果显示混合稀释法在改善透析器凝血等级方面有一定优势,其中肝素用量由6.32IU 降至3.12IU,降低50.63%(t=25.469,P=0.010);采用适宜的量表进行患者主观舒适度的护理观察,结果显示混合稀释法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食欲评分升高,睡眠质量评分降低和皮肤瘙痒程度评分降低(t 值分别为4.444,5.845,25.469,15.132;P 值分别为0.035,0.042,0.028,0.036)。结论在保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混合稀释法较后稀释法更适合于高原地区的血液透析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李霞, 肖荔, 刘晶, 罗丹, 陈建文, 王成志, 肖湘成
    2019 (10):  731-73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0.020
    摘要 ( 232 )   PDF(408KB) ( 981 )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具有血液透析专科特色的护理人员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方法依据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本透析中心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2 轮咨询,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为95.5%,权威性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护理人员素质、满意度调查、工作业绩和学习与成长4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和49 个三级指标。结论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其评价结果可为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