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12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
    尹忠诚 吕梅月 濮红梅
    2009 (12):  649-651. 
    摘要 ( 552 )   HTML ( 0 )   PDF(197KB) ( 183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炎症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COX-2、IL-6、IL-8水平,并测定两组观察对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hs-CRP、COX-2、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X-2与IL-6、IL-8、hs-CRP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COX-2与IL-6、IL-8之间可能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促进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展。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股静脉穿刺置入血液透析导管并发动静脉瘘1例
    董文霞
    2009 (12):  661-662. 
    摘要 ( 438 )   HTML ( 0 )   PDF(62KB) ( 179 )  
    计量指标
    论著
    低温透析在儿童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周 楠 张桂菊 焦莉平 马军梅 沈 颖
    2009 (12):  662-664. 
    摘要 ( 932 )   HTML ( 0 )   PDF(193KB) ( 208 )  
    【摘要】目的 观察低温透析在儿童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的急慢性透析患儿,分别进行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共95人次。比较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变化。 结果 在透析第3小时低温透析组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常温透析组(P=0.023);与透析前基础血压相比,常温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较低温组更显著,透析进行到第3小时两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4和P=0.014)。在透析结束时,低温组具有稳定心率的优势,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2)。在低血压发生率和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论 低温透析在儿童中同样适用,可以有效维持透析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杨松涛 覃莲香 胡 军 肖跃飞
    2009 (12):  665-668. 
    摘要 ( 558 )   HTML ( 0 )   PDF(254KB) ( 197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影响因素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65例和健康对照30例,记录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结果 血透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9.2%。有心血管并发症组Ln(tHcy)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Ln(tHcy)、甘油三酯、前白蛋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高tHcy血症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血浆白蛋白及甘油三酯有关。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有心血管并发症组和没有并发症组之间tHcy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tHcy血症是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是保护因素。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tHcy血症,高tHcy是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血流量在预测内瘘预后中的作用
    车霞静 倪兆慧 严玉澄 顾乐怡 方 燕 王咏梅 钱家麒
    2009 (12):  669-672. 
    摘要 ( 592 )   HTML ( 0 )   PDF(263KB) ( 188 )  
    【摘要】 目的 对维持性血透的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a)及再循环率(R%)的测定,随访患者的内瘘功能,了解Qa与血透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患者血透开始后半小时及结束前一小时采用Transonic HD02 Monitor (Transonic公司生产)测定内瘘功能。对测定结果内瘘血流量过低(Qa<600ml/min)及过高(Qa>1800ml/min)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血管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随访患者内瘘功能,并寻找Qa与血透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再循环率>0%的有3位,占2.4%。中位数Qa 870(565~1255)ml/min,Qa<600 ml/min的有32例(25.6%),600~1800ml/min的有83例(66.4%),Qa>1800ml/min的有10例(8.0%)。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40%),频繁穿刺点内膜增厚2例(20%),静脉分流2例(20%),内瘘通畅而无异常表现2例(20%),总体内瘘功能有问题的占60~80%;高流量组7例,均有桡动脉扩张。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6月发现,低流量组患者有13例(40.6%)发生内瘘闭塞重新手术,正常流量组有7例(8.4%),而高流量组无一例发生内瘘闭塞(0%),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Qa与内瘘转归成负相关(r=-0.395,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Qa对内瘘转归是有影响的(β=-0.316,P=0.005)。结论 超声稀释法测定的血透患者的Qa对患者的内瘘功能的预后是有预测作用的,Qa越低内瘘闭塞的可能性越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NF-α、MGB-1及TGF-β表达的影响
    陈 硕 杨丽娜 马健飞 张秀丽 李程程 王力宁
    2009 (12):  673-676. 
    摘要 ( 627 )   HTML ( 0 )   PDF(245KB) ( 178 )  
    【摘要】目的 探讨在体外脂多糖(LPS)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T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转化生长因子1(T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不同浓度LPS组(1、10、100mg/L);③不同时间组:10mg/L LPS 作用于PMC 2、6、12、18、21、24、36h。用RT-PCR法检测HMGB-1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帷MGB-1和TGF-1的表达。 结果 ①LPS诱导PMC 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时间浓度依赖;②LPS诱导PMC TNF-岬鞍妆泶锍仕澹虎跿GF-1于2小时表达至高峰随后下降,于12小时表达升高持续至36小时。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LPS通过上调TNF-帷MGB-1和TGF-1的表达,引起持续放大的炎症反应损伤腹膜并导致腹膜纤维化。
    计量指标
    学习园地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摘选)
    2009 (12):  677-679. 
    摘要 ( 394 )   HTML ( 0 )   PDF(208KB) ( 102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2007年度北京地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调查分析
    陈凤锟 李冀军 宋 岩
    2009 (12):  680-683. 
    摘要 ( 850 )   HTML ( 0 )   PDF(251KB) ( 185 )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109个血透单位2007年度血透病人的登记资料,了解血透病人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根据该年度北京地区109个血透单位5065例透析龄资料完整的病例,根据病人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随着透析龄延长,坚持血液透析的病人逐渐减少。透析龄在1~2年的病人数仅为透析龄0~1年的46.0%,其后透析龄每增加1年,剩余病人数是前一透析龄的75.0%左右。男女病人逐年退出的比例都与总体病人的退出规律相类似,但女性病人坚持透析的时间明显长于男性。50~80岁的病人在各个透析龄段人数均最多;30岁以下和80岁以上的病人在0~1年的透析龄中所占比例偏高(分别为59.5%和41.0%),而至透析龄1~2年时其下滑的幅度大于其它年龄段病人。原发病以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最高,透析龄均数也最长。 结论 随着透析龄增长,坚持血透的人数减少,透析第1年前后退出的人数最多,以后退出人数似乎遵循着一定的比例。女性的平均透析龄长于男性。30~80岁病人人数在各个透析龄段均高于其它年龄段。不同原发病透析龄存在着差异。
    【主题词】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