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
    张 训
    2007 (5):  233-235. 
    摘要 ( 377 )   HTML ( 0 )   PDF(262KB) ( 597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袁伟杰 包瑾芳
    2007 (5):  236-239. 
    摘要 ( 408 )   HTML ( 0 )   PDF(276KB) ( 820 )  
    计量指标
    专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与微炎症状态
    吴 华
    2007 (5):  240-241. 
    摘要 ( 383 )   HTML ( 0 )   PDF(209KB) ( 443 )  
    计量指标
    论著
    非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变化 --2001年和2006年的比较
    刘 莉 杨 莉 王 梅
    2007 (5):  242-245. 
    摘要 ( 928 )   HTML ( 0 )   PDF(344KB) ( 646 )  
    目的 评估目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透析时机,并与5年前比较,探讨过晚透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方法 以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A组)和2005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B组)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透析中心开始透析治疗的所有非糖尿病性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开始透析时的肾功能(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毒症并发症以及急诊透析的情况。分析过晚透析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B组患者的透析时机较A组有一定改善,表现在开始透析时eGFR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代谢性酸中毒状况改善。 但血白蛋白水平、尿毒症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急诊透析的比例差异没有显著性;②过晚透析患者的贫血更严重,低血钙、高血磷更明显,急诊透析的比例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多;③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过晚透析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过晚透析的原因差异没有显著性,仍然以不知自己患有肾脏病或肾衰竭占首位(73.92%)。结论 慢性肾脏病和肾衰竭发现过晚仍是过晚透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公众宣传、肾脏病筛查以及对肾脏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有望使更多的患者能适时开始透析。
    计量指标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肾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体会
    李 越 安桂侠 王金荣 杜丽洁 才 慧 王冬梅
    2007 (5):  246-248. 
    摘要 ( 573 )   HTML ( 0 )   PDF(376KB) ( 249 )  
    目的 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治疗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疗效。方法 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4例ARF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APACHEⅡ(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的2组,A组13例行HVHF治疗,B组11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uou-venuous 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BUN、Scr、K+、Na+、 Ca++、CO2CP、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A组存活8例,死亡5例,病死率38.5%;B组存活6例,死亡5例,病死率45.5%,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HVHF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结束后血BUN、Scr、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控制,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血IL-6、TNF-α水平的下降A组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VHF和CVVH均能有效地清除溶质和水份,调整离子和酸碱平衡,且有十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而清除中大分子炎症介质的效力则HVHF明显优于CVVH,HVHF较CVVH更适合于ARF合并MODS的治疗。
    计量指标
    急性肾衰竭患者血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齐辰利 李荣山 李彩霞 邵 珊 程丽娟 高仁义 张 瑜 李元红 刘 静 成秀芬
    2007 (5):  249-252. 
    摘要 ( 622 )   HTML ( 0 )   PDF(396KB) ( 403 )  
    目的 观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血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及与炎症因子(CRP、IL-6、TNF-α)、肾功能(Scr)的相关性,探讨ADM在ARF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单纯ARF患者7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人25人作为对照组;统一检测血ADM、CRP、IL-6、TNF-α及Scr水平。结果 ARF患者血ADM、CRP、IL-6、TNF-α及Sc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血ADM与炎症因子、肾功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单纯型ARF患者血ADM水平增高,与炎症介质、Scr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ADM可能参与了ARF的炎症反应与肾功能的改善。
    计量指标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综合评价
    刘宏宝 陈 威 王汉民 张 鹏 许国双 白淑蓉 孙世仁 刘晓渭
    2007 (5):  253-256. 
    摘要 ( 678 )   HTML ( 0 )   PDF(414KB) ( 547 )  
    目的 前瞻性分析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病科6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每组各30例。其中12例患者先行LFHD治疗1.0~1.5年后改为HFHD治疗继续随访1年。HFH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LFHD组使用聚砜膜低通量F6HPS透析器,连续观察1年。分析HFHD组和LFHD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首次透析前与透析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脂、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瘦素、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透析治疗1年后,复测并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①HFHD组患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头痛、抽搐、肌肉痉挛、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浆膜腔积液等症状明显缓解;② HFHD组对血脂、血磷、iPTH、β2-MG和瘦素的清除明显高于LFHD组(P<0.05);HFHD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和透析1年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别显著。③单次透析后,HFHD组和LFHD组均可减轻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透析1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有利于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和血脂代谢紊乱,对清除iPTH、β2-MG和瘦素等较大分子的毒素和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效果比低流量透析更显著;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采用高通量透滤器进行血液透析来替代血液滤过或透析滤过治疗。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控制对并发症的影响
    冯雪芳 张 芸 周 蓉
    2007 (5):  257-259. 
    摘要 ( 656 )   HTML ( 0 )   PDF(418KB) ( 294 )  
    目的 探讨血糖对合并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9~2004年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肾内科合并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根据空腹血糖均值分为3组,A组患者空腹血糖(FPG)<6.1mmol/L,B组6.1mmol/L≤FPG<7.0mmol/L,C组FPG≥7.0mmol/L,观察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糖,病程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严重感染和脑血管意外,监测生化指标,统计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 A组及C组心血管及感染发生率较大于B组(P<0.05),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较B组明显(P<0.05),B组的长期生存率有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7.0的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计量指标
    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魏迎凤 王爱萍 张小梅 徐学康 邹毓斌
    2007 (5):  260-262. 
    摘要 ( 607 )   HTML ( 0 )   PDF(345KB) ( 258 )  
    目的 探讨透析液钾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慢性肾衰竭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 mmol/L, 3.0mmol/L的透析液各进行1次血液透析,分别记录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透析中(透析至4h)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离散度(QTd)。结果 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血液透析时, QT间期由钾浓度2.0mmol/L透析时(595.51±39.01)ms缩短为(540.61±44.63)ms,QTd由(63.27±8.46)ms缩短为(53.46±8.83)ms,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同钾浓度透析液透析时透析前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QTd较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可缩短QT间期及QTd,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防治透析前低血钾也可缩短QTd,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王 宓 王 梅 甘良英 李四君 张 萌
    2007 (5):  263-266. 
    摘要 ( 658 )   HTML ( 2 )   PDF(485KB) ( 326 )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入选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用X线平片对腹部、骨盆、手部进行血管钙化的定量测量,并检测血胎球蛋白A及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与血管钙化相关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入选50例血液透析患者,X线平片显示66.0%(33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中90.9%有腹主动脉钙化,36.4%存在中小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手指动脉)钙化,有中小动脉钙化的患者中75.0%存在腹主动脉钙化。另外中重度血管钙化者占33.3%。中、重度血管钙化与轻度血管钙化患者比较,年龄更大,男性比例高,糖尿病比例高,舒张压低(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重度血管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无/轻度钙化患者(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钙化积分、血白蛋白水平是血胎球蛋白A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以腹主动脉钙化为突出表现,血管钙化积分、白蛋白水平是血胎球蛋白A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高钙、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过程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王 英 王 梅
    2007 (5):  267-271. 
    摘要 ( 546 )   HTML ( 1 )   PDF(689KB) ( 584 )  
    目的 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高钙、高磷条件下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大鼠原代VSMCs进行体外实验,细胞生长至80%融合后更换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中钙磷浓度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高钙组和高磷组。更换培养基当天定义为D0。应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第3、6、10和17天OPN的在细胞中的表达;同时收集第4、8、12天各组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表达。最后应用电镜、免疫电镜观察OPN在VSMCs的分布。结果 对照组未观察到钙盐沉积,VSMCs钙含量在10天内无明显变化,高钙组VSMCs钙含量D2有明显增加,D8、D10进一步增加;高磷组钙含量D8、D10明显增加,与D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D0-D10,高钙组、高磷组VSMCsOPN的表达逐渐增强。但这以后,无论是D12 Western blot结果,还是D17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OPN表达下调。对照组OPN表达一直很弱,且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性。D10高钙组和高磷组VSMCs在电镜下可见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丰富的胶原纤维,其间可见直径100~200nm的小泡。高密度电子致密物主要呈颗粒样沿胶原纤维沉积;也可见于小泡的泡壁。免疫电镜显示,高钙组和高磷组VSMCs胞浆中均可见较多与OPN相结合的胶体金颗粒,而在细胞外基质中仅偶见。结论 大鼠VSMCs在高钙和高磷条件下培养发生钙化过程中, OPN表达呈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对照组OPN的表达一直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免疫电镜显示OPN主要表达于细胞胞浆中,细胞外基质分布很少。
    计量指标
    聚苯乙烯磺酸镧治疗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钙磷代谢异常的实验研究
    苗 华 洪 虹 潘明明
    2007 (5):  272-275. 
    摘要 ( 1037 )   HTML ( 0 )   PDF(353KB) ( 493 )  
    目的 观察聚苯乙烯磺酸镧对大鼠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Wastar大鼠90只,参照Yokozawa方法腺嘌呤0.3g/(kg·d)灌胃,连续25d。将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聚苯乙烯磺酸镧1.500、0.750、0.375g/kg 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模型对照组,各组大鼠每日给相应供试品,连续用药22d。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开始后7、14、21d称取动物体重,观察体重变化。给药10、21d后1h,自大鼠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清PTH、Urea、Cre、P、Ca、K、RBC、Hb、PLT、HCT。给药22d后1h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称重肾脏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待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聚苯乙烯磺酸镧在本试验中大剂量组[1.5g/(kg·d)]可明显降低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P水平,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降钾作用,对其他指标无影响。阳性对照组对血清钙有明显升高作用。结论 聚苯乙烯磺酸镧可有效降低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磷水平,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降钾作用。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钠程序与超滤程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
    刘 焱 赵 华 常 明
    2007 (5):  276-277. 
    摘要 ( 402 )   HTML ( 0 )   PDF(244KB) ( 448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抗生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价值
    李海波 候 洁 高 伟 马立民 陈宝龙 李 兰 徐 捷
    2007 (5):  286-288. 
    摘要 ( 368 )   HTML ( 0 )   PDF(347KB) ( 57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成效
    郭淑霞 朱秀兰 江德文
    2007 (5):  289-290. 
    摘要 ( 713 )   HTML ( 0 )   PDF(280KB) ( 323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