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梅长林 马熠熠
    2006 (6):  291-294. 
    摘要 ( 397 )   HTML ( 0 )   PDF(282KB) ( 882 )  
    计量指标
    2003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对肾脏病学者的提示
    袁伟杰
    2006 (6):  295-297. 
    摘要 ( 348 )   HTML ( 0 )   PDF(274KB) ( 241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切口感染导致动静脉内瘘破裂出血1例报道
    张 凡 王 涛 郭东阳 张光明 郑 宇
    2006 (6):  297-297. 
    摘要 ( 369 )   HTML ( 0 )   PDF(217KB) ( 259 )  
    计量指标
    论著
    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露在腹膜透析患者贫血中的意义初探
    毕书红 程李涛 范敏华 汪 涛
    2006 (6):  298-300. 
    摘要 ( 622 )   HTML ( 1 )   PDF(373KB) ( 233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露在贫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67例临床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荧光标记的Annexin V方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PS外露水平,并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细胞PS外露水平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azards ratio=-0.421,P<0.05)。偏相关分析提示红细胞PS外露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01,P<0.05)(控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因素)。结论 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露增加是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露水平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现贫血。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王玉英 门方利 丁 超 胡晓华 王文华
    2006 (6):  301-303. 
    摘要 ( 481 )   HTML ( 0 )   PDF(337KB) ( 314 )  
    目的 通过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后血液灌流(haemoperfusion,HP)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检查分析,评价其在改善PQ中毒后肺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山东省惠民县人民医院肾内科49例PQ中毒患者,其中27例实施HP(治疗组),22例未实施HP(对照组),通过检测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流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量(FEV1)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比较两组ARDS及MODS发生率综合估价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在HP组,低氧血症、I型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影像学表现明显减轻;限制性通气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入院时即出现MODS伴(或不伴)ARDS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结论 尽早实施血液灌流不仅能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还能够促进肺泡或肺间质渗出液的吸收,减少肺纤维化的形成。
    计量指标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郭志勇 袁伟杰 李保春 边 琪 孙莉静 潘 超 崔若兰
    2006 (6):  304-307. 
    摘要 ( 586 )   HTML ( 0 )   PDF(294KB) ( 386 )  
    目的 前瞻性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CAPD患者89例(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共78例)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31例)、低蛋白组(26例)、常规蛋白组(21例)。检测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动态观察饮食治疗前、后6个月、12个月的RRF变化;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腹膜透析超滤量、残余尿量、水钠潴留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腹膜透析超滤量及腹膜透析蛋白丢失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酮酸组、低蛋白组腹膜透析蛋白丢失量治疗后有下降趋势;同样,常规蛋白组尿蛋白定量治疗后较酮酸组、低蛋白组升高(均P<0.05),酮酸组治疗后尿蛋白量降低幅度最大(t= 9.971,P<0.01);3组治疗12个月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常规蛋白组较酮酸组降低更显著(t= 8.445,P<0.05);但酮酸组血HCO3-值较常规蛋白组升高(t=6.460,P<0.05)。随观察时间延长,3组RRF均呈下降趋势,12个月时常规蛋白组RRF降低幅度最大,酮酸组最小,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酸组、常规蛋白组PA、RBP、TRF、Scr升高明显(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酮酸组、低蛋白组血P3+、iPTH水平与常规蛋白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在保持良好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可有效保护CAPD患者的RRF,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计量指标
    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清 2-微球蛋白的影响
    杜晓霞 曹娅丽 刘 航 李 寒 张春华 王世相
    2006 (6):  308-310. 
    摘要 ( 619 )   HTML ( 1 )   PDF(312KB) ( 391 )  
    目的 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血磷和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D组28例, HFHD组20例和HDF组22例。在透析前后分别取血检测患者尿素氮、肌酐、钙、磷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3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HDF组降低更为明显。HFHD组和HDF组患者循环中的β2-微球蛋白透析后显著下降,而HD组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HD、HFD、HDF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HFHD和HDF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HD。
    计量指标
    大剂量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血液透析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影响                
    彭侃夫 吴雄飞 王军霞 吴 亿
    2006 (6):  311-312. 
    摘要 ( 545 )   HTML ( 0 )   PDF(315KB) ( 418 )  
    目的 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血液透析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重庆西南医院住院及门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及同期门诊体检人群160名。分为正常对照组、尿毒症组、常规血液透析组和治疗组,分别检测循环AOPP的水平,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尿毒症患者(未行血液透析)的AOP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经过半年血液透析的患者其AOPP水平较未透析患者又明显升高,但透析前经过大剂量维生素C预处理透析器后其AOPP明显下降(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血液透析患者AOPP升高有抑制作用。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分析
    刘 虹 彭佑铭 陈 星 蒋 琼 刘伏友
    2006 (6):  313-315. 
    摘要 ( 568 )   HTML ( 0 )   PDF(290KB) ( 231 )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58例配对健康对照者,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脏的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D,LAD ,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IVST 和LVPWT 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VEF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RP、TNFα与与LVD, LAD, LVPWT, IVST等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CRP与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 微炎症可能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血栓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相关研究
    孙 岩 王秀玲 高锦凤 胡晓娟
    2006 (6):  316-319. 
    摘要 ( 890 )   HTML ( 0 )   PDF(306KB) ( 280 )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变化,并且进行相关分析以明确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及肾功能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61例患者分4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终末肾衰竭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内皮素(E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与21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① DM正常白蛋白尿组ET、sTM、VEGF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②DM微量蛋白尿组ET、sTM高于对照组 (P<0.01),VEGF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③ 临床蛋白尿组ET高于对照组(P<0.01),sTM、VEGF浓度高于对照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④ 终末肾衰竭组ET、sTM、VEGF浓度高于对照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⑤ ET、sTM、VEGF之间呈正相关(r =0.5126,0.6526),并与UAE呈正相关(r=0.5126,0.6525,0.6443,P<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 =-0.5380,-0.5347,-0.6486,P<0.01)。结论 ① 血清ET、血浆sTM、VEGF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升高;② ET、sTM及VEGF之间显著相关,并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提示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计量指标
    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的实验研究
    孙倩美 王质刚
    2006 (6):  320-323. 
    摘要 ( 878 )   HTML ( 0 )   PDF(302KB) ( 681 )  
    目的 本文采用甲基纤维素细胞培养的方法,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清及超滤液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的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高通量透析器与普通低通量透析器对其清除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12例尿毒症肾性贫血未透析患者为实验组,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2例为正常对照组,将实验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及应用F80透析器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纯超滤的方法所得超滤液(A组)、并将上述超滤液再用F6透析器进行循环超滤所得的超滤剩余液(B组)及F6超滤液(C组)分别稀释成不同终浓度,采用甲基纤维素细胞培养的方法与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对比不同浓度血清组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红系爆式形成单位(BFU-E)的集落数,A、B、C 3组超滤液在相同浓度时CFU-E、BFU-E集落的数量。结果 在实验组中,与血清浓度为0的浓度组相比,与各浓度组血清共同培养的小鼠骨髓CFU-E和BFU-E的集落数均明显减少,且随血清浓度的增加,小鼠骨髓CFU-E和BFU-E的集落数逐渐减少,各浓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B、C 3组的各组内,与超滤液浓度为0的浓度组相比,与各浓度组超滤液共同培养的小鼠骨髓CFU-E和BFU-E的集落数均明显减少,且随超滤液浓度的增加小鼠骨髓CFU-E和BFU-E的集落数逐渐减少,各浓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同浓度时,与A组滤过液共同培养的小鼠骨髓CFU-E和BFU-E的集落数较B组、C组均明显减少;B组、C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中存在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其对红系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既可有大、中分子物质也有小分子物质;高通量透析器较普通低通量透析器能更有效清除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计量指标
    综述
    骨保护素与矿物质代谢紊乱及血管钙化关系的研究
    韦 洮 综述 王 梅 审校
    2006 (6):  324-327. 
    摘要 ( 333 )   HTML ( 0 )   PDF(364KB) ( 374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价方法进展
    刘 航
    2006 (6):  328-331. 
    摘要 ( 331 )   HTML ( 0 )   PDF(275KB) ( 444 )  
    计量指标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体外支持治疗进展
    贾丽芳 综述 王质刚 审校
    2006 (6):  332-335. 
    摘要 ( 413 )   HTML ( 0 )   PDF(281KB) ( 244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右旋糖酐氢氧化铁的两种用法在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贫血上的疗效
    林志鑫 梁 鸣 李剑文 傅君舟
    2006 (6):  336-338. 
    摘要 ( 393 )   HTML ( 0 )   PDF(234KB) ( 230 )  
    计量指标
    透析查房
    严重皮肤瘙痒1例
    甘良英 王梅
    2006 (6):  339-340. 
    摘要 ( 380 )   HTML ( 2 )   PDF(252KB) ( 25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张智刚 卢 杰 李森林
    2006 (6):  347-348. 
    摘要 ( 387 )   HTML ( 0 )   PDF(264KB) ( 284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