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3年, 第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3-07-19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积极、慎重开展血液透析滤器的复用
    于仲元
    2003 (7):  352-352. 
    摘要 ( 371 )   HTML ( 0 )   PDF(2038KB) ( 160 )  
    计量指标
    对重复使用透析器的评价
    王质刚
    2003 (7):  353-355. 
    摘要 ( 376 )   HTML ( 0 )   PDF(2887KB) ( 180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器复用的必备条件
    王 梅
    2003 (7):  356-357. 
    摘要 ( 372 )   HTML ( 0 )   PDF(2066KB) ( 200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器复用的研究进展
    杨秀川 王 莉
    2003 (7):  358-360. 
    摘要 ( 388 )   HTML ( 0 )   PDF(3070KB) ( 170 )  
    计量指标
    “透析器复用”问题之我见
    王笑云 毛慧娟
    2003 (7):  361-362. 
    摘要 ( 670 )   HTML ( 0 )   PDF(2845KB) ( 182 )  
    计量指标
    论著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及CD4+T细胞上CD154水平的变化
    李艳春 廖常志 王 莉 何 强 王 芳 杨秀川
    2003 (7):  363-365. 
    摘要 ( 555 )   HTML ( 0 )   PDF(2383KB) ( 202 )  
    目的 探讨 CD40-CD40配体(CD154)相互作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异常及肾脏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2名,透析前采静脉血,正常对照10名,非空腹采静脉血;sCD40的测定采用ELISA法,CD4+T细胞上CD154的测定采用双色流式细胞仪。结果 sCD40在正常对照血浆中水平为(30.28±11.09)pg/ml,而血液透析患者为(781.22±203.0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01)。外周血 CD4+T细胞上CD154在正常对照的水平为(29.24±3.99)%,而血液透析患者为(41.41±5.54)%,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0.05);说明在血液透析患者,其 CD40-CD154相互作用处于过度活跃状态。 结论 CD40-CD154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功能及加速肾脏损伤参与了尿毒症的发生发展,阻断CD40-CD154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计量指标
    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梁馨苓 史 伟 梁永正 叶智明 金 忆 覃铁和 刘双信
    2003 (7):  366-368. 
    摘要 ( 1228 )   HTML ( 1 )   PDF(1449KB) ( 386 )  
    目的 比较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STHVH)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伴急性肾功能衰 竭(ARF)的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15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例给予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6例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均纪录各项急性生理学指标及28日存活率,同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pH值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 APACHEⅡ积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24.4±4.3 vs 23.2 ±3.1, P>0.05), 治疗后血滤组积分呈下降趋势,至第7日(13.2±1.6)明显低于治疗前(24.4±4.3)和血液透析组(20.2±2.3), P<0.05。血滤组每日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 pH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血滤组升压药剂量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减少(P<0.05)且28天存活率血滤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66.7% vs 33.3%, P<0.05)有显著性意义。血滤组治疗后血浆促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8的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明显降低( P<0.05),抗炎症因子 IL-10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升高( P<0.05)。结论 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改善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刘 立 宋 静 沈 正 孟菊凤 高中度
    2003 (7):  369-372. 
    摘要 ( 569 )   HTML ( 0 )   PDF(766KB) ( 190 )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状况,分析其发生率高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 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为高血压组;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剔除糖尿病患者)为血液透析组。测量三组人员血压,检查眼底,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结果 三组人员中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最高。 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与正常组对照P<0.01。眼底检查中血液透析组病变发生率最高且重,占三组人员眼底病变的63.3%,占血液透析组检查病例数的94.4%。血脂检测中,血液透析组甘油三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属高脂血症Ⅳ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较低。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显著。除继发性高血压之外,代谢产物的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动脉血管硬化等都是其变化的因素,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
    韩庆烽 董 捷 范敏华 李国刚 朱 莉 王海燕 汪 涛
    2003 (7):  373-376. 
    摘要 ( 1053 )   HTML ( 0 )   PDF(3371KB) ( 222 )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和住院的原因。 方法 对9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 其退出时间和退出原因,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原因,同时测定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 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 本组90例患者的1年、2年和5年技术生存率分别为94.4%、79.8%和40.1%。退出腹膜透析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90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0.99±1.04,住院率为16.4天/年。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其中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丧失活动能力和血清CRP水平,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丧失活动能力、SGA水平及血清CRP水平。结论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和住院的重要因素。营养、炎症和心血管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腹膜炎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和退出的住院原因之一。
    计量指标
    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血液透析对血气的影响
    周敏杰 程美萍 张新江 苑 磊 齐淑芹 王文娈 汪贵茹 闫国华
    2003 (7):  377-378. 
    摘要 ( 980 )   HTML ( 4 )   PDF(833KB) ( 1350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气的影响。方法 对 我院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以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 (HCO3- 34mmol/L)和从高至低的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透析液(HCO3-从38mmol/L渐降至34mmol/L)各透析三个月,开始及三个月结束时分别查透析前、后血气分析、BUN、Scr、K+、Na+、CL-、Ca2+及心电图,并记录患者的不适反应。结果 普通碳酸氢盐透析初始和三个月时患者的血气无明显改变(P>0.05),使用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透析三个月后其透析前、透析后的 BE(b)、BE(ect) 明显改善,两者比较相差显著(P<0.01),而 pH、HCO3-、PO2、PCO2则无明显改变 (P>0.0 5)。两种方法患者的透析前、透析后心电图、BUN、Scr的清除效果和不适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应用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了足够的碱储,在清除毒素的同时,可有效纠正患者的细胞内、外代谢性酸中毒。至透析结束时,透析液 HCO3-浓度渐降至常规的34mmol/L,避免了患者透析结束时可能出现的碱中毒和低氧血症。
    计量指标
    人工肝
    中西药联合人工肝治疗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邹圣强 张园海 於学军 史正全 申悦平 王晨红 姜林仙 吴翠松 李芬芬 金跃明
    2003 (7):  379-381. 
    摘要 ( 637 )   HTML ( 2 )   PDF(573KB) ( 216 )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和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9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西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71例次;对照组54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仅给予中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好转率为56.4%(22/39),对照组总好转率为 29.6%(16/54)。结论 中西药联合人工肝治疗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宜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早期施行。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早期血液净化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许洪涛 李立华 刘 莉 蒋雪芹 孙 乐
    2003 (7):  382-383. 
    摘要 ( 424 )   HTML ( 0 )   PDF(1520KB) ( 166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6例
    周 蓉 王昆兰 李瑞君
    2003 (7):  384-385. 
    摘要 ( 570 )   HTML ( 0 )   PDF(1582KB) ( 186 )  
    计量指标
    综述
    超滤衰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邹作君 文晓彦 丁华民
    2003 (7):  386-389. 
    摘要 ( 375 )   HTML ( 0 )   PDF(4034KB) ( 175 )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肖观清 综述 黄英伟 审校
    2003 (7):  390-391. 
    摘要 ( 705 )   HTML ( 0 )   PDF(1949KB) ( 161 )  
    计量指标
    急性脑损伤的肾替代治疗
    饶向荣 李 深
    2003 (7):  392-394. 
    摘要 ( 373 )   HTML ( 0 )   PDF(2367KB) ( 170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传统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及MARS人工肝救治肝损害型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杨江英 吴邦富 江朝强 黄荣华 刘薇薇
    2003 (7):  395-398. 
    摘要 ( 398 )   HTML ( 0 )   PDF(3662KB) ( 169 )  
    计量指标
    H.E.L.P.血液脱脂疗法临床应用的探讨
    安桂霞 蒋继宏 王金荣 才 慧 杜丽洁 王冬梅
    2003 (7):  399-401. 
    摘要 ( 383 )   HTML ( 0 )   PDF(2553KB) ( 188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低温血液透析在夏季的应用
    李 政 姚 红 宋文刚
    2003 (7):  402-402. 
    摘要 ( 376 )   HTML ( 0 )   PDF(1596KB) ( 19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浆置换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作用效应
    董 力 李 辉 余奕辉 黄江燕 张绍珂
    2003 (7):  403-404. 
    摘要 ( 388 )   HTML ( 0 )   PDF(1858KB) ( 163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并发低血糖三例报告
    崔恩凤 古常虹 秦 晶 王 琳 崔志钧
    2003 (7):  405-405. 
    摘要 ( 409 )   HTML ( 0 )   PDF(3864KB) ( 165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