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1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3-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对比剂导致AKI的预防策略
    梁献慧 刘章锁
    2013 (01):  1-3. 
    摘要 ( 144 )   HTML ( 0 )   PDF(143KB) ( 229 )  
    计量指标
    造影剂致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杨妍姣 丁峰
    2013 (01):  4-7. 
    摘要 ( 152 )   HTML ( 0 )   PDF(175KB) ( 745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Ι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曹芳芳 冯雪 张海涛
    2013 (01):  8-1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263 )   HTML ( 0 )   PDF(238KB) ( 293 )  
    【摘要】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I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术后因下肢缺血性损伤发生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I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术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病人8例,入选标准为血清肌酸磷酸肌酶(CK)高于正常值的5倍或>1000U/L,血肌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同时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患者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连续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天、治疗后1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肌红蛋白、血CK、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外科术后血CK、CK-MB、LDH、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其中4例发生明显下肢肿胀,3例行单侧下肢骨筋膜室切开,术后22±12.6h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5±5.2d,平均血流量235±143.9ml/h,CBP过程中1例行截肢,无患者死亡。与CBP前相比,CBP治疗后6天、12天患者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肌红蛋白、CK、CKMB、LDH明显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至停用,尿量明显上升。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及过多的血肌红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效控制容量负荷,使主动脉夹层外科术后横纹肌溶解患者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
    计量指标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临床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初步评估
    陈颖颖 钱璟 马帅
    2013 (01):  12-1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34 )   HTML ( 0 )  
    目的:明确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KI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入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9年1月到2011年9月发生AKI的成人患者261例,构成试验组;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院内AKI的成人患者102例,构成验证组,分别随访90天,同时统计90天的死亡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KI 9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OR值赋予相应积分,形成评分系统,同时建立AKI 90天死亡率的预测曲线图。计算试验组和验证组各病例的总积分,比较不同得分组AKI死亡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法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结果:(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KI 90天预后相关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并发症数目,使用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机械通气,尿素氮、前白蛋白。(2)试验组病例依据危险因素积分总和得出评分系统:总评分≤4分(低危组)AKI死亡率为16.8%;5~10分(中危组)死亡率为48.0%;11~16分(高危组)为76.0%;17~30分(极高危组)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p<0.001)。(3)经验证组证实,AKI总积分与其死亡率密切相关,该预后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x2=4.149 ,p=0.657)。结论:该AKI预后评分系统可较为准确预测AKI 90天死亡率,为改善院内AKI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计量指标
    AKICS模型预测我国老年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胡鹏华 陈源汉 梁馨苓
    2013 (01):  17-2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50 )   HTML ( 2 )  
    【摘要】 目的 评估AKICS模型在我国老年心脏手术患者,预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瓣膜或(和)冠脉搭桥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采用RIFLE标准诊断的AKI作为观察终点。分别在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和手术前7天内未造影的患者,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 test检验模型的判别性与拟合度。 结果 共收集227例老年心脏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141例患者术前7天未造影。在227例老年心脏手术患者,AKI发生率为63.9%(n=145),AKICS模型预测术后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 0.631-0.772),拟合度检验为0.704;在术前7天未造影的141例患者,94例(66.7%)发生AKI,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 0.684 -0.844),拟合度检验为0.906。 结论 AKICS模型可预测我国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在手术前7天内未造影的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其预测价值更高
    计量指标
    老年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滕杰 许佳瑞 方艺
    2013 (01):  21-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49 )   HTML ( 1 )   PDF(201KB) ( 227 )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状况,以指导研究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收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病史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结果 共入选3896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其中中青年(<65岁,但≥18岁)患者3086例、老年(≥65岁,但<80岁)患者772例、高龄(≥80岁)患者38例。老年组术前血肌酐、男性、术前心功能NYHA Ⅲ级、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造影史比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值均1.2mg/dl、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结论 老年人心脏术后AKI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且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心脏术后并发AKI时仍应积极救治,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的钙平衡
    张东亮 王丽妍 张爱华
    2013 (01):  25-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423 )   HTML ( 0 )   PDF(232KB) ( 367 )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钙浓度透析液透析过程中钙转运的量及48小时钙平衡。方法 随机抽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钙浓度为1.50mmol/L和1.75mmol/L的透析液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各1周,计算透析过程中钙转运量(calcium mass transfer, CMT),记录患者48小时饮食及服用碳酸钙和骨化三醇的情况,估算食物钙含量、钙剂含钙量、维生素D3摄入量,计算消化道钙吸收量(CaAbs)。结合CMT与CaAbs计算钙平衡(calcium mass balance, CMB)。分别对CMT、CMB与其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测算得两种透析液治疗CMT差异无显著性,tCMT分别为3.44±8.58(mmol)和7.43±10.97(mmol),P=0.256;CaAbs差异无显著性,145.6±92.1(mg)对146.3±92.7(mg),P=0.388;CMB48h差异无显著性,268.2±364.9(mg)对443.4±438.1(mg),P=0.215。其中tCMT的相关因素为透析废液量(B = -1.50)和新-废透析液总钙浓度差ΔtCaF-S(B = 120.24) ,CMB48h的相关因素则只有tCMT(B = 39.51),P均<0.001。结论 使用1.50mmol/L和1.75mmol/L钙透析液透析均使钙向MHD患者体内转运,二者转运量相当;透析过程中钙转运是MHD患者钙平衡的关键因素,透析钙转运量受超滤除水量和透析液钙浓度影响。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相关
    田少江,干艳捷, 李骏峰等
    2013 (01):  30-3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23 )   HTML ( 0 )   PDF(198KB) ( 134 )  
    目的: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内皮功能紊乱与血透相关性肌痉挛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10例血透中频发肌痉挛(A组)和12例无肌痉挛发作史(B组)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于2个月的观测期内各组患者血透相关性肌痉挛的发作次数,并于观测期内透析间日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在两组基本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于观察期内,A组的血透相关性肌痉挛发作次数明显高于B组。检测和统计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FMD显著低于B组患者,而vWF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统计分析还表明,FMD与患者的肌痉挛次数显著负相关,而vWF与患者的肌痉挛次数显著正相关。结论:血透相关性肌痉挛可能与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相关,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可能有利于避免血透相关性肌痉挛。
    计量指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重症药物疹患者临床应用研究
    杨胜, 张冬惠,王绍谦,祁相焕,葛燕萍,李莉娟, 张伟
    2013 (01):  33-3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36 )   HTML ( 0 )   PDF(247KB) ( 251 )  
    目的:研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药疹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5天,两组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行对比分析;在治疗后第8天观察全身皮疹状况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并对患者并发症及28天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8天,全身皮疹状况改善程度,常规治疗组总效有效率为54.54%,血液净化组为87.8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1.29,P<0.01);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8、15天两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液净化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第8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28天转归比较:常规组并发脓毒症发生率78.8%,净化组36.4%,(χ2= 12.16,P<0.01);常规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57.6%,血液净化组24.2%,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常规组病死率39.4%,净化组病死率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疹,临床疗效可靠,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活性炭与树脂对尿毒症患者MMS、PTH毒素的体外吸附研究
    张文,王占仁,黄菊,田华,李春茵
    2013 (01):  42-4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1.00
    摘要 ( 183 )   HTML ( 0 )   PDF(187KB) ( 187 )  
    目的:分析探讨活性炭和树脂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总量(MMS)及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性能差异。方法:取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液,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AC活性炭、MR1、MR2、MR3树脂四种吸附剂进行体外吸附,检测吸附前后血液中的MMS和 PTH,结合吸附剂的孔结构检测,分析活性炭与树脂对MMS、PTH的清除性能差异。结果:同组内吸附前后比较,四组血样的MMS、PT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MS清除水平,AC组最高,且与M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树脂间MMS清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PTH清除水平MR1>MR2>MR3>AC,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炭由于孔径分布范围广,对中分子物质总量清除更有利;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为集中的孔径分布,对以PTH为目标的单一中分子毒素清除更有利。
    计量指标
    综述
    FGF23-PTH轴在CKD-MBD中的作用
    刘莎,张东亮,刘文虎
    2013 (01):  48-49. 
    摘要 ( 202 )   HTML ( 1 )   PDF(115KB) ( 366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 FGF23)是体内磷的重要调节因子,与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等一起参与了体内钙磷代谢的调节。矿物质-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FGF23-PTH轴发现,揭示了MBD的发生和发展的新机制。
    计量指标
    华法林在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通畅中的作用
    蔡晓青 刘毅
    2013 (01):  50-52. 
    摘要 ( 517 )   HTML ( 1 )   PDF(150KB) ( 245 )  
    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TCC)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通路,目前多用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等待瘘管成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血栓和纤维鞘形成是导管使用中造成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并发症,故导管血栓栓塞预防极为重要。华法林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抗凝药物,临床上多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及房颤等。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只要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法林可安全有效预防TCC的血栓和纤维鞘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本文综述华法林在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通畅中的作用。
    计量指标
    系统生物学在腹膜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张林,刘伏友
    2013 (01):  53-55. 
    摘要 ( 199 )   HTML ( 0 )   PDF(156KB) ( 412 )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纤维化是长期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腹膜纤维化引起的透析效能降低逐渐成为慢性腹透病人退出的主要原因。腹膜纤维化的进展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种因素参与了腹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往传统的研究单个基因、单一细胞因子或单一细胞通路的方法价值有限,不能全面地了解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收集大量的可能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多个相互作用的基因和对应的蛋白质然后建模整合分析。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收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大量腹膜纤维化特征性的数据成为可能。整合这些数据并计算分析,将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多角度的分析不同腹膜细胞分子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生理和病理上的不同,从而干扰腹膜纤维化的进程。这种一体化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模型预计将产生新的认识,可以帮助确定标记物,指导诊断,监测疾病进展,并确定新的治疗靶点。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
    廖茂蕾
    2013 (01):  56-57. 
    摘要 ( 305 )   HTML ( 10 )   PDF(131KB) ( 1997 )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直接影响动静脉内瘘的寿命。通过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前的消毒, 穿刺针的选择,穿刺的角度,穿刺针的斜面方向,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的技巧等方面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医源性损伤,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实现最佳实践标准。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
    曾巧
    2013 (01):  58-58. 
    摘要 ( 249 )   HTML ( 2 )  
    胸腹主动脉瘤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动脉瘤破裂以腹部或腰部剧痛,伴低血容量性休克为主要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急腹症等较难鉴别。MHD患者合并胸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应远高于普通人群,且一旦瘤体破裂很可能造成患者猝死,建议透析医生重视。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