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 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工作组
    中国血液净化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06.001
    录用日期: 2020-01-03

    2. 中国大陆地区腹膜透析医保报销及诊疗收费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
    中国血液净化    2023, 22 (05): 321-32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3.05.001
    摘要2396)      PDF(pc) (485KB)(450)    收藏
    目的  了解各地区关于腹膜透析医保报销及诊疗收费项目的情况,推动腹膜透析诊疗标准化收费和完善患者医保报销细则,减少患者负担并促进腹膜透析的发展。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腹膜透析项目及医保情况问卷,对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37家开设腹膜透析中心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H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 结果 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居民、城镇职工、退休职工腹膜透析报销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80.0%(70.0%,85.0%),85.0%(80.0%,90.0%),90.0%(80.0%,90.0%)。每月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透析总费用低于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H =26.717, P<0.001)。随着每月CAPD或APD的总费用增高,每月可报销费用增高(H=58.367,P<0.001)。腹膜透析费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部分地区未设立出口处肉芽切除、废液袋项目、腹膜透析内涤纶套剥除项目、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隧道炎治疗等项目(地区比例分别为63%,60%,50%,47%)。常用的如敷贴、废液袋、消毒用品等保障腹膜透析治疗安全的一次性无菌用品,在77%的省市均无报销。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腹膜透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建议:①持续加强基本医保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完善对腹膜透析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②完善腹膜透析诊疗收费项目,提高医疗机构提供腹膜透析治疗的积极性; ③增加可医保报销的腹膜透析诊疗项目,保障患者腹膜透析的安全及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指南
    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指南工作组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增刊): 1-1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S.001
    摘要2071)      PDF(pc) (905KB)(3265)    收藏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是一种挽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生命和维持生命的方法。2016年我国透析患者约57.8万名。据报道,至2020年底,我国仅HD患者已增至69万余例。高钾血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随着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患者肾脏排泄钾离子的能力下降,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即使是已经进入维持性透析治疗,仍有较高比例的ESRD患者发生或反复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透析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高钾血症导致ESRD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2倍。此外,HD治疗本身的非生理性特点,也会导致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血钾浓度发生大幅度波动,可能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甚至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当前国内外尚无聚焦于MHD患者高钾血症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因此,本指南工作组成员基于现有的相关指南性和共识性的推荐,结合中国血液透析的临床实践,撰写了《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指南》。指南系统的介绍了MHD患者高钾血症的高危因素、诊断分层、检测治疗、透析处方制定、达标范围、合并用药等内容,体现了MHD患者高钾血症管理的新趋势、新观点,以期对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HD患者的高钾血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陈浩雄 刘日光 李剑文 陈 林 陈 磊 傅君舟
    中国血液净化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2.07.00
    5. 胆固醇结晶栓塞肾损伤临床及病理表现
    王伊娜, 燕宇, 董葆, 李欣, 邵春影, 王梅,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01): 15-1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1.004
    摘要1983)      PDF(pc) (1550KB)(489)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胆固醇结晶栓塞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固醇结晶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资料。结果11 例胆固醇结晶栓塞患者中10 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7 例行血管介入治疗,2 例新加用华法林,余2 例为自发性。6 例患者出现蓝趾综合征,9 例伴血嗜酸细胞比例升高。所有患者均有蛋白尿,10 例伴急性/亚急性肾功能不全。8 例患者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见弓状动脉管腔内针形裂隙,肾间质中-重度淋巴单核细胞及部分嗜酸细胞浸润。10 例随访患者中,1 例肾功能维持正常,9 例肾功能不全者除1 例死亡外,余患者无改善,其中4 例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胆固醇结晶栓塞临床表现各异,建议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介入和/或抗凝后出现无法解释的急性/亚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均应积极行肾活检病理检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用于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庄 冰 叶 红 曹红娣 卞雪芹 仲 华 雒 湲 彭侃夫 施 辉 杨俊伟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10): 739-74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10.008
    摘要1829)      PDF(pc) (499KB)(772)    收藏
    目的 研究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两组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抗凝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8.2%(χ2=0.000,P=0.992);透析期间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两组各时间点动脉端的ACT值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透析1小时,t=-15.333,P<0.001;透析2小时,Z=-10.317,P<0.001;透析3小时,t=-12.733,P<0.001;透析结束,Z=-6.796,P<0.001),两组各时间点静脉端的ACT值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透析1小时,t=-17.833,P<0.001;透析2小时,t=-15.604,P<0.001;透析3小时,Z=-10.066,P<0.001;透析结束,Z=-4.399,P<0.001);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4.971,P<0.001)和凝血酶时间(Z=5.770,P<0.001)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钠注射液组(χ2=15.239,P<0.001)。结论 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抗凝效果非劣效于肝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胡楠, 朱颖辉, 吕楠, 陈育青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01): 10-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1.003
    摘要1779)      PDF(pc) (499KB)(272)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以用药前为基线,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随访3个月。期间监测心力衰竭生物标记物及生化指标,体质成分分析评估容量,超声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纳入受试者17例,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1例因肾移植退出。随访终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62.7%±10.1%)较基线(54.2%±15.8%)改善(t=-4.429, P=0.001);基线LVEF减低 者(<55% )改善更明显(t=-6.204, P=0.003),伴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基线(109.0±62.7)ml,终点(79.4±52.1)ml,t=4.725,P=0.009]下降。LVEF 正常者左心室后壁厚度[基线(1.08±0.27)cm,终点(0.99±0.16)cm, t=3.176, P=0.025]下降。随访终点时血肌酐(t=-2.856, P=0.016),尿素(t=-3.149, 
    P=0.009)及甲状旁腺激素(t=-2.230, P=0.048)水平较基线升高。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在LVEF 正常者中减轻左心室肥厚。治疗中可引起肌酐、尿素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进展
    孙献坤 王 芳 陈志文 张 凌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11): 827-83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11.009
    摘要1556)      PDF(pc) (351KB)(726)    收藏
    现有抗凝剂可能存在相应的使用禁忌和副作用,以致于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仍很常见。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mesylate,NM)半衰期短,能降低危重患者血液净化时出血风险,在韩国和日本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回路抗凝。然而, NM抗凝的标准处方、有效剂量、监测方法等尚未形成共识。笔者综述CRRT患者采用NM抗凝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抗凝效果、局限性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2019版KDOQI 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周洁, 陈冬平, 叶朝阳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 (07): 482-49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0.07.013
    摘要1437)      PDF(pc) (468KB)(2489)    收藏
    【摘要】2020 年4 月,美国肾脏基金会对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血管通路指南做了1 次重大更新,围绕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计划开展各项治疗,内容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规划、血管通路的选择、特定并发症处理的新方法等。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本指南进行解读,指导医生和患者共同对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模式和血管通路做出决策,并为后续研究带来方向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分析-DOPPS 研究的启示
    赵新菊, 甘良英, 牛庆雨, 陈育青, 侯凡凡, 倪兆慧, 陈晓农, 梁馨苓,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02): 89-9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2.005
    摘要1355)      PDF(pc) (430KB)(1237)    收藏
    【摘要】虽然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可以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与普通人群相比,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仍然显著增加。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 DOPPS)中HD 患者死亡原因及死亡特点。方法DOPPS 是1 项国际性的前瞻性观察研究,中国参加了DOPPS 5 期研究(2012~2015 年),并完成了队列的随访。中国DOPPS 5 中纳入了1427 名患者。以这些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检查、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指标。明确患者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地点等特点。结果DOPPS 5 期研究中共纳入1427 名HD 患者,其中北京473例,广州454例,上海5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4±14.9)岁,男性占55.0%,糖尿病患者占25.1%。平均随访时间为1.9 (1.1, 2.1)年。在随访期间共205名患者发生死亡,患者总体死亡率为14.4%,年平均死亡率为8.8%。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59,79)岁;男性比例为56.1%,中位透析龄为2.5(1.0~5.0)年。北京、广州、上海死亡患者数分别为67, 67, 71 例,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9%,10.0%以及8.6%。导致HD 患者死亡的前3 位病因分别为:脑血管意外(含缺血性卒中,19.3%)、充血性心力衰竭(18.2%)和肺部感染(11.6%)。心血管死亡总计为105 例,占51.2%。主要死亡原因排序有性别差异。血液透析死亡患者中70.8%于医院死亡,27.0%患者在家中发生死亡;79.8%患者没有停止血液透析,20.2%患者死亡前停止了HD 治疗。死亡患者中高达62.9%患者在死
    亡前接受了临终关怀治疗。1天中10pm~6am 时段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结论在中国DOPPS 5 期研究中,患者年平均死亡率为8.8%,其中心血管死亡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单项死亡原因中脑血管意外(含缺血性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3 种病因,且死亡的病因似乎具有性别差异。大部分患者为可预见的临终状态,1/4 的患者在家中死亡,在无医疗干预情况下,患者夜间凌晨死亡风险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碳酸镧对伴无动力骨病的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和血管钙化的影响
    张春华,赵素梅,张小东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 (06): 378-38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6.006
    摘要1322)      PDF(pc) (439KB)(472)    收藏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碳酸镧对伴无动力骨病的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骨密度和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92 例伴无动力骨病的糖尿病MHD 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镧组(LC 组)和碳酸钙组(CC 组)各46 例,治疗12 个月。以多层螺旋CT 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以双能x 线骨密度仪评价骨密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CS、骨密度、磷酸盐代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23)、基质Gla 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血清I 型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I N- terminal peptide,PINP)、I 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 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微炎症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线相比,第12 个月末碳酸镧组血磷、FGF23、MGP 明显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BALP、PINP、β-CTX、骨密度T 值、CACS 明显升高而血钙无显著性变化[磷:t= 52.948, P<0.001;FGF23:t=18.722, P<0.001;MGP:t=5.981,P<0.001;iPTH:t=33.042,P<0.001;BALP:t=19.812,P<0.001;PINP:t=35.278,
    P<0.001;β- CTX:t=20.491,P<0.001;骨密度T 值(腰椎、股骨、前臂):t=27.152,21.451,15.601,P=0.001,0.002,0.002;CACS:t=20.602,P=0.001; 钙:t=1.281,P=0.212];碳酸钙组血磷(t=47.712,P<0.001)、iPTH(t=12.601,P<0.001)、BALP(t=5.336,P<0.001)、PINP(t=2.033,P=0.041)、β-CTX (t=5.282, P=0.001)、MGP (t=21.479,P<0.001)明显降低,血钙 (t=12.922,P<0.001)、骨密度T值(腰椎、股骨、前臂) (t=23.571,14.222, 25.377,P=0.001, 0.002, <0.001)、CACS(t=26.571,P<0.001)明显升高而FGF23 无显著性变化 (t=1.162,P=0.242);第12 个月末,LC 组血磷(t=5.693,P<0.001)、血钙(t=8.150,P<0.001)、FGF23 (t=11.370, P<0.001)、CACS (t=18.304, P<0.001) 明显低于CC组;而iPTH (t=25.402, P<0.001)、BALP (t=65.335,P<0.001)、PINP(t=47.231,P<0.001)、β-CTX(t=12.351,P<0.001)、骨密度T 值(腰椎:t=17.872,P<0.001;股骨:t=9.874,P<0.001;前臂:t=5.625,P<0.001)明显高于CC 组。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前臂骨密度T 值与iPTH(r=0.363,P=0.021)、MGP(r=0.389,P =0.012)显著正相关,与CACS(r=-0.792,P =0.001)显著负相关;CACS 与腰椎骨密度T值 (r=-0.584, P=0.001)、股骨颈T值 (r=-0.642, P=0.001)、MGP (r=-0.294, P=0.002)显著负相关,与FGF23 (r=0.542, P=0.001)、血钙(r=0.244, P=0.002)、血磷 (r=0.474, P=0.001) 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臂骨密度T值变化 (B=-134.372, P=0.001)、股骨颈骨密度T值变化 (B=-72.211, P=0.001)、FGF23 变化(B=55.01, P=0.002)是CACS 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碳酸镧使伴ABD 的糖尿病MHD 患者血管钙化进展延缓,骨转运改善,骨密度提高,可能与改善磷酸盐代谢、MGP 代谢及镧元素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维持性透析患者手术的可行性探讨及围手术期处理
    赵慧萍 燕 宇 蔡美顺 芦丽霞 王 梅
    null    2008, 7 (3): 141-144.  
    摘要1305)   HTML0)    PDF(pc) (565KB)(470)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因伴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共17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其接受手术的一般资料,对比其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等,记录有无手术并发症,探讨围手术期的处理及透析方案。结果 17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18例因伴随疾病需手术治疗,占透析患者的10.28%。13例患者接受各科手术17例次。术前血红蛋白(97.35±25.18)g/L,手术前后电解质、肾功能、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分别为低血压、呼吸衰竭。1例患者死亡。术后根据手术和病情调整透析方案,分别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无肝素血液透析、自动腹膜透析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但经过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可耐受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尤其是透析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高爱芹 邹作君 李 垟 隋小妮 林春华
    null    2009, 8 (9): 486-489.  
    摘要1283)   HTML0)    PDF(pc) (243KB)(245)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在本院行MHD 3个月以上的3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死亡71例,其他原因退出治疗101例,统计截止期在透患者134例。对同期进入透析的死亡和在透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后血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前血肌酐(Scr.PHD)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进行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心血管病25例(35.21%),脑血管病23例(32.39%),全身衰竭8例(11.27%),严重感染8例(11.27%),恶性肿瘤6例(8.45%)。死亡组平均年龄大(P<0.01),HGB、Hct、ALB、Kt/V、Scr.PHD、PTH均低于在透组(P<0.001或P<0.05),CHO高于在透组(P<0.01)。结论 心、脑血管病、全身衰竭和严重感染是MHD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Kt/V及透前血肌酐水平低是MHD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腹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血压变异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王颖 王海云 周紫娟 李雪梅 李学旺 陈丽萌
    中国血液净化    2015, 14 (05): 271-276.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5.004
    摘要1271)   HTML0)    PDF(pc) (772KB)(308)    收藏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水平及长时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 年起~2015 年1 月1 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诊腹膜透析患者共482例,收集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选择截止2008 年1 月31 日前存活、开始腹膜透析超过3 个月的69 例患者。记录其2008 年2~12 月间连续6 次门诊血压,将血压变异系数(CV)作为门诊血压变异指标,随访72 个月,记录患者预后资料,分析血压及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 年间,224 例患者死亡,糖尿病(HR 2.245,95% CI 1.718~2.932,P<0.001) 及年龄(HR2.840, 95% CI 2.065~3.906, 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52.2%)及严重感染(25%)分别是前两位死亡原因。69 例患者门诊收缩压变异(SBPCV)均值为9.8%±4.7%。随访72 个月有33 例患者死亡,门诊SBP 均值≥153mmHg(1mmHg=0.133kpa)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 2.848,95% CI1.156~7.015,P=0.023)及心脑血管死亡(HR 3.122,95% CI 1.012~9.635,P =0.048)的独立危险因素。没有观察到门诊血压变异增加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结论高血压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门诊血压变异不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碳酸镧对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磷的影响
    冯媛,夏阳阳,李楠,蒋春明,张苗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 (11): 728-73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11.003
    摘要1243)      PDF(pc) (417KB)(479)    收藏
    目的观察碳酸镧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时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6 月到2016 年6 月南京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60 例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MHD 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治疗组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在(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300~600pg/ml],对照组2、治疗组2(iPTH 在600~1000pg/mL)。对照组1 和对照组2 分别给予患者口服骨化三醇2.0μg/次,2 次/周联合碳酸钙750mg 2 次/日和骨化三醇2.0μg/次,3 次/周联合碳酸钙750mg 2 次/日。治疗组1 和治疗组2 分别给予口服骨化三醇2.0μg/次,2 次/周联合碳酸镧500ug 每日3 次和骨化三醇2.0μg/次,3 次/周联合碳酸镧500ug 每日3 次,在治疗第4、8、12 周末复查iPTH、血钙、血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
    组治疗4 周、8 周和12 周的iPTH 值均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碳酸钙组血钙升高较碳酸镧组血钙升高明显(P<0.05)。碳酸镧组治疗后血磷较治疗前下降(P<0.05);碳酸钙组治疗前后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可有效降低MHD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时的血磷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梁馨苓 史 伟 梁永正 叶智明 金 忆 覃铁和 刘双信
    null    2003, 2 (7): 366-368.  
    摘要1228)   HTML1)    PDF(pc) (1449KB)(386)    收藏
    目的 比较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STHVH)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伴急性肾功能衰 竭(ARF)的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15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例给予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6例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均纪录各项急性生理学指标及28日存活率,同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pH值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 APACHEⅡ积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24.4±4.3 vs 23.2 ±3.1, P>0.05), 治疗后血滤组积分呈下降趋势,至第7日(13.2±1.6)明显低于治疗前(24.4±4.3)和血液透析组(20.2±2.3), P<0.05。血滤组每日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 pH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血滤组升压药剂量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减少(P<0.05)且28天存活率血滤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66.7% vs 33.3%, P<0.05)有显著性意义。血滤组治疗后血浆促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8的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明显降低( P<0.05),抗炎症因子 IL-10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升高( P<0.05)。结论 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改善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朱丽, 杨冰, 倪梦凡, 赵玉超, 甘良英,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21, 20 (12): 809-81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1.12.005
    摘要1220)      PDF(pc) (498KB)(237)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MHD 患者,入选标准:无显性水肿,近期无严重感染、急性心血管事件等,依从性好,临床评估适合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随访6 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用药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并记录血压、容量、化验及不良事件。应用配对t 检验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①入选13 例MHD 患者(男/女:8/5),年龄50(39,72)岁,透析龄99(14,155)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 例,糖尿病肾病5 例,高血压肾损害1 例,其他2 例。②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6 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线水平改善(t=-4.769,P<0.001),左心房前后径(t=2.665,P=0.02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t=2.439,P =0.03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t=3.680, P=0.003)、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t=2.505,P=0.028)、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t=3.485,P=0.005)、三尖瓣反流最大流速(t=3.402,P=0.042)均较基线水平改善。③用药6 个月后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t=2.979, P= 0.012)。④1 例患者出现症状性低血压,药物减量后好转,无严重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杰瑞自动腹膜透析机用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多中心、随机、二阶段交叉临床试验
    赵慧萍,李绍梅,邢昌赢,姜鸿,赵占正,刘映红,芦丽霞,谭会斌,任海滨,贾依娜西.阿扎提,肖静,符晓,阎小妍,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 (03): 148-153.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3.002
    摘要1220)      PDF(pc) (507KB)(665)    收藏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杰瑞腹膜透析机用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全国6 家医院的腹膜透析中心,选择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膜透析)3 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试验组选用JARI-APD-1A 自动腹膜透析机,对照组选用Baxter HomeChoice 腹膜透析机。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二阶段交叉阳性对照设计,两个阶段的周期均为1 日,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单周期引流量的显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单周期注入量的显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一致性,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腹膜透析机设定温度的准确性以及毒素清除、电解质、酸碱紊乱的纠正效果,使用杰瑞腹膜透析机的研究结果均与Baxter HomeChoice 腹膜透析机的结果进行非劣效检验。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机器故障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共84 名患者参加了本试验,其中男性47 人,女性37 人;平均年龄(45.33±11.34)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占50%,平均透析龄(37.70±27.67)月。②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单周期引流量的显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一致性,试验组97.62%、对照组98.81%达到了流量控制精度,通过非劣性检验显示,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Z=4.315,P<0.001);单周期注入量的显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一致性均达到了流量控制精度,通过非劣性检验显示,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Z=9.456,P<0.001)。③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腹膜透析机实测温度均达到了精度要求,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的血尿素、肌酐及电解质(钾、钠、氯、钙、磷、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无统计学差异。④安全性评价指标:患者使用两种腹膜透析机治疗过程中均无不适症状,无不良事件,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未见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故障发生。结论通过多中心、随机、开放、二阶段交叉临床试验,杰瑞腹膜透析机达到了主要、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标准,其有效性、安全性不劣于Baxter 腹膜透析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便携式人工肾设备的研究进展
    陈丽婷 宋明阳 赵建成 李雪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06): 385-38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6.001
    摘要1214)      PDF(pc) (1798KB)(599)    收藏
    性肾脏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国的透析患者数量在快速增加。血液透析是全球最普遍的肾脏替代疗法。由于血液透析存在间歇性、需要患者频繁去往医院等问题,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找到更适合患者的肾脏代替疗法,其中便携式人工肾设备是很有前景的一种办法。本综述旨在概述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便携式人工肾设备以及一些新型人工肾设备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国门诊患者高钾血症分布及诊疗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边佳明 左力 赵厚宇 韩旭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 (11): 726-72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0.11.002
    摘要1210)      PDF(pc) (392KB)(1873)    收藏
    【摘要】目的描述我国门诊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诊断率、治疗率和复查率。方法利用全军合理用药监测网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库,提取2015 年~2017 年门诊血钾检测、诊断和用药记录。纳入全部至少有1 次血钾检测记录的18 岁以上门诊患者。对如下指标在不同人群、季节和地区中的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所有门诊就诊且合并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高钾血症患者比例,高钾血症诊断率、治疗率和7 日内复查率。结果2015~2017 年间,共纳入至少有1 次血钾检测记录的患者2,997, 634 例,其中115,826 例(3.86%)患者至少发生过1 次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在合并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门诊患者中,高钾血症患者比例依次为22.89%、12.54%、7.11%和6.51%。本研究中门诊患者高钾血症诊断率为2.53%,总体治疗率为8.69%,7日内血钾复查率为11.41%。结论我国门诊患者中高钾血症并不少见。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且更严重。高钾血症的诊断率、治疗率和复查率均较低,应加强门诊患者高钾血症的识别和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李 垟 隋小妮 于龙丽 高爱芹 邹作君
    null    2008, 7 (6): 296-299.  
    摘要1190)   HTML1)    PDF(pc) (568KB)(431)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及影响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125例患者退出治疗,退出率53.19%,其中以死亡、肾移植和因经济原因退出为主,分别占38.40%、21.60%、20.80%。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病为主(31.25%),其原发病高血压肾病占80.0%;其次为心血管病占25.00%,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主占75.0%。组间比较死亡组平均年龄较大,因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死亡者更明显(P<0.01)。因心血管病、严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死亡者平均透析龄较短(P<0.05和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和经济条件制约,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发生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选择透析方式和处方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协助控制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
    程叙扬 蔡美顺 崔太根 何 莲 白霞凤 吴雷云 董 捷 王 宓 刘 婧 朱 宁 郭伟亚 乔 松 赵慧萍 许 戎 左 力 王 梅
    null    2011, 10 (3): 119-1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3.00
    摘要1189)   HTML0)    PDF(pc) (261KB)(933)    收藏
    目的 评价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对常规治疗控制不良的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试验。选择稳定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并存在常规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高磷血症。所有患者维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和基础治疗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爱西特1.5 g与三餐同服,肾衰宁胶囊4粒每日3次,根据腹泻和便秘情况调整肾衰宁剂量。治疗1月后交叉,再观察1月。评价治疗是否可降低血清磷水平,以及治疗对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将治疗期前后的生化指标的变化量与对照期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量进行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 结果 共入选5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腹膜透析患者15例,平均年龄(56±13)岁,平均透析龄(4.9± 3.1)年。1例失访、1例入选后用药前出现腹泻、1例饮食极不稳定,没有纳入最终数据分析。治疗可降低血清磷(0.35±0.67)mmol/L(P=0.0010),其中36.2%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降低到小于1.78 mmol/L,没有发现药物治疗对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腹泻和3例便秘,经调整肾衰宁胶囊剂量全部缓解。 结论 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可协助治疗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为高磷血症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短且样本量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案的长期益处和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救治重症蛇咬伤患者疗效的研究
    程骏章 胡守亮 卢宏柱 刘俊成 袁凡丽
    null    2011, 10 (1): 15-1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1..00
    摘要1186)   HTML0)    PDF(pc) (206KB)(643)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HRRT)在蜂蜇伤致APE合并AKI中的应用。 方法 前瞻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例蜂蜇伤致急性肺水肿(acute pulmonary edema,APE)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患者,HRRT采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及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ialysis,SLED)的方式。CVVH机型为百特Accura 、贝朗Diapact,滤器选择贝朗Diacap Acute M,血流量180~250 ml/min,置换液速度3000 ml/h,应用枸橼酸或低分子肝素抗凝,碳酸氢盐置换液采用前稀释方法输入,治疗时间至少72 h;入院第1 d及第2 d给予PE治疗(置换量:新鲜冰冻血浆2000~2500 ml/次);患者病情稳定后使用SLED隔日治疗8~12 h,透析量150 ml/min。于此同时,给予局部生理盐水冲洗湿敷伤口,给予糖皮质激素、保护肝功能、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红细胞生成素、输血及输注人血白蛋白。 结果 1例患者入院2 h后猝死,8 h后行尸体解剖提示死亡原因为蜂毒致多器官急性严重中毒性损伤及功能衰竭而死亡。余8例患者经HRRT后,氧合指数均显著改善,(5.3±2.6)d后复查胸部CT发现肺水肿显著改善,机械通气的5例患者均在2~7 d后成功脱离呼吸机。8例患者的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myoglobin,Myo)、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经治疗后显著下降,均在入院(18±7)d后进入多尿期,(29±12)d后肾功能均完全恢复,(37±21)d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92±68)d未发现器官功能损伤。 结论 我们认为,APE合并AKI是蜂蜇伤严重并发症,早期积极的HRRT(CVVH+PE+SLED)干预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铁剂在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
    《铁剂在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委员会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增刊): 17-40.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S.002
    摘要1170)      PDF(pc) (1508KB)(3054)    收藏
    我国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存在铁缺乏患病率高、诊断不足、铁代谢指标达标率低、监测手段及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基于当前诊疗现状,本指南由肾脏病、血液净化、血液病、药学、公共卫生、统计学专家组成的指南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使用经验,系统介绍了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铁状态的目标与铁剂治疗的时机、铁剂的选择与应用,以及铁剂在合并几种特殊情况时的应用等。目的在于指导、规范铁剂在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尿毒症状态及透析膜对尿毒症患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黄 雯 刘 锐 刘 平
    null    2002, 1 (8): 14-17.  
    摘要1167)   HTML0)    PDF(pc) (2721KB)(429)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铜仿膜(Cup)和血仿膜(Hp)透析器对尿毒症患者产生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酶联免疫(ELISA)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25名尿毒症患者〔其中11人为未行血液透析者,14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和15名正常人的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Lps 10mg/L,24h-1)中TNFα的水平和mRNA的表达。结果 未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浆TNFα水平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MHD 铜仿膜透析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尿毒症患者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TNFαmRNA的表达在铜仿膜透析5分钟时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和透析前有显著差异(1.61±0.17 vs 0.84±0.06 和1.61±0.17 vs 1.10±0.04,P均<0.05)。血仿膜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浆TNFα水平升高。铜仿膜透析可导致尿毒症患者TNFα合成和释放的增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百特金宝AK96透析机浓缩液相关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谷林,于小勇,陈文静,冯亚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 (05): 350-35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5.018
    摘要1166)      PDF(pc) (402KB)(535)    收藏
    通过对百特金宝AK96 血液透析机“碳酸氢盐使用不正确,检查浓缩液”这一故障进行简单描述,深入的分析了设备运行原理,提出了处理百特金宝AK96 透析机浓缩液相关故障的方案,该方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为医院透析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血透机的操作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尿毒症脑病的心理因素分析
    邓英辉 贾 强
    null    2008, 7 (7): 357-360.  
    摘要1154)   HTML2)    PDF(pc) (598KB)(385)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在尿毒症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其后发生尿毒症脑病者23名为病例组,未发生尿毒症脑病者23名为对照组。比较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表现在两组间的差异,探讨负性情绪在尿毒症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分,SDS和SAS标准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病例组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项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SDS评分阳性率和SAS评分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OR值3.56~7.39。结论 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是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何玉婷, 门春翠, 牛庆雨, 芦丽霞, 乔婕, 邵琳, 武向兰, 武蓓, 赵慧萍, 左力,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19, 18 (09): 653-65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09.019
    摘要1148)      PDF(pc) (428KB)(907)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瘙痒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改良DUO 评分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PD 患者进行瘙痒问卷调查及瘙痒评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钙磷代谢指标、血镁、透析充分性等。分别应用Logistic 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瘙痒及瘙痒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①123 例PD 患者入选,其中男性53 例(43.1%),年龄(60.15±12.46)岁,透析龄(37.14±27.79)月,主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占35.8%。②82 例PD 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发生率66.7%。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皮肤干燥(OR=4.956,95% CI;2.364~10.388,P<0.001)、血清C 反应蛋白高(OR=1.251,95% CI;1.075~1.456,P=0.005)、血磷高(OR=5.029,95% CI;1.030~24.560,P=0.046)、血镁高(OR=3.533,95% CI;0.390~ 6.124, P=0.023)是PD 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在82 名皮肤瘙痒患者中,轻度瘙痒40.2%、中度瘙痒46.3%,重度瘙痒1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皮肤干燥(β=0.674,P<0.001)、血磷(β=0.631,P=0.004)、血iPTH 水平(β=0.001,P=0.04)是PD 患者皮肤瘙痒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皮肤瘙痒在PD 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皮肤干燥、C反应蛋白高、血镁及血磷高的PD 患者更易发生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程度高、血磷高、iPTH 高的PD 患者瘙痒程度更严重。应针对这些患者加强皮肤瘙痒的预防及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2007年北京市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病因组成分析
    陈 洪 周春华
    null    2009, 8 (10): 572-575.  
    摘要1147)   HTML0)    PDF(pc) (246KB)(222)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7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肾脏病数据系统(BJHDQCIC)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在北京市血液净化中心首诊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该年度新增血液透析病人1732例,男女构成比1.35:1,年龄41~80岁之间占73.6%。病因前三位为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占27.97%,糖尿病占23.19%,高血压占13.21%。在51~80岁人群中,糖尿病已成为首要病因。结论 与过去五年的病因构成相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构成比逐渐下降,但仍为主要病因,以50岁以下中青年为多。糖尿病构成比较往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新进入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的首要病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王 凯 赵显国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null    2010, 9 (7): 389-392.   DOI: 10.3969/j.issn. 1671-4091.2010.07.011
    摘要1145)   HTML0)    PDF(pc) (255KB)(25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 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 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应用KDQ量表测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王 颖 林可可
    null    2008, 7 (10): 549-551.  
    摘要1143)   HTML7)    PDF(pc) (330KB)(768)    收藏
    目的 探讨KDQ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方便取样,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0例。采用自设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②SF-36量表;③KDQ量表。计算KD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 KDQ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706;分半信度 R=0.821;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а系数,除躯体症状的Cronbach,sа值偏低外,其它纬度а值在0.508~0.852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论 KDQ量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测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血液透析患者两种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疗效分析
    苏 伟 张焕巧 尚有全 张岩郅
    null    2010, 9 (5): 261-264.  
    摘要1140)   HTML0)    PDF(pc) (250KB)(347)    收藏
    【摘要】目的 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这种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极大的益处,然而大部分HD患者对乙肝疫苗的血清转换率低下。本研究探讨了对HD患者应用两种接种方法的免疫效果。方法 50例具备正常转氨酶水平、HBsAg(-)、anti-HBc(-)及anti-HBs(-)的慢性HD患者分为两组,A组:维持性HD患者32例,进行长疗程(O月、l月、6月、9月)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每次注射剂量为20 靏;B组:维持性HD 患者18例,进行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总共6次,间隔时间为2周,每次皮内注射剂量5 靏。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l0 mIU/ml为产生保护性血清转换。注射结束后l~3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分析两组之间保护性血清转换率及抗体滴度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有25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78.12%,B组患者有16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88.8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39;2=0.904,P>0.05);A组的抗体滴度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P>0.05)。两组患者抗体滴度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肌酐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长疗程肌肉注射以及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传统方法的乙肝疫苗注射相比,均可较高比率的产生保护性抗体,多次小剂量皮内接种乙肝疫苗阳性率更高一些,但长疗程肌肉注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本实验的样本量较小,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中国血液透析历史
    毕书红, 穆冰瑶, 唐子勇, 张爱华, 范敏华,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9, 18 (11): 735-73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9.11.001
    摘要1134)      PDF(pc) (400KB)(1457)    收藏
    【摘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已有100 多年历史;近20 多年在HD 基础上逐步发展出系列血液净化技术。目前HD 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主要用于尿毒症患者的维持性治疗。本文综述了中国HD发展的历史,包括透析器、血管通路以及方式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马立彬 邓 刚 王秀玲
    null    2003, 2 (8): 419-423.  
    摘要1127)   HTML0)    PDF(pc) (2185KB)(287)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 Ⅱ(AngiotensinⅡ,AngⅡ)、神经肽Y(Neuro peptideY,NPY)、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血浆AngⅡ、NPY、NT浓度,采用免疫放射方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血清iPTH。健康对照组(A组)20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B组)20例,氮质血症期(C组)20例,尿毒症期(D组)20例。结果 随肾功能衰竭程度日趋加重,AngⅡ浓度依次升高,C、D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01); NPY浓度逐渐增加,B、C、D组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NT浓度依次降低, D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iPTH浓度逐渐升高,D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 (P<0.001); Ang Ⅱ、NPY、iPTH与Ccr呈负相关,NT与Ccr呈正相关;AngⅡ与NT呈负相关。结论 增高的AngⅡ、NPY、iPTH和降低的NT在CRF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为CR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唐琦, 张黎明, 胡小华, 叶晟, 邬碧波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 (01): 33-37.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2.01.008
    摘要1110)      PDF(pc) (508KB)(32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伴顽固性瘙痒患者70 例,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A 组(硫代硫酸钠治疗组)、B 组(血液灌流治疗组)、C 组(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A 组患者每周血液透析3 次,每次透析下机前静脉推注硫代硫酸钠3.2g;B 组每周血液透析2 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1 次;C 组在B 组基础上每次透析下机前静脉推注硫代硫酸钠3.2g,持续3 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 月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C 反应蛋白(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月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3 月后,B 组与C 组血P、β2-MG、PTH 水平低于治疗前和A 组(B 组与C 组血P 的t 值分别为: 2.829, 4.226;P 值分别为: 0.010,<0.001;组间F值=3.191, P=0.041。B 组与C 组β2-MG 的t 值分别为: 2.363, 2.575;P 值分别为: 0.027, 0.017;组间F 值=4.658, P=0.013。B 组与C 组PTH 的t 值分别为: 2.715, 5.856;P 值分别为: 0.008, <0.001;组间F值=13.738, P<0.001);A组与C组的GSHPx、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期B组(A组与C组GSHPx 的t值分别为: -2.247, -5.387;P值分别为: 0.035, <0.001;组间F值=15.577, P<0.001。A组与C组SOD的t值分别为: -2.300, -5.122;P值分别为:0.031,<0.001;组间F值=8.308, P=0.001);MDA水平明显下降(A组与C组MDA比较的t值分别为: 5.630, 7.904;P值均<0.001;组间F值=26.116, P<0.001)。治疗3月后,3组 患者的PSQI 评分、VAS 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3 组PSQI 评分的t 值分别为:4.739,4.761,8.803;P 值均<0.001。3组VAS评分的t值分别为: 15.087, 11.682, 17.310;P值均<0.001),C组的PSQI评分、VAS评分低于同期A组和B组(PSQI、VAS 评分的F值分别为: 15.049, 8.670;P值均<0.001)。治疗3月后,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 54.2%、47.8%、78.3%,3 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956,P =0.026)。结论硫代硫酸钠联合血液灌流对MHD 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安全有效。硫代硫酸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甘良英 王 梅 杨镜华 檀 敏 谈一意 张大伟
    null    2008, 7 (6): 300-302.  
    摘要1107)   HTML0)    PDF(pc) (597KB)(304)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脉压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90例MHD患者采用WelchAllyn血压计测定非内瘘侧上肢肱动脉血压并记录。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SBP+2DBP)/3计算得出。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其单次透析前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对MHD患者PP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对糖尿病透析患者和非糖尿病透析患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3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MHD患者PP(59.8±16.8)mmHg(1mmHg=0.133 kpa),SBP(140.9±20.4)mmHg,MAP (101.1±14.7)mmHg,CFPWV(13.22±3.23)m/s,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MHD患者PP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SBP、PP及CFPWV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DBP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明显增加,SBP增高是其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低出生体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荟萃分析
    许 戎 左 力 王海燕
    null    2008, 7 (5): 243-247.  
    摘要1096)   HTML0)    PDF(pc) (622KB)(209)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低出生体重对肾小球滤过率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birth weight”、“creatinine clearance”、“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renal function”对Pubmed所有文献进行检索。按筛选标准共有7篇文献入选。使用Revman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约比正常出生体重者降低4ml/min/1.73m2,剔除以儿童为观察对象的研究后,结果仍显示低出生体重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约比正常出生体重者降低3~4ml/min/1.73m2。结论 低出生体重者在儿童期以后虽然肾小球滤过率在正常范围,但已比正常出生体重者有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尿毒症血管中膜钙化
    王 陆 林洪丽 王可平 谢 华 黄 琳
    null    2008, 7 (8): 420-423.  
    摘要1094)   HTML0)    PDF(pc) (706KB)(303)    收藏
    目的 研究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挠动脉血管壁上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与钙盐沉积的关系,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是否参与血管钙化。方法 80例尿毒症患者的挠动脉为尿毒症组;10例因上肢外伤行截肢手术时取得挠动脉为正常对照组。HE染色观察血管;应用von Kossa染色判断钙盐沉积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9、TIMP1、骨桥蛋白(OPN)、I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Cbfa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同时测定外周血中钙、磷、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结果 80例尿毒症挠动脉血管标本中出现血管钙化36例,发生率45%;其中轻中度钙化25例,重度钙化11例,钙化均发生在血管中膜。钙化的血管中膜均有MMP-9、TIMP-1、OPN、I型胶原、Cbfa1的阳性表达(P <0.01=,无钙化的44例血管中有33例血管中膜有OPN的表达,29例有I型胶原的表达,但无Cbfa1的阳性表达。对照组血管均无中膜钙化表现,亦无OPN表达。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钙、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血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MMP9、TIMP1在尿毒症患者挠动脉的血管壁表达和血管钙化程度相关,提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在尿毒症血管钙化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不同免疫吸附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韩志武 姚国乾 李 靖 肖 琼 汪 婧 徐友平
    null    2010, 9 (7): 380-384.   DOI: 10.3969/j.issn. 1671-4091.2010.07.001
    摘要1094)   HTML1)    PDF(pc) (313KB)(366)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A蛋白免疫吸附、PH350免疫吸附、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选择免疫吸附治疗的方式分为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指数、器官功能等。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A蛋白对自身抗体清除更彻底。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瘙痒的临床观察
    吴虹, 肖跃飞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 (02): 92-9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20.02.006
    摘要1086)      PDF(pc) (434KB)(125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STS)治疗尿毒症瘙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肾脏内科尿毒症瘙痒患者60 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予口服氯雷他定10mg/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硫代硫酸钠3.2g 透析后静脉推注,3 次/周,观察3 个月。比较2 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改良Duo 氏瘙痒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2,P =0.001);观察组在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铁蛋白、白蛋白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5.170,7.330,-9.030;P 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铁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170,1.731;P 值分别为0.055,0.086);观察组治疗后改良Duo 氏瘙痒评分( 组内t=14.480,P<0.001;组间t= -11.220,P<0.001)和PSQI 评分(组内t=33.240,P<0.001;组间t=-14.480,P <0.001)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结论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瘙痒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