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透析用水和患者安全
    左 力
    2009 (1):  1-4. 
    摘要 ( 468 )   HTML ( 0 )   PDF(269KB) ( 228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设备的消毒
    田爱辉 曹立云
    2009 (1):  5-7. 
    摘要 ( 459 )   HTML ( 0 )   PDF(209KB) ( 442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机体外循环部分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朱 宇
    2009 (1):  7-10. 
    摘要 ( 537 )   HTML ( 0 )   PDF(270KB) ( 240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机常见警报与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田爱辉 焦秀宇 曹立云
    2009 (1):  11-13. 
    摘要 ( 435 )   HTML ( 0 )   PDF(243KB) ( 210 )  
    计量指标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微生物控制
    刘学军 张 晶
    2009 (1):  14-15. 
    摘要 ( 410 )   HTML ( 0 )   PDF(114KB) ( 223 )  
    计量指标
    透析液离子浓度变化对透析患者的影响
    刘学军
    2009 (1):  16-21. 
    摘要 ( 443 )   HTML ( 0 )   PDF(419KB) ( 332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宋 伟
    2009 (1):  22-27. 
    摘要 ( 416 )   HTML ( 0 )   PDF(412KB) ( 218 )  
    计量指标
    论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倪 丽 匡鼎伟 黄碧红 陈 靖 顾 勇
    2009 (1):  28-31. 
    摘要 ( 606 )   HTML ( 0 )   PDF(251KB) ( 236 )  
    【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中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4例MHD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存在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社会背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SDS的测定结果显示,MHD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0.9%。抑郁症状组独身率、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独身率:14/39 vs.3/25,P<0.05;CRP(3.22±3.39)mg/L vs (2.58±2.81)mg/L,P<0.05),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显著偏低(血红蛋白:(101.0±18.7)g/L vs.(109.2±14.8)g/L,P<0.05;白蛋白(38.7±3.6)g/L vs.(40.5±2.7)g/L,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是抑郁症状的主要相关因素,发生抑郁的概率方程Ln(P/(1-P))=6.611+1.627 X1-0.061 X2。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文化程度、透析充分性及钙磷代谢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HD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婚姻状况、肾性贫血、慢性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其中婚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P300影响的研究
    李 涛 何晓阔 张建鄂 张庆红 罗昌霞 吴平勇 王顺华
    2009 (1):  32-33. 
    摘要 ( 609 )   HTML ( 0 )   PDF(184KB) ( 228 )  
    【摘要】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31例,血液透析滤过组21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①尿毒症患者P300异常率为86.6%,高于健康对照组,表现为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②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治疗后P300的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治疗前比较,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上述改变血液透析滤过组较血液透析组更明显。结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血液净化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液透析滤过优于血液透析。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唐子勇 张爱华 田顺立 林书洲 汪 涛
    2009 (1):  34-37. 
    摘要 ( 646 )   HTML ( 0 )   PDF(246KB) ( 206 )  
    【摘要】目的 动脉僵硬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和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采集158名稳定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和生化数据,测定其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根据血尿酸浓度,患者被分为4组。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有C反应蛋白(P<0.05)和CF-PWV(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和CF-PWV明显相关的因素包括收缩压(P<0.05)和尿酸浓度(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b=-0.300,P =0.001)和钙磷乘积(b=0.179, P =0.027)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和动脉僵硬度有独立的相关关系。血尿酸浓度升高和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关,可能参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多种半透膜材料肝细胞相容性的对比研究
    杨光辉 张世昌 王英杰 刘 涛 孙树东
    2009 (1):  38-42. 
    摘要 ( 598 )   HTML ( 0 )   PDF(337KB) ( 239 )  
    【摘要】目的 筛选出与肝细胞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半透膜材料,以用于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空纤维型反应器的制备。方法 选择聚醚砜(PES)、聚砜(PSF)、醋酸纤维素(CA)、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丙烯(PP)、混合纤维素酯(CNA)等有代表性的6种半透膜材料进行肝细胞(L02细胞)培养,同时以聚苯乙烯培养板作为对照组,检测细胞LDH漏出量和DNA Ladder细胞凋亡评价膜材料的细胞毒性,观察各种膜材料上L02细胞的贴壁率、细胞活性、DNA总量等。结果 各种膜材料未见明显细胞毒性;L02细胞在PES膜上的贴壁率显著高于CA、PVDF、PP、CNA膜(P<0.05),与对照组和PSF膜无显著差异;PES膜上贴壁细胞数明显较CA和CNA膜多;PES和PSF膜上细胞DNA总量显著高于CA、PP、CNA膜(P<0.05);在7天的培养时间内,PES膜上和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最高,显著高于CA、PVDF、PP、CNA膜(P<0.05)。结论 在6种半透膜材料中,PES是肝细胞相容性最佳的半透膜材料,适宜用于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的制备。
    计量指标
    莫索尼定及贝那普利对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调节因子影响的研究
    邹春波 解汝娟 隋满姝 穆素红 李 丽
    2009 (1):  43-45. 
    摘要 ( 525 )   HTML ( 0 )   PDF(199KB) ( 187 )  
    【摘要】 目的 应用交感神经抑制剂莫索尼定及贝那普利干预阿霉素肾病大鼠,比较二者对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 大鼠右肾摘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索尼定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12周测血、尿生化指标及血压; 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MMP-9、TIMP-1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测MMP-9mRNA、TIMP-1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蛋白尿、血浆NE、AngⅡ水平、血压、肾损害指标均上升;肾组织内MMP-9、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两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MP-9蛋白及mRNA进一步上调,生化指标及TIMP-1都被显著抑制。贝那普利较莫索尼定更明显降低蛋白尿及血浆AngⅡ水平。结论 莫索尼定及贝那普利均具有肾保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而起作用。
    计量指标
    生物人工肾小管构建及其对ARF-MODS猪血清IL-6、TNF-α、IL-10的影响
    刘伦志 宁建平 卜 凡 文 锐
    2009 (1):  46-48. 
    摘要 ( 549 )   HTML ( 0 )   PDF(244KB) ( 209 )  
    【摘要】目的 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RAD),观察其对急性肾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RF-MODS)猪炎症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猪肾近曲小管细胞,以滤器AV-400S作支撑,构建RAD。用双肾肾动脉钳闭法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ARF-MODS猪模型,随机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组(n=6)和CVVH+RAD治疗组(n=6),观察其生存时间,并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12h和治疗24h等时点取血标本检测血清IL-6、TNF-α、IL-10浓度。结果 ①抽样检测RAD,其菊粉复原率为(0.965±0.027),显微镜下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基本覆盖了空心纤维内壁; ② CVVH+RAD组与CVVH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6.82±10.78)小时,(28.46±9.82)h,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0.05); ③ CVVH+RAD组与CVVH组治疗24h时血清IL-10浓度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其上升幅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二组治疗24h时血清IL-6、TNF-α浓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VVH+RAD治疗ARF-MODS疗效优于单纯CVVH治疗;CVVH+RAD可提升抗炎因子IL-10水平,改善致炎椏寡滓蜃蛹涞钠胶猓饪赡苁荝AD治疗ARF-MODS的机制之一。
    计量指标
    人工肝
    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70例重症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
    陈舜杰 陆 玮 季 刚 单剑萍 朱 淳 蒋更如
    2009 (1):  49-52. 
    摘要 ( 652 )   HTML ( 0 )   PDF(242KB) ( 215 )  
    【摘要】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液灌流(HP)联合CVVHDF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0例重症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次PE联合CVVHDF或单次HP联合CVVHDF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均明显下降(P<0.01);电解质恢复正常(P<0.01)。与HP联合CVVHDF治疗组相比,PE联合CVVHDF组治疗结束时PT、APTT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或者合并肾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两种治疗模式均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PE联合CVVHDF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优于HP联合CVVHDF治疗组。
    计量指标
    肝移植手术中CVVH治疗临床病例分析
    周 莉 胡章学 陶 冶 唐万欣 苏白海 王文涛 张中伟 王 健 付 平
    2009 (1):  53-54. 
    摘要 ( 472 )   HTML ( 0 )   PDF(118KB) ( 203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尿毒症钙化防御综合征及截肢1例
    周晓峰 尹良红
    2009 (1):  55-55. 
    摘要 ( 411 )   HTML ( 0 )   PDF(62KB) ( 198 )  
    计量指标
    雷击伤致急性肾衰竭伴多脏器损害1例
    王立婧 张晓涤 丁宝财 王凤君
    2009 (1):  56-56. 
    摘要 ( 478 )   HTML ( 0 )   PDF(60KB) ( 183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