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2-11-19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意义
    梁敏 侯凡凡 王力 周展眉
    2002 (11):  3-6. 
    摘要 ( 580 )   HTML ( 0 )   PDF(3061KB) ( 191 )  
    【摘要】目的 评价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84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术,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将其与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38.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并判断肝脏病变程度唯一可靠的指标。
    计量指标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血液中TNF-α、IL-1、IL-6浓度的影响
    沈文清 梁波 麦慈光 李玉儿
    2002 (11):  7-9. 
    摘要 ( 591 )   HTML ( 0 )   PDF(2329KB) ( 175 )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对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 30 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行CVVH,血滤器采用AV600 (聚砜膜, 1.4m2),治疗前、治疗2h、6h、8h、结束时取血和滤液采用ELISA法测定 TNF-α、 IL-1、 IL-6浓度。 结果 CVVH 过程中血液 TNF-α、 IL-1、 IL-6 浓度缓慢降低, 于 6h 达到最低点, 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 < 0.05)。8h 后血液中 TNF-α、 IL-1、 IL-6 浓度逐渐上升。 治疗结束后浓度回升至接近治疗前水平(P > 0.05),滤液中始终未检测到上述因子。结论 CVVH使用聚砜膜滤过器时对血中TNF-α、IL-1、IL-6有清除作用,此种作用于CVVH治疗6小时后消失,其消除方式可能是吸附。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与心脏介入性诊断治疗
    吴 华 孙福成 毛永辉 杨继红 何 青 徐中武 钱贻简
    2002 (11):  10-13. 
    摘要 ( 610 )   HTML ( 0 )   PDF(2954KB) ( 195 )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5例血液透析患者,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血液透析及水化治疗配合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继之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例有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例为单支血管病变,2例为多支血管病变;3例患者行PTCA,置放支架1~4个,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倾向,随访11~24个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病因的死亡率。
    计量指标
    腹水浓缩滤菌经血回输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研究
    黄建荣 李兰娟 陈亚岗 徐小微 陈月美 杨 芊
    2002 (11):  14-16. 
    摘要 ( 577 )   HTML ( 0 )   PDF(2066KB) ( 210 )  
    【摘要】目的 探索腹水浓缩滤菌经血回输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对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进行8次腹水浓缩滤菌经血回输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肝功能、电解质和腹水中蛋白质、细胞数、内毒素变化,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腹胀、纳差明显好转,腹围、体温明显下降,肝功能中血白球蛋白比例由治疗前的(1.15±0.37)g/dl升至(1.31±0.4)g/dl,血白蛋白由(3.1±0.7)g/dl升至(3.5±1.2)g/dl,低钠、低钾血症得到了纠正,回输入血的腹水中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胞数下降,内毒素恢复正常,细菌消失。结论 腹水浓缩滤菌经血回输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计量指标
    白毒蕈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治疗
    李小强 周 旋 史 晶 刘薇薇 凌汉新 江朝强 黄荣华
    2002 (11):  17-19. 
    摘要 ( 619 )   HTML ( 0 )   PDF(2238KB) ( 210 )  
    【摘要】目的 比较各类血液净化方法在白毒蕈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抢救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检测证实系白毒蕈中毒的患者,分析应用各类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肝、肾、心肌酶、凝血功能变化及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9例白毒蕈中毒致MODS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治愈7例(77.78%)死亡2例(22.22%)。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是清除白毒蕈毒素的有效方法,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昏迷的患者联合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可起到一定疗效。
    计量指标
    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观察
    庄 鹏 江元森 谢俊强 李学俊 邓 友 王海霞 张绍全 姚集鲁
    2002 (11):  20-22. 
    摘要 ( 626 )   HTML ( 0 )   PDF(2466KB) ( 220 )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例,对照组15例,2组病例均在内科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乙烯乙烯醇聚合物研制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对照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聚砜膜研制的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2组病例的目标血浆处理量相同。结果 治疗组存活19例,存活率为86.3%,对照组存活8例,存活率为53.3%。治疗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达90%,而对照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为83.3%。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胆红素等代谢废物(P<0.0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Evacure-4进行PE时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白蛋白等有益成分的丢失,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亦优于Ps-06组(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破膜反应的情况。结论 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计量指标
    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量对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相关溶质转运系数的影响
    李保春 崔若兰 郭志勇 许 静 翟振燕 
    2002 (11):  23-25. 
    摘要 ( 925 )   HTML ( 1 )   PDF(2131KB) ( 1473 )  
    【摘要】目的 评价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量对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相关溶质转运系数(mass transfer area coefficient,KoA)的影响。方法 体外条件下,对两种透析器、9组不同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组合的尿素KoA进行了测定。 结果 透析液流量(Qd)保持恒定时(分别为500,800,1000 ml/min),尿素KoA在血流量从300增加到400,500 ml/min时,KoA并不增加;但在血流量(Qb)保持恒定时 (分别为300,400,500 ml/min),尿素KoA在透析液流量从500增加到800,1000ml/min时,尿素KoA显著增加。 结论 KoA随Qd 的增加而增加, 而增加Qb对透析器的KoA影响较小。将Qd从500ml/min 提高至800ml/min是对部分患者使用其它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透析剂量时值得考虑的方法。
    计量指标
    交感神经活性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作用
    师延斌 袁丽洁 李险峰
    2002 (11):  26-28. 
    摘要 ( 676 )   HTML ( 1 )   PDF(2395KB) ( 258 )  
    【摘要】目的 研究以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代表的交感神经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12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6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0~60岁,作为高血压组。12例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同时记录每例患者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高血压组的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无改变。高血压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后无明显变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MAP或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无相关关系。结论 以儿茶酚胺含量变化表示的交感神经活性参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的发生。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内科保守治愈腹膜透析并膈漏一例报告
    刘作海 车文体
    2002 (11):  28-28. 
    摘要 ( 498 )   HTML ( 0 )   PDF(1444KB) ( 174 )  
    计量指标
    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符政远 邓英 彭吉军 李勇忠 胡文祥 李淮 聂晓红 王黔梅 黄湘玲 张丰伟
    2002 (11):  29-31. 
    摘要 ( 522 )   HTML ( 0 )   PDF(3036KB) ( 182 )  
    计量指标
    利用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进行生物人工肝的体外测试
    汪茂荣 许家璋 何长伦 隋云华 鞠九龙
    2002 (11):  32-34. 
    摘要 ( 643 )   HTML ( 0 )   PDF(2209KB) ( 229 )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在生物人工肝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血浆置换手术中无菌收集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体外研究了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对置出液生化指标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影响。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的处理后,置出液中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血糖、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出现下降,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增加,加入置出液中的氨茶碱浓度迅速下降。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能反映出生物人工肝对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产生的影响及对药物的转化代谢活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可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计量指标
    试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的临床意义
    刘 青 段钟平
    2002 (11):  35-38. 
    摘要 ( 532 )   HTML ( 0 )   PDF(2788KB) ( 166 )  
    计量指标
    综述
    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心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
    王 鑫 综述 汪 涛 审校
    2002 (11):  39-44. 
    摘要 ( 624 )   HTML ( 0 )   PDF(5094KB) ( 368 )  
    计量指标
    重新认识参与尿毒症心血管病变的物质
    孟建中 彭侃夫 综述
    2002 (11):  45-47. 
    摘要 ( 514 )   HTML ( 0 )   PDF(3701KB) ( 201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血液灌流抢救急重症中毒患者的临床体会
    刘莉瑾 谭惠丽
    2002 (11):  48-48. 
    摘要 ( 481 )   HTML ( 0 )   PDF(829KB) ( 173 )  
    计量指标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在老年人多脏器功能障碍时的应用
    孙建设 吴毓敏 张 斌 司徒碧颖 陆文俊
    2002 (11):  49-51. 
    摘要 ( 516 )   HTML ( 0 )   PDF(2258KB) ( 175 )  
    计量指标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鲍广君 回凤艳 高素英
    2002 (11):  52-52. 
    摘要 ( 465 )   HTML ( 0 )   PDF(673KB) ( 192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液净化中心盐水瓶支撑架的研制和应用
    游励红 丁小容 罗琼 姜蕾 山广宏 聂琼 胡红蕾
    2002 (11):  53-54. 
    摘要 ( 492 )   HTML ( 0 )   PDF(1577KB) ( 200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后肺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刘 迅 董法娥
    2002 (11):  55-56. 
    摘要 ( 900 )   HTML ( 0 )   PDF(1571KB) ( 177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在重症药物中毒的应用
    谭惠丽 刘丽瑾 田新军 单非易 卢春燕 邢 颖
    2002 (11):  56-56. 
    摘要 ( 565 )   HTML ( 0 )   PDF(889KB) ( 176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