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12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3-08-12 上一期    下一期
    短篇论著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与传统盲穿比较分析
    梁玉枫 陈勇平 卢彩成
    2013 (08):  0-0. 
    摘要 ( 294 )   HTML ( 4 )  
    目的 探讨血透患者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置管与传统的盲穿的优劣。方法 选择确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尚未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声引导组 78例和传统盲穿组93例。结果 经置管后比较,传统盲穿组93人,克服置管困难因素成功置管75人,超声引导组78人,克服置管困难因素成功置管73人;传统盲穿组一次成功79人,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75人;传统盲穿组误入动脉15人,超声引导组误入动脉0人;传统盲穿组并发气胸8人,超声引导组并发气胸0人;传统盲穿组病人主观感觉平均得分为63.98+ 16.87分,超声引导组病人主观感觉平均得分为83.29+14.04分。两组相比较具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较传统的盲穿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及不必要的并发症。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不良状态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
    张国娟,黄雯
    2013 (08):  407-410. 
    摘要 ( 278 )   HTML ( 0 )   PDF(339KB) ( 429 )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不良状态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人,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根据血小板数量将患者分为6组,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一般情况,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采取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患者血小板数量与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6组患者之间透析龄、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数量与高敏C反应蛋白(β=0.208,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1.143,p﹤0.05)、白细胞数量(β=0.631,p﹤0.05)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β=-0.320,p﹤0.05)、血红蛋白(β=-0.271,p﹤0.05)呈负相关。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不良状态与血小板数量增多有关,这可能是其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机制之一。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分布规律方程的建立和验证
    陈凤锟,李冀军
    2013 (08):  411-41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309 )   HTML ( 0 )   PDF(416KB) ( 333 )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109家单位血透中心登记的2007、2008年度与透析龄相关的数据,了解透析龄分布规律,为透析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初步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依据两年度登记有透析龄的病例各5065、6506例,列出在透患者透析龄频数分布图,建立描述其特征的方程。并将在透患者与2008年度死亡患者的相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年度透析龄频数分布图具有指数曲线的特征,透析龄与相应频数的构成比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拟合回归方程为lnCn=-1.54-0.30n和lnCn=-1.45-0.30n(n≥1)。对两方程归纳后能够采用统一拟合方程Cn=m×Ra-1 (n=0)和Cn=m×Rcn-1 (n≥1)描述不同年份的分布(其中m=[1/Ra+(1-Rcmax)/(1-Rc)]-1),两年度的实测数据与由方程描述的理论频数符合(χ2=5.63和11.61,P=0.58和0.11)。将2007、2008年度在透患者数据与2008年度死亡患者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3组数据相互间相关系数r达到0.99、0.95和0.97(P<0.01)。结论 透析龄分布可使用方程描述;方程的系数Ra(急性下降率,即首年患者下降的比率)、Rc(慢性下降率,即首年以后的患者平均年下降率)的高低提示透析人群退出的相对快慢,可能是衡量透析单位治疗质量的一个新指标。此外,2007、2008两年度间、在透患者和死亡患者间透析龄分布存在一定联系,这为运用前一年度在透患者透析龄分布数据来推测后一年度在透患者和死亡患者的相应数据提供了线索。
    计量指标
    抗生素用药在预防腹膜透析置管术后腹膜炎的重要性研究
    郑佳麒,熊祖应,熊子波,梁伟,廖玉梅,徐春华,高敏,熊萍
    2013 (08):  415-418.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159 )   HTML ( 1 )   PDF(336KB) ( 166 )  
    目的 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用药在预防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术后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73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天内使用含有头孢唑啉0.25g/L的腹透液,共计101例次;B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3小时静脉滴注头孢唑林0.5g,共计48例次;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均未使用抗生素,共计24例次。比较三组病人术后14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101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膜炎,发生在术后第11天,占0.99%;B组48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膜炎,均发生在术后第1天,占4.17%;C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膜炎,3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2天,占16.67%。对三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十分有必要,术后腹腔内给药或术前一次静脉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炎发生。
    计量指标
    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丽霞,贺晓蕾,郭宝春,邱晶,朱莲玉,张欣洲
    2013 (08):  419-42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219 )   HTML ( 1 )   PDF(357KB) ( 378 )  
    【摘要】 目的 探讨12周透析中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指导运动疗法在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实践及科学运动处方的制定。 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34例MHD患者作为运动治疗组(完成研究27例),选取同期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一般情况相匹配的MHD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运动组进行12周透析中有氧运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运动方式采用卧式踏车装置进行透析中有氧蹬车运动,每周3次,每次45分钟,持续12周。运动强度根据Borg’s 认知体力消耗量表确定。观察两组12周运动治疗前后一般生化资料、氧化应激指标、SF-36生存质量简表的差异。 结果 试验过程中运动组退出7例。所有受试对象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运动组运动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由21.97±3.04μmol/L降低到18.12±2.76μmol/L有显著差异(t=12.567, P 0.05)。通过12周有氧运动,运动组SF-36生存质量简表中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的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均0.05)。此外,运动组躯体健康总测量(PCS) 的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t=2.921,P0.05)。 结论 12周透析中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MHD患者氧化应激终产物、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并改善SF-36生存质量简表中PF、BP、GH、PCS的得分。此外,透析中卧式有氧蹬车运动设计科学,实施简便,安全显效,无明确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及同源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陈嘉,栾韶东,何永成
    2013 (08):  425-431.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180 )   HTML ( 1 )   PDF(608KB) ( 337 )  
    目 的 研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 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抗-HCV阳性的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3 IU/m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 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 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 1000检验进化树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 果 183例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抗-HCV阳性率为7.1%。HCV-RNA定量≥1×103 IU/mL者9例中,1b型7例,6a型2例。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BC17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 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 PC32与PBC34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 PC32与PBC34的同源性为90.64%,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67.4±26.3)月,平均透析时间为(81.5±38.1)月,4例(PC2、PC11、PC29和PBC31)为输入性HCV感染者,另5例(PC1、PBC17、PC20、PC32和PC34)是在本中心接受MHD后的8~77月间发现HCV感染。在本中心感染的5例患者中,2例(PC32和PC34)有输血史及更换透析单位,3例(PC1、PBC17、PC20)无输血、更换透析单位、肾移植等感染HCV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同源性的病例PC1和PBC17与感染源(输入性感染者)PC2患者有多次同班或邻班、相邻机位、同 一护士操作的血透记录。结 论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抗-HCV阳性率为7.1%。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最常见基因型,其次为6a型。其中3例1b型患者(样本PC1、PC2和PBC17)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1例患者(PC2)为输入性传染源,与之同源感染的PC1和PBC17患者的可能传播途径为,因当时未对HCV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区治疗、同一护士同时操作HCV阳性和阴性患者、护士未规范手卫生、护士操作不同患者未更换手套、共用肝素等不规范操作。近3年,本中心将抗-HCV阴性及HCV感染、HBV感染者实行分房间(分区)、专用透析机治疗、专人管理阳性患者、严格实施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化操作规范》管理,未再发新的感染患者,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血液透析中心内的交叉感染。本研究为血液透析中心HCV医源性感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计量指标
    联机血钠监测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对水钠平衡和血压的影响
    付莎,徐安平,冯敏,梁佩芬,李劲高
    2013 (08):  432-434.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145 )   HTML ( 0 )   PDF(258KB) ( 248 )  
    目的 探讨联机血浆钠浓度监测的准确性,观察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对患者水钠平衡、血压的影响及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联机血钠监测及生化法测得血钠浓度对比,并对每例患者各行标准钠透析及个体化低钠血液透析。对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浆钠浓度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联机血钠监测与生化法所测血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血钠浓度、收缩压、口渴程度均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联机血钠监测测得的血浆钠浓度与常规生化分析结果相关性好;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能明显降低透后血钠浓度、收缩压、口渴程度及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晶晶,吴银锋,石梅兰,李永贵,谭华清
    2013 (08):  435-439.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3.08.00
    摘要 ( 147 )   HTML ( 0 )   PDF(640KB) ( 187 )  
    【摘要】目的 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4.25% D-葡萄糖(高糖)和5×10-5、10-4、5×10-4、10-3和5×10-3 mol/L的外源性H2S供体硫化氢钠(NaHS)处理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内活性氧( ROS)水平,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MrSV5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的显著增加,ROS水平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与高糖组比较,5×10-4、10-3和5×10-3 mol/L的NaHS显著抑制了高糖诱导的HMrSV5细胞活力的降低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的增加。与高糖组比较,10-3 mol/L的NaHS显著抑制了高糖诱导的细胞内ROS和MDA水平的增加以及SOD活性降低。结论 外源性H2S抑制了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外源性H2S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患者一年血钙水平及补钙情况的临床观察
    胡炀琳,张璜,万胜,付丽娜,何达,邹荣,李红波,胡韬韬,张英,熊飞
    2013 (08):  440-442. 
    摘要 ( 311 )   HTML ( 0 )   PDF(281KB) ( 519 )  
    计量指标
    综述
    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涂晓文,刘晓莉
    2013 (08):  443-445. 
    摘要 ( 219 )   HTML ( 0 )   PDF(254KB) ( 367 )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得到了普遍的改善,然而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仍然明显低于非糖尿病透析患者。最近的数据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显著提高糖尿病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预后。透析当中钠离子模式的调整在减少透析当中低血压的发生和达到理想的体重也至关重要。另外,尽早制作血管通路,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并保证充分透析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如何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预后做一综述。
    计量指标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徐元恺,张丽红
    2013 (08):  446-450. 
    摘要 ( 242 )   HTML ( 0 )   PDF(781KB) ( 1024 )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变化,血管对此产生的结构性适应性变化即为血管重构。以剪切力,环向力及搏动重构为代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血管重构的始动因素,其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系统转化为下游多因子参与的级联反应。血流动力学导致内瘘血管发生血管扩张、内膜增生及内皮修复三者再平衡,三者彼此影响,并决定内瘘能否发育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内瘘狭窄出现的时间、部位、严重程度,甚至内瘘的使用寿命。由此直接决定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引起临床重视。
    计量指标
    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研究进展
    王鑫
    2013 (08):  451-454. 
    摘要 ( 195 )   HTML ( 0 )   PDF(280KB) ( 504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我国血液透析中心连锁发展模式思考 ------以威高血液透析中心为例
    苗成栋 张建中 张永强
    2013 (08):  455-457. 
    摘要 ( 309 )   HTML ( 4 )   PDF(280KB) ( 360 )  
       本文在简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血液透析中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威高血液透析中心为例,简要论述了我国发展连锁血液透析中心的必要性,以及连锁血液透析中心具体运营过程中应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办法。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HeRO血管通路——一种新型的透析血管通路
    王沫 刘丁 刘永光 何辉 李世超 张俊 郭颖
    2013 (08):  458-461. 
    摘要 ( 374 )   HTML ( 5 )   PDF(1324KB) ( 2385 )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并直接影响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HeRO(the Hemodialysis Reliable Outflow)血管通路的出现为依赖TDC(Tunneled dialysis catheter)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HeRO血管通路与TDC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直接将较快流速的动脉血引入静脉系统,减少了血栓及蛋白鞘形成等并发症,在透析效果上明显优于TDC,且可以同AVG(arteriovenous graft)相媲美;②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狭窄的中心静脉进入右心房,缓解部分中心静脉狭窄所带来的症状;③全部位于皮下,降低了移植物感染的风险;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但HeRO血管通路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置管需在全麻下进行,有麻醉风险;②对于严重的中心静脉狭窄,HeRO无法通过;③管腔内可能发生血栓形成;④术后可能发生窃血综合症。而且,目前缺乏对HeRO并发症分析及处理的相关经验报道,所以HeRO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的循证医学支持,前景可期。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盆壁血肿1例报告
    陈双琴
    2013 (08):  462-462. 
    摘要 ( 227 )   HTML ( 0 )   PDF(206KB) ( 222 )  
    血液透析是一个体外循环的过程,有效抗凝是保证透析充分进行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血液透析一直采用肝素作为抗凝剂,但肝素在达到充分抗凝时也增加了出血危险性。现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致盆壁血肿1例。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治疗利福平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分析
    薛痕 陈明英 常晓东
    2013 (08):  463-463. 
    摘要 ( 241 )   HTML ( 0 )   PDF(215KB) ( 201 )  
    HD+HP治疗利福平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分析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球后视神经炎一例
    邬碧波 贺云岚 俞勇 郝晓萍
    2013 (08):  464-464. 
    摘要 ( 215 )   HTML ( 0 )   PDF(203KB) ( 215 )  
    血液透析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近年来发生结核感染临床也并不少见。合并结核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却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球后视神经炎并不多见,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