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8-10-08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降低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重视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
    陈江华
    2008 (10):  523-525. 
    摘要 ( 313 )   HTML ( 0 )   PDF(225KB) ( 306 )  
    计量指标
    论著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王 洁 李雪斌 林 栩
    2008 (10):  526-528. 
    摘要 ( 678 )   HTML ( 0 )   PDF(382KB) ( 231 )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影响,进而了解高通量透析在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8例须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高通量透析组(简称高通组)38例,常规透析组(简称低通组)30例,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开始前、后1年P3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高通组治疗前P300潜伏期、波幅为:(398.6±38.5)ms、(7.3±1.21)uv、低通组治疗前P300的潜伏期、波幅为(410.3±49.7)ms、(6.9±1.03)uv,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1年后高通组的潜伏期、波幅为(320.6±31.95)ms、(8.5 ±1.02)uv,而低通组P300的潜伏期、波幅为(390.6±42.8)ms、(6.5±1.12)uv,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
    计量指标
    替代治疗模式对尿毒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王 刚 刘文虎
    2008 (10):  529-533. 
    摘要 ( 980 )   HTML ( 0 )   PDF(359KB) ( 703 )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与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三种不同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对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①将9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PD组)30例、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30例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CAPD组)30例,分别进行维持性替代治疗并随访3年。入组后每3个月采血测定患者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对比分析3组在透析开始时、透析1年后和透析3年后上述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②另选取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模式相互转化的尿毒症患者各10例,分别测定其在转变透析模式前和转变1年后上述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透析开始时3组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都基本一致,随着替代治疗时间的延长,HPD组内患者TC、TG、LDL和Apo-B逐渐降低,而HDL和Apo-A逐渐升高;CHD组和CAPD组的尿毒症患者随透析时间的延长,TC、TG、LDL和Apo-B都呈逐渐升高趋势,而HDL和Apo-A均逐渐降低,其中TG变化最明显(P<0.01);②常规血液透析转为腹膜透析1年后TC和TG 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腹膜透析转为常规血液透析1年后除Apo-B由(0.81±0.61)升至(0.94.±0.35) g/L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无变化。结论 ①常规血液透析和非卧床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无改善,且有促进作用,尤其是腹膜透析影响更明显;②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脂表现的TC、TG增高比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略明显,但只出现在透析治疗3年时;③高通量透析可以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计量指标
    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影响
    李向阳 李就鸿 常巨平 张 军 彭伯深 祝胜郎 陈结慧 蒋 莹
    2008 (10):  534-537. 
    摘要 ( 698 )   HTML ( 0 )   PDF(356KB) ( 215 )  
    目的 前瞻性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26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测定基线血清Prohepcidin,血浆IL-6,以及血清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实验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共8周,对照组不使用辛伐他汀类或其它调脂药物。观察两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26例MHD患者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73.6±52.7)ng/mL。实验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6.7±51.9)ng/mL, 8周后为(180.5±33.7)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127。对照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90.6±49.6)ng/mL, 8周后为(193.5±36.0)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728。实验组8周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分别降低18.6%(P =0.004)和55.1%(P=0.007);实验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浆IL-6,血清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 本实验初步显示,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 8周未能对MHD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产生显著影响。
    计量指标
    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张 兰 程 明 俞 琦 朱晓峰 吴婷婷 楼柏杨 陈佳敏
    2008 (10):  538-541. 
    摘要 ( 684 )   HTML ( 0 )   PDF(337KB) ( 375 )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LVF)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透析温度分别设定为37和35℃。所有患者每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和透析结束后30min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量表记录患者与低温相关的主观感受。每两周一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2周两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一次,共观察8周。 结果 ①37或是35℃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Kt/Vurea无明显影响;②低温透析阶段比常温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01),心律显著降低(P<0.001);③ 低温透析阶段症状性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P<0.001)和无症状性IDH(P<0.001)发生率显著都降低;④低温透析后左室短轴缩短分数(SF)(P<0.001)和射血分数(EF)(P<0.001)均显著高于常温透析后;⑤低温透析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RWMA)发生明显少于常温透析时(P<0.001),透析后RWMA恢复比例亦高于常温透析时(P<0.001);⑥低温透析使患者寒冷感受与常温透析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低温透析可明显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透析中RWMA和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寒冷不适无明显增加。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ractalkine、TIMP-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王 玲 林洪丽 赵光本 乔世岩 王可平 杭宏东 于长青
    2008 (10):  542-545. 
    摘要 ( 741 )   HTML ( 0 )   PDF(370KB) ( 207 )  
    目的 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血清Fractalkine(FKN)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FKN、TIMP-1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长期规律血液透析(HD)的病人3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FKN、TIMP-1血清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透析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透析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MHD病人HD后的血清FKN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后的TIMP-1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前血清FKN水平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387, P<0.05),HD前血清FKN与HD前TIMP-1、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TIMP-1水平与HD前Hs-CRP、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后FKN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91,P<0.05),与HD前后TIMP-1差值及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透析前后TIMP-1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26,P<0.05),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后血清FKN及TIMP-1水平增高。HD前后FKN及TIMP-1水平的瞬时变化可能与炎症有关。
    计量指标
    甘露醇诱导1234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探讨
    刘智辉 俞国庆 谢福安 陈 建
    2008 (10):  546-548. 
    摘要 ( 671 )   HTML ( 0 )   PDF(346KB) ( 346 )  
    目的 探讨甘露醇(mannitol,MT)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死亡率、死亡原因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通过维普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全文数据库,检索1980~2002年间国内相关文献81篇,对文章报道的1234例MT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MT致ARF的发病率为6.73%,出现ARF的平均年龄为(60.85±10.38)岁。其中76.19%的ARF患者原发病为脑出血、脑梗塞;②发生ARF的患者MT日平均用量为(253.82±42.46)g,累积剂量为(1034.37±104.82)g;③80%患者出现少尿,50%出现血尿;④发生ARF后患者的总死亡率为 26.15%;多器官功能衰竭(41.07%)、脑疝(28.57%)是主要死亡原因;⑤甘露醇日用量>200g的ARF患者死亡率(45.31%)显著高于日用量<200g者(10.87%);⑥发生ARF后,透析患者的死亡率(17.01%)显著低于未透析者(26.69%)。结论 ①老年人易于发生MT相关性的ARF;原发病为脑出血和脑梗塞者使用MT后ARF的发生率高;②少尿、无尿和血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③发生ARF后患者的总死亡率为26.15%,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④MT日用量超过200g的ARF患者死亡率高;透析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计量指标
    应用KDQ量表测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王 颖 林可可
    2008 (10):  549-551. 
    摘要 ( 1143 )   HTML ( 7 )   PDF(330KB) ( 768 )  
    目的 探讨KDQ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方便取样,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0例。采用自设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②SF-36量表;③KDQ量表。计算KD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 KDQ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706;分半信度 R=0.821;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а系数,除躯体症状的Cronbach,sа值偏低外,其它纬度а值在0.508~0.852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论 KDQ量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测量。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临床应用体会
    周 岩 俞雨生 王金泉 唐 政 季大玺 黎磊石
    2008 (10):  552-554. 
    摘要 ( 685 )   HTML ( 1 )   PDF(355KB) ( 374 )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及防治体会。 方法 68例终末期肾衰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组1:28例患者采用Tenckhoff曲管;组2:40例患者采用鹅颈直管。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隧道感染、出口感染、导管移位、腹膜透析液渗漏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的隧道感染率和出口感染率无差别(P>0.05).Tenckhoff管组5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17.8%),而swan-neck导管组仅2例(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前组患者漂管发生于第一周3例(60%),第二周2例(40%),而鹅颈直管发生漂管多于1周内。另外鹅颈直管组有3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引流不畅,拔管时发现导管内均有大量蛋白凝块阻塞。结论 不同类型导管各有优缺点,鹅颈直管的导管移位率明显低于Tenckhoff导管,但易发生透析液引流不畅,而Tenckhoff导管不容易发生堵管。在置管过程中调整swan-neck腹膜透析管外段与腹正中线的角度后能明显改观引流速度。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不同方式透析前、后尿毒症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TGF-β1表达的影响
    陶静莉 梁子介 刘华锋 莫湛宇 刘海燕 陈孝文
    2008 (10):  555-557. 
    摘要 ( 678 )   HTML ( 0 )   PDF(401KB) ( 207 )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透析前、后尿毒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24例尿毒症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三组,分别于透析前后取患者血清,二乙酰一肟法测定透析前后尿素比值,评价三种透析方式的充分性;用透析前后患者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TGF-β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TGF-β1水平。 结果 三种透析方式的Kt/V值均大于1.2,达到充分透析的要求;HDF组透析后尿毒血清较透析前血清促HK-2细胞表达和分泌TGF-β1的作用减弱(P<0.05);而HD和HFHD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DF能更有效地清除尿毒血清中致前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的毒素,由此推测HDF可能更有效地延缓尿毒症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计量指标
    综述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王煜冉 刘元生
    2008 (10):  558-560. 
    摘要 ( 512 )   HTML ( 0 )   PDF(210KB) ( 356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度阿普唑仑及多虑平中毒1例
    史应龙 姚向飞 豆利军 吴改红
    2008 (10):  560-560. 
    摘要 ( 490 )   HTML ( 0 )   PDF(180KB) ( 302 )  
    计量指标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屠秋娣 赵 湘
    2008 (10):  561-564. 
    摘要 ( 441 )   HTML ( 0 )   PDF(269KB) ( 248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自发性破裂2例
    彭 静 卢 杰
    2008 (10):  564-564. 
    摘要 ( 474 )   HTML ( 0 )   PDF(172KB) ( 186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进展
    刘森炎 梅长林
    2008 (10):  565-568. 
    摘要 ( 471 )   HTML ( 0 )   PDF(249KB) ( 329 )  
    计量指标
    贫血治疗-济脉欣
    部分肾科医生治疗肾性贫血的概况调查
    蔡 砺 左 力
    2008 (10):  569-573. 
    摘要 ( 442 )   HTML ( 0 )   PDF(284KB) ( 368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28例无肝素缓慢持续日间透析临床观察
    陈 健 金其庄
    2008 (10):  574-575. 
    摘要 ( 452 )   HTML ( 0 )   PDF(219KB) ( 209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应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的护理体会
    高兰英 李 欣
    2008 (10):  579-579. 
    摘要 ( 465 )   HTML ( 0 )   PDF(183KB) ( 236 )  
    计量指标
    血液净化相关产品与技术
    血液透析设备的安全管理
    尹 新 杨晨霞
    2008 (10):  580-580. 
    摘要 ( 518 )   HTML ( 0 )   PDF(211KB) ( 418 )  
    计量指标